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例题大: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考点例题大: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考点例题大: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考点例题大: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考点例题大: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考点例题大汇总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先秦时期【高考真题】1.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运用某学者的评论来考查战国时期某思想学派。类似的还有运用某学派思想家的观点来考查(例2015年考查)2.(2015·山东)《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运用某书中的原文来考查体现的思想,与2022年命题形式类似。都是考查了某一思想特点。3.(2020·山东)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4.

(2021·山东)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

20、21年都是材料为两位不同派别思想家的观点态度,对比分析出其观点的异同。5.

(2022·山东)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6.

(2023·山东)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

23年与往年不同,没有去考查先秦时期的思想,而是采取了考古发现的史料考查私有财产的出现,选取证据。【总结探秘】1.纵观近十年山东省高考题,先秦时期一般以一道选择题考查。其考查主要内容一为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全国卷常考命题角度),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社会变动(山东卷常考命题角度)。但是23年的题目给我们启发可能往后几年,山东卷以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为主进行对这一期时的考查。如材料以良渚文化遗址、三星堆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为载体,考查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在复习备考先秦时期时,要抓住三个阶段。一是史前时代,二是早期国家,三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春秋战国时期为复习备考重点内容。(附: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政治: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家国同构(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强调君权神授。中央尚未高度集权、等级制森严。经济:生产工具改进、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国有,贡赋制度,官营手工业兴盛(工商食官),青铜时代。文化:文字成熟,文化发展,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转型)政治:社会大动荡(诸侯混战、礼崩乐坏)、大变革、大发展;宗法分封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确立土地私有制,封建小农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百家争鸣”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民族关系:由华夷之辩到华夏认同3.掌握命题主要方式。例如20、21年这种材料为两位不同派别思想家的观点态度,对比分析出其观点的异同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比分析,整体部分。秦汉时期【高考真题】1.(2013·山东)《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B)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选取汉书中关于对商人的禁令考查主要目的2.(2020·山东)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B)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选取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商业活动,需要学生对材料两部分对比分析,得出西汉政府的强化经济控制的政策(选择题常考“政府为主体”)3.(2021·山东)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C)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三个不同时期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考查调整政策的出发点,也就是考查西汉统治者调整的目的是什么。4.(2022·山东)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C)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材料选取秦汉不同时期对马术的叙述,考查这一时期的大背景。5.(2023·山东)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考查方法:选择题的形式材料选取秦汉时期贵族出行的不同方式,考查这一时期的大背景。【总结探秘】

1.纵观近十年山东省高考题,秦汉时期一般以一道选择题考查,且新高考以来年年都考,题目在第2题的位置。其考查主要内容主要为汉朝时期,而在这一时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命题的主要内容。但在2022年以秦汉大时空进行选材,对这一大的阶段进行综合考查,2023年延续。肯能在往后的几年,仍以秦汉大时空选材,综合考查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内容。2.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形式有多样,其中要注意表格、图文等新形式为材料的命题。3.山东卷考查秦汉时期近几年来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常考“秦/汉政府颁布、制定、实行某项措施,有什么目的或者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例如13、20、21年用此类型的题目进行考查。在做此类型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主体”,考虑这一主体的阶层和利益。也就是“现象—本质”类型的典型题目。一般来说,设计政府/国家制定什么政策、颁布什么措施、干什么事他们都为了维护、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附:“现象—本质”类型做题技巧题目类型特征:题干一般呈现某一历史情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政策法规等,要求回答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材料为现象、选项中选择其最本质的内容)题干设问词一般有旨在/意在/表明/说明/反映,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题技巧(1)要了解“历史现象”和“本质(实质)”的含义。

历史现象是历史事件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本质(实质)是历史现象不易改变的阶级性质和社会性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是被表面现象掩盖着的性质。(2)探求本质(实质)的一般思路:

先弄清题干所给现象“是什么”,再从该现象出发思考现象“反映了什么”,最后结合其背景、阶段特征、目的等进行分析。(3)定性分析法(分析现象的阶级、社会性质)是解答历史本质(实质)类选择题的基本方法。(4)揭示本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②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③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和特点,都表现和反映出他们的阶级属性。④历史上许多现象,都是统治者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记录下来的4.特别要注意材料是选取两个不同时期或者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时,要注意选项一定要完全包含材料所述。也就是选项一定要正确、全面。还要注意材料暗含对比的意思时,一定要进行转化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考真题】1.(2023·天津)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阔土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D)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2.(2023·江苏)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B)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3.(2023·湖南)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备考建议】1.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山东卷中出现的几率很小,但并不代表以后不会考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掌握。2.

对这一时期进行考查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考查重点。主要是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流交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会特别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经典例题】1.(潍坊二模)南朝时期,考试日益成为察举的重心所在,察举由举荐孝子或举荐能吏之制,逐渐变成考试文士之制;地方长官的举荐权力,也逐渐变成搜罗文人以应试的行政责任。这一现象促使当时(C)A.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B.地方权力得以扩大C.政权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大

D.官僚政治初步形成2.(济南二模)下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社会秩序的变动

B.户籍制度的调整C.中央集权的消长

D.人口的大量流动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D)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创新

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4.

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到吴起“杀妻自信”是不仁,“散金求官”是无节,“母死不归”是不孝,但同时认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D)A.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B.治国理念的调整C.对历史经验的借鉴

D.现实形势的需要5.

随着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在政治隔绝数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