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百年谈宪法_第1页
宪法百年谈宪法_第2页
宪法百年谈宪法_第3页
宪法百年谈宪法_第4页
宪法百年谈宪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宪法历史一百周年谈宪法一、百年来宪法在中国的演进(一)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的国家权力分配体制,因而得名《五权宪法》。①首次以根本法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疆域(包括外蒙古),对外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不容外敌侵犯;

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义务;

③规定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规定中华民国的国体;

⑤规定《临时约法》的效力和严格的修改程序。(二)1913年10月31日由国民党占优势的中华民国国会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袁世凯以武力当上大总统后,开始有计划地破坏国会的制宪,既向国会提出扩大总统权力,缩小国会对总统的制约权力的“增修约法案”,并派员到国会陈述其对宪法起草的意见,但遭到国会的拒绝。(三)1914年5月1日,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袁记宪法》)。

《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实行总统制;二是取消国会,代之以立法院。

《袁记宪法》所确立的是大总统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四)1923年10月10日曹锟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典《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宪法,但由于制定宪法的目的只在于使贿选合法化,立法程序又是非正常的,这就使该宪法的进步意义完全被抵消。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23日直系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曹锟,《贿选宪法》也被完全抛弃.(五)1947年1月1日国民党公布《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在未经政协讨论、没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参加的情况下,单方召开国民大会强行通过宪法修正案。目前其仅于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施行。

内容除前言外,全文共一百七十五条条文,计分十四章。

宪法本文的主要特色为揭示主权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权利的保障,规定五权分立的中央政府体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采取均权制度,并明列基本国策等。

小结

旧中国虽然有过宪法,但有宪法无宪政、有人治无法治,立宪活动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根本就没有条件实施,入主北京的军阀们上演了一幕幕“立宪”骗局,国民党蒋介石也没有给国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六)《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一个《共同纲领》,是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临时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七)1954年宪法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作出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有委员33人。随后又成立了由董必武、彭真等八人参加的宪法研究小组,以协调宪法草案的讨论。此外,还聘请了著名法学家钱端升、周鲠生等担任顾问。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致通过,予以颁布实施,这就是1954年宪法。

确立的各项治国安邦的制度和原则,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宪政的基础;它所确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等法治原则,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开辟了道路。(八)1975年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二部宪法,即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除序言外,有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30条。

1975年宪法取消了1954年宪法“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1975年宪法在在权利和义务的编排上先列义务,后列权利,强调了公民履行义务是首要的,而享受权利才是次要的。(九)1978年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其通过并公布实施后不久就不得不两次进行局部修改。(十)1982年宪法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决定修改宪法,并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宪法修改委员会于1982年2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4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决定将宪法修改草案公布并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2月4日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

1982宪法至今已经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正。

1999年的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的修正案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国家对公民私人财产的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宪法的产生宪法是从欧美传入日本,又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新型法律。(一)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成文宪法当推1688年前后基本形成的英国宪法英国宪法是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产生的。

英国的宪法是由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组成的。

其中的“权利法案”至今仍然9条有效,创造了持续800年的宪政成就。

(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成文宪法是1787年通过、两年后生效的美国宪法;稍后还有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几部宪法。

(三)中国人对宪法的接触

中国古代文献中虽也能找到“宪”、“宪法”之类的说法,但都只有治国理政的规范或普通法规的意思,无国家根本法的含义。

《尚书?说命》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国语?晋词》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管子?七法》中的“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管子?立政》中的“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宪即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韩非子?宪法》中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周礼?秋官?小司寇》中的“宪,刑禁”;汉代郑玄注曰:“宪表也,谓悬之也”;《中庸》中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中国人接触和逐步接受近现代宪法观念,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根本法观念传入日本,日本学者参照中国古代文献的提法将根本法译为“宪法”。

19世纪80年代,中国改良派、维新派人士提出“立宪法”等主张,其中的宪法二字,就是“出口日本转内销”的结果。

到1908年,清王朝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这样,宪法一词在中国官方文献上就首次有了根本法的涵义。三、国外与国内对宪法的定义(一)国外关于宪法的定义国外的宪法定义,学者往往着眼于宪法功能的发挥方式来给它下定义,其中比较平衡和常见的说法是:宪法是通过限制公共权力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高级法。高级法主要着眼于比普通法律更高的效力而言的。中国的法学受本质主义影响特别深,而按照这种主义,国外这类界定宪法概念的方式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因而中国宪法学者往往不愿认同。(二)国内对宪法的定义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是中国一直以来对宪法最官方化、政治化的定义。

2.在中国学术界,宪法一度被典型化地界定为“集中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根本法”。

3.有学者用“政治力量”为关键词取代“阶级”,大体将宪法界定为“集中反映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宪法学研究会会长童之伟提出“宪法是分配法权并规范其运用行为的根本法”的观点。四、宪法的本质特征(一)宪法与一定的民主事实相联系,是民主的表现

美国革命家潘恩说过,“一国的宪法不是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决议”。(二)宪法直接限制着最高统治权的范围和行使方式

从根本上说,宪法应该是国民自己的协议,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国民的委托,公共机构有多少权力,如何行使权力,都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来确定。没有宪法根据的公共权力是非法无效的。“政府如果没有宪法就成了一种无权的权力。”(潘恩)所谓“无权的权力”,即没有宪法根据的非法权力。(三)宪法责任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宪法责任即违宪责任。宪法责任主体一般只能是国家机关和其他行使公共职能的机构,普通公民只有违法责任没有违宪责任,因为宪法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违宪行为即使涉及个人,也往往是职务行为,因此,违宪责任通常表现为政治责任,承担责任的形式通常是辞职、被免职、被罢免、被弹劾等等。广东省人大以“安乐死”有违《宪法》为由否决了“安乐死”提案。一时间,“安乐死”是否违宪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南方网2012年05月31日)

2009年11月沈岿、王锡锌、陈端洪、姜明安和钱明星一纸《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涉嫌“违宪”,请求全国人大审查的建议书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将公众的关注焦点引导到了法制建设的基本面。奥巴马医改法案被美联邦法院裁定违宪(中新社2011-08-13)

五、2011年度中国宪法事例2011年12月2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宪政网协办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揭晓了本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因刚果(金)案解释香港基本法

二、深圳大运会期间清理治安高危人群

三、“金山”诉“360”引发微博言论自由之争

四、李承鹏等人在人大直接选举中自荐参选

五、清华女生起诉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要求信息公开

六、重庆、上海开征房产税

七、广电总局禁止电视剧插播广告

八、居民身份证添加指纹信息

九、成力因裸体“行为艺术”被劳动教养

十、乌坎村民因土地问题向政府抗议“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始自2006年,迄今已经坚持开展六年。宪法事例的意义在于通过个案推动宪法发展,普及宪政理念,也有助于丰富宪法学教学,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按照“向专家和网民征求典型事例”、“专家投票遴选前20名事例”、“专家与网民共同遴选前10名事例”、“举行发布会暨研讨会”的四大基本流程,坚持宪法性、重大性与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在法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与社会效果,形成了不错的品牌效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因刚果(金)案解释香港基本法

刚果向中国中铁提供开矿权,以换取中铁在刚果投资基建,但却被美国一个基金公司以刚果债主身份,要求截取中铁约8亿港元基建投资费抵债。刚果去年以“绝对外交豁免权”阻止美国基金公司向她追讨8亿港元欠债,败诉后上诉终审法院。终审法院今天的判词指出,在法律及宪制原则下,没有城市会用与国家不一致的豁免原则,普通法也确定,一个国家只能有单一豁免政策,香港应该跟随中国内地,给予刚果絶对的外交豁免权,判刚果无需还款。但豁免权的决定,要等人大释法后再排期处理。凤凰网20110608深圳大运会期间清理治安高危人群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深圳举办大运会,在安保和城市管理方面,确有必要采取非常管理措施,这是负责任的态度。每日经济新闻20110715“金山”诉“360”引发微博言论自由之争

2010年5月25日,周鸿祎相继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网站,通过微博发表“揭开金山公司面皮”的系列文章,4个小时内发布微博42条,对金山网盾进行点名批评。金山公司在2010年5月底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周鸿祎停止侵权,公开致歉,索赔1200万元,并要求周在搜狐、网易、腾讯的微博首页连续7天发表致歉声明。此案是首例因微博言论引发的诉讼案,原被告双方知名度高,索赔数额巨大,因而被称为“微博第一案”。被称为“微博第一案”的金山公司诉360董事长周鸿祎微博侵权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周鸿祎需向金山公司赔偿5万元并连续7天在新浪、搜狐、网易三大网站微博首页发致歉声明。北京市一中院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微博为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李承鹏等人在人大直接选举中自荐参选

拥有290多万微博粉丝的知名网络人士李承鹏,25日在微博上表示要参选人大代表,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李承鹏绰号“李大眼”,曾是一名足球记者,后为时评人、作家,是个颇受网友关注的知名人物,网络人气极高。他参选人大代表的消息传出来后,绝大多数网友表示赞许:“关注,珍惜我们迈向未来的每一步。长江商报20110529“清华女生起诉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要求信息公开

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遭拒,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9日向市一中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对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提起行政诉讼。她想写一篇关于各部委副部长分工的论文,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14个部委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副主任)的分管部门、兼职状况等情况。新京报

20110915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起正式启动房产税征收试点广电总局禁止电视剧插播广告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