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3.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2月24日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其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图表和数据来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4.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难点与重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可能对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感到难以理解,特别是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气压力和温度差异如何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流动。

(3)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能对如何解读和分析气象图表和数据感到困难。

2.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作用是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

(2)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解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分析天气和气候现象。

(3)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学会解读和分析气象图表和数据是气象学的重要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图表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案例研究与项目导向学习:选择一些典型的气象现象,如季风、台风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如设计一个气象观测站,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认知。

(3)实验与观察:设计一些简单的气象实验,如温度计的使用、气压计的读取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对气象现象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观测云的形状和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

(4)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利用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展示气象图表、气象数据和气象现象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利用在线工具,如气象网站、气象APP等,让学生实时了解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气象预报员的工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气象预报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气象实验,如温度计的使用、气压计的读取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对气象现象的理解。

(3)游戏:设计一些气象知识相关的游戏,如气象知识竞赛、气象谜语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气象知识。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教学媒体与资源的使用:

(1)PPT:利用PPT展示气象图表、气象数据和气象现象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视频:播放一些气象现象的实况视频,如台风、暴雨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加深对气象现象的理解。

(3)在线工具:利用气象网站、气象APP等在线工具,让学生实时了解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过程1.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段关于气候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冬冷夏热?大气是如何吸收和释放热量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

1.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作用。通过PPT展示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辐射能量的传输过程。

2.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展示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力和温度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流动。

三、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2.角色扮演:学生模拟气象预报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现象。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温度计、气压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四、巩固练习

1.提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

2.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如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与热力环流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五、总结反馈

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流程调整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知识点梳理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分为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红外线的形式释放辐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粒吸收地面辐射后,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地面和太空辐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

2.热力环流:

-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大气温度和压力差异引起的空气垂直和水平运动。

-形成原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形成上升气流。高空气温较低,密度较大,形成下沉气流。

-影响因素:地球自转、地形、海陆分布等。

3.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

-温度计:温度计是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气温。

-气压计: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包括水银气压计和数字气压计。

-湿度计: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包括毛发湿度计和电子湿度计。

-风速计:风速计用于测量风速,包括皮托管风速计和电子风速计。

4.气象现象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季风:季风是由地球自转和季节性太阳辐射引起的气候现象,与热力环流有关。

-台风:台风是由热带海洋上的高空气压和低空气压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强烈风暴,与热力环流有关。

5.气象观测和预报: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工具,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测量和记录。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大气物理学原理,对未来的天气和气候进行预测。作业布置与反馈1.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33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设计一个简单的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温度计或气压计,并记录实验数据。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和复习。

-对于学生编写的短文,批改语言表达和逻辑性,给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实验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正。

3.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4.作业改进:

-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和评价,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作业布置,提高教学效果。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板书设计①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②热力环流的概念:温度、压力差异、空气垂直和水平运动

③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

2.词句:

①太阳辐射:能量、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②地面辐射:吸收、红外线、释放

③大气辐射:气体分子、微粒、红外线

3.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利用图表和动画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增强视觉效果

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例子,如“地球的毛毯”比喻大气对地表的保温作用,提高趣味性

③设计有趣的板书图案,如太阳、地球、大气层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但在课堂纪律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总结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描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互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图表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中,提高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对气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到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1.增加实践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实验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引入更多案例:通过引入更多的气象案例,如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他们对气象学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课堂纪律: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导论》等气象学经典著作,加深对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理解。

-视频资源:《气候变化:事实与影响》、《气象揭秘》等纪录片,增强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的认识。

-在线课程推荐:Coursera、edX等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气象学课程,如《气象学基础》、《气候变化科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