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2)、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设计图案带来的美感,数学的价值。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法观察、讲解、引导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教具收集各种轴对称图形、课件、美丽的图案学具米尺、方格纸、小剪、轴对称图形、美丽的图案课时分配共4课时轴对称图形………………….1课时旋转…………....1课时欣赏设计………2课时课题:轴对称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轴对称教材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方法教法:讲解、诱导、展示学法:观察、探究、合作、练习教具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图形,课件学具直尺、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1、欣赏图案,并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二、探究体验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1)学生交流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3、练习。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4、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三、实践应用:1、课内练习一-----第1、2题。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课题:旋转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旋转教材第5-6页例3、例4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掌握旋转的特征难点:体验并能说出图形旋转的过程及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方法教法:展示、诱导、讲解学法:观察、合作、探究、练习教具能旋转的实物、课件、及方格纸学具可旋转的实物、及方格纸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二、探究体验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2、生活中的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3.学习例题3、例4(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实践应用:1.第6页2题。2.第9页4题、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课题:欣赏设计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欣赏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教法:展示、引导、讲解学法:探究、合作、练习教具对称图形。具有平移、旋转性质的实物。课件学具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探究体验1、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2、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反馈练习:
1)、完成第8页3题。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4、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5、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三、实践应用教材第9页第5题。板书设计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课题:欣赏设计练习第(2)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难点: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教法:展示、引导、讲解学法:合作交流、练习教具收集图案、课件学具收集图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展示收集的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体验1、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2、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实践应用1、反馈练习: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四、全课总结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板书设计欣赏和设计练习课图片1图片2通过对称、平移和旋转可以画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第(二)单元教材简析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3、5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与倍数的意义;2、3、5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归纳、观察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质数与奇数的区别。教法讲练结合、启发诱导、直观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教具直尺、主题图片、质数与合数卡片等学具直尺课时分配共7课时1、因数与倍数……………2课时2、2、3、5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1课时课题: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例1]教学目标从操作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方法教法:启发、诱导、谈话、讲解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钟数?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究体验认识因数和倍数:1、请同学看主题图,谁能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1×12=122×6=123×4=12)在这三组算式中的都有什么共同点?2、请看教材第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2和6是12的因数,还可以说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3、小组合作:说说1和12与12的关系、3和4与12的关系。4、让学生发现:上面这三组算式中,1,2,3,4,6,12都是12的因数。12分别是1,2,3,4,6,12的倍数。5、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6、小结、这节课我们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中的“因数”,两者可不能混淆。三、实践应用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84和2472和920和5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明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与倍数的关系。4、游戏:请学生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是4的倍数()是60的倍数()是5的倍数板书设计认识因数和倍数1×12=122×6=123×4=121,2,3,4,6,12都是12的因数。12分别是1,2,3,4,6,12的倍数。课题:因数和倍数第(2)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第13——15页的相应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通过一个数因数的求法,使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3、使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体现从具体到一般的解题思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方法教法:启发、诱导、谈话、讲解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根据算式:4×8=32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根据算式:63÷7=9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根据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知。(板书:找一个数的因数)二、探究体验,1、出示教材第13页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1)、小组讨论后汇报。(2)、汇报;列出积是18的算式。1×18=182×9=183×6=1818的因数有:1、2、3、6、9、18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18÷1=1818÷2=918÷3=618的因数有:1、2、3、6、9、18.(3)、18的因数我们还可以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示集合表示法)(4)、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后,观察: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30的最小因数是(),最大是因数是()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30的最小因数是(),最大是因数是(三、实践应用1、完成课后练习二第2题2、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16的因数有()56的因数有()78的因数有()板书设计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列出积是18的算式1×18=182×9=183×6=1818的因数有:1、2、3、6、9、18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18÷1=1818÷2=918÷3=618的因数有:1、2、3、6、9、18.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30的最小因数是(),最大是因数是()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30的最小因数是(),最大是因数是()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
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2和5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
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课题: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准备小正方形,课件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分析法。教学时间
第四课时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
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
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因数的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材简析本单元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2)、通过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系和抽象概括以及动手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所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体积和容积学生容易混淆教法讲解、引导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课件、口算卡片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小剪等课时分配共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例1和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关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引导学法:观察、探究教具长方体实物、模型,课件学具长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老师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指出: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1、讨论长方体的面大家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互相看一看摸一摸,从中发现了什么?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提问:在长方体中,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1)长方体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个顶点(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6、认识长、宽、高出示课文例2提问:(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7、揭示长、宽、高的概念三、实践应用动手做一做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课题:正方体的认识第(2)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了解正方体各特征明确正方体各特征教学方法教法:观察、比较、讲解、诱导学法:讨论交流、教具正方体实物、模型,课件学具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正方体二、探究体验1、这节课我们从面、棱、点来研究正方体。它有长方体的什么特征?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纸盒来研究。分组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长度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小结: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就把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方体图形。。完成做一做2、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3、汇报结果提问: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小结: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和长方体。我们可以用用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三、实践应用课后2——8题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及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会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教法:演示、诱导、讲解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练习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二、探索新知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让学生取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各部分。刚才大家用手摸到的就是长方体的表面。请大家再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2动手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3)、让学生在纸盒上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4)、大家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边与上面、下面、前面相交的棱,右边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并将剪开的纸盒展平。(5)、把纸盒展开,你发现了什么?(6个面,有的面是相同的)(6)、剪开拓正方体纸盒。观察:把正方体纸盒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一样大)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出示教学例1分析韪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这实际上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提问:大家有办法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吗?独立解答。三、实践应用练习完成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们的表面积。例1………..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2)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例2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正确求不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教法:演示、诱导、讲解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练习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3、求长方体表面积4、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2: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1)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2)怎样求正方体表面积?(学生试做);(3)学生交流2、练习完成35页做一做鱼缸有什么特点?学生解答交流3、表面积计算实际问题1)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如;油箱、罐头等是六个面,游泳池、鱼缸等是五个面。水管、烟囱等四个面。2)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考虑几个面的面积粉刷教室的墙壁、给长方体罐头盒的四壁贴一圈商标纸、给水泥抹水泥4、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把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但在求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可能是四个面的面积也可能是五个面的面积三、实践应用练习完成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4——6题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表面积例2………..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正确分析有关实际应用的问题。正确解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实际应用的问题,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养成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难点: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法:演示、诱导、讲解学法: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练习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2、求表面积1)长2.5米宽4米高2米2)长、宽都是4分米高5.2分米3)棱长6厘米4)棱长总和36厘米的正方体二、指导练习:1、练习六第7题1)思考;共需要贴多少米的瓷砖,实际是求游泳池的什么?要求几个面的面积?哪个面不需要求?为什么?2)学生解答并交流50÷2=25(米)50×25+(25×2.5+50×2.5)×2=1250+(62.5+125)×2=1625(平方米)2、第9题1)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左右两面也是相等的,实际上就是求这个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即可。上下两个面也是相等的,就是长方体上面的两个面即可。2)学生解答交流涂黄漆涂红漆【40×(65-10)+40×65+40×40】×240×65×2+40×40×3×2=(2200+2600+1600)×2=5200+9600=12800(平方厘米)=14800(平方厘米)3、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们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求它们的表面积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三、实践应用完成练习六的第8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例7…………例9……..……………..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概念,形成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难点: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演示、讲解、讨论学法:探究、交流教具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认识体积:激趣引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二、探究新知,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实验证明;2、揭示体积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师: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引出体积单位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思考: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体积单位用什么表示呢?认识体积单位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猜一猜: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是多大的正方体?请同学们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师:请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吗?师:你能想像出1立方米有多大吗?把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这个空间就是1立方米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用4个1立方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三、实践应用1、指导学生做一做1、2题2、练习1-4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第(2)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例1、例2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演示、讲解、讨论学法:探究、交流教具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1、认识体积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动手实验1)取24块1立方米的立方块学生拼摆并填表2)小结长方体所含体检单位的数量就是它的体积3)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2、出示例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V=abh=7×4×3=84(立方厘米)3、正方体体积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³4、学习例2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v=a³=6×6×6=216(立方分米)5、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它们的体积公式计算,要注意单位。三、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七5-7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例1例2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第(3)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感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难点: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演示、讲解、讨论学法:探究、交流教具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1、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求下图体积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简称底面积3、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长×宽即s=ab正方体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a²4、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5、练习完成43面的做一做第2题横截面就是底面6、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除了有它们独自的体积公式外,还有统一的体积公式即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三、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七8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第2题…….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4)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例4教学目标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使学生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难点:能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方法教法:引导、讲解学法:探究、交流教具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具准备一个1立方分米的下方体,这个正方体外表划分10×10×10的小方格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创设铺垫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探究新知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想一想:1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提问:你们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这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规律。出示课文第47面教学例题3。3。8m是多少立方米?分析:从立方米到立方分米的转换是化还是聚?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出示巩固练习3.8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比较:这两道单位换算有什么不同?小结:高单位化低单位用乘法,低单位化高单位用除法出示例4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评5、、练习完成做一做学生口述解题过程三、巩固练习1-4题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例4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第(5)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这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难点重点;容积单位换算难点:运用所学的容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学法:探究、交流、练习教具课件、量杯、量筒、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容器、一盆水学具瓶子、盒子等容器教学过程创设铺垫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它常用的讲师单位是什么?提问:体积单位换算你是怎样算的?探究新知揭示容积意义:一个学生正往箱子里装书,问:“这个箱子能装多少本书?”一个妈妈正往桶里装水,问:“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师:箱子、油筒、仓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容积的计量(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容积表现出来的,因此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2)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通常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升和毫升。容积和体积间的联系。试验:把水倒入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把水倒到“1”这个刻度上,就是1毫升。把这1毫升的水倒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到满。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毫升=1立方厘米)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毫升?相互讨论。汇报感知升和毫升(1)小组活动:将一瓶矿泉水倒入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容积的计算方法。(1)只有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他的容积。(2)学习例5学生先尝试解答然后交流5×4×2=40(立方米)40立方米=40升6、总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容积的单位有升、毫升。1升=1000毫升三、实践运用练习1---6题板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例5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第6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耱长方体各正方体积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重难点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难点:能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方法教法:演示、引导、讲解学法:探究、交流、练习教具一个西红柿、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创设铺垫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名数的改写45毫升=()升=()立方厘米0.82升=()毫升=()立方分米探究新知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出示一个西红柿1)怎样求它的体积?学生说一说2)、上台试验、介绍方法可榨出汁求出体积可捣成泥求出体积可扔到水里求出体积3)、哪种方法准确为什么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350-200=150(毫升)=(150立方厘米)3、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1)、观察量杯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2)、怎样求珊瑚石的体积?为什么?3)解答8×8×(7-6)=64(立方厘米)总结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来求体积。排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巩固练习7---15题教学设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6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及其单位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相关的计算。3、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的单位,及其单位间的进率,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化。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教学重难点牢固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教学方法教法:归纳讲解练习学法:讨论交流、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物体教学过程修改一、知识整理:什么叫表面积?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它们各有什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一览表长方体正方体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分3组每组2个面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分3组每组4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棱长和棱长和=(a+b+c)×4棱长和=12a表面积S=(ab+ah+bh)×2S=6a²体积V=abhV=a³V=sh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关系实践运用1、填空875ml=()L15000dm³=()m³2、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5dm、10dm、1.2m它的表面积、体积、棱长和各是多少?板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一览表第四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用分数解决问题,分数四则运算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根据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学好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3)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互化。2、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数量多少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分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体会分数对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3)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分数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法讲解、谈话、引导、演示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具米尺、分数演示板等学具直尺、圆规等课时分配共18课时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课题: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书第60—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2、在正确认识单位“!”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单位“!”及分数的意义。2、单位“1”的含义。3、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教学方法教法:讲解、谈话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学具每个小组各准备一段绳子,一张圆片或数颗棋子等。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你能看着黑板上的分数具体说一下吗?同学们对分数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其实,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看书学习:同学们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61、62的内容,看一看,你能获得哪些知识,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吗?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4、理解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5、深入理解(1)学生自由谈(2)思考并回答问题。(3)出示课件练习。(4)游戏:学生自由发言。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2、练习十一的第1—6题。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课题:分数的意义练习课第(2)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分数的具体含义。书第64页练习十一第7—9题。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正确应用。2、能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一个具体分数的具体含义。3、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难点:能正确说分数的含义。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直尺、卡片。学具卡片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2、读出下列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分数的具体含义。(1)小红买1件衣服的钱占全月工资的。提问:1/10在这里表示什么?(2)一根钢管截去1/3.A、提问:1/3在这里表示什么?B、把什么拿去平均分?C、什么数占什么数的1/3?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道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第7题。(1)由学生独立思考,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2)同学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2、第8题。(1)同学之间互读互听。作业:第9题板书设计分数的具体含义课题:分数和除法第(3)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让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3的1/4等于1的3/4.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学具三个同样大的圆片、剪刀等。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5/8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口算下列各题。(1)4个1/5是()/()(2)5/8里有()个()3.请你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8÷94÷7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学习讨论。(1)出示第65页教学例题1。(2)提出问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3)学生讨论。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汇报讨论结果。2、动手操作。(1)出示书第65页教学例题2.(2)提出问题。(3)学生动手分一分。学生利用学具分一分。(4)学生汇报动手操作结果。(5)算式表示。3÷4=3/4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a÷b=a/b(b不等于0)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完成书第67页练习十二第1—9题。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a/b(b不等于0)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2、能将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教学重难点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难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谈话法。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直尺学具直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包含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42/58/93/1011/100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一填。3÷4=()/()()÷()=11/13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真分数的意义。观察下列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讲解: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谁能说几个这样的分数?2、假分数的意义。观察下列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讲解: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谁能说几个这样的分数?(开火车)3、练一练。(1)下面哪些分数是假分数?哪些是真分数?5/58/77/310/910/10(2)请写出三个分母是4的假分数,同桌互相交流。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第1题。(1)学生分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2)写出分母是3的所有真分数和分母是6的所有真分数。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看一看,说一说表示真分数的点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表示假分数点在哪一段上。3、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3题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包括分子等于分母和分子大于分母分数。课题: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第(2)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带分数。2、使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重难点重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难点:正确转化。教学方法教法:引导、谈话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卡片学具圆形纸片若干个。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认识带分数。(1)出示书第70页教学例题3。(2)提出问题。(3)说明带分数的意义。a、画图表示。B、写法和读法。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小丹吃多少,小明吃多少吗?C、说明定义。D、写一写,读一读。2、假分数化成整数。(1)出示书第71页的教学例题4第(1)小题。(2)让学生观察后,尝试完成。(3)画图表示。(4)算式表示:4/4=1(5)想一想: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3、假分数化成带分数。(1)出示书第71页教学例题4第(2)小题。(2)让学生尝试完成。(3)用学具画一画,摆一摆。(4)看图,用带分数表示。(5)总结方法。学生回答: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是整数,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板书设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是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是假分数。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学具卡片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5/68/97/1523/100(2)3/46/89/122、商不变的规律。(1)计算:120÷3012÷3(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由学生回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被除数除以除数=被除数/除数。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分数的基本性质。(1)出示书第75页教学例题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照下图把它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2)学生拿出学具,按照要求动手操作。(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4)比一比。让学生比一比涂色的部分,看一看它们的大小。(5)分析比较,探索规律。小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用字母表示:a÷b=(a×c)/(b×C)=(a÷c)/(b÷c)(b,c不等于0)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学具直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填一填。7/8=()/565/20=1/()完成以上填空部分,并说一说思维过程。2、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为什么强调“0除外”。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想一想,填一填。4/9=()/27=20/()=(4+8)/9+()=4÷()/9÷1/3(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找出不懂的地方。(2)同学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3)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质疑,并在小组中讨论。(4)全班反馈交流,理解解答的思维过程。2、课堂练习。(1)第5题。“练习的时间占整堂课的1/4”表示什么?如果一堂课40分钟,它的1/4是多少?比较10分钟与40分钟的1/4大小。(2)第6题。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成。全班反馈,说一说思维的过程与结果。(3)第7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平价。(4)第8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交流。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第9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思维的过程和结果。2、讨论:你认为怎样比较最简单,最准确。作业:第10题。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课题:最大公因数第(1)课时五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公因数的求法。难点:公因数的求法。教学方法教法:讲解谈话学法:自主交流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具课件学具卡片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12的因数有:()16的因数有:()学生找因数,师巡视。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师板书记录。3、说一说你对因数有什么了解?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最大公因数。(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全班反馈。(3)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请你观察1、2、4这三个数字,想一想,它们与16和12有什么关系?电脑课件呈现:16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2、反馈练习:完成第8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按题目要求把这些数字归类写一写。(2)课件提示图,让学生填一填。3、求最大公因数。师:应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1)出示书第81页教学例题2.(2)学生思考,交流各自的方法。(3)学生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4)填一填。(5)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6)反馈练习:写出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汇报完成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投资纠纷诉讼.投资回报争议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广告发布和费用支付3篇
- 2024年度企业融资借款合同范本下载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与合作经营合同
- 2024年度羽毛球俱乐部会员退出与惩罚合同
- 《AD治疗全球指南》课件
- 2024年度设备租赁合同with详细设备清单及租赁条件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课件
- 2024年度建筑群电缆电线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广告宣传投放合同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同步练习
- 空调制冷系统机组设备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舞美施工方案范本
- GB/Z 43410-2023无损检测自动超声检测系统选择和应用
- 学院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科学思维方法论 060053》形成性作业三参考答案
- VTE防治护理组织管理架构
- 门诊医师出诊考勤表
- 项目经理职责及所具备的能力PPT讲义课件
-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战略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多媒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