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

朝诗人,字

,自号“

”,我国古代

主义诗歌的代表,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

”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

”,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称“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有《

》传世。走近作者唐子美少陵野老现实安史之乱诗史诗圣杜少陵杜工部杜工部集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杜甫杜诗详注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此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听到的都是离家出征时的悲凄哭声,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写作背景“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投宿抓壮丁的差役在夜里越过;翻过跑诉说,叫喊多么对……说服役捎信回来姑且,暂且苟且活着永远完了正在吃奶的孙子离开请求跟从,跟随还能够低微断续的哭声。前行的路。疏通诗意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译文新课导入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品对联猜人物整体感知从内容看这是一篇

诗。记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暮—夜—夜久—天明老妇人家里老妇人和官吏官吏抓人老翁跳墙逃跑,老妇上前回话老妇被抓走,到河阳军中做饭概括故事叙事

诗人夜宿石壕村目睹老妇人被抓服兵役的故事。整体感知从内容看这是一篇

诗。记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暮—夜—夜久—天明老妇人家里老妇人和官吏官吏抓人老翁跳墙逃跑,老妇上前回话老妇被抓走,到河阳军中做饭概括故事叙事

诗人夜宿石壕村目睹老妇人被抓服兵役的故事。细读探究那一晚,诗人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老妇人“苦”,悲苦、可怜妇啼一何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丧子之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困窘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之苦细读探究那一晚,诗人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老妇人“苦”,悲苦、可怜妇啼一何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丧子之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困窘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之苦同情颂扬为国捐躯为国奉献

唐玄宗天宝末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内战,争夺统治权。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式发生逆转。在敌人的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四处抽丁补充兵力。细读探究那一晚,诗人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差役?差役凶残、蛮横、霸道吏呼一何怒!差役吼得多么凶狠!有吏夜捉人老妪的回答亦可以看出差役的凶残、蛮横、霸道百姓不愿意,差役强制让百姓去服役。征兵正面侧面老妇人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石壕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根据诗文内容,想象石壕吏与老妇人对话的情景,补充差役对话内容。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室中更无人。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汝家有男丁否?尚有他人否?内室是何人?还有他人否?分角色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口吻:官吏——悍老妇——苦赏构思之巧妙本文的构思艺术:藏问于答差吏老妇从题目看主要写差吏,但是诗人对他是暗写,对老妇则是明写,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老妇的回话暗示了差吏凶恶的嘴脸,明暗结合,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品深夜之幽咽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有人在哭,究竟谁在哭泣?黑夜中的哭声,那是寡媳因为丈夫阵亡、婆婆被抓走、公公不在家、孩子年幼、生活困窘的哭声黑夜中的哭声,那是老翁因为老伴被抓、媳寡孙幼、生活提心吊胆的哭声察作者之深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如闻”一词暗示老妇被抓走,也侧面说明诗人彻夜未合眼,时刻关心着老妇一家的命运。天明时分作者继续赶路,想想昨天傍晚投宿时老翁老妇双双接待,如今登程,只有老翁一人相送,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百感交集。假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觉?既然作者同情老妇人一家的遭遇,内心百感交集,那在老妇被抓走的时候,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我想,这是因为他除了沉默以外很难有其他的选择。一味同情民间疾苦反对抓壮丁吗?这时的唐王朝刚兵败邺城,如果再吃败仗,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设想,所以非补充兵源不可。

那么就拥护“官吏捉人”吗?作者也不忍,人民群众已经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了,他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还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君与民这两头他都要同时顾及,这就是所谓忧国忧民,当二者难以兼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矛盾的,于是他就在这巨大的痛苦和矛盾中无可奈何地沉默了。归纳总结

诗人通过记叙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采用“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委婉含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