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特种水产动物识别-光参类_第1页
6.4特种水产动物识别-光参类_第2页
6.4特种水产动物识别-光参类_第3页
6.4特种水产动物识别-光参类_第4页
6.4特种水产动物识别-光参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生物识别CONTENTS海参识别01主要种类2、光参类的主要种类白尼参,体壁厚而柔软。口小且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有5组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疣。管足小,遍布全体,排列多无规则。没有发达的疣足或肉刺。居维氏器很发达,受到刺激很易排出。背面皮肤内的骨片主要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为卵形颗粒体和花纹样体。体色一般浅,常带白色,背面常有不同的褐色花纹。全世界有10种左右,中国已知蛇目白尼参和图纹白尼参两种。均为食用佳品。生态环境:(1)多栖息于珊瑚礁内或泻湖内,水深6-18m有海草的沙底。(2)生活时体色图纹变化较大,常呈大理石花纹状或地图斑块状。多生活于珊瑚礁沙底。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蛇目白尼参,一般体长30-50cm,背面为深灰色或灰白带黄色,有许多显着的蛇目状斑纹,各斑纹的周围颜色较浅,内有黑色圈,圈内为黄色,中央有一黑点,从点上伸出一小疣,也常排列成不规则的纵行。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腹面平坦,呈淡灰褐色,并密生很多排列不规则的管足。背面皮骨片主要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皮内骨片为卵形颗粒体及葡萄状花纹体。蛇目白尼参图纹白尼参图纹白尼参,体形肥胖,形态体长可达400mm,宽约100mm。,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肛门位于末端,周围有5组细疣。体呈圆筒状。全身散布很多形状较小的管足,排列不规则,沿腹面中央线排列较密。背面浅黄褐色,前后有赤褐色大横斑或小斑。腹面色较浅为黄白色或白色。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域、海南岛(南端),西沙群岛等地。黑海参黑海参体长200mm,体宽30-35mm,最大者体长可达500mm。体呈细圆筒状,前端常比后段略细;口偏于腹面,触手20个。肛门端位。生活时全体黑褐色,或带褐色;管足末端白色,表面常粘有细沙。背面疣足小,排列无规则;腹面管足较多,排列亦无规则。体壁薄,骨片包括桌形体和花纹样体。中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南部沿岸出产很多。黑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辐肛参

辐肛参又称石参,一般体长20~30厘米,略呈椭圆形。口偏于腹面,具楯形触手20~30个,通常为20或25个。背面有分散的疣足,腹面有排列为3纵带的管足。肛门偏于背面,最重要的特征是肛门周围有5个钙质肛门齿,故名“辐肛参”。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纵带,中间一带较稀,排得较宽。体色变化较大,一般背面为黄褐色或紫褐色,并有许多灰白色不规则的横斑,肛门周围灰白色,腹面颜色较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海南岛海域。白底辐肛参

白底辐肛参(又名赤瓜参,白底靴参,靴海参,红鱼,又称又称白底靴、草鞋底、猪虫参。):一般体长35厘米,体后部常较粗壮。口大,偏于腹面,触手25~27个。背面隆起,散生许多小疣,围绕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环,体后部更为明显。腹面平坦,管足密挤。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