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
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
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
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
(他就是一一李大钊)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这节课我们
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
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
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
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
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历史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
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
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在狱中继续
领导党的工作,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
知识链接: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
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些事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
苦刑冷笑残暴匪徒法庭袍子含糊皮靴执行过度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重点正音:幼稚(zhi)含棚(hu)严峻(jiin)僻静(pi)M(mo)鬼
袍(pdo)子皮靴(xu。)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3.书写指导
(1)“僻”字三部分都要写窄,中间部分稍短,右部“辛”的第二横稍长。
(2)“瞅”字的“目”要窄;“秋”笔画注意穿插迎让,捺舒展。
(3)“魔”字“广”的撇长而舒展;“鬼”笔画较多不要拥挤。
(4)“执”字右部“丸”的横折弯钩不要写成了横折折钩。
4.词语解释。
(1)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2)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3)僻静:(地方)偏僻清静。
(4)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5)纷乱:混乱;杂乱。
(6)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7)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
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
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除开头外)?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
到的?
(①那年春天;②才过了两天;③4月6日的早晨;④十几天过去了;⑤28日黄昏
⑥第二天)一一时间顺序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并将表格补充完整。(课件出示表格)
段落叙述顺序具体事情
2—7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坚持留在北京
8—18被捕时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捕
19—29被审时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沉着、镇定
30—33被害后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4.结合刚才的表格内容,请你再读读课文,你对哪些地方有了新的理解?还有没有
你很想了解,但课文中没有写的内容呢?
预设1:我想知道阎振三后来怎么样了。
预设2:李大钊被捕前有机会离开北京,为什么他不离开呢?
预设3: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课下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五、课堂小结,随堂演练
L作者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
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
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熟读课文。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件出示)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写的一篇。作者采用的手
法,按照、、、的顺序来叙述李大钊的被害过程。表达
了作者对父亲的之情。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
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品读课文,探究质疑
1.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课件出
示第1自然段)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
了。
点拨:1927年4月28日一父亲的被难日
2.“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点拨:1927年,起到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3.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李大钊烧掉文件和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抓。
4.作者重点回忆了哪几个方面?
(1)被捕前(2)被捕时(3)法庭上(4)被害后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体味人物动作和语言,学习“被捕前”。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
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
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李大钊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为革命事业奔波。)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
炉里去。
(动作描写,体现了当时局势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李大钊忠于党的
事业。)
③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
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局势紧张,写出李大钊对待亲人的慈爱和善和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
(2)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父亲是如何做的?
④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她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拒绝亲友的劝离,表现出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坚持
斗争,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过渡:对于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来说,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
者。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请大家自由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做上记号。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不慌不忙”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过渡: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的,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画出
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②“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
③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粗暴的吼声”“一群魔鬼”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过渡:敌人如此来势汹汹,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④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
道理可讲的。
(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点拨:敌人的兴师动众和父亲的不屑一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会到父亲临危不惧,
大义凛然的品质。
3.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审时”。
(1)请大家自由读第19-29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的句子,用“一
--------”画出描写李大钊神态的句子。
过渡:“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0
提示: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
“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
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
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
信心。)
③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
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从这句语言描写中感受到李大钊对妻子和孩子的爱,这恰恰说明李大钊是一位优秀的战
士,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4.体会人物悲痛,学习“被害后”。
请大家自由读第30—33自然段,在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之后,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表现情感
舅老爷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悲痛欲绝
“我”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怀念父亲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憎恨敌人
小结:得知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
言行中可以看出。
四、合作探究,写法迁移
1.对比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课件出示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印象和感受也更
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2.首尾呼应:指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
说明、交代的。
好处: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深化主题,课堂小结
1.学生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课件出示)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
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让
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六'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1.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
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
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2.推荐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
坚的《小游击队员》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3.小练笔:李大钊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他,你想说点什么?
课下查阅资料,结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一局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革命
被捕时f严峻态度处变不惊坚贞不屈
被审时一安定沉着视死如归充满信心
被害后一无比悲痛化作力量激励家人
倒叙写法前后照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
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
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
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交流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树立
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其他革命先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的模范人物,提升爱国情怀。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品味文字的情真意切,体味书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点】
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
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
1.(出示课件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3)欣赏歌曲《五月的鲜花》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当这优美的、激昂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
幸福的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认识一位这样的开
创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唤
起学生对先烈的敬佩之情,感悟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
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介绍背景,走进作者(出示课件4—6)
1.出示背景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
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
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
28H,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
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2.走进人物和作者: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
究工作。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
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7)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完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预设1:局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
预设2:为什么李大钊说他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预设3:敌人为什么要杀害李大钊?
预设4: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8)出示词语: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
静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法庭执行暂时宪兵侦探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9—11)出示生字:稚、避、峻、啪、僻、瞅、靴、魔、开入哼、绑、啃、
袍、押、执
教师指导:学生要会书写这些字,并指导重难点字书写。“哼”右半部分不要多加横。“执”
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
文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再读课文,厘清写作顺序,明确内容详略
1.(出示课件12、13)教师引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关
于父亲的哪几件事情?
预设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2-7)一一被捕时(8-18)一一被审时(19一
29)——被害后(30—33)四件事。
预设2:被捕前又详细写了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不顾亲友劝说,
坚持留在北京三件事。
预设3:被捕时写了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预设4:被审时写了父亲在法庭上镇定、沉着。
预设5:被害后写了全家得知遇难消息,非常悲痛。
2.(出示课件14)教师出示要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你从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
一个怎样的人?
学习提示:
(1)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自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15、16)
(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预设1:
语言描写: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
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对比描写:
“一向是慈祥的”“耐心地讲给我听"与“含糊地回答我”形成对比。
从这些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中体会到了李大钊是为了保护女儿。
预设2:第6自然段中“书籍和文件”其实是党的机密文件,正好回应了第3自然段为什
么要烧掉,前后呼应。
预设3: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语言描写)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
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2句话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师提示:抓住词语“坚决”,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2)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时”。(出示课件17—19)
预设1:(环境描写)就听见啪,啪……儿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动作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从“不慌不忙”体会到了李大钊的沉着镇定。
预设2:从关键词“粗暴的吼声”“魔鬼似的”“冷笑”可以看出反动派的凶恶粗暴。
预设3:从“严峻”可以看出李大钊的沉稳严峻。
教师点拨:反动派的表现和李大钊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补充资料:
1926年春天: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
佩孚的斗争。
1927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
威胁北伐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3)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审时”。(出示课件20—22)
教师出示要求:想象李大钊被捕后遭遇了什么?
预设1:(外貌描写)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
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
祥”可以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
预设2:(神态描写)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从“安定”“沉着”可以看出李大钊在残酷的折磨下,内心依然坚贞不屈。
教师补充资料: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
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
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敌人又采用利诱的办法,
许以他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
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预设3: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
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李大钊不行连累家人。
预设4: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通过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李大钊对家人的不舍。
(设计意图:寻找关键语句,通过句子来感悟人物形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歌颂英雄的古诗句?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预设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自由释
放,所以积累相关诗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24)教师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精读细研,品读内容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5)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26)
预设: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妈,昨天是4月28日。”
从以上句子中可以看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3.想一想: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27)
预设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预设2:在内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显得更加突出。
预设3:在情感表达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说明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
牢牢地记在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
4.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出示课件28)
预设: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教师补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人员劳务合同
- 教室租借合同
- 互联网市场推广服务合同细节
- 单位保洁承包合同
- 代加工合同代加工合同
- 商品房屋购销合同新
- 上海手房过户买卖合同书
- 房屋居间买卖合同
- 印刷厂协议合同书怎么写
- 个人复印机租赁合同协议
- 区域医学检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V3
- 北京市矢量地图-可改颜色
- 草莓水果课件教学课件
- 医生护士家长进课堂助教儿童医学小常识课件
- 中学生廉洁教育课件
- 八上第三单元《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阅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汇率超调模型
- 上海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卷
- 2024年天津能源投资集团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少儿口才精彩课件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54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