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校2024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3.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4.氨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5.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6.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于图像不相符的是()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的意义A稀盐酸和硫酸钠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质量B水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C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D铝稀硫酸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A.A B.B C.C D.D7.常温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若把铜丝伸入适量稀硫酸中,边通入X边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8.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 B.石蜡融化 C.胆矾研碎 D.葡萄酿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固体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Ⅰ.m点表示意义是___________。在20℃时,20g水中需加入_____________g甲物质,配成饱和溶液。Ⅱ.50g20%乙溶液,加入__________g水能配成10%的乙溶液。Ⅲ.20℃时将12.5g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加入试管1、2中,然后进行如图操作。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选项ABCD1固体增多固体减少固体增多固体增多2固体增多固体消失固体减少固体消失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克;(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克;(3)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析下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______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______;(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1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3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将50℃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甲的质量________乙的质量。(填“>”、“<”、或“无法确定”)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①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溶液都有毒。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细胞。②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无毒。内容现象实验解析结论实验一取少量稀盐酸于小试管中,滴入数滴碳酸钠溶液试液,振荡___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0+CO2↑生成物中有___或有___或有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实验二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___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液,振荡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废液处理)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不考虑酚酞试液)。同学们把三个实验的试管内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澄清液体。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向废液中逐滴滴加___溶液,直至观察到___。说明废液达到了绿色排放的要求。16.某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a中有气泡产生a中物质是稀盐酸b中无明显现象b中物质是食盐水c中_____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2CO3和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_____。提示:Ca(OH)2微溶于水。(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溶质化学式)_____。有白色沉淀猜想一正确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测定结果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_____。pH<7(废液显酸性)(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写化学式)_____后再排放。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及污物清除,因此铝丝需要砂纸打磨,正确;B.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正确;C.由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可知,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故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故错误。故选D。2、C【解析】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故选C。3、A【解析】

A、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A正确;B、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故B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C错误;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A。4、D【解析】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B.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C.两种生成物分别为一氧化氮和水,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故选D。5、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选项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D选项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故答案选择B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6、C【解析】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详解】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B、往水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从0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C、向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开始时就产生氧气,且氧气不断增加,因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过氧化氢不断滴加,氧气就不断增大,氧气没有最大量,与曲线不相符,符合题意;D、向铝中滴加稀硫酸,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中的铝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判断反应生成物与曲线的关系时,重点找出生成物的起点和终点是否与曲线相符。7、D【解析】

A、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硫酸铜的颜色是蓝色,所以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选项A正确;B、从化学方程式中可知: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所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选项B正确;C、铜、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大,选项C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氢元素、硫元素,选项D错误。故选D。8、B【解析】

A、凡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该实验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实验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9、A【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不正确;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选项B正确;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选项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10、D【解析】

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100g水550C【解析】

Ⅰ、m点是甲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100g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100g水,故20g水中需要加入甲物质才能配成饱和溶液;Ⅱ、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g,计算过程如下:,解得x=50g,故需加入50g水;Ⅲ、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大,故试管1固体增多,试管2固体减少,故选C。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g21.2g8.4%【解析】

(1)由图像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x=21.2g,y=23.4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3)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23g-21.2g=1.8g;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0氯化钠蒸发结晶【解析】(1)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20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3)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由于硝酸钾的溶解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提纯NaCl,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14、甲相等N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无法确定【解析】

(1)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甲一定为饱和溶液;(2)图2中,由于甲乙均全部溶解,即为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根据图1中信息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点为30℃时,M、N曲线的交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4)将50℃时,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比乙多,因为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点睛】理解和熟记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产生无色气泡溶液红色逐渐褪去产生蓝色沉淀Cu2++2OH-=Cu(OH)2↓沉淀气体水氢氧化钠恰好无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解析】

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冒气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实验二: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最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实验三: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2NaOH+CuCl2=2NaCl+Cu(OH)2↓,Cu(OH)2是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所以会观察到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