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管网_第1页
市政排水管网_第2页
市政排水管网_第3页
市政排水管网_第4页
市政排水管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政排水管网管网概述1管网设计2管网敷设3管网概述11管网概述1.1市政管道分类市政管道分类:按其功能主要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和电信六大类。给水:供应生活、生产、消防等用水排水:收集污水雨水,并输送到处理厂燃气:输送分配燃气热力:输送分配热源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电力:动力、照明、电车电信:市话、光纤、电视、专用通信1管网概述1.2排水体制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雨、污水的工程设施;由管道和附属构造物组成。排水体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径流等各种水源水质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管道系统来排出。这种不同排出方式称为排水体制。合流制:直排式、截流式分流制:完全、不完全1管网概述1.3排水分区排水分区:a.正交式b.截流式c.平行式d.分区式e.分散式f.环绕式1管网概述1.4管位与敷设管位与敷设:应按规划位置、道路横断面需求等确定管线位置;敷设以开槽直埋为主。综合考虑土质、地下水、管道尺寸、埋深、施工方法和施工现场环境等要素,确定合适的开槽方式。1管网概述1.5埋深与覆土埋深与覆土:覆土作用:防冻、防碎、防逆流。埋深受地面荷载、管材强度、管道衔接情况、敷设位置、冰冻线深度等共同决定。1管网概述1.6管位排设管位排设:工程管线的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线方向平行布置,根据管线的性质、埋深等确定。与周边建筑等距离,一般顺序为:电力→电信→燃气→给水→雨污水1管网概述1.7双向布置双向布管:道路红线超过30m的城市主路、干路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超过50m的道路应在两侧布置排水管线。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30/50m1管网概述1.8管网水平间距水平间距:1管网概述1.9管网交叉间距交叉间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注:大于35kV直埋电力电缆与热力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1米。1管网概述1.10交叉避让及排水管线布置原则交叉避让原则:小让大、有让无、易让难、远让近、客让主、曲让直。小管避让大管有压避让重力流管易施工避让难施工远期避让近期分支管避让主干管可弯曲管避让刚性管排水管线布置原则:尽量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下方,以减少管道施工检修对交通的影响。尽量避免与河流、铁路及其他管线交叉。排水管道属于重力流,管道纵坡尽可能与道路纵坡一致管网设计22.1基本设计原则2管网设计基本设计原则:1、管线类别、走向、规模、预留接口和敷设方式等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线工程专业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并为远期发展适当留有余地。2、应统筹安排各类管线,合理分配管道走廊,合理处理管线交叉,满足专业技术规范要求。3、地下管线宜优先考虑布置在非车行道下,不得沿快速路主路车行道下纵向平行敷设。4、当其它等级道路车行道下敷设管线时,井盖不应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且宜布置在车辆轮迹范围之外。人行道上井盖等地面设施不应影响行人通行。5、地下管线除支管接口外,其余部分不应超出道路红线范围。6、各类管线应按规划要求预埋过街管道,过街管道规模宜适当并留有发展余地。在建成后的快速路、主干路下实施过街管道时,宜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7、当管线不便于分别直埋敷设,且条件许可时,可建设综合管沟。综合管沟(廊)应符合各类管线的专业技术要求和消防、环保、景观、交通等方面的要求,且便于管理维护。2.2排水管网设计流程2管网设计污水:(1)设计基础数据(包括设计地区的面积、设计人口,污水定额,防洪标准等)的确定;(2)污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3)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流量计算和水力计算;(4)污水管道系统上某些构筑物,如污水中途泵站、倒虹管、管桥等的设计计算;(5)污水管道在道路横断面上位置的确定;(6)绘制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图和纵断面图。雨水:(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2)划分排水区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可能设置的调节池、泵站位置;(3)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工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4)计算设计流量和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每一管段的断面尺寸、坡度、管底标高及埋深;(5)绘制管渠平面图和纵断面。2.3设计步骤2管网设计污水设计步骤:水量计算;流量校核、自检雨水设计步骤:流量计算流量校核、自检(1)服务面积&服务人口&用水量(2)面积比流量&人均用水量&污水收集系数(3)设计流量、变化系数、设计充满度(4)管径选取、坡度与流速核算、流量校核(1)本地暴雨强度公式&汇流面积(2)设计重现期&地面集雨时间&径流系数(3)起点、转输流量计算(4)管径选取、坡度与流速核算2.4排水分区2管网设计服务面积:雨污水基本一样,根据地形、地势、道路、构建筑物分布等,综合确定汇水或服务面积。雨水汇水区:通常“由大至小,逐步递进”,按“城市雨水流域汇水区”、“城市雨水出水口汇水区”、“城市雨水管段汇水区”;这里主要讲的是“雨水管段汇水区”的分化。通常用等分法、等高线分水岭法等。以1个小区为例:S1S2S3S42.5污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2管网设计污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收集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人口数×排放系数×收集率×地下水渗入系数。其中:人口数—设施服务范围常住人口,同时预留城镇未来发展的需求;区域城市规模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P>1000)(500≤P<1000Ⅰ型(300≤P<500)Ⅱ型(100≤P<300)(50≤P<100Ⅰ型(20≤P<50)Ⅱ型(P≤20)一区250~480240~450230~420220~400200~380190~350180~320二区200~300170~280160~270150~260130~240120~230110~220三区———150~250130~230120~220110~210分区镇(乡)村核心区镇(乡)村核心区外一120~350100~260二100~25070~200三70~20060~16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镇(乡)村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JJ/T246-2016)排放系数—《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0.6~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给排水手册》0.8~0.9;收集率—一般最高0.9;地下水渗入系数—一般取值1.1。2.6合流制截流干管流量计算公式2管网设计《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截流倍数N0取值为1.0~5.0。目前大多数设计中,截流倍数N0取值为1.5~4.0,一般可取2.0。2.7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2管网设计序号地面种类径流系数1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0.85~0.952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0.55~0.653级配碎石路面0.40~0.504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0.35~0.405非铺砌土路面0.25~0.356公园或绿地0.10~0.20序号区域情况径流系数1城市建筑密集区0.60~0.702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0.603城市建筑稀疏区0.2~0.4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不同地面径流系数及综合径流系数2.8污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2管网设计污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取短捷线路。(2)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当必须穿越时,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或交叉措施。(3)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依据竖向规划,并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4)查清沿线遇到的一切地下管线,准确掌握他们的位置和高程,安排好设计管道与它们的平行距离,处理好设计管道与它们的竖向交叉;(5)管道在坡度骤然变陡处,可由大管径变为小管径;(6)污水管为非满管流、重力流,最小流速0.6m/s;(7)管道在检查井内一般采用管顶平接。2.9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2管网设计(1)水面平接

(2)管顶平接2.10雨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2管网设计雨水管道设计注意要点:(1)同污水前5条。(2)重力流管道按满流计算。(3)在有池塘坑洼的地方,宜考虑雨水的调蓄。(4)雨水管道一般不做倒虹吸。(5)管道满流时的最小设计流速一般不小于0.75m/s;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不大于10m/s,非金属管不大于5m/s;(6)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雨水管和合流管最小管径均为300mm,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小于0.01;(7)管道最小覆土,在人行道下不宜小于0.6m,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冰冻线很浅时,采取加固和保温措施后,最下覆土也可以小于0.7m。2.11管道参数取值表2管网设计2.12管道布设原则2管网设计管道布设原则:(1)道路红线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2)一般应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设,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时,应设在给水管道下面,与其他管线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3)管道转弯和交接处,其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4)每隔100~150m左右,向道路两侧预留接户支管。并为已知较大的工厂、企业、小区、学校、公共办公设施等用户点预留支管。(5)雨污水管在车行道下时,应尽量避免设置在易被车辆碾压井盖的位置。(6)污水支管起点处应设置接户支管,雨水支管起点处应设置雨水口。(7)合理布设检查井、雨水口的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并尽量经济可行。(8)管道坡度变小时,应增大一级管径,或增设0.2m跌水,并核算管道过流能力,避免出现壅水现象。2.13常用管材对比2管网设计比较项目HDPE管UPVC管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管经济性综合造价中等综合造价中等综合造价较低综合造价较高抗压性能一般较差强较强抗渗性能强强较强较强抗腐性能强强较强强耐冲击性耐冲击性好在硬物冲击下有破裂、断裂危险外力撞击会造成管皮脱受外压较差易变形柔韧性很好,能抵御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沉降较好不良较好卫生性无色无味,对人体无害,卫生性公认最好废弃管燃烧会释放大量浓烟而污染环境会有锈水现象会有锈水现象粗糙度水头损失(n值)n=0.009水头损失较小n=0.009水头损失较小n=0.013-0.014水头损失较大n=0.009水头损失较小重量,管材运输重量较小运输方便重量较小运输方便重量较大,运输较麻烦重量较小运输方便使用寿命50年50年20至30年50年施工难易施工容易施工较方便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较方便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检查井:便于对管道衔接以及定期检查和疏通。位置:管道交汇、转弯、尺寸或坡度改变处、跌水、相隔一定距离的直线段上。构造:由井底、井身、井盖组成。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检查井井底:一般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基础采用碎、卵石或混凝土;宜设流槽,并使流槽底具有一定坡度,以降低水流阻力,防止淤积;流槽两侧至井壁间应有不小于20cm的宽度,以便于养护人员下井时立足,即沟肩。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检查井井身、井盖:井盖包括井盖和盖座,常用铸铁、钢筋混凝土等。为防止雨水流入,盖顶应略高于地面井室直径不小于1m,井筒直径不小于0.7m。井室与井筒间以渐缩部连接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雨水口、雨水篦子功能:收集地表径流的雨水,将其引入雨水管道。位置:道路交叉口、直线上一定距离(25-50m)处、路缘石低洼地。构造:由基础、井箅、井筒、连接管组成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雨水口形式:按照不同的集水方式,可分为平篦式、立篦式和联合式3种。2.14附属构筑物2管网设计出水口:管网敷设33管网敷设3.1工作流程3管网敷设3.2准备工作(1)施工前对施工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