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导学案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导学案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导学案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导学案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人之初

本课选取《三字经》的两个片段,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

文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

经》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

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

析领悟、印证打下基础。本课的学习,也应注意培植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

学“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

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标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课

2

学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时

重容。安

点排

—华f'/年---课时/

/1I--%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

义”2个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杀杷噬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听一听。

(1)(课件播放朗读音频)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将朗读音频播放3遍,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尝试低声跟读。

2.说一■说。

(1)音频的第1句是什么吗?(人之初。)教师揭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1)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和同桌合作读课文,不会读的互相帮一帮,会读了夸一夸对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生字的读

音、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之、初、善、专”都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

“性”是后鼻音。(可以让学生利用生字小卡片互相认读,互相正音)

(2)识记字形。

①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

舞动的裙摆。可出示相关的少女起舞图片,加深记忆。

②熟字加一加:木+刀=初T+生=性中+—+贝=贵王+、=玉千+汇=迁

◊初本义是剪刀剪裁布料。记忆方法:用剪刀剪断脐带,婴儿的新生就开

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贵贝字底,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为“价钱高”,与“贱”相对。可组

词:贵重、宝贵。

◊玉矿物名,又叫玉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制装饰品或做

雕刻材料。编字谜:大王怀中一宝石。

◊迁形声字,声旁“千”,形旁“L”,有“迁移,搬迁”之意。

③字理识记法。

◊性从“心”,指人的本性;从“生”,指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

有。

◊教(课件出示甲骨文字形)像一个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孩子学习知识。

◊善(课件出示甲骨文字形)像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来十分美好。

④字歌巧记:习一一羽丢半边就是“习”;器只犬四张口。

⑤组词帮助记忆,如:

之后之前当初善心习气教学迁居贵重

专心专一幼小幼儿玉石机器义务义工

⑥定位联想法识记:先出示原文,学生会背诵之后,将部分字擦掉,留下要

认读的字,指名再读一读韵文,一边读一边想生字的样子。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I―I—之初,性—善,性—,习—。

4.集体多形式读记生字。

三、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再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笔顺、笔画。(“之、习、玉、义”是独体字,

“近”和“远”都有走之,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平捺是主笔,要写得

之舒展。

左宽右窄,左长右短。“木”的捺改为点;“目”的起笔在

相的一横偏上一些,横向笔画间距均匀。

_________I_______

先写“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

舒展,把“斤”托住。

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舒展。横折钩的竖段略往左

a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

先写“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

远舒展,把“元”托住。

“王”注意横的长短变化,间距均匀。点写在长横上面,不

壬要掉到外面。

_________I_________

义主笔是捺,要写舒展。点在撇、捺交叉点偏左处,高度居中,

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

3.学生跟着老师做书空练习,掌握笔顺、笔画书写要点后再描红、临摹,教

师巡视指导。

4.展评学生书写作品,鼓励学生写好每个字。

5.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之后相当走近远近习气学习远山白玉玉石正义大义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回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

(1)同桌合作读一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读课文后的感受。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J]不I?■>第二讳时(耍7窜/V)£於,分

/一-----------------'

1.复习“不”的变调规律,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杀杷魏;

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并背诵课文。

辛拿学电磁《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

(1)玩“摘苹果”的游戏。教师出示一张情境图,图上有一棵结满苹果的

树,苹果上分别写有本课的13个会认字。教师点击图片上的苹果,学生读对苹

果上的字,该苹果就会落入篮子中。师生依此进行游戏。

(2)指名用7个会写字口头组词,其他学生听写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再

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学生质疑问难。

预设: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

懂的地方?

二、练习朗读,感受韵律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几遍后跟读。

注意:“性本善”中,前一个字是后鼻音,后两个字是前鼻音;“性相近”

中,前两个字是后鼻音,后一个字是前鼻音,这两组词都不容易读正确,指导学

生反复练习。

2.读好“不”的变调。

(1)(课件出示含“不”的词语)学生练读。

goubiijiaozibuxueyoubuxue

苟不教子不学幼不学

yubuzhuobuchengqirenbuxuebuzhiyi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读第二声;后面的字

是其他声调时,都读第四声。

3.多种方法朗读。

(1)教师示范拍手读第1小节,读出节奏,学生模仿着读,感受《三字经》

的节奏。

(2)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感受《三字

经》的节奏与韵律。

三、研读课文,感知大意

1.朗读全文,了解字意。

(1)指名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①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

结合,帮助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比如:让学生用“习”组词,学生可能会说“习

惯、习性、恶习”。教师这时告诉学生,这里的“习”是习惯、习性,“恶习”

是不好的习惯、习性。

②教师讲解重难点字的意思。

[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

[宜]合适,适宜。[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2.理解第1小节。

(1)学生自由读一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小组交流。

(2)教师说韵文大意,学生说出相应的句子。

①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

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一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②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

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一一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4)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怎样的感受或体会?

生1:我们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生2:我们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修身养性。

(5)拓展:你读过哪些和这两句相关的故事?

3.理解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再分小组交流第2小节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指导。

(2)教师说韵文大意,学生说出相应的句子。

①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

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一一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②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

能成才。一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4)拓展: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5)积累:搜集一些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或俗语,读读背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学生齐读课文。

四、个性诵读,练习背诵

1.个性诵读。

(1)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姿态和韵调诵读课文。

(2)引说:作为现代的学生,你们能想出更有意思的读法吗?鼓励学生展

示个性读法,如配乐读、打节奏读、两人或多人对读等。

2.练习背诵。

过渡:熟读成诵是一种本领,读着读着,我们好像就记住了,不信,我们一

起来试一试吧。

(1)师生对读,教师读每一行的前半句,学生读每一行的后半句。

(2)男女生按以上方法对读,同桌对读。

(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会背后背给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背得流利,背

得正确。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课堂拓展。

(1)读一读,记一记。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

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教师补充讲一讲《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课后再搜集

《三字经》中的其他故事。

六、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回家后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说一说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什+w5》4,令4“+1+1+=1

♦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教学重点)

师:我们怎样才能记住生字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

这个字的。

生1:“王”加一笔变了样,这就是“玉”字;“大王”的“王”加上“、”

就念“玉”。

生2:加部首变了样。“刀”字加上衣字旁变成“初一”的“初”;“孝顺”

的“孝”字加上反文旁就是“教书”的“教”。

生3:减部首变了样。“议论”的“议”去掉言字旁就变成“意义”的“义”;

“传说”的“传”去掉单人旁就是“专心”的“专”。

生4:换部首变了样。把“姓名”一词中“姓”的女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

“性格”的“性”。

师:同学们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记住了这么多字,看来你们识

记生字的方法还真多!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生5:我们的教室里有一行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里面有个生

字是“习”。

生6:我用字歌能记住“习”:“羽”少半边就是“习”。

生7:我来给你们出个字谜:中国地下有宝贝。谜底就是‘‘贵"字。

生8:我也能出字谜:四口之家养只犬。谜底就是“器”字。

师:你们的猜字谜语说得太精彩了!我也说一个:小羊叉开脚,站在一口上。

谜底是什么呢?

生9:我知道谜底是“善”字。上面是羊字,两点就是小脚丫,站在一横上,

下面是个口。

师:看来只要多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和各种各样的生字宝宝交朋友。

赏析: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

自主识记生字,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

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文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的选文,文中生僻字多,学生朗读

起来有一定困难。课文一开始,我便让学生反复听音频朗读,让学生感受《三字

经》节奏的明快、音韵的和谐,既让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的节奏,又大大激发了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我通过引导学生

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

致意思,使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识字8《人之初》导学案

课题人之初课型新授课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

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教学目标2.认读“初始、初夏”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

实际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

2.预习字词,搜集《三字经》的相关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1.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1.学生跟随视频自觉吟1.我会为生字补充

欣赏《三字经》儿歌。唱。汇报对儿歌的了解。音节。

2.教师引问:你会背儿歌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之一i初

里的内容吗?试背诵《三字经》的内___U

一、视频引入,3.教师相机板书“人之容。2.把生字读三遍。

揭示课题(用初”。引言:《三字经》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之

时:5分钟)是古人的启蒙教材,我们书空“人之初”,了解初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节选《三字经》是传统文化,

自《三字经》。知晓本文的出处。

4.教师引导学习“之”和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初”。出示“初”字用“之”和“初”组词。

字理演变图。儿歌记忆:裁衣一把刀,

就念初,初始的初,初

夏的初。

1.范读课文。1.认真听教师范读,听3.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自由练读,相准字音。性善习

机指导:“性”与“姓”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教迁贵

通过组词来区别记忆;文。专

“教”是多音字,本课读(1)圈画生字,遇到读不4.给生字补充音

jiao;“善”与“专”是好的字多读几遍。T>。

翘舌音。(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性x善an

3.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学相帮助。教ji迁qi—

习第一小节。(3)全班展示读。贵g___专

(1)引导学生逐句学习,3.看课件,试读、齐读___an近j___

随文识字。第一小节。远yu__

(2)简单讲解意思。依(1)认读每一句中的生5.我会一字组三

据“子不学,非所宜,幼字,说一说自己是用什1司。

不学,老何为”要引导学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性:_____________

生”珍惜时间,努力学的。教:______________

习”。(3)引导学生熟读(2)听老师讲解意思,有近:____________

方式背诵第一小节。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习: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4.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小来。

识记生字(用下1O(3)分句读、男女生对

时:20分钟)(1)课件出示第二小节,读、齐读、试背。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4.学生自由读第二小

读。节,根据要求学习汉字。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接读,分句赛

启发运用多种方法识记读,师生对读第二小节。

生字,然后全班汇报。(2)小组内交流识记生

“性”,竖心旁加“生”。字“幼、玉、器、义”

“贵”,“中”加“横”的方法,然后全班汇报:

加“贝”。①幼:用“加一加”的

(3)点拨每句的意思。依方法记忆。“幺”加“力”

据“玉不琢,不成器”要②玉:与“王”区别记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学习忆。猜字谜:王字长颗

才能知晓道理与仁义”。痣。

③器:用字歌“四口中

间一只犬”记忆。

④义:独体字。

(3)听老师讲解第二小

节的意思。

1.课件演示本课生字的1.真观察书写动漫。6.我是写字小能

书写动漫。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手!先在写字表中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书写汉字,然后在

“之、近、远”3个生3.边观察教师范写边书你写得好的汉字后

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空,交流明确:面的括号里画

及书写要点。重点指导近,7画,半包围结构。

三、观察示范,“之”:3画独体字。先写里面的“斤”,写之()相

指导写字(用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近

时:10分钟)展。横撇的角度要小,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习

平捺紧接着横撇写。舒展,托住被包围的()远

3.着重指导走之旁的字“斤”。远,7画,半()玉

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包围结构。先被包围部()义

旁。“L”的笔顺:点、分的“元”,写在田字()

横折折撇、捺。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

4.边范写,边指导。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

里面的字托住。4.练写,

纠错

1.完成课后题“读一读,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7.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记一记”。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用2.组织学生熟读课文。2.搜集并背诵《三字经》

时:5分钟)里面的内容,试着讲故

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1.复习导入,出示生字,1.认读生字。8.我会组词。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2.听老师讲解,理解词性()

一、理解词语,2.出示不好理解的单音义。初()

了解课文(用节词“苟、乃、迁、宜、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习()

时:10分钟)琢、器、义”讲解意句子的意思。教()

思。3.引导学生疏通文4.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近()

意。4.引导学生结合生解。远()

活中的故事讲讲自己对9.我会背课文。

句子的理解。

1.采用多种形式再次读1.再次读文。10.形近字组词。

文。(1)和老师对读。性()

2.出小生字小卡片。字谜(2)同桌对读。姓()

点拨“相”字:(3)小组赛读。千()

“二木不成林”它还是多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迁()

二、再读课文,音字,在本课读xidng。给生字组词。自主猜字

巩固识字(用3.形近字辨认训练。谜,识记“相”字。明

时:10分钟)性和姓,千和迁。确“相”字的两个读

音:xiang互相xiang

相片。

3.读读老师给出的形近

字,说说它们的区别。

1.播放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