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丰富与拓展《中外历史纲要下》特点:①《中外史纲要》是通史体例,选择性必选是专题史;②选择性必修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历史;③如果说《中外史纲要》要求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选择性必修则是深度研究。面临挑战:各位同学对历史要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高一高二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在1976年联名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之一:结果和过程》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该文指出,与浅层学习相对应,深度学习表现为学生不仅能在阅读基础上理解学习材料的基本内容,抓住主体思想,最终成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积极主动地与自己的专业进行关联,体现了学习中的迁移能力,属于一种更高的思维层次。什么是深度学习?TheDeepLearning历史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由面成体,点、线、面、体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脑子里的知识不再是一个个散乱无序的“点”,而是有逻辑、有体系、有结构,点、线、面、体结合的立体体系。【以工业革命为例的深度学习】如何进行深度学习?一、基于零散史实构建知识结构工业革命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事件维度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法国美国俄国德国工业革命进程工业革命扩展将英国工业革命与各国历史联系欧洲中国英国议会改革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德意志统-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日本明治维新工业化浪潮背景下各国政治体制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文学艺术等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化的关联例: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一般情况下,历史教师往往会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传统分期进行教学,逐一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史实。但学生未能从根本上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之间的内在关联,思维还不够深刻,未能实现深度学习。二、基于浅层表象把握问题本质与浅表学习相比,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不能只是简单地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记忆更多的事实性知识,它强调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属性,全面把握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有了全新政党的领导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纲领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武装的开始“农村包围城市”开辟了新民主义革命的新道路抗日战争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5、从2022高考试题内容来看,选择题中,文化史4道12分、经济史5道15分,政治史6道18分,比值为4:5:6;主观题中,中国史全部为政治史共38分,世界史为经济史共17分,综合全卷来看,政治史共56分,权重略大。1.什么是国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分化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强制机关国家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什么是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权力与运行选官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与外交货币与赋税治理与保障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开堂检验:“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禅让制形成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C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基础题1+2.0难度基础题2+1.5难度基础题3(0.0001难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有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王朝国家——夏。(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变化?天下为公禅让制天下为家世袭制启进步0R后退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朝(1)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2)职官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内服外服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商汤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除天子控制的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1)分封制:①分封对象:②分封序列:③分封地区:④诸侯权利:⑤诸侯义务:再次分封、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吏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分封制示意图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影响:积极:a.扩大疆土b.巩固统治c.促进地区经济开发、社会发展消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为分裂割据埋下祸根。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宗法制:①核心为大宗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孙……)诸侯②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嫡长子继承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4.原始民主遗存(1)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2)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3)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①神权政权结合②家国一体③等级制度鲜明④权力尚未高度集中Q1:商周时期有实行“君主专制”吗?Q2:什么时候才有君主专制呢?角度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地方单位邦国郡县官员身份贵族官僚选官标准血缘才能产生方式任命世袭在职时间终身任期经济来源采邑俸禄行政特点分权集权高度集权没有实现5.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二个开始瓦解二个开始产生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转折点中国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贰二、秦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概念二、秦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①地位?1.秦朝→主要内容:包括?(1)皇帝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官僚制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二、秦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1.秦朝(2)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廷尉少府卫尉宗正郎中令太仆典客治粟内史三公丞相百官之长,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九卿奉常宗庙礼仪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太仆宫廷车马少府皇家财政宗正皇室宗族典客少数民族治粟内史租税、财政廷尉司法、首都警卫家天下色彩浓厚二、秦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1.秦朝(3)文书行政管理制度: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

行政管理。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一: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材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书同文字木方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二、汉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2.汉代(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中外朝制】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汉武帝刘彻又称内朝Q1Q1二、汉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2.汉代(2)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3)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汉光武帝刘秀材料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形成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东汉进入中朝地位渐高西汉九卿少府属官地位低下秦尚书一职的历史演变二、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3.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职能:如图(2)地位: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皇帝中书省尚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执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意义:①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②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熟与完善,为后世所沿袭。二、宋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26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财政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行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军政三司三司使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御前会议不参与政事枢密院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西府4.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开国皇帝:赵匡胤同平章事(宰相)重文轻武:文官政治发达“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北宋出现这种局面最为准确完整的理解是(

)A.社会贫困,积贫严重B.机构重叠,冗官泛滥C.重文轻武,积弱严重D.分割相权,弊端多多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中央实行分权制度二、宋朝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皇帝三司枢密院财政中书门下三司使御前会议台谏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御史中丞知谏院行政军政监察二府三司二、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5.元代的中书一省制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相权有所加强。28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行政)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西藏的行政事务二、明朝的中央政治制度6.明代(1)废除宰相: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终结。(2)建立内阁:①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②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朱元璋◎胡惟庸案一废一立二、清朝的中央政治制度7.清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特点:①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②密:地处内廷、便于保密

③速: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办事效率高

汉坐而论道宋站议时政清跪受笔录Q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它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它也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而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0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0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0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0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二、中国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叁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秦郡国并行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隋道、州、县三级制→节度使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唐西周呢?→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推恩令三、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州(府、军、监)和县二级→路、州(府)、县三级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州县各级官吏宋行省制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元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明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清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