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纲: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研究目标和任务三、研究对象与内容四、研究思路与方法五、研究计划和步骤六、预期成果与应用七、创新点(研究视角、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八、可行性分析(条件和保证)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奠基期,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识别、培养和激励拔尖创新人才,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研究目标和任务目标: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早期开发,为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领军人物和创新人才。任务:1.分析国内外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趋势。2.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构成与早期识别指标。3.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4.探索个性化培养、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创新教育方法的应用。5.设计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6.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三、研究对象与内容对象:主要面向我国的小学至高中的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相关人员。内容:1.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特征与培养目标研究。2.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比较分析。3.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早期识别与测评方法。4.创新型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5.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培养机制研究。6.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路径追踪与效果评估。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思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的方式,通过文献综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设计等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方法:1.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2.专家访谈,听取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管理人员的意见。3.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家长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与需求。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学校或项目,深入剖析成功经验。5.实验设计,选取试点学校或班级,实施创新教学模式,评估效果。五、研究计划和步骤1.准备阶段(1-2个月):组建团队,文献回顾,明确研究框架。2.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阶段(3-4个月):完成文献综述,国内外对比分析,初步识别指标构建。3.实证研究设计阶段(5-6个月):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确定实验方案。4.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7-12个月):实施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5.结果整合与策略提出阶段(13-16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提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政策建议。6.成果推广与应用阶段(17-18个月):组织研讨会,发表研究成果,推广实施策略。六、预期成果与应用1.研究报告,系统总结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成果。2.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方案,为学校提供具体实施指导。3.政策建议报告,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4.案例集,展示成功实践案例,促进经验分享。5.通过研讨会、培训等方式,推动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七、创新点1.研究视角:聚焦基础教育阶段,注重跨学科、全人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理论框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早期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培养体系。3.方法论: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结合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八、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研究提供了政策导向和资源支持。2.学术积累:国内外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3.实践基础: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已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4.专家团队: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组建,确保了研究的专业性和深度。5.合作网络:与教育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的合作关系,为研究实施与成果推广提供了保障。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具备良好的实施条件和可行性。课题设计论证《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然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为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二、研究目标和任务研究目标:1.揭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和策略;3.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研究任务:1.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分析;2.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探索;3.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包括政策支持、师资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的研究;4.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以量化指标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和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学校文化等。研究内容:1.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3.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4.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现状分析、模式探索、策略研究和评估体系构建四个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梳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学校或地区作为案例,分析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效果;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和建议;4.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学生和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感受;5.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观察、教学实验等方式,验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五、研究计划和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2.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梳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预调查;4.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5.分析数据,总结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6.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和策略;7.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8.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推广策略。六、预期成果与应用预期成果:1.形成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2.揭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3.提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和策略;4.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预期应用:1.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2.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4.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七、创新点1.研究视角: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角度出发,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策略;2.理论框架: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为实践提供指导;3.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八、可行性分析(条件和保证)1.条件:研究团队具备丰富的教育研究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深度;研究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具有可行性;研究团队与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2.保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建立严格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标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研究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研究的高效进行;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评估,确保研究的高质量完成。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二、研究目标和任务研究目标: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研究任务:1.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素;3.提出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4.对提出的培养策略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内容:1.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素;3.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4.实证研究。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综述法了解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素,通过实证研究法验证提出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五、研究计划和步骤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1.阶段一: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阶段二: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素;3.阶段三:提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4.阶段四: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提出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六、预期成果与应用预期成果:形成一套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应用前景: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七、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包括:1.研究视角: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角度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注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2.理论框架: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探讨关键因素和培养策略;3.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八、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首先,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最后,研究团队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课题设计论证《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一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参考。二、研究目标和任务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并通过实践探索其效果。具体任务包括:1.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2.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3.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4.设计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方案;5.评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和初中学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构建初步的人才培养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现状进行评估,并挖掘潜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五、研究计划和步骤1.准备阶段:完成文献回顾,确定研究方案;2.数据收集阶段:设计并发放问卷,进行案例学校的选择;3.数据分析阶段: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解读结果;4.实验研究阶段:选择实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5.结果呈现和讨论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准备发表。六、预期成果与应用预期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也可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借鉴。七、创新点本研究聚焦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议题,采用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如何有效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视角新颖,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八、可行性分析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一方面,研究所需数据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式获取;另一方面,研究团队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能力,确保了研究的质量和进度。同时,研究计划得到了相关机构的支持,具备实施的条件和保证。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实践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望对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进步。二、研究目标和任务目标:提出一套系统的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务:1.分析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特点;2.探讨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设计针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4.实施培养方案并评估效果。三、研究对象与内容对象: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学生、教师、家长、教育管理者内容: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分析;2.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讨;3.个性化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4.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思路:结合拔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新潜力,探索基于实践、跨学科、个性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方法:1.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拔尖人才培养的最新研究成果;2.调研访谈法:了解拔尖学生、教师、家长对于人才培养的看法和需求;3.实地观察法:观察拔尖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成功案例;4.实验研究法: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验证培养效果。五、研究计划和步骤1.第1-2个月:开展文献综述,了解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2.第3-4个月:进行调研访谈,收集拔尖人才培养需求信息;3.第5-6个月:实地观察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第7-9个月:设计个性化教育方案,并开展实验研究;5.第10-12个月:评估培养效果,进行总结与推广。六、预期成果与应用预期成果:1.提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个性化教育方案;3.发表研究成果,推广实践经验。应用:1.为基础教育学校提供拔尖人才培养的参考方案;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七、创新点1.研究视角:本研究将从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以实践为导向,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2.理论框架: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创新教育理论等多领域理论,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旨在系统化地指导实践活动。3.研究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八、可行性分析1.研究团队:组建由教育学者、心理学家、教育技术专家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以确保研究的专业性与全面性。2.资源支持:争取政府、学校等多方资金支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支持,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3.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与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分工与进度,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4.成果应用: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确保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推进。综上所述,本课题将致力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以及成果应用,为培养未来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支持,同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实施保障。通过本研究,有望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效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二、研究目标和任务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分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探讨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3)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将完成以下任务:1)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2)开展实证调查研究;3)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三、研究对象与内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3)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五、研究计划和步骤1)第一阶段(1-3个月):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框架和思路;2)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实证调查研究,了解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3)第三阶段(7-9个月):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4)第四阶段(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完善研究成果。六、预期成果与应用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揭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2)提出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3)构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本研究的成果可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七、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角度出发,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2)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3)构建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课题设计论证提纲一、选题依据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2、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学术价值3、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应用价值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2、总体框架3、重点难点4、主要目标三、思路方法1、基本思路2、研究方法3、技术路线4、可行性分析四、创新之处1、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创新2、学术观点的特色和创新3、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五、预期成果1、成果形式2、成果使用去向3、预期社会效益六、参考文献
课题设计论证通用模板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本项目遵循“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提出方案”的研究逻辑,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本课题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为起点,研究我国课题现状及现有模式,探寻其课题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经验,构建出本课题新机制,以此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及其自身发展。(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在选题确定和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超星期刊网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网站、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渠道,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深入了解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拟突破的重难点,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2、比较研究法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本课题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本课题提出可借鉴的对策。3、专家访谈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学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课题内容方面的基本看法,收集课题研究方面存在问题的基本做法等,分析课题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4、问卷调查法本课题在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面向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开展线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进行问题梳理总结和原因分析。5、综合评价法对本课题效果运用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首先将没有可比性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其处于相同的数量级别,然后与指标体系相乘后求和并逐级计算。6、实证研究法本课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本学院为个案,总结分析该校近年来在推进本课题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建立本课题实现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有效验证本课题的研究结论,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三)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24个月)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3个月)1、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外科低钠血症治疗指南
- 风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活动
- 企业班组安全教育
- 第六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功率 2025年高考物理基础专项复习
- 示出塞课件教学课件
- 3.1.1 铁及其化合物 课件 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慢病专员工作汇报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期末提分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常见的安全标志教案及反思大班
- 氧化碳的说课稿
- WB/T 1060-2016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
- JJF 1659-2017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
- GB 3060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钠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2023届台州一模考试试卷
- 大学物理 电阻电路等效变换
- 国企职务犯罪预防课件
- 介入手术跟台课件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46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