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高中(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高中(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高中(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高中(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高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选择题)1.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 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 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王、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均自称“一人”或“余一人”,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但到春秋晚期渚侯国齐国的国君齐灵公自称“余一人”,强调了他独一无二的地位,分明是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僭越了周礼,表明传统礼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西周对商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非延续,排除B项;统一性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相互联系和共性,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于是计划造谣朝廷将强制各地家产在五十万以上的群体迁徙到新拓的朔方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存在安土重迁心理 B.西域地区直接归朝廷管辖C.国家强力打击门阀士族 D.中原地区的人地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淮南王刘安谋反”“于是计划造谣朝廷将强制各地家产在五十万以上的群体迁徙到新拓的朔方郡”可知,在刘安谋反时,为了获得人民的支持,用来动员人民的方式是造谣朝廷要迁徙人民,反映了人民对于迁徙的反对,也就是民间的安土重迁心理,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地区为淮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没有涉及西域地区,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没有形成门阀士族,魏晋时期形成,排除C项;材料内容为刘安谋反的造谣内容,并非实际情况,不能得知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地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北朝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派使节,对使节要求相近。北朝使节都是汉族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南北政权都有利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没有进行南北政权的比较,排除A项;南北政权处于对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项;北朝政权仍然是鲜卑族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4.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 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可知,明朝读书人穿着丝绸,服饰华美艳丽,不像以前穿着朴素,反映了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A项正确;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与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明朝读书人服饰华美艳丽,未体现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排除C项;在封建社会,男女平等观念不可能普遍化,排除D项。故选A项。5.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选A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市民阶层诉求无关,排除D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6.康有为在其著作《孔子改制考》中,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1916年《新青年》杂志首次登文批评孔子,陈独秀和李大钊指出孔子乃“历代帝王专制的护符”,主张“打倒孔家店”。对孔子评价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缘于()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传统主流思想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一面,即托古改制,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的。而新文化运动直接批判儒学,说明此时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较大,因此敢于直接批判,所以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缘于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B项正确;民族危机一直都存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与批判的变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排除A项;此时新文化运动还主要是宣扬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传播,排除C项;传统主流思想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材料中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7.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据上表推知,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9年,部分民族工业在中国当时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有的甚至占到百分之八十,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刚刚成立,缺乏经济建设,尤其是缺乏工业建设的经验,民族工业占比高说明其得到一定层度的发展,为此新中国需要利用民族工业工业建设的经验;同时新中国成立了,意味着中国将要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出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又需要限制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民族工业在1949年中国工业中的占比情况,无法推知是因为实施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排除A项;题干时间涉及1949年,当时还未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排除B项;材料无法推知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所示为某次重要会议的出席证。这次会议提出A.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B正确;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A排除;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排除;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4年后,D排除。故选B。9.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C正确;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护谁,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D。10.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有人戏称,议会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这一现象反映了()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英国的议会体制,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而非内阁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内阁议会各自权限的信息,排除B项;从光荣革命到1832年是英国现代政治形态开始萌芽和政治民主化的条件逐渐成熟的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A.奠定了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 B.体现美国经济霸权不断衰落C.说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扩大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根据材料“为了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日美两国签订了多个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的协定,而随后日本彩电对美出口激增;在美国压力下,日本限制了彩电出口,但此后日本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暴涨。”可知,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反映了两国经济联系密切,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该时期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未涉及国际合作的全新基础,排除A项;该时期日美贸易情况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日本出口涉及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阅读如表,据此可知()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及饥饿发生率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地区1990—1992年1995—1997年2005—2007年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数量发生率发展中国家826.720768.117835.21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431253.31147.18近东和北非19.6629.5832.47发达国家16.7<519.4<512.3<5A.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与饥饿发生率同向变化B.粮食杂交新技术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C.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均在持续下降D.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区饥饿人口数量仍居高不下,饥饿发生率也未发生大的变化,据此可判断,粮食问题仍然是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仍应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D项正确;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数量增加,而饥饿发生率却在降低,非同向变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粮食杂交新技术的贡献,排除B项;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不同区域的饥饿人口数量有所增加,而非持续下降,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材料一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答案〗(1)“经济强国”的原因:英国成为科学中心;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机制;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固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技优势地位下降;优势: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引进大量人才;(2)特点:政府主导,建立领导体制;制定规划;逐步推进;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迅猛,成就突出;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影响深远;〖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美;“经济强国”的原因:根据“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得出英国成为科学中心;根据“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得出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机制;根据“世界工厂”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固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得出科技优势地位下降;优势:根据“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得出科技与生产相分离;根据“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得出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得出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根据“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得出引进大量人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根据“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得出政府主导,建立领导体制;根据“《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得出制定规划;根据材料信息,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可得出逐步推进;根据“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得出发展迅猛,成就突出;根据“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得出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根据“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得出影响深远;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特征,服务于社会治理需要;中华文化还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体现出连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质。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提炼主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主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阐释: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中央政府政策开明开放。该时期,来自西域的乐舞杂技等文化艺术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隋唐乐舞文化繁荣昌盛的局面。阿拉伯、印度以及东非沿岸的珍奇物产、药物药方,也不断输入中国。大一统局面下博采外来文化长处,成就了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伟绩。明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总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中华文化还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体现出连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结合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借鉴吸收进行阐述即可,具体来说是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中央政府政策开明开放。该时期,来自西域的乐舞杂技等文化艺术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隋唐乐舞文化繁荣昌盛的局面。阿拉伯、印度以及东非沿岸的珍奇物产、药物药方,也不断输入中国。大一统局面下博采外来文化长处,成就了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伟绩。明末,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汇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华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摘编自《魏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在民族关系理念上的发展,并阐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发展:北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改姓元氏;并效仿黄帝迁都河南。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晋时期(中国)。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根据材料一中的“内诸夏而外夷狄”、“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可以得出作者的民族观是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该远离中原。理由根据“《春秋》之义”、“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所害不广”等信息可以得出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夷夏风俗习性不同,以及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北魏在民族关系理念上的发展根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得出北魏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改姓元氏;根据“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得出效仿黄帝迁都河南。进步作用综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答案〗(1)诉求:主张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更加独立;改组北约,强化西欧对于北约的影响力;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原因: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影响欧洲安全;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戴高乐的治国理念。

(2)影响:加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提升了欧洲地区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缓和欧洲的局势。〖解析〗(1)诉求:根据材料“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可知,主张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更加独立;根据材料“戴高乐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