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专题03图画类选择题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专题03图画类选择题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专题03图画类选择题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专题03图画类选择题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模板专题03图画类选择题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高考真题1.(2021天津卷·1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2.(2021广东卷·14)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3.(2021山东卷·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2021北京卷·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5.(2021北京卷·3)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2021北京卷·6)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21湖南卷·6)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8.(2021湖南卷·10)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9.(2021浙江卷·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①B.②C.③D.④10.(2021浙江卷·9)右图为著名表演艺术家谭鑫培(1847—1917年)中年时代《定军山》剧照。下列项中,与此照及人物活动相吻合的是()①时值有声电影刚刚传入中国②《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已摄制的第一部影片③艺术家所表演的剧种是京剧④剧照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服饰的变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21浙江卷·22)右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12.(2020全国Ⅰ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13.(2020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14.(2020全国Ⅲ卷·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15.(2020全国Ⅲ卷·34)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图6第一步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16.(2020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17.(2020江苏卷,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18.(2020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19.(2020山东卷·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A.① B.② C.③ D.④20.(2020天津卷·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1.(2020北京卷,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22.(2020北京卷,7).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23.(2020北京卷,9).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右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①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②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③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④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4.(2020海南卷,2).图1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图1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5.(2020海南卷,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图2寓意()图2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26.(2020海南卷,20).图3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图3A.受到了印象画派的影响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C.展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D.凸显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高考真题1.(2021天津卷·1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3.7”“1943.9”可知,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与美英进行秘密谈判,1943年9月,意大利向盟国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故选B项;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45年10月,联合国才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1广东卷·14)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3.(2021山东卷·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4.(2021北京卷·2)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5.(2021北京卷·3)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由图示材料可知,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①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所以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②正确;由图示材料可知,榷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可知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更繁荣,③错误;五代十国至宋初将很多税场升为县,朝廷派遣官吏到此治理,说明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④正确;因为②④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因为①错误④正确,所以排除A项;因为③错误②正确,所以排除B项;因为①③错误,所以排除D项。故选C项。6.(2021北京卷·6)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东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说明当时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从地理范围看,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项正确;香港不属于通商口岸,而且汉口并不是最先开埠的地方,排除A、B、D项。故选C项。7.(2021湖南卷·6)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答案】C【解析】依据史实,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冰嬉”)。这项“冰嬉”运动延续了几个朝代经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经成了民间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八旗官兵主要由满、汉、蒙三个民族构成,多民族共同参与该运动,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C正确;追求神韵意趣是文人画的特征,宫廷画呈现出雍容华贵、吉祥、富丽堂皇的特点,A排除;嬉戏图不属于军事训练,因此不能由此得出清朝军事训练废弛,排除B;生活奢靡与滑冰活动无关,排除D。8.(2021湖南卷·10)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图1中的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入侵上海、中国守军坚守四行仓库及中国军队转移路线等信息,可得出,图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抵抗,其中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根据图2中的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投入战斗的军队番号120师和129师及作战区域为晋察冀地区等信息,可得出,图2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自1938年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改变了侵华策略,积极进攻国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此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可知,从图1到图2,反映了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主转变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为主,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C项错误;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1945年,这与材料世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21浙江卷·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③为长沙,故选C项;①为北京,排除A项;②为苏州,排除B项;④为广州,排除D项。10.(2021浙江卷·9)右图为著名表演艺术家谭鑫培(1847—1917年)中年时代《定军山》剧照。下列项中,与此照及人物活动相吻合的是()①时值有声电影刚刚传入中国②《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已摄制的第一部影片③艺术家所表演的剧种是京剧④剧照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服饰的变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1929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此时是无声电影,故①错误;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影片,故②正确;据图结合所学可知,《定军山》为京剧短片,故③正确;谭鑫培京剧服饰具有中国特色,无法体现近代中国民众服饰的变迁,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1.(2021浙江卷·22)右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答案】D【解析】据材料“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可知,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故选D项;“决定”说法错误,战争从来不靠武器决定胜负,排除A项;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排除B项;1914年东线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但同时俄军也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排除C项。12.(2020全国Ⅰ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13.(2020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解析】由材料“梁思成、林徽因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知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唐代壁画的记录发现了历史遗存古迹,壁画的内容印证了文化遗存,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壁画“大佛光寺”和实物佛光寺,说明壁画的创作还是有实物作为创作原型的,并不是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完整还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壁画和遗迹的价值来自于历史传承,不是学者的发掘,排除D项。14.(2020全国Ⅲ卷·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15.(2020全国Ⅲ卷·34)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图6第一步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答案】A【解析】据图片可知该绘画作品存在夸张、变形、线条粗犷结合所学绘画特点可知属于现代派绘画作品,根据所学现代主义强烈抒发个性,揭示主观世界,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A项;材料人物出现变形可知不是直观印象,排除B项;材料人物变形与夸张可知不是准确性,排除C项;“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的是新古典主义,材料人物扭曲变形可知不是严整和谐,排除D项。16.(2020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答案】B【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17.(2020江苏卷,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图中“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出了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故C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农业发展,并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人物来看,其中还有中年,并不是只有青年,排除D项。18.(2020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19.(2020山东卷·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心,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国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起因来看,符合④的描述,D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不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苏台德地区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相对于德国而言,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20.(2020天津卷·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长征途中”“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该会议为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即图中②的位置,故选B项;图中①为江西瑞金,排除A项;图中③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排除C项;图中④为甘肃会宁,排除D项。21.(2020北京卷,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答案】B【解析】通过对比题干中两幅示意图,“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市”以外的商业区域明显增多,说明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市”的限制,坊市功能界限日趋被打破,故选B项;对比题干中提供的“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上的经营行业种类,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排除A项;根据“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可知,“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活动区域明显增加,交易活动没有完全限制在“市”内,说明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有所放松,排除C项;题干中的示意图仅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区域增多,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官府设坊和市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22.(2020北京卷,7).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①中的老虎被西方国家瓜分,反映的是1911年革命党人对中国未来被瓜分命运的担心,即“将来之中国”,②中的老虎呈现出孱弱之态,西方列强伸出双手显有觊觎之势,应为“咸(丰)同(治)时之中国”,③中的老虎将西方国家赶跑,应是强盛的康乾时期,且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④中老虎正被几个西方国家屠戮,表明此时中国正遭受几个西方国家的侵略,应是“现在之中国”,故正确的对应顺序是③②④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23.(2020北京卷,9).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右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①选用了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