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4.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5.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3.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

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潮: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

阔:门字要宽大,活字要小,舌字首撇要短、平,下边横稍长。

逐:首撇位置靠左,弯钩在撇靠上位置起笔,下边两撇,右下边的点稍大。

崩:山字要扁宽,下边两个月字并排、都要窄。

余:人字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三、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品读释疑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1)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

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

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

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

奇观。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课后第二题)

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1)潮来前

①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

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

置。

②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③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平静”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风平浪静样子。

④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2)潮来时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②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

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a.“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

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b.想一想: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

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

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

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人声鼎沸。

“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

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

④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a.朗读指导:在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潮水雄伟的气势。

b.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想到了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c.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⑤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

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

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b.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

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

的气势!

c.比一比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A把意思说完整了。

B写出了颜色和数量。

C更形象的说明了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d.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

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像千万头雪狮

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

波涛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

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⑥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⑦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

远----近

(3)潮来后

①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

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②阅读方法解密: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

古人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则不知其味……”这句

话说明边读边想,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

之“奇”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隆隆的响声”“闷

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来理解。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先

找到描写大潮变化的关键词,然后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

还原成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和壮观。

抓出重点词句,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与此同时,抓重点词句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③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

八潮,壮观天下无。

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

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b.此刻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课后第2

题)

参考答案:“快看,潮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

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

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

抖。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巨浪叠加在水面上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大有荡涤一切之势。潮头向着防波

堤撞去,溅起冲天的浪花,霹雳之声,叫人不寒而栗。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

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写作方法:运用好比喻手法

(1)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

状和声威。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

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

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2)举例: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比喻句恰当地描写出了草原美丽的情景。

(3)练一练: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

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4.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又听了你们刚才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5.主题延伸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

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

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

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迷人的张家界》《烟台的海》(节选)

板书设计:

L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一顺序:远一近

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一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观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

2《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生字,会写“牵、鹅”等字。

2.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写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4自然段。

4.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5.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鹅、卵”等生字,会写“牵、鹅”等字。

2.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写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4自然段。

4.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

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5.体会反复的写法对表情达意的强调作用。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

【教学难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多么美好的夜晚!

你会在美好的月色下干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一起散步,来感受一下她独特的体验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淘:勺旁的撇要短、横短折竖要长,缶字要紧凑、下框要扁、中间竖是一笔。

卵:前两笔撇和竖提分两笔写,第四笔竖撇与上撇不相连,左右中间各有一点。

填:土字要窄小,真字上边的十字要扁小、下边框内是三横、框下一横要长。

跃:足字要窄,天字上边是平撇不是一横、下横要长,撇捺舒展。

萄:上扁下高,里面缶字下横要长、下边框要扁、中间一竖上边不出头。

稻:右上边四笔要紧凑,下边与白字不同、首笔是短撇、上边两笔中间分开。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二、品读释疑

1.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2.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开篇点题,写出月亮升起的时间地点。

3.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

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

然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副山村月夜图。写出了着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

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

(2)仿写: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

大道和小路,也照亮了可爱的小水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

4.秋天月夜有着怎样的美景?

月光明亮而柔和,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

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5.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

妈走月亮!

(1)“洒满月光的小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2)“走着,走着"把我和阿妈的快乐幸福之情表现出来。

6.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

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朗读指导:两个“流着”要读出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

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7.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

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飘来的果香,多甜

美、多幸福呀!

8.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

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

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

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想象到从春天到秋天我和阿妈在地里劳动、玩耍的美景。

这些细腻,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

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9.阿妈牵着我的手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

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课后第2题)

参考答案:圆圆的月亮正得意的放出柔和的光芒。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

柔和的月光下,奔腾了一天的小溪还不知疲倦的在流淌,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小

溪像一块洁白的长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阿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

和的笑容,温暖的拿手牵着我静静的往前走。

10.想一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在文中找

一找。

第三自然段: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

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

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第六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

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

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

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

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

大自然的怀抱。

n.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

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12.读读课文第六个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的月下的某个情景吗,

仿照着写一些。(课后小练笔)

圆圆的月亮放出柔和的月光。几朵灰色的薄薄的云萦绕在柔和的月光下,奔腾

了一天的小河平息了。月儿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波光粼粼的像一块洁白的长

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妈妈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的

看着我在月光下玩耍。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写作方法:课文的留白处等待精彩

(1)文章的留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

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活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的想象,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者之

间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如:哦,阿妈,白天你在

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此处的省略号包含了

更多的溪边的美好回忆,此时绽开联想和想象,就会丰富我们的“回忆”。

(2)举例: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

多新鲜的花瓣;你在地里种蚕豆,而我用铲子堆城堡;你在果园里施肥,而我,则

躺在树杈上嚼着花瓣。

(3)练一练:文章第2自然段“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

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想

象此处的省略号还包含着什么?

示例: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路边的白桦树,照亮了起夜

上厕所的老爷爷,照亮了猪圈里睡熟的老母猪。

4.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小溪、村道、果园、田填,走过很多很多

地方,欣赏了月光下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种表达

方法叫做:借景抒情。

5.主题延伸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

然后全班交流。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月光启蒙》《背影》(节选)

板书设计:

2.走月光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我”!■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曼色

和阿妈-闻到:阿妈的气息浓浓亲情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J/

今羯拆

教学反思:

3《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

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

牛歌》。

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

(1)刘大白(1880年一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

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

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

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

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

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

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

坠机去世。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

秋晚江上的景色。

三、品读释疑

1.读一读

秋江的晚上,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归巢的鸟儿,

2.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1)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

倦。

(2)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

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

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3.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5.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6.读一读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7.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8.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这首诗歌采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在朗读的

基础上想象画面。

(2)“滴溜溜”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9.仿写: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模仿写一写。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跑,五彩的花儿跟它一起跳舞。

四、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

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

可爱。

3.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

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而《花牛歌》创造出的

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

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4.主题延伸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

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a

教学反思:

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2.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引入:你看星空时有何感想呢?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

情如何?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7.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三、品读释疑

1.作者几次看星星?每次的感受是什么?

三次

(1)第一次: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

星。

家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之情。

(2)第二次: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

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

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3)第三次

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

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

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

4iIr

o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

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

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

染。

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

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a.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

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b.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④练习: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感受

第一次从前庭院甜蜜温馨

第二次三年前菜园亲密投机

第三次有一夜海上惬意信赖

2.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3.写一写: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四、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

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

3.写作方法:虚实结合的写法

(1)虚实结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指的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

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这种手法,

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韵味。

课文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例

如第3段,共10句,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

张本。从第4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

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

于是,我回到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

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举例: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

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3)练一练:

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进行一次练笔活动,大家以“看大海(月

亮、太阳、蓝天……)为题写一段话。

示例:深夜,黑色的天空伴随着明亮的小星星,不停地眨着顽皮的笑脸,好像

想睡但又睡不着似的。而大海则仰望着一闪一闪的星星们,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

渐渐地那几颗小星星终于合上了眼。而大海自己仿佛也进入了梦乡。正在行驶的小

舟慢慢地飘着,不敢惊动这宁静的夜。

4.课堂小结

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都有很

多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和美的心灵等等。只要我们学着用巴金的眼光去认真观

察大胆想象一定会有收获。

5.主题延伸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

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

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我离它越来越近了,我仿佛看见那奔腾的小溪,我仿佛听见

那瀑布的声音,我觉得我已经身临其境了。

板书设计:

4.繁星

从前家乡对家乡的思念

1口J在美

好生活-二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大自然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一如今海上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顺序说话、说完整话的能力。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做手工的过程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

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

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

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

度和语言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世界如此美好、人类肆意破坏。

我们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这节口语交际课我

们就来举行一次“我们与环境”的讨论会,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

么?

二、明确交际要求

读教材11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认识到:现在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

断地提高,而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人为极大的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

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环境

保护,然后以“怎样保护环境”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

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树立

起保护环境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号召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三、交际方法

1.说一说。

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

你劝劝他。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

他?

示例: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

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

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也可以节省燃料。

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一)必须做到

①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

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②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或学校已进行了垃圾分类,你要积极参与对垃圾进行分类。

③不要浪费,你应拒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双面使用纸张,并且买你必需的东西,

因为在你买不必要的商品时,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从身边

的小事做起,从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

④积极使用可再利用物品。如:你应把你读过的课本或健康的书籍送给穷苦的

孩子们;把自己完好的衣服送给弟弟或妹妹穿。

⑤如果你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你应提醒他(她),说服他(她)不要

再这样做。

⑥爱护野生动植物。不要吃野生的动物或植物,并提醒他人也不要这样做。

保护环境小建议:

1.小组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写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2.讨论: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3.分小组汇报十条小建议,师生共同评议;

4.以小组为单位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下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布告栏

里。

四、教师总结

做环保小卫士,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

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2.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谈,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

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

二、习作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这次习作你推荐一个好地

方给同学们吧。

三、审核指导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向别人推荐,写一篇习作。可以写

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

奇妙。

四、思路导航

怎样写才能突出这个地方吸引人呢?

首先这是一次写景作文。要求写你喜欢地方的景色,要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

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顺序去写。

1.确定表达顺序

这次习作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呢?

(1)方位顺序。按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

地加以描述。

(2)时间顺序。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具体写出来,那美景自然会

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抓住景物特点。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吗?

从形状、颜色、姿态、气势、声音等方面可以抓住特点,并加以具体描绘,就

能突出重点,给人如临其景之感。

不过,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时节和地点它的特点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风,

春风和煦,夏风炽热,秋风萧萧,冬风凛冽;同样是山,山势各不一样,天山巍峨,

黄山秀丽,泰山雄伟,泰岭“盛气凌人”,大兴安岭“温柔可亲”。可见,只有抓住

了特点,景物才活灵活现。

3.展开恰当联想。

写景时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去联想,努力做到情感随着景物产生。当然,我们

既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又可以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情景交

融。不论怎样写,都要注意运用比较、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所

见的实在景物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动人心弦。

如何展开合适的联想呢?

(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

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如《繁星》一课,作

者看到了天上的繁星,想到了萤火虫。这些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

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

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

联想的。

(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

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

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

想的手法,设置了豆箕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

艺术效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五、佳作引路

例文:分析《丽江古镇》

总评:本文作者先采用了方位变换顺序,由四方街一一小路一一房屋一一酒吧

一条街。还采用了时间顺序,由下午到晚上写出了丽江古镇的美丽、悠闲和人们高

兴的特点。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3.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

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4.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5.学会写字。

6.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

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

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难点】

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我能根提文章中的描图想象画面如读《观

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城汉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

H的朴子

软了文章.我不仅能想柒画面,还能“听”

到声杵如诔上月亮:,我似乎就听轲了漏潺,

的演泣声,秋虫的鸣叫片,/

G

方让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我发现这都是阅读课文的技巧,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

容想画面,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描绘的声音,也可以根据根据内容想象脑海中曾

经闻过的味道,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尝过的味道。至于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

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在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

(piGn)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鲜花全遮盖了,仿佛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

朵一般。每一朵鲜花的花蕊(rui)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蝴蝶在吮(shtin)吸花蜜。乍(zh

自)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奇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穿着花衣

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这

时候,连游客们也仿佛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

3.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采用上面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公园、广场、商场等。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

ludxuanlongchexiao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qieqiao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这几行词语,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场景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2)成语解释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