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润区2024年毕业年级模拟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2题1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8分)①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②飞逝的2023我们已硕果累累;zhǎn新的2024已经向我们走来。③转眼间,三年的如歌岁月转瞬即逝,离别与伤感油然而生。④面对老师、父母的处心积虑,同学们有的夯实基础、弥补不足,有的深钻细研,向老师不耻下问……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道路。⑤当然,紧张的备考并不会令人整天闷闷不乐,遇到幽默风趣的课堂讲解,同学们也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①硕果累累②zhǎn新(2)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与文段中第③句中的“转瞬即逝”的“即”意思相同的是……………【】(2分)A.若即若离B.非此即彼C.一触即发D.成功在即(3)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油然而生B.处心积虑C.不耻下问D.忍俊不禁(4)文段第④句中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2.班级拟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4分)(1)语文老师准备带大家编写一本名为“似水流年”的班史纪念册,请你参照“班级影像”板块,为“似水流年”班史纪念册再补充两个编写板块。(2分)①班级影像②③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下面两幅图,你准备选用哪一幅做班史纪念册的封面?请说明理由。(2分)第二部分(3~18题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古诗文记录岁月的瞬间,传达作者的情怀。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作者。每一个岁月的瞬间,都会浸透一次心灵的选择。相逢未久,分别在即。我们或许会有“①,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惆怅不舍。但是,请淡忘离别的惆怅,我们以“②,③”(苏轼《水调歌头》)祝福彼此。哪怕未来并不可期,我们也要有“④,⑤”(李白《行路难》)的坚定信念,更应以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岳阳楼记》)的旷达胸襟,书写生命的坚韧与挺拔。(二)古诗词阅读(5分)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5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贬居江宁时。陂(bēi),池塘。②南陌:指热闹的道路边。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己亥杂诗》中的“白日斜”既实写眼前景,也喻指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含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B.《己亥杂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既写出了诗人远离官场的洒脱之状,又表现出回归故里的悠然自得。C.《北陂杏花》一诗用字精巧,一个“绕”字,不仅写出了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也写出了水与花相依相亲之态。D.《北陂杏花》中,“北陂”喻指远离俗世喧嚣的隐逸之地,“南陌”与之形成对比,喻指熙来攘往的名利物欲之所。(2)两首诗都于自然之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志。《己亥杂诗》借落红甘愿化泥护花,表达了诗人①的情感。《北陂杏花》借北陂杏花②,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2分)(三)文言文阅读(13分)【甲】井元中,李翰林①应诏草②《白莲花开序》及《宫调》十首,时方大醉,中贵人③以冷水沃之稍醒。白于御前索④笔一挥,文不加点。【乙】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⑤,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⑥号为“温八吟”⑦。【丙】唐裴廷裕字庸余,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⑧,姚洎⑧为学士、上问及廷裕行止⑩,洎对曰:“顷⑪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水⑰。”上曰:“颇知其人构思甚捷。”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⑬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均选自《唐摭言》,有改动)【注释】①李翰林:指李白。②草:起草,草拟。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④索:搜素,寻求。⑤几:几案。⑥场中:指考场中、⑦温八吟:唐朝科举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八韵的诗赋,温庭筠一韵一吟咏,故得名“温八吟”。⑧受禅:指接替皇位。⑨姚洎(ji):唐朝宰相。⑩行止:行踪,去向。⑪顷:近来,不久前。⑫衡水:指现在的衡、永州一带。⑬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比喻文思迟钝。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1)顷岁左迁左迁:(2)向在翰林向:(3)深有惭色色: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2)颇知其人构思甚捷。7.阅读选文,用一个词来概况李白、温庭筠和裴廷裕三人的共同点。(2分)8.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甲【乙】两文和【丙】文有何不同?(4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1题。(9分)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从经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9.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能否删去?请说说理由。(3分)10.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①”的问题,接着论述了勤于反思能让经历升华为阅历,再论述了②,最后明确了本段的观点③。(3分)11.对本文论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C.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二者不可偏废。D.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6题(16分)可怕的穿越①学校大门前不远处有一道一尺多宽的石砌引水道,是排脏水用的。水道从东向西,一直通到远处的一条小河里。那时我们并不认为水有多脏,只觉得常年不息的潺潺流水很好玩。后来煤矿开工了,要建煤场、堆积矸石,施工的人就把石砌的水道用水泥板盖上。这样,我们学校前面的一段水道还可以看见水流,再往西就消失在煤场和矸石山下面,成了一条漫长的地下水道。②有一天傍晚,我们几个人放学回家,一个同学指着水道说:“敢不敢从这里钻进去,再从那一边钻出来?”③我说:“这有什么不敢!”④窄窄的地下水道刚刚能容下一个人的身体,我们进去后才知道前行有多艰难:既无法回头,也不能抬头,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往前挪动。头顶的水泥板有的断裂了,我们往下弓着身子,使劲儿贴紧地面,艰难地钻过去。爬行了半个多小时,一直都在黑暗中,没有一点儿亮光。我们开始后悔、害怕和沮丧。⑤我的脖子疼得要命,很想抬头喘一口气、蹲下来歇一会儿。可是没法抬头,更不能蹲下。想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更是不可能,越是往前越是臭气熏天。我的头一阵涨疼,在心里诅咒那个提议者。但我已经没有力气骂出来了,只有屏气往前挪动。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⑥然而反悔已经太晚,没有办法,只得往前。脚下和手下有时能触到尖利的瓷片、玻璃之类,被割伤是难免的。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疼。好几次实在忍不住,要昂头伸展一下脖颈,却被碰起一个大包。即便这样也没有人喊出来。这时候人人心上都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什么时候才能出去?每个人都被恐惧和忧虑攫住了。⑦这时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我们的小泥屋。母亲在等我回去呢。太阳一定早就落山了,她在盼着我回家,可就是不知道我正在一条又黑又长的地道里蠕动。⑧我太累了,而且嗓子紧得喘不过气来。我们爬行的速度越来越慢。更可怕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水道里偶尔有什么滑溜溜的东西蹿过——我的脑海中立刻想到了蛇。我的心咚咚跳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一条蛇从腹下钻过,那该多么可怕!⑨我手脚麻木,完全是在机械地挪动。谁也不知爬到了哪里,前边还有多远。而我清清楚楚知道的,就是身上有一座煤山或矸石山。山的重量压在我们头上,我们的头顶却只有一片薄薄的屏障,这意味着我们随时都可能被压得粉碎。⑩爬着爬着,前面的同学竟然不动了。我推他,没有反应。我的脑袋嗡嗡响,如果前边的同学昏过去,那就糟透了。我一遍遍推、喊,他总算动了一下。没有办法,等待吧。⑪不知停了多长时间,前边的人才往前挪动了几寸。接下来,他的动作慢极了,简直是一寸寸地往前移。当他终于挪开了一段,我才明白,原来那里有一个半塌的关卡,上面巨大的煤矸石压下来,水道只剩下很小的一点儿空隙。他刚才正在用尽一切办法通过,把淤积的泥沙和瓷片一点儿一点儿扒开,扑下身子往前挪动、挣扎,这才通过。轮到我了,又是一场拼挣,手、膝盖和脊背都破了。⑫从那个最狭窄、最艰难的地方钻出后,我加快动作,想追上前面的同学。没有一点儿声音,他离得远了。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手肘贴住地上尖利的瓷片,我不再惧怕。终于听到了前边的声音,我追上了他。⑬前边的同学最早发现了那个像豆子一样大的光亮。那是我们的出口,我们的希望!尽管我们离那儿还十分遥远,但这已经能让人激动得哭出来,让人张大嘴巴“啊啊”叫。⑭大约又用了一个小时,我们一个个钻出了水道。⑮眼前是平静的小河,它向大海流去。在这条河流面前,我们这帮满脸污垢、浑身泥臭、挂满血口的可怜虫,一声不吭地呆坐了一会儿。⑯河水平稳地流动,水面上映出了黑色的天空和灿烂的星月。我们几个人一句话也不说,相互都没有看一眼。一会儿,响起“扑通”一声,是一条鱼打破了寂静。没有风,河岸边的芦苇一动不动,也没有一只野物出没和鸣叫。(作者:张炜。有删改)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丰润区2024年毕业年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2题12分)1.(8分)(1)(2分)léi崭(每小题1分)(2)(2分)C(3)(2分)A(4)(2分)用砥砺的青春谱写自己的人生乐章。或:用砥砺的青春铺就自己的人生道路。2.(4分)(1)(2分)示例:班级纪事班级荣誉班级素描(每空1分)(2)(2分)(示例1)我选图甲。画面上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向日葵是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希望,寓示我们积极向上,未来充满希望。(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我选图乙。画面上是一条鼓满帆的航船,初中生活虽然临近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的又一个起点,寓示我们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第二部分阅读(3~18题58分)1、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6分)①山回路转不见君②但愿人长久③千里共婵娟④长风破浪会有时⑤直挂云帆济沧海⑥范仲淹(二)古诗词阅读(5分)4.(5分)(1)(3分)B(2)①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为国效力/报国/甘愿献身/爱国②宁愿随风零落/不愿被碾成尘(2分,每空1分。)(三)文言文阅读(13分)5.(3分)(1)贬官、降职、远调(2)先前的(从前、原来)(3)脸色(每小题1分,有错字不给分。)6.(4分)(1)(2分)中贵人用冷水浇他才稍微清醒。(“沃”“稍”解释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意思对即可。)(2)(2分)(我)很是知道这个人构思非常快捷(敏捷)(“颇”“甚”解释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意思对即可。)7.(2分)才思敏捷、文采飞扬(意思对即可。2分)8.(4分)【甲】【乙】两文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李白和温庭筠作文章迅速;(2分)【丙】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首先直接描写裴廷裕“文书敏捷”,后文又以皇上和姚洎的对话从侧面加以烘托。(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一)(9分)9.(3分)不能删去(只写“不能删去”,没有理由,不得分。),这句话引用的是林语堂谈自己在不同时期读书体验的话,作为道理论据(1分)有力地论证了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的观点(2分)。10.(3分)如何丰富阅历(1分)读书能丰富阅历(1分)在不断经历和不断读书中可以丰富阅历(将“丰富阅历”写成“拓宽生命的宽度”给0.5分)11.C(3分)(二)(16分)12.(4分)示例:“我”和几个同学决定钻学校附近的地下水道→我们在地下水道中又累又怕,开始后悔→我们在爬行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难→我们最终安全地爬出地下水道。(每个情节

1分,意思对即可。)13.(3分)“弓”“贴”“钻”三个动词连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在地下水道中艰难爬行的状态(突出了在地下水道中爬行的危险)(2分)。(意思对即可。)14.(3分)用母亲在家里等“我”的温暖场景,反衬“我”无助、害怕、后悔的心理,(2分)表现了“我”渴望爬出地下水道的急切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15.(3分)示例一:不赞同。结尾描写小河周边的平静安谧,暗示我们的心情逐渐平复;与前文曲折的经历和内心的煎熬形成对比;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示例二:赞同。结尾只写了我们从地下水道出来后的状态和看到的景象,补充“我”回到家与母亲相见的内容,既能与前文“我”想到母亲的内容相照应,也能使整个故事更完整。(分析合理即可。重点关注观点与理由的契合度。只答“赞成”或“不赞成”的不得分。)16.(3分)《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讲述“我”爬悬崖被困,在爸爸的鼓励下脱离险境的故事,表达了人生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遥远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只需要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来,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的主题。《可怕的穿越》通过讲述“我”和几个同学出于好奇钻入地下水道,在地下水道中遇到困难后终于脱险的故事,揭示了凡事不要冲动,要考虑后果,三思而行的主题(遇到困难要勇于坚持,不放弃)。(意思对即可。两篇课文只答其中一个主题的不给分。)(三)(9分)17.(4分)示例一:我喜欢小说版结局。这样的结局展现了一个奋斗者、抗争者的毁灭,令人伤感唏嘘。示例二:我喜欢小说版结局。这样的结局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小人物命运的飘摇,表现出社会的无情和人生的曲折,发人深省。示例三:我喜欢话剧版结局。祥子本就是一个积极上进、善良踏实的青年,在这个结局中,他遇挫自强的举动契合其本性,也更能展现祥子的成长蜕变。示例四:我喜欢话剧版结局。这个结局传达了“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在挫折中奋起”的主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能给受众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5分)示例一:相逢前,唐僧独自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困难重重;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不得自由。相逢后,孙悟空被唐僧救出,在西行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