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二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二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二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二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二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测试(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赵德发的《经山海》、张炜的《独药师》、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都有作家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独到思考。《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中提及的诸多举措,如对地方传统曲目“斤求两”的挖掘并将其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以海边民俗踩高跷下海推虾为基础创办的“海上高跷”节目、因地制宜举办楷坡祭海节和“鳃人之旅”项目等,都是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参考。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作者敏锐地发现本土养生文化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楚王庄遗留下来的民俗传统,无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节选自《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材料二: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印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是将长期存在。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定会走向衰落。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乡土民俗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节选自《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与深入,乡土文学叙述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大的结构和伟大的文学家,逐渐被新时期的小叙事、小结构、新流派作家所代替。虽说这一时期产生了《红高粱》《白鹿原》等重要作品,但乡土叙述的式微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从“五四”乡土作家到先锋派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有乡土生活的经验。这也是他们写作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作家群体的整体特征反映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这个重大的社会变迁将在21世纪初期完成。这也意味着,21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将失去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伴随着作家群体而改变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人的乡土生活经验与老一辈人的经验差异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区别早已被打破。那种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而变得如此普遍、单一和雷同。乡土经验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就不乏农村题材的写作,但农村题材不等于乡土题材。作为一种世界文学的书写流派,乡土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是正常的文学更新换代,也是无法阻遏的历史潮流。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只能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而难以再以独立的姿态骄傲于世。(节选自腾讯文化《乡土文学的前世今生:如何从政治先锋到落寞无声》,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又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B.为了让民俗“活”起来,当代不少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上进行各种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C.作家赵德发在《经山海》中提及诸多举措,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D.《湖光山色》中周大新对古代遗留民俗传统的再思考,挖掘了乡土民俗蕴藏的巨大价值。【解析】“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又将……娱乐活动”错,根据“《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可知主语应是“《经山海》”而非“乡土文学的成功”。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D)A.《红高粱》是莫言在北京求学时所写的作品,但作品中的颠轿、高粱酒坊及剪纸等地域民俗文化符号表现的却是高密乡这片土地的无限生命力。B.沈从文的《边城》借助吊脚楼、对歌、端午节庆习俗等描绘了湘西地区原始自然的民俗生活形态,这是身居北平的他在想象中对湘西的回望。C.《独药师》的作者张炜长居省城,但在他的笔下出身于养生世家的主人公所研究的不是近年流行的养生保健,而是胶东本土自古已有的长生术。D.曹禺的《雷雨》展现了来自农村的佣人侍萍和资本家周朴园及其家人的封建家庭悲剧,作品的原始创作动机与曹禺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经验有关。【解析】根据“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离乡进城并不意味着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D项,《雷雨》不是乡土小说,选项所展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体现“农民思维和观念意识”,因此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21世纪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也就丧失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土壤。B.不仅作家群体失去了乡土生活经验,年轻读者群体的乡土经验也受时代影响与老一辈产生差异。C.被打破的地域区别和趋于单调雷同的乡土风情使得乡土经验已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D.由于社会转型、作家群体改变等因素,乡土叙述的衰落、乡土文学的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解析】“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错,原文是“将失去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选项将未然表述成已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现实生活层面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层面的“市民化”过程已经完成。B.虽然一些作家自称农民,但因远离农民生活多年,其写作过程的心态和思维已发生改变。C.乡土空间日益稀缺,体验乡土生活成为城市人感受陌生化经验、缓解审美疲劳的新风尚。D.《白鹿原》《红高粱》是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品,但它们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正逐渐被替代。【解析】“其写作过程的心态和思维已发生改变”错,原文是“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选项曲解原文。5.乡土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括。(6分)【答案】_①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成功运用民间语言进行表达;书写民俗文化时需进行现代化转化,让民俗“活”起来;需发掘乡土文学蕴藏的文化价值;②保护日益稀缺的乡土空间所特有的文化形态,为乡土文学创作提供土壤;作家敏锐捕捉城市人的怀旧情绪,书写对城市人充满陌生化吸引力的乡土经验,使乡土文学获得持久的生命力;③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需要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褐纸鸢牛维佳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突围顺利撤出。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两杯酒下去,牛仔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方老说,战史会写凭个风筝就打败敌人?你历史怎么学的!但老区这边应该知道他高飞做的事,这就是我这一趟要做的,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山上是陵园,山下有个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方老让小肖扶着走了进去。里面从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一直到现在,布置了六大展区。方老浏览到抗战的部分,久久不舍离去。小肖问他找到了他们部队的事迹没有。方老紧闭着嘴没吭声。方老突然提出要找纪念馆负责的人。方老请他查查几个烈士名字,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说的高飞。馆长招呼来一个负责资料的年轻人在电脑上查,结果一个都没查到。馆长表示他们这里还有一个无名烈士区,在山上最高处,可以去看看。他说,这个纪念馆是否能腾出一块展出一只纸鸢风筝。馆长也提出了牛仔和小肖一直想知道但又没敢问的问题:那个高飞真的不在了吗?就在那次战斗中?方老眯着眼凝视着他,什么都没说。不一会儿一个褐色的纸鸢就飞了起来。让大家欣慰的是,这近看黑乎乎略显笨拙的纸鸢十分好用,一阵风过来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鹰鸢。简直和真的没两样。牛仔说,我的天,您变魔术呢!方老意料之中地说:高飞能教,我就能学,这不是事!你以为我们打游击整天带着风筝跑?我们带上这些东西,现做现成,动作不快能成?高飞的纸鸢系列通讯法不但对炮兵管用,对整个部队的通信联络都是一个魔幻般的提升。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①山上墓碑一排排如阶梯般布满了小山的南面,在满山的树荫下就像一张张静默的脸。他幽幽沉沉地说,这个纸鸢曾经立过大功,而首先利用纸鸢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顶上,那是馆长说的无名烈士墓。此时一片乌云从山背面飘来,带来丝丝的雨。馆长建议方老回到屋里避雨,方老反而从他手中要回了风筝的线轱辘。借着不断吹来的山风,认认真真的把纸鸢迎着风渐次放得更高。他说:这山我也爬不动了,就是上去了也见不着谁,就让这个纸鸢上去打个招呼好了。有认得它的就知道我来了,高飞那小子就不用说了。叹了口气,他又嘀咕道:高飞啊高飞,你小子怎么就没了,就是没了你现在也应该看得见,你那脑瓜儿不是很管用吗?……雨又大了点,牛仔劝他雨停了再出来接着放。方老说,闭嘴美国佬!下雨是有人在落泪,七十多年了我是第一次回来,落泪是有人见到了我你明白吧。他说的见到他的人一定在无名烈士墓里,就包括了高飞。②牛仔原想贫嘴说,你唯物主义今天也信神了?但此时却把话吞下肚子。方老的褐纸鸢垂眸向下,似乎领会了方老的意思,只见它摇头摆尾,扶摇直上,越飞越高。渐渐地超过了山顶的纪念碑,俯瞰着烈士墓和整个山峦,山上布满了嫩黄的迎春花和各式花色的雨伞。方老满脸都是雨水,水滴让他眯着眼,又顺着脸颊滴落下去。小肖几次把雨伞伸来都被他推开。来扫墓的人都看见了方老的风筝,他们发现那褐纸鸢摆啊摆的,摆出一阵大风,不一会儿把乌云摆走,把太阳摆出来了。一块湛蓝的天空越变越大,像块被擦拭过的宝石。乌云刚才还在涌动,不知不觉就缩回大山深处,只留下情怀不退的薄雾水汽如烟似胶。来扫墓的孩子看见雨停了,高兴地直叫,被老师按住。方老吩咐把他没喝完的白酒大而广之地洒在烈士墓地上。突然小肖喊了句:你看!还有几只呢!大家抬头去看,在头顶上那块蓝天上果然还有另外两只褐纸鸢,和方老这只极为相似,正在缓缓攀缘而起。方老仰起头看了看,表情先是迷惑,之后变得十分严肃。他指了指风筝升起的山顶,问馆长那是谁的风筝。馆长也是很奇怪,表示一无所知。牛仔也感到似乎发生了什么,也问馆长,往年是不是也有人放这种风筝。馆长回答说好像吧,他也不记得了……他索性沿着正对着山顶纪念碑的水泥阶梯路上了山。不多久,山上的纸鸢徐徐落下,接下来馆长带着几个少年从石阶路上走下来。其中为首的一个少年手持纸鸢,满脸好奇地来到方老身边。方老看看他手中的纸鸢又看看他:我问你小家伙,谁让你们来放风筝的?他说他们学校一直就有这个传统,每年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就鼓励学生放放风筝。最好放褐色的纸鸢。据老师说,这个传统有几十年了。那是因为几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来学校讲传统课,说到八路军当年打仗用褐纸鸢传递消息什么的。到了现在,每年清明节他们学校放风筝的人还有不少。不光他们学校,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带不少学生把这当成了民俗,却没几个知道几十年前那场传统课的事,以为放放风筝可以登高开智……方老走到陵园中道停下,此道正对着山顶纪念碑,他嘴里嘀嘀咕咕地看了半天。最后杵着拐杖颇为费力地鞠了三鞠躬,小声告知说:……老天让我活这么久做什么,就是让我来收收摊儿,给后边的人道个明白……嗨,这不,咱们越走越近了。别急,将来见面说……说到这方老突然打住了,他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纪念牌的上空又多了不少风筝。除了褐纸鸢,还有许多蝴蝶的、蜈蚣的、孙悟空的等等,五颜六色的,使得天空斑斓多彩,热热闹闹,生龙活虎。③他杵杖临风,抬首仰望,好像自己也加入了这些风筝之中,在居高临下地和高飞他们打着招呼。他凭空问了一句:今夕何年啊,你还是那么年轻……一只云雀当空一鸣,掠顶而过。方老仔细听了听之后,这才用拐杖把地上的几只落叶拔到路边的草丛,然后转身走了去。自此以后的几年,一直到现在,在这个陈列馆的抗战部分多了一块出来。上边挂着一只腾空而起的褐纸鸢,还配有方老口述历史的文字和图片。④图片上方老坐在椅子上制作风筝,还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镜头,那是历史的一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小说开头设置悬念,传说有鸟兽相助八路军,增添了阅读趣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引出人物高飞。B.文中以纸鸢为载体,通过生动详细的战争场面,呈现了高飞机智勇敢、令人崇敬的战士形象。C.方老记忆中的一段革命战争往事,浸透了军人的信念和智慧,这促使老人要在生命的终点到来之前做个了断。D.小说结构主线突出,运用探寻式叙事结构讲述英雄高飞的故事,情节设置没有大起大落。【解析】“通过生动详细的战争场面”错误,文章没有生动详细地描写战争场面。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句子①“墓碑一排排”“一张张静默的脸”体现了英勇抗战的烈士之多,让人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感。B.句子②与《与妻书》中的“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在表达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方老浓厚真挚的战友情。C.句子③中借“风筝”写方老犹如这漫天的纸鸢,跨越了时空与革命战友再度相聚,爆发出极大的情感力量。D.句子④中“历史的一瞥”,方老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了抗日战争中无名英雄的故事,倾注了深厚的革命情怀。【解析】“方老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了抗日战争中无名英雄的故事”错误。方老不是旁观者,是亲历者。8.“今夕何年啊,你还是那么年轻……”,写出了丰富的意蕴。结合文本,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答案】_①“今夕何年”,表明方老与战友高飞再度对话跨越了时空。②“你还是那么年轻”,表明高飞为革命事业牺牲时很年轻,也表明高飞的革命精神永葆青春、代代传承。③这凭空一问饱含着对革命战友的缅怀和崇敬之情。__9.文学沙龙有一场写文学短评的活动。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褐纸鸢。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亲历者与追随者。请围绕其中一组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答案】_褐纸鸢:①褐纸鸢是高飞侦查报信的工具,是贯穿过去与当下的中心意象与线索。②褐纸鸢既象征着高飞的英雄形象,也象征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和代代相传。③褐纸鸢体现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亲历者与追随者:①小说的亲历者是方老和高飞,他们的生命历程与中国革命战斗历史紧密相连。方老是叙事的主体,小说以方老的切身感知和记忆,带领读者回望历史,去了解漫漫长河中的无名亲历者。②小说的追随者是牛仔和一群少年。牛仔陪方老寻找革命英雄,一路感知先辈的荣光;那群少年在传统活动中纪念先烈,铭记并传承革命精神。他们已然成为祖父辈英雄的钦慕者和精神的追随者。③小说呈现了两代人重走革命路、寻找无名英雄的过程。亲历者方老带领追随者牛仔,寻找革命中牺牲的无名亲历者,在众多追随者放飞纸鸢的民俗中,有人年年纪念着牺牲的无名亲历者。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有删改)文本二: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饶智略。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BDF)戌趋eq\x(A)去eq\x(B)未至eq\x(C)中闺eq\x(D)孟尝君召eq\x(E)而反之eq\x(F)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解析】“戌”作主语,“趋去”作谓语,故应在B处停顿;“至”作谓语,“中闺”作宾语,故应在D处停顿;“孟尝君”作主语,“召而反”作谓语,“之”作宾语,故应在F处停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齐王封田婴于薛”的“封”,指君王以土地、爵位或名号赐人。B.“所以”指原因,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中“所以”含义相同。C.“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常用作子对父、臣对君时,表示恭敬。D.“虽”,指即使,与《论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虽”含义相同。【解析】“含义相同”错误。即使/虽然。句意:即使有欺诈之心;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不然就应该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B.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在四十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父亲委以重任,获得了宾客们的赞誉。C.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接受了楚王的象床之礼,准备护送回国时,听从进谏,最终谢绝了象床。D.公孙戌劝谏成功后,孟尝君因其神态生疑,得知真相后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解析】A项,“司马光认为”错,由原文“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出自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见,应该是王安石这样认为的。B项,“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错,原文是“其妾之子曰文,通傥饶智略”,可见,田文是风流通达,富有智谋,而不是富裕多金。D项,“孟尝君……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错,原文是“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可见,即使有人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从孟尝君的布告内容来看,他并不厌恶这样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4分)译文:_(孟尝君)对上欺侮君王,对下私侵民财,这真是个大奸贼,有什么值得推崇歌颂的!(“蠹”,侵害、损害;“是奸人之雄也”,判断句;“乌”,哪里、怎么;“尚”,崇尚、推崇。)__(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4分)译文:_如果提的意见对,即使有欺诈之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竭尽忠诚、毫无私心来侍奉君王的言论呢!_(“苟”,如果;“虽”,即使;“诈谖”,欺诈;“事”,侍奉。)__14.靖郭君欲城薛时,客是如何成功地劝他放弃打算的?(3分)【答案】_①比喻论证或者打比方,把靖郭君比作能力巨大的大鱼,齐国比作水,论证拥有齐国权力才是最重要的。②从反面假设论证,假设失去掌管齐国的权力,即使把薛城墙修得再高也保不住自己。__【参考译文】文本一: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君临天下,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文本二:齐王把薛地封给田婴,号称靖郭君,齐国的大权全部落到田婴手中。靖郭君想在薛建城,一个幕客对他说:“您没有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水,那么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现在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建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哪里值得倚仗呢!”靖郭君于是放弃了建城计划。靖郭君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小老婆生的儿子叫田文。田文风流通达、富有智谋。靖郭君便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都在靖郭君面前争相称赞田文,都建议让田文做继承人。靖郭君死后,田文果然接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都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保护救济他们的亲属。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臣司马光曰: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士人中贤良的人,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如今孟尝君养士,不分才智愚笨,不论好坏,盗用国君用作俸禄的钱财,来营结自己的党羽,夸大虚美名誉,对上欺侮君王,对下私侵民财,这真是个大奸贼,有什么值得推崇歌颂的!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您要是能让我不去,我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送给您。”公孙戌答应了。公孙戌进去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延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所以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礼,那么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你说得有理。”于是没接受象牙床。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宫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臣司马光曰: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如果提的意见对,即使是有欺诈之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竭尽忠诚、毫无私心来待奉君王的言论呢!《诗经》写道:“采集蔓菁,采集土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孟尝君是做到了这种兼容并包的雅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瓜洲渡口①李好古瓜洲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②迎马首,也学玉关③榆柳。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注】①词人从当时南宋腹地来到边防前线时写下《清平乐》两首以表达伤时之感,这是其中一首。②乱絮飞钱:指柳絮、榆英。③玉关:指玉门关。常用来借代北方边关,古人还喜欢在关塞种植榆树和柳树。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瓜洲渡口”一句,点明地点;“城如斗”指城廓形如斗状,突出边城小。B.“乱絮”两句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玉门关的榆柳,体现了词人关心时局。C.“面前”二句是说瓜州地势重要,不仅直接控制金山,还是东南的要冲。D.全词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综合运用了比喻、拟物、借代的手法。【解析】词中没有使用拟物的修辞手法。“也学玉关榆柳”是拟人手法。16.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_①词人从当时南宋腹地来到边防前线,表达关心时局的忧虑;②把瓜洲城与北方边关进行比较联想,隐含着词人对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嘲讽之情;③最后两句直接告诫守城的将领,反映了词人对时局的关注,表现了词人深厚的爱国之情。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_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壹是皆以修身为本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有善始者实繁__,_能克终者盖寡__”。(3)《〈论语〉十二章》中“_朝闻道__,_夕死可矣__”,写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2024年1月5日,以“激情迎亚冬冰雪暖世界”为主题的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暨法中文化旅游年开幕式隆重启幕,哈尔滨诚邀八方来客。②上万名游客参加了这场盛宴,③共同在这座集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演艺、冰雪建筑、冰雪活动、冰雪体育于一体的冰雪乐园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④“冰雪像孩子一样纯洁,哈尔滨冰雪暖世界……”随着激昂澎湃的歌曲,冰上舞者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绚墨舞台”被各色灯光照射得__A__。本次开幕式首次在冰雪大世界上演一场“冰与火”的碰撞。燃烧着的“火魔方”在舞者手中翻滚着,冰雪的纯洁与火焰的热烈完美融合,冰音符映出火红的跳动,共同谱写出一首视觉盛宴的赞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为体,以光为魂,展现冰雪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81万平方米的冰雪王国里,有__B__的43米主塔冰雪之冠、典雅大气的冰心筑梦,还有浪漫梦幻的穿越城堡、绮丽缤纷的数字冰林……大大小小的景观美不胜收,令游客们__C__。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_A色彩斑斓/五彩缤纷__B气势恢宏/大气磅礴__C流连忘返/赞不绝口__19.下列句子中的“为”与文中加点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A.泥人是以泥土为原料的人像雕塑。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C.这件事极为重要,请你务必办妥。D.这种艺术形式为人民所喜闻乐见。【解析】文中加点的“为”和A项“为”意思是作为、充当。B项,为了,表示目的。C项,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D项,跟“所”字合用,表示“被”。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B)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解析】这两句古语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放在②处最恰当。“有朋自远方来”紧承前文的“八方来客”,“不亦乐乎”引出后文上万名游客共享冰雪盛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活化石”植物通常__①__:一是起源古老,分类系统位置孤立;二是形态特征从一个较为久远的地质时间点到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三是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广泛分布,但目前仅分布于一个或多个狭小区域。“活化石”植物具有__②__。相比化石,“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此外,许多“活化石”植物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例如,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可以食用;杜仲的树皮是重要的中药材。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化合物可能仅存在于“活化石”植物中,__③__,这些化合物可能难以再次获得。与其他植物相比,“活化石”植物的野生植株数量非常少,且因分布于一个或者多个狭小区域,野外灭绝的风险更高。它们的形态特征长期稳定、遗传多样性低,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较低。所以,保护“活化石”植物刻不容缓。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_①具有三个特点;②重要的价值和作用;③“活化石”植物一旦灭绝__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答案】_①因为“活化石”植物野生植株少,②分布区域小,③野外灭绝风险高,④适应全球环境变化能力低,⑤所以保护“活化石”植物刻不容缓。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各种人和事都有自己的观察点,有的需要抵近去看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则只有从远处看了才能判断得最好。——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材料二: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有一次给州官倪寻和李延看病,两人都是头痛发热,可是华佗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发散药。两人很不理解,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的病是外部受冷感冒引起的,病因不同,所用的药当然不同。以上材料对于我们看待万事万物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