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一、《辞海》导入——识,不凡的山师: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各拉丹冬雪山,《辞海》中是这样介绍的,我们一起读一下。屏显:各拉丹冬雪山,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为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621米。藏语“各拉丹冬”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105条。为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地。——《辞海》(生齐读。)二、发“圈”定位——寻,走过的路师:现代人旅游,必发朋友圈,无论去哪儿,先秀一波才算是不虚此行。假如是定位小达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发一条朋友圈定位。根据文章内容,她会定位在哪些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完成定位图。(屏显略。学生阅读圈画,完成定位图。教师巡视。)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完成得很快。考验彼此默契度的时候到了,我们进行快问快答。在各拉丹冬山脚下,“我们”将营寨安扎在哪里?(师生合作完成定位图。)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生:移步换景。师:嗯,地点转换。还有吗?关注定位图上的“第二天”哦!生:还有时间变化!师:机灵!本文是以时空的变化为线,娓娓道来。三、发“圈”配图——赞,见过的景师:这一路风光无限。带着她的新装备“柯尼卡”沿途拍拍拍,发了一个朋友圈,文字是“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她会为文字配上各拉丹冬哪些美景照片呢?请仿照示例,聚焦文中写景部分,画出心动词句;并为相应的景观照片命名,写在学案“朋友圈九宫格”上。屏显示例: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景观照片命名为“峭拔冰山”。师:老师的例子是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父亲山的威严。老师把这处景观命名为“峭拔冰山”,写在了学案九宫格第一张图的位置。下面,请仿照例子,开始你的寻美之旅。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三处景观的命名。(学生阅读圈画,并完成学案。教师巡视。)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分享?生:聚焦第2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风云变幻”“气势磅礴”“一现尊容”。我把这幅场景命名为“神秘雪山”。师:这幅图是远望雪山。主峰只匆匆一现,便足以闪耀天地,美!生:聚焦第6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精雕细刻”“豁然”“自成一天地”。我把景观照命名为“冰雪庄园”。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幅景观图视角变了,它还是远景吗?生:不是,是近看了!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站在长江源头。长江不入镜,是不是很遗憾呢?那我们一起为第14小节的景观命名吧!你觉得在这处景观中,最能体现水的“不凡”的动词是哪一个?生:“演绎”。它最有故事!师:有眼光!同学们试想一下,坚冰化成水,穿越千山,流经万里,长江开始了它的生命之旅。长江至此也开始了它孕育生命、造福人类的旅程。所以,这水何止是长江的源头啊!它还是——生:生命的源头!华夏儿女的生命之源!师:当我们沉浸在文字中,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难得一见的盛景。如果属于江南的美是“秀丽”,那么你能从第5小节中找一个字概括属于各拉丹冬的美吗?生(异口同声):奇。(师板书:丽、奇。)四、“声”临其境——配,适宜的声师:拍摄的这组奇丽的照片,让她的朋友圈立刻火了。连导演也在下面留言说:“小马,照片拍得不错,给了我很多的创作灵感。后期的纪录片配音,你得参与哦!”可在拍摄过程中受伤了,她请你替她完成纪录片配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作为配音朗读的文字,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意境。现在请同学们两两对读,操练起来。(屏显导演留言。生对读。师巡视。5分钟后,生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师:我们一起合作朗读“生命之水”的语段。屏显:(师)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女生)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男生)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合)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师生合作动情朗读。)五、发“圈”回复——品,经过的苦师:这条震撼的朋友圈,把她的闺蜜也吸引来了。但是闺蜜就是闺蜜,她关心的不是你的景拍得有多美,而是你过得好不好。于是闺蜜留言了:“亲爱的,为什么是‘历尽艰险’?你究竟经历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跳读文章,梳理经历的苦难。(师板书:历。生跳读圈画。)生:在第3小节,我读到她“手背生冻疮、肩背脖颈疼、连夜高烧、不思饮食”。生:她还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师:其中苦难,难以细数。以至于她在第9小节中说,“我要死了”。如果在“死”之前加个词语,你会加什么词?生(杂):疼、苦、累、冷……师: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请同学们往前看,第8小节——不明情况的小伙伴还在“老远喊我”。我们一起把这话“喊”出来。屏显: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生齐读。)师:我听出了小伙伴们此时此刻的兴奋。那对比之下,“我”呢?生(杂):懊恼死了、郁闷死了、失落死了……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除了忍受身体的疼痛之外,还要忍受——生:精神上的折磨!师:是啊!满眼的山河盛景,心动却难以行动……闺蜜知道了的经历后更心疼了,留言说,“太遭罪了!你还是赶紧回来吧!何苦呢?不值得”。那会回去吗?(生摇头。)师:看到闺蜜的留言,陷入了沉思。藏北之行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她自己说过——屏显:深心里,我早已的的确确成为藏北人了……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师读。)师:请结合材料以及文中作者在各拉丹冬的心理和感受,完成对闺蜜的回复。屏显:回复闺蜜:谢谢你的提醒!(生写回复。师巡视。)师:谁先来回复这条留言?生:谢谢你的提醒。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是我也看见了壮美的景致——奇幻的冰塔林、雄伟的各拉丹冬主峰、自成天地的冰雪庄园……这里的一切都美轮美奂。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放心!师:虽然历尽艰险,但也收获了诗意的体验。感谢分享!生:谢谢你的提醒。虽然困难重重,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和这奇伟的美景相比,和这特别的体验相比,我经历的一切又算什么?痛并快乐着!师:原来自己可以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坚强,她领悟到了生命和苦难的意义。你的回复很深刻!好,在同学们的回复中,我们发现,对而言,似乎越是苦难,越容易让她融入自然之中。在这渴望苦难、超越苦难的背后,是她对生命、自然的——生(杂):理解、赞美、敬畏!(师板书:砺。)六、发“圈”告别——诉,心中的情师:终于还是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发了最后一个朋友圈。她说,“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你会为这段文字,选择什么样的一幅照片呢?请发挥想象,描述这幅画面。(屏显朋友圈。生思考。)生:回眸,背景还是苍茫的冰雪天地,借此表现她的不舍。生:我的照片会是一串渐行渐远的脚印,一直绵延向雪山。师:好文艺的一张照片。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在小伙伴的画面中,都将人和景同时入镜。回过头,再看我们的文章标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谁在?生(杂):人、冰山、长江、自然……师: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令人动容;心怀敬畏成就的大美格局,令人感动!“敬畏”但不“畏惧”,你我皆可活成一道风景!咦,有人给这条朋友圈留言了,她说——屏显: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屏显。生齐读。)七、小结推荐——恋,经历的“奇”师:今天,我们在长江源头进行了一番神游,也发了几条优质的朋友圈,见识了各拉丹冬的三奇——各拉丹冬“奇丽”的风景,“奇特的经历”以及“奇崛的磨砺”,几番磨砺也终究书写成了一段“传奇”!板书:师:区别于上课一开始读到的《辞海》中近乎冷静客观的介绍,游记是有灵魂的,这灵魂就是作者的情思。游弋在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就很容易与作者以及她笔下的世界共鸣共情。(屏显《辞海》中对各拉丹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