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_第1页
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_第2页
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_第3页
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_第4页
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说服文化下的大学生辩论赛??中国说服文化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说服对方和听众为目的,涉及内容广泛的文化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说服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而辩论赛的重要意义之一也在于通过对辩题的论争,以达到引导参与者和观众对社会热点和人类永恒真理思索的目的。?大学生辩论赛兴起于19世纪20年代的欧洲,并于20世纪初期发展兴盛,而我国的大学生辩论赛,虽早在1916年黄炎培先生就已将其规则介绍到国内,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广泛开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直至今天,中国海峡两岸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均已走过十届光辉历程,大学生辩论赛不仅培养和锻炼了人才,而且通过传媒扩大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校园生活和百姓生活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大学生辩论赛的文化渊源?辩论赛虽是近些年来国内流行的一项活动,但其实在人类历史上,辩论活动与说服文化同根同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存在适合于辩论活动发展的条件,都曾出现过辩论的辉煌时代。?古印度文化思想极其活跃,盛行辩论,对辩论理论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许多对辩论的规律、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如《因明正理门论》。在印度的“佛经”中也有许多关于佛家与“外道”辩论的实况记载。在古希腊,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辩论术的智者学派,他们以各种方式培养辩论人才,使他们在公众活动和集会中取得辩论的胜利。?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对峙,兵戈常见,为了争夺与兼并,各诸侯国不断展开充满诡谲诳诈的外交活动,因而广泛聘用善于辞令之人奔走游说,促使辩风日盛,雄辩之才辈出。百家争鸣,著名的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以诡辩服人的公孙龙、邹衍等,诸如《孟子》、《庄子》、《说难》、《墨辩》等书中,都记载了这些雄辩家们地言论。那些论辩言辞逻辑严密,谈锋犀利,文采郁郁,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二.大学生辩论赛的辩题选择?中国说服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对人类永恒真理的思索,而其体现在大学生辩论赛中,则主要表现在辩论赛的辩题选择方面。曾有位中央领导人给全国大学生辩论赛题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这无疑切中了辩论赛主题的关键问题。?大学生辩论赛的辩题已逐渐开始摆脱脱离现实的毛病,越来越贴近生活。就老百姓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辩论,直接引导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也产生较良好的影响。同时,这些辩题也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共鸣,特别是通过媒体的传播,对于明辨是非、增进理解和信任等诸多方面也能说服人的“道理”。所以很多情况下,在辩题立场对参赛双方基本公平的前提下,论辩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逻辑能力的强弱。在辩论场上运用的逻辑规律很多,诸如“排中律”、“同一律”、“三段论”等。?接着从辩手的语言运用来说,语言是口头辩论的工具和载体,一切思想、推理、辩驳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运用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地步,论辩方能顺利进行。在辩论赛中,语言更讲究锋利、优美;要求现场感、说服力;需要感情的配合、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辩论赛语言的起点是:朴实、简洁、条理分明,表达准确无误,保证信息的质量。辩论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之相应的语言自然也是动态的,语言的内容、对象、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动作的变化都要恰到好处;用词、造句、词语修饰要能随势而变,自然大方。[1]?最后从辩手的心理素质来说,辩论赛是双方心理素质的较量,只有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临场才会有最好的发挥,才能营造最有利的赛场氛围,调动赛场气氛,从而取得控制赛场的主动权。赛前心态以达到既兴奋又冷静为最佳,而在比赛进行过程中,随着态势的变化,辩手同样需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况。“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四.大学生辩论赛的社会影响?从当初仅仅通过电视银屏关注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实况,到现今各地各校频繁组织各种级别的辩论赛可以广泛参与,大学生辩论赛慢慢在社会层面以及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层面体现出它不同于其他校园活动的价值与作用。?大学生辩论赛培养和挖掘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参赛选手把辩论赛作为提升和完善自我的一种契机,辩论赛是机会,是让更多的青年才俊得以发挥和展现的舞台。举例来说,1993年的复旦大学辩论队和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是历史上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优秀的两支辩论队,现在的央视和湖南卫视前后就有4个栏目的主持人是来自于这两支辩论队(复旦一辩姜丰、西安交大一辩樊登、西安交大三辩路一鸣、西安交大二辩郭宇宽),而当年复旦的二辩季翔和三辩严嘉则陆续出国深造,四辩蒋昌健更是师从著名作家余秋雨,成为复旦国政系最年轻的副教授。[2]?同时,大学生辩论赛也进一步推广了新的社会理念,开拓了新的社会风气。纵观近年来的辩论,在大量运用知识之外,大学生在辩坛上更是在倡导和宣传许多新理念、新观念和新学说。比如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对“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考虑、1995年第二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中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利弊的思考、1997年第三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时对“国际网络”是否应该受管制的探讨等,这些都是对新生学说和新事物的宣扬;再比如1995年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对“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城市的发展”的论辩、对“离婚率高与社会文明”关系的探究、1995年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半决赛对“医学应不应当有伦理界限”的思考等,都是30年前人们连怀疑都不敢的命题,今天竟然拿出来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思想解放。?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一方面,大学生辩论赛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认识真理,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即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积累和增长知识,辩论赛对辩手知识储备的要求,辩手对辩题所涉及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归纳和吸收,也是促使其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再者,大学生辩论赛展示的是辩手的综合素质,它要求辩手有稳定过硬的心理,高度敏锐的思维,灵活迅速的应变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同时还要谈吐清晰,条理明晰。当然,大学生辩论赛作为一种团队竞赛,也能激发辩手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纵观历届辩论赛的冠军,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最终夺魁的均为凝聚力极强的队伍,而他们的竞争意识也十分强烈。?结语?虽然大学生辩论赛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在辩题的选择和辩词的语言运用上还存在缺陷,其本身也暴露出目的不明确,一些命题、材料不对等等问题,但是当前大学生辩论赛的发展仍处于上升趋势,其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