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18年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25.表1史料出处“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汉书·武帝纪》“江南地产,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公差易”《晋书·食货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据表1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A.生存环境恶劣B.耕作方式粗放C.饮食结构单一D.生态破坏严重26.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A.抑制土地兼并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C.壮大自耕农队伍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27.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28.表2项目单位广州上海1845年1850年1845年1850年生丝出口包0.68万0.43万0.64万1.7万对英贸易总额元3100万1600万1100万1200万美国商船入口总数艘93701762表2为1845年与1850年广州、上海主要外贸数据对照表。这表明当时中国A.传统对外贸易政策开始改变B.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上海经济中心地位逐渐确立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29.表3课程教学内容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泰西哲学等经世之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等考据之学中国经学、万国史学、数学、格致学等词章之学中国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表3为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课程安排(节选)。据此可知,万木草堂A.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B.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影响C.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标D.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30.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31.表4领域增长目标年均增长率工农业总产值51.1%8.6%工业总产值98.3%14.7%农业及副业总产值23.3%4.3%表4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建国初期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32.表5表5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罗马法A.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B.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C.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D.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33.图图5图5漫画旨在说明美国A.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B.霸主地位受到挑战C.对欧洲控制日益加强D.遏制政策必然失败图6图6图6是1928~1986年苏联工农业结构关系变化图。据此可以推知苏联A.农业生产长期落后B.经济持续协调增长受限C.重工业贡献比重大D.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停滞35.1958~1979年,世界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出口占出口贸易的比重分别由19.9%和5.5%增加到27%和7.9%。同期,在初级产品出口中原料的比重降幅最大,其次是食品,它们分别由14.8%和19.9%下降到7.2%和10.4%。这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B.世界各地区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C.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日益严重D.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1624年《专利法》是以中世纪特许制度的产生为其源头的。11世纪以来,国王为增加收入和提高王权,先后将特许制度授权于城市和贸易公司。16世纪,国王近臣纷纷获得了特许专利特权,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和其他商人的利益,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渐趋激烈,该法就是双方相互妥协、折中的产物。它剔除了封建性,灌注了资本主义精神,将专利授予的对象和重心逐渐转向了个体发明人及其技术专利。该法出台后,英国各种新发明不断涌现,并被广泛采用,通过专利技术建造大型工厂也极为普遍。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材料二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建立专利制度的建议,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发展民用企业。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钦赐”专利。这些所谓的专利权,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申请保护体系,实际上是依靠封建权势,假“泰西通例”之名,行封建式垄断之实。……专利制度在晚清发展非常缓慢。——摘编自徐海燕《中国近代专利制度萌芽的过程》(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近代英国专利制度内涵的不同,并简要分析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缓慢的原因。(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模式开始向新式教育转变。在清末十年(19011911年)开启的改良运动中,教育是改革的要政之一,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官员的大力提倡,新式教育迅速发展。1902到1903年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学制,史称“壬寅——癸卯学制”,初步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学制系统。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统筹全国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独立和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建制。”同时,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进一步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省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创建。据统计,1904年全国仅有新式学堂4222所,而到了1909年,新式学堂数量暴增到52348所。而从学生人数来看,在1905年之前,学生人数不过258873人,而到1912年时,学生人数已跃升到2933387人,增长幅度均在十倍以上。——摘编自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快速发展的原因。(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20世纪初,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家在中国都有其势力范围,民国政府担心战事向东方蔓延而自己又无力阻止,8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中立,要求“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但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于8月23日向德国宣战。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的行列。按照协约国的要求,中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向欧洲和中东战线上的协约国部队提供劳工。参战后,英、法等国在中国先后招募了17.5万名劳工。当战事处于紧急状态时,一部分中国劳工还被送到前线,直接投入同德军的战斗。对德宣战后,段祺瑞政府以参战为名,筹建“参战军”,其主要经费由日本提供。大战结束后,“参战军”才正式成立,后改名“国防军”,成为皖系军阀统治的一大支柱。——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吴兢(670—749年),汴州浚仪(今开封)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修史事业。当时他所在的史馆,或因政争而动荡,或因庸才充斥、监修弄权而混乱。为保留一代信史,吴兢从武后末期开始私撰国史。他撰的《贞观政要》分专题记述了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状况,有对话、诏诰、奏表,有事件描写,有经验总结,较系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施政方针和实践效果,是历史上对贞观之治记载最为周详扼要的著作,后人了解贞观之治必须借助此书。然而,这样一部书仅八万字左右。《旧唐书》称他“叙事简要,人用称之”。吴兢虽然对唐太宗推崇备至,但依然做到了“爱而知其丑”,在书中也如实记录了一些唐太宗的过失和缺点。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很熟悉该书内容,并且十分仰慕“贞观之治”。约在九世纪前后,这部书就传到了日本,对后来日本政局影响很大。——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吴兢修史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兢《贞观政要》的历史地位。(7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4.C25.B26.C27.A28.B29.D30.B31.A32.D33.D34.B35.A二、非选择题(2)不同:中国只是皇帝恩赐的一种特许权,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为主;英国以立法形式推行专利制度,以保护个人技术发明为主(或以保护知识与技术产权为核心)。(7分)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工商业力量薄弱,专利制度的推广缺少坚实的经济基础;封建统治者对经济的不利干预,使专利制度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政治前提;“重农抑商”和“重伦理轻科技”等传统观念使专利思想的传播困难重重;晚清政局动荡不安,专利制度的推行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6分,答出3点即可)42.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2分)阐述: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二战时期,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密切。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引起国人的重视,提高了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研究的热情。(3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严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漫延,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寥寥无几。(3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使之出现“高潮期”。(3分)总之,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与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1分)参考论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