![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C/27/wKhkGWZSbtuAGUGRAAO0EKn-4bg990.jpg)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C/27/wKhkGWZSbtuAGUGRAAO0EKn-4bg9902.jpg)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C/27/wKhkGWZSbtuAGUGRAAO0EKn-4bg9903.jpg)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C/27/wKhkGWZSbtuAGUGRAAO0EKn-4bg9904.jpg)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1C/27/wKhkGWZSbtuAGUGRAAO0EKn-4bg99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
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
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
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
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名高且风
行,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
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
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
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指出“质以
代兴,妍因俗易”“驰鹫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
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即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
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与诗中
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
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同样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
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
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发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
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岩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
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
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
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
情感的抒发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
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
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
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
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
岳。”“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恰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
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日盛唐之音,
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
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
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歌、与琵琶、与乐器,已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新声、音乐是
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说也行,绝句、七言是形式,音乐、抒情是它的内
容。总之,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人说:“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
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后人说,“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
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侄
期)、宋(之问)搞定形式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
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
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
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恰恰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张
颠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势益振”。当时舞蹈特征是甚么呢?与音乐一样,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域
少数民族的急烈跳动的胡旋舞,即所谓“纵横跳动”“旋转如风”。盛唐的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
遒劲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绎智遗形、连绵不断、忽轻忽重的结体、布局,那倏
忽之间变化无常、急风骤雨、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强烈舞蹈么?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
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高峰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
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选自李泽厚《音乐性的美》,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与诗歌到唐代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营造的优美意境体现了初唐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以张旭为代表的狂草展现了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注重表现和抒情,呈现出一种音乐性
的美。
D.盛唐时期的舞蹈对于书法有着促进作用,草书的线条、布局与情感气势与舞蹈特征一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冯、虞、褚、陆各种兰亭摹本风行,成为初唐书法美的典型。
B.孙过庭在书法理论上对传统的继承和大胆的突破,预示着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C.在盛唐,只有绝句和未定形的七言才能进入乐谱,被大家传唱,因其它诗都不具音乐性。
D.反映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的绝句、草书、音乐、舞蹈,构成了“盛唐之音”。
3.以下作品可以作为本文阐述盛唐之音风格特点的例证的一项是(3分)()
A.王勃的《滕王阁序》(被称为“古今第一赋”)
B.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C.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D.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4.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证特点。(4分)
5.结合文本,谈谈《蜀道难》如何体现“盛唐诗歌”音乐性的美。(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一一那里并没有舞台---怀
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①谁在认真听呢?
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
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
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
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
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一一《加州旅馆》跑
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②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
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
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
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
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
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
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
是个老实人。”
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
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
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
专注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③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
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
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
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汇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
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
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
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
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
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
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
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
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
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南亚风格的餐厅、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都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惹人注目,这引发了
“我”对歌手的关注。
B.“我”只是觉得东南亚餐厅的饭菜可口,才忍受了驻唱歌手跑调的弹唱,但经过5年时间,
“我”已渐渐习惯了。
C.小说讲述舅舅的往事,既有第一人称自叙,又有第三人称转叙,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
小说行文灵活自由。
D.小说把目光聚焦于舅舅这个小人物,叙述了他的追求和现状,引发读者对以舅舅为代表的普
通人梦想和尊严的思考。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谁在认真听呢?”这句话说明在喧哗热闹的餐厅里,歌手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他
的演唱水平本就不受人重视。
B.第②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上
是调侃歌手总是唱不准调。
C.第③句“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这句话说明西西不希望朋友们把他跟舅舅作
比较,因为自己是专业歌手。
D.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这句话说明舅舅现在通过这种
方式来找回曾经失去的尊严。
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人物复杂的心情,请结合文本加以梳理概括。(4分)
9.读书小组要以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现在•回忆•理想;乙
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尊严。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凡论人,通①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②,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方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
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③,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④。内则用六戚四
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
所以如人也。
(选自《吕氏春秋•论人》,有删改)
材料二:
何遇见其至质⑥,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⑥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
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意⑦,则任名生焉。
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其长?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
也,懦。介⑧之失也,拘。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
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和者不懦,无以保其和,既
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
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
知也。
(选自《人物志•八观》,有删改)
[注]①通:显达,处境顺利。②进:举荐。③人:通“仁”。④门郭:这里指左右亲近的人。
⑤至质:志质,素质及外在表现。⑥二至:本质和气质。⑦毒:真诚,诚实。⑧介:独特的节操或
行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八观|A六验|此贤主|之所以|D论人也|论人者|又必|G以|H六戚四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处境困窘,与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词义相同。
B.特,杰出的,卓异的,与“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中的“特”词义不同。
C.“而令名生矣”与“王使屈平为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令”词义不同。
D.“介之失也,拘”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察人在显达时礼遇什么人和在尊贵时举荐什么人,看人在学习时说的是什么,看人在贫贱
时不做什么,这些可以助力识别人。
B.人在高兴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节操;人在发怒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气度;人在悲哀的时
候,能检验别人的仁爱之心。
C.偏才如果气质清正而能力强劲、智力强劲而精通事理、才智美而真诚,就会分别产生功业、
贤能和承担责任的名声。
D.偏才有长处,必定有短处,比如温和的人一定会软弱,温和而不软弱,就不能保持温和。喜
欢其温和,就不能否定其软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4分)
(2)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知人”,其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张九龄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汽
孤根苦可用,非直爱华滋。
[注]①桐君:是古代传说中的医师。②郑国诗:指的是《诗经•郑风》里的“维士与女,伊其
相谑,赠之以芍药”之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红芍药生于仙宫禁苑,细微的芳香不足以自持,颇有些拘谨之意。
B.诗人用“幸”“遇”二字,强调此地清贵切近,此时艳阳高照,切合芍药所喜。
C.颈联使用桐君和诗经中典故,说明芍药可作药材,也可用以传情,互诉心曲。
D.本诗运思颇为曲折,既赞芍药色味,又悲其生于禁地,兴微婉曲,格调自高。
16.姚子颜曾言“公(张九龄)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主。一句一咏,无非兴寄,时皆讽诵焉。”
“兴寄”这一特点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在诗文中经常表达对君子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小人的鄙夷,如《〈论语〉十二章》中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车远去的场景,从侧
面反映了宫殿规模之大。
(3)在谈到中国文人时,同学们可以引用诗句“,”来表
达他们高洁傲岸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
古以来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
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它们
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句“,”,还
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______________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
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
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橹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
精神,要有,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且新.,.旦旦新,一区且新”的创新精神:这些
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业为国
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18.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划波浪线线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聪明,又刻苦,一定能学会的。
B.这几天,天气冷,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C.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才艺很出色。
D.她在西服外面又套了一件风衣。
20.填入文中引号里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业精于勤,荒于嬉。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宣传,“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柳卯结构”
这是真的吗?
木作当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一一柳卯,广泛运用于中式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构件上。通过凸凹部分
的拼插嵌接,将不同的部分连接为一体。(1)凹进去的叫卯。①梯卯的结构运用范围非常
普遍,..比如面与面点与面点与点以及构件组合等,.②逋过凸凹的交错扣合,.组成既牢不可分,.又难以
撼动的木结构作品。③除了牢固以处,中国的先民们通过丕断地改进、实践、.因地制宜。④在握卯结构的
建筑空运用力学原理。,⑤再加上木建筑本身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一⑥史国传统木构建筑
还具备了二定的抗震能力j外形的不断改进,各种雕刻工艺的加入,(2)»
但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3)?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阿房宫赋》中写:“使负栋之
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钉头磷磷”四字,
代表着着在唐人杜牧的认知里,盛大恢弘的宫殿里会使用大量的钉子,钉帽裸露在外,还成为了一种华丽
的装饰。除此之外,还有大小连檐钉、白版钉、搏风版钉、葱头圆钉、猴头钉、圜盖钉、拐盖钉等。
2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相应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
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说:“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
刻的价值。”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第一段“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
是狂草。”说明体现出盛唐风貌的不是所有的书法艺术,而是书法中的草书,特别是狂草。所以A
错误。
2.【答案】D
【解析】A项原文“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并没有说明兰亭摹本的风行是因为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B项孙过庭的书法理论的突破才预示盛唐
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对传统的继承没有起到预示作用。C项过于绝对。D项与原文一致,正确。
所以选D»
3.【答案】B
【解析】A项王勃是初唐诗人,《滕王阁序》是一篇赋,“骚、赋难入乐”,显然并非作者所
说具有音乐性的诗歌;C项杜甫虽然是盛唐后期诗人,但《登高》是律诗,也不在本文侧重讲的
绝句与七言之列;D项王维虽是盛唐诗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绝句,但缺乏本文提到的
盛唐浪漫、创造、天才的特点。只有B项王昌龄的《出塞》无论从诗人所在时代,还是诗歌特点都
符合盛唐之音的特点,所以选B。
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特点的把握。
【答案】(1)在论证结构上,采取分总的形式,分别阐述了书法、音乐、诗歌、舞蹈在盛唐的
发展及特色,总结出盛唐之音的意蕴,结构清晰,论证严密。
(2)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对盛唐
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分析阐释,形式多样,说理充分。(点明方法,结合具体例子阐释也行,
各1分)。
(3)在论证语言上,本文显得精美深隽,生动典雅,情感浓厚,很有感染力。大量形容词和反
问句的运用,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诗文的引用,让文章显得精美典雅。它们的综合运用增强了
论证的说服力。(结合具体例子阐释也行,但必须先有观点,后具体分析)。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到任意两点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以及对所学课文内容的把握,体现了教考衔接。
【答案】(1)音乐性的美指的是“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
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抒发行程”,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和强烈的抒情性是基本特征。
(1分)
(2)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的神秘、高耸、危险、难行
的特点,体现了音乐不可遏制的情感气势。(2分)
(3)以反复的咏叹和直接的抒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对蜀道的赞叹、对友人的担忧、对时局的
忧心,体现了音乐强烈的抒情性(2分)。
(4)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至十一言,在语言形式上充分体现了灵活多变、洒脱自由的特点,与
音乐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相契合。(2分)
(5)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到情感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充分体现出音乐性的美。(1分)
(评分标准:第一点解释什么是音乐性的美,是总启,第五点作总结;第二、三、四点任意一
点2分,其答案构成应是“特点”+“分析”,各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本题最
多6分。教师在讲解时要强调答题的完整性。)
6.(3分)A(“我”对歌手的关注是因为他的音色不好“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
还跑调“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且“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
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
7.(3分)B(A“他的演唱水平本就不受人重视”于文无据。C“因为自己是专业歌手”错,
因为舅舅是长辈,是当天聚会的主角,也是西西尊敬的人,所以西西不愿意抢走舅舅的风头。D“舅
舅现在通过这种方式找回曾经失去的尊严”错,餐厅属于西西和舅舅,他们已经没有了经济的负担,
演唱主要是兴趣。)
8.(5分)①西西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一一舅舅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每一块钱都是失
去尊严的卖笑钱”,为过去的经历感到心酸。②舅舅发现外甥对音乐有兴趣、有天赋,在家庭经济
困难的情况下,沿路卖唱,挣钱给西西请专业老师,培养他成才,西西对舅舅的付出有很深的感激
之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首先记叙了舅舅一直在东南亚餐厅唱着跑调歌曲的生活现状。
②这其实是对于过去生活的折射。③怎样联系回忆和现在?促使读者思考相关人物的人生理想。舅
舅因无法实现个人理想,哪怕失去尊严地讨生活也要培养外甥,最终舅甥俩通过努力实现了理想。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的主题是人的尊严。②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让对音乐感兴趣、有天赋的
外甥成才,舅舅在工作之余,背着吉他沿路卖唱,挣回“失去尊严的搞笑钱”,让外甥得到了专业
的训练。③如今,舅甥两人通过努力,实现了理想,找回了尊严。引发了读者对个人尊严的辩证思
考。(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E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
者,又必以六戚四隐。句意:以上八种观察和六项检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衡量和评定人的方法。
衡量和评定别人,又一定用六戚和四隐。
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D项,两句中的“拘”词义不同,前者为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后者为“限制,拘束”。A项,解说正确。B项,词义不同,”诏书特
下,拜臣郎中”中的“特”词义为“特地”,与文中加点的“特”词义不同。C项,两句中的“令”
词义不同,前者为“美好”,后者为“法令”。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理解为“使他高
兴,借以检验他的节操;使他发怒,借以检验他的气度;使他悲哀,借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
13.(1)就像是避雨一样,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不可能到没有雨水的地方去)。这就是先代
圣王用以识别人的方法。(“警”“所以”“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有长处的,必定有短处作为特征。所以观察其特征的短处,就可以知道他才能的长处了(他
才能的长处就可以知道了)。[“长(第一个)”“征(第一个)”“是故”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
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譬,比如,像;所以,……的方法;也,表判断。第(2)
句:长(第一个),长处;征(第一个),特征;是故,因此,所以。
14.①都认为要对人进行考察检验。②材料一认为,要用八种观察和六项检验来衡量和评定人。
③材料二认为,要通过观察人的本质和气质来知晓他的名声,要通过观察人的短处,来判断他
的长处。(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八观六验……之所以论人也”
“观其至质,以知其名”“观其所短,以知其长”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什么叫向别人寻求?人同类而智慧不同,贤与不肖相异,人们都用花言巧语来替自己防范,这
是昏君惑乱的缘故。
大凡衡量、评定人,如果他显达,就考察他礼遇的都是什么人;如果他尊贵,就考察他举荐的
都是什么人;如果他富有,就观察他赡养的都是什么人;如果他听言,就观察他采纳的都是什么;
如果他闲居在家,就观察他喜好的都是什么;如果他学习,就观察他说的都是什么;如果他困窘,
就观察他不接受的都是什么;如果他贫贱,就观察他不做的都是什么。使他高兴,借以检验他的节
操;使他快乐,借以检验他的邪念;使他发怒,借以检验他的气度;使他恐惧,借以检验他卓异的
品行;使他悲哀,借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使他困苦,借以检验他的意志。以上八种观察和六项检
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衡量和评定人的方法。衡量和评定别人,又一定用六戚和四隐。什么叫六
戚?即父、母、兄、弟、妻、子六种亲属。什么叫四隐?即朋友、熟人、乡邻、亲信四种亲近的
人。在内凭着六戚、四隐,在外凭着八观、六验,这样人们的真伪、贪鄙、美恶就能完全知晓、没
有遗漏了。就像是避雨一样,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不可能到没有雨水的地方去)。这就是先代
圣王用以识别人的方法。
材料二:
什么叫作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大凡偏才的秉性,本质和气质在两种以上,则会互相影响使其
凸显,美好的声誉就产生了。所以品质正直气质清正,就会产生美好的名声。气质清正能力强劲,
就会产生功业的名声。智力强劲精通事理,就会产生贤能的名声。才智美而真诚,就会产生承担责
任的名声。这些突出的品质集中在一起,美好的品德就形成了。再加上学习,那么他的文化素养就
会熠熠生辉。所以说观察一个人突出的本质和气质的多少,各种各样的名声怎样产生就可以知道了。
什么叫作观其所短,以知其长?偏才之人的性情,都有他的短处。所以刚直引起的过失,在于
揭露别人的短处。刚强引出的过失,在于对人严厉。温和引出的过失,在于软弱。独特节操引出的
过失,在于拘泥。然而刚直而不揭露别人的短处,就不能够成就其刚直,既然喜欢他的刚直,就不
能否定他对别人短处的揭露,揭露别人的短处,是刚直的特征。刚强而不严厉,不能成就其刚强,
既然喜欢他的刚强,就不能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融资租赁合同
- 2025池塘清淤工程的施工合同
- 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有途径(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21 淡水资源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
- 2025法律法规工伤员工续签合同问题 管理资料
- 6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农村荒山承包合同范本
- 硬件维护投标方案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四 认识万以内的数第8课时 近似数说课稿 苏教版001
- Unit 1 Making friends PartA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月统计分析表
- 永磁直流(汽车)电机计算程序
- 国家电网招聘2025-企业文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
-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医院物业服务组织机构及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方案
- 端午做香囊课件
- 外观判定标准
- 江西上饶市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