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涪陵区涪陵第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提出向西方学习 D.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3.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4.下列在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的路线是()A.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B.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太平洋-麦哲伦海峡-西班牙C.大西洋-西印度群岛-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D.大西洋-好望角-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西班牙5.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对所学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辩论,形成了以下看法。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A.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B.对苏联打击较大C.经济危机并未引发政治危机D.经济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下台6.德国法学家耶林曾评价道:“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民法典》7.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8.“美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下图中属于其表现的是A.B.C.D.9.“二战”后,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形容当时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暂时不会兵戎相见”的原因有()A.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B.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消失C.双方势均力敌D.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10.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B. C. D.11.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取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尊敬,被各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帝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12.某同学在学习重庆历史时搜集到如下图片资料。请你为这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个主题名称A.众志成城,保证抗战B.中国经济的脊梁C.不屈不挠,挺过轰炸D.教育文化大繁荣13.喜好穿越剧的莉莉坐上了从株洲到北京的地铁,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来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坐上了当时最新式的交通工具A.马车B.火车C.飞机D.宇宙飞船14.下面年代尺中,标注的某年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B.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C.1955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D.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5.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第一次卡住日本战争机器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16.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B.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C.都没有改变社会制度D.都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17.“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胡适写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是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8.“它结束了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德国分裂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苏德战争爆发19.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这一事件是()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20.下面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国民党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A.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B.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C.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D.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2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2.“在这里,基本都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川陕革命根据地23.丝绸之路,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是因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A.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C.便利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A.玄奘西游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中世纪兴起的著名大学:A.巴黎大学B.牛津大学26.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27.13世纪后,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关系。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探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发展我国经济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决策引领)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联系所学,材料一中的“列宁的思路”具体指什么?联系所学,材料二中“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2)1992年中共上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科技创新)材料四: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20世纪末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中心分数化——摘编自孙林着《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材料五: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特向重工业发展……凭借某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权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材料六: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摘编自胸全位《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3)阅读材料四回答“世界工厂”的产生源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4)阅读材料六回答,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的现状?(开放交流)材料七: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09年欧债危机加刷了底层民众生活困难,矛盾愈益突出。2016年以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特朗普似乎要掀反全球化浪潮,英国公投脱欧,其他欧洲国家内的疑欧势力看涨,极右翼势力纷纷抬头,不论民粹主义政党是否上台,这股力量已经导致欧洲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调整和变化,包括对移民、全球化、反恐等,西方有学者预判全球化会出现大倒退。——“从民粹思潮看欧洲政治风向之变”《光明日报》材料八: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5)材料七“脱欧”是指脱离哪个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意义?(6)结合材料八及所学知识判断,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出现材料七有学者预判的大倒退?请阐明理由。(无理由不得分)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染指中国的协议。美国……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世界历史》材料二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材料三材料一中的“协议”指的是哪一条约?并指出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维护我们的共同愿望,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哪一方针?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在外交领域的哪些成就?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趋势。30.(7分)某校九年级学生召开历史学习方法研讨会。材料一:要研究古今中外某一时期的历史,必要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如果你作为分会场的发言人,从材料一中任选其一推荐给大家,说明推荐理由。示例:选择内容:《人间喜剧》推荐理由:本书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再现了法国“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的种种社会现象,塑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材料二:不同时期史家对汉武帝的评价表作者出处材料班固《汉书》武帝之雄才大略。司马光《资治通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敞,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翦伯赞《秦汉史》汉武帝是一位很活泼、很天真、重情感的人物。他除了喜欢穷兵黩武以外,还喜欢游历,喜欢音乐,喜欢文学,喜欢神仙。(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从唐玄宗、亚历山大大帝、哥伦布这三位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进行评价。材料三:①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的时间,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②1851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法国是25.2%,美国是13%,俄国是7%.③到1861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62.3%,而法国是28.9%,美国1860年仅19.8%.④这与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优势,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摘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材料三中的内容包括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两部分,请区分两部分内容。(写出序号即可)历史叙述:历史评价:。材料四:外媒称,日本文部科学省26日发布小学教材审定结果,声称与中韩两国存在争议的两个岛屿是“日本固有领土”。中方和韩方就此敦促日方正视历史。据日本共同社3月26日报道,日本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使用的全部六本社会科学教科书都声称,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韩国的独岛是所谓“日本固有领土的一部。——摘自2019年3月26日《参考消息》说出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从材料表格内容“1306年”“建立‘基督教共和国’”等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开始就存在着欧洲联合的思想,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C。2、C【解析】
从题型而言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可直接判断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提出向西方学习,C项只符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ABD三项是二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百团大战是1940年,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故①④②③排列顺序正确,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1519年,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乘五艘船,从欧洲的西班牙里斯本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即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当地纠纷而身亡。船员们艰难地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A项说法正确;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会爆发经济危机,B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并导致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CD项说法错误;故选A。6、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不仅是对罗马法的总结,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国家立法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民法典》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7、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8、C【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美国和德国走在电力技术的前列。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等,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AB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注意区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9、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可知,乔治·凯南用鲨鱼和老虎来比喻美国和苏联,反映了双方尽管存在利益及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是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双方不会轻易宣战,世界出现了“冷和平”的局面,故C项正确。A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说法错误,美苏双方存在利益及意识形态的冲突,排除。北约、华约的相继成立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美苏争霸,通过材料分析美苏出现对峙,但是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0、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作品不是“赵宋王朝”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2、A【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中冯玉祥将军书写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用以鼓励国军将士誓死抗日夺回家园;图片二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为支持抗战而进行捐款捐物的历史画面。所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保证抗战。BC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13、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和汽船,故B项正确。马车是传统工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61年4月前苏联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4、D【解析】
依据题干的年代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A项说法错误;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B项不符合题意;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C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年代尺各个时间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时间段的事件,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15、A【解析】
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符合题意;B项和D项均是在山西,C项是在山东。综上所述,故选A。【点睛】抗日战争各地模拟试卷以及期末检测的重点知识,其中国民政府的抗战在本部分知识中考查频率较高。考生一定要对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抗战的知识点清楚掌握:战役名称地点意义淞沪会战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华北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华东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广州会战武汉广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洋务运动19世纪9年代破产,并没有改变社会制度,洋务运动也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与明治维新一样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A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故B不合题意;中国洋务运动没有改变社会制度、没有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本题是对比分析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8、B【解析】
据“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9、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C【解析】
通过表格中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可知中共所领导的力量处于劣势,中共决定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21、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可知,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经中亚、西亚,再往欧洲,沟通中西交通。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B项错误。C项不符合“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需要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影响,分析题干是解题的关键。24、B【解析】
依据题干“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B项符合题意;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是到达古印度,张骞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是在汉朝,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东瀛”,知道“东瀛”指的是日本,由此可以判断是鉴真东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大学位于法国,而牛津大学位于英国,故下框为A巴黎大学;上框为B牛津大学。26、C【解析】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所以答案为C。27、资本主义。【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填写资本主义。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新经济政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于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5)欧盟(欧洲联盟)。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不会。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无理由不得分)【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分析可知,“列宁的思路”具体指新经济政策;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二中“新应用”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其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依据材料二信息“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3)依据材料四“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是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据材料五信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不同之处是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于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依据材料六信息“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分析可知,要改变“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的现状,我们就要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5)依据材料七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七“脱欧”是指脱离欧盟(欧洲联盟)。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大部分西欧国家组建了欧盟。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结合材料八及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进程不会出现材料七有学者预判的大倒退。因为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人为造出来的。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资本流动、科技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29、(1)《九国公约》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局面(2)求同存异(3)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半殖民地的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外交、大国外交【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S店装修施工人工合同
- 仓储空间装修预定金协议
- 农业设备跨区作业运输合同
- 体育赛事砂石供应合同样本
-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
- 住宅改造装修合同模板
- 溜冰场垃圾运输协议
- 主题酒店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仓库物品领用管理制度
- 宠物医院专业装修合同样本
- 《联合国教科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 (正式版)SHT 3225-2024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设计规范
-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讲解
-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
- 企业员工团队目标计划管理培训教育PPT讲解资料
- 电动单梁起重机年自检报告
- 模拟深海高压舱试验系统设计方案
- 加热管制作工艺
- 互补输出级介绍
- 设备运输方案
- 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救治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