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知识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一、危险化学品分类:按国标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几类: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如三硝基苯酚、三硝基苯等;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又可细分为:1、易燃气体,如一氧化碳、乙炔、氢气;2、不燃气体,如六氟化硫、压缩空气、氧、氦、氮、二氧化碳;3、有毒气体,如氨(液化的,含氨>50%)、氯(液化的)、二氧化硫(液化的)一、危险化学品分类: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一、危险化学品分类: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如乙醚、苯、甲醇(易燃、有毒)、丙酮、汽油(闪点<-18℃)、石油醚、甲苯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金属钛粉(含水>25%)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硫化钠(无水或含结晶水<30%)。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等一、危险化学品分类: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一、危险化学品分类: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如氯酸钠、过硫酸铵、过氧化氢、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第6类,有毒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如碘化汞、氯化钡一、危险化学品分类: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一、危险化学品分类: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如硝酸钍(固体的)、夜光粉第8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如盐酸、硫酸、乙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合肼、甲醛、次氯酸钠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1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1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1、盐酸理化特性:分子式:HCl分子量:36.5含量:工业级31%。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1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健康危害:接触其酸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慢性影响:鼻血、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误服盐酸,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1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就医。1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发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可用水或砂土灭火。1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1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耐酸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氯化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储存注意事项: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盐酸储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工具、装备。1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汽或酸雾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修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1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氢氧化钠
理化特性分子式:NaOH分子量:40含量:工业级31%。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1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危险性综述:本品不燃,其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收集回收后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排入废水系统。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人员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眼镜。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的残留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液碱贮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3、水合肼(又称联胺)
理化特性分子式:N2H4H2O分子量:50.06含量:工业级80%。
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微有特殊的氨臭味。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乙醚,可混溶于乙醇。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铜、锌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刺激鼻和上呼吸道。此外,尚可出现头晕、恶心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液体或蒸气对眼有刺激作用,可致眼的永久性损害。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时间皮肤反复接触,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接触者可发生皮炎。口服引起头晕、恶心。急救措施与氢氧化钠处理措施相同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危险性综述: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强还原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氧化汞、金属钠、氯化亚锡、2,4-二硝基氯化苯剧烈反应。燃烧产物:氧化氮。
灭火方法: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2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3、次氯酸钠:
理化特性分子式:NaClO分子量:74.44含量:工业级10%。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禁忌物:碱类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危险性综述: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强还原性。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氧化汞、金属钠、氯化亚锡、2,4-二硝基氯化苯剧烈反应。。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4、亚硫酸氢钠:
理化特性分子式:NaHSO3分子量:104.06含量:≥99.5%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乙醚。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他腐蚀品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急救措施与氢氧化钠处理措施相同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氧化钠。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3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5、六氟化硫:
理化特性分子式:SF6分子量:146.05含量:纯品。
外观与性状: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无色无臭无毒气体,具有优异的绝缘灭弧电气性能,在生产六氟化硫气体时,会伴有多种有毒气体产生,并可能混入产品气中;六氟化硫气体在电气设备中经电晕,火花及电弧放电作用下,还会产生多种有毒,腐蚀性气体及固体分解产物.这些气体主要有氟化亚硫酰(SOF2),氟化硫酰(SO2F2),四氟化硫(SF4),四氟化硫酰(SOF4),二氧化硫(SO2),十氟化二硫(S2F10),一氧十氟化二硫(S2F10O)等;固体分解产物主要有氟化铜(CuF2),二氟二甲基硅Si(CH3)2F2〕,三氟化铝(AlF3)粉末等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乙醚。禁忌物: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健康危害:纯品基本无毒。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氟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六氟化硫的安全使用1.1六氟化硫新气的安全使用和充装时的安全防护
1.1.1六氟化硫新气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毒性分解物,在使用六氟化硫新气的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造厂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应具有制造厂名称,气体净重,灌装日期,批号及质量检验单,否则不准使用.
1.1.2对新购入的六氟化硫气体要进行抽样复检,参照DL/T595—199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实施.复检结果应符合六氟化硫新气标准(见附录B),否则不准使用.
1.1.3从钢瓶中引出六氟化硫气体时,必须用减压阀降压.
1.1.4避免装有六氟化硫气体的钢瓶靠近热源或受阳光曝晒.
1.1.5使用过的六氟化硫气体钢瓶应关紧阀门,戴上瓶帽,防止剩余气体泄漏.
1.1.6户外设备充装六氟化硫气体时,工作人员应在上风方向操作;室内设备充装六氟化硫气体时,要开启通风系统,并尽量避免和减少六氟化硫气体泄漏到工作区.要求用检漏仪做现场泄漏检测,工作区空气中六氟化硫气体含量(体积比)不得超过1000×10-6.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2六氟化硫试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1.2.1六氟化硫试验室是进行六氟化硫新气和运行气体测试的场所,因此化验人员经常会接触有毒气体,粉尘和毒性化学试剂.试验室除具备操作毒性气体和毒性试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底部通风设施(对通风量的要求是15min内使室内换气一次).
1.2.2酸度,可水解氟化物,矿物油测定的吸收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色谱分析的有毒试样尾气和易燃的氢载气应从色谱仪排气口直接引出试验室;生物毒性试验的尾气应经碱液吸收后排出室外.
1.2.3每个分析人员务必遵守分析试验室操作规程和六氟化硫气体使用规则,新来的工作人员在没有
正式工作之前,首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和有关培训.
1.2.4试验室内不应存放剧毒和易燃品,使用时应随领随用.
1.2.5分析人员应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3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防护
1.3.1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安装室与主控室之间要作气密性隔离,以防有毒气体扩散进入主控室.
1.3.2设备安装室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量应保证在15min内换气一次.抽风口应设在室内下部.
1.3.3设备安装室底部应安装六氟化硫浓度报警仪和氧量仪,当六氟化硫浓度(体积比)超过1000×10-6,氧量低于18%时,仪器应报警.
1.3.4工作人员不准单独和随意进入设备安装室.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20min.
1.3.5不准在设备防爆膜附近停留.
1.3.6工作人员在进入电缆沟或低位区域前,应检测该区域内的含氧量,如发现氧含量低于18%时,不能进入该区域工作.
1.3.7设备内六氟化硫气体的定期检测参照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进行.如发现气体中毒性分解物的含量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气体净化处理,更换吸附剂,更新六氟化硫气体,设备解体检修等.
1.3.8气体采样操作及处理渗漏时,工作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品,并在通风条件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4设备解体时的安全保护
1.4.1对欲回收利用的六氟化硫气体,需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新气标准后方可使用.对排放的废气,
事前需作净化处理(如采用碱吸收的方法),达到国家环保规定标准后,方可排放.
1.4.2设备解体前,应对设备内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必要的分析测定,根据有毒气体含量,采取相应的
安全防护措施.设备解体工作方案,应包括安全防护措施.
1.4.3设备解体前,用回收净化装置净化六氟化硫运行气,并对设备抽真空,用氮气冲洗3次后,方
可进行设备解体检修.
1.4.4解体时,检修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及防毒面具.设备封盖打开后,应暂时撤离现场30min.
1.4.5在取出吸附剂,清洗金属和绝缘零部件时,检修人员应穿戴全套的安全防护用品,并用吸尘器
和毛刷清除粉末.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4.6将清出的吸附剂,金属粉末等废物放入酸或碱溶液中处理至中性后,进行深埋处理,深度应大
于0.8m,地点选在野外边远地区,下水处.
1.4.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解体检修净化车间要密闭,低尘降,并保证有良好的地沟机力引风排气设施,
其换气量应保证在15min内全车间换气一次.排出气口设在底部.
1.4.8工作结束后使用过的防护用具应清洗干净,检修人员要洗澡.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4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5处理紧急事故时的安全防护
1.5.1当防爆膜破裂及其他原因造成大量气体泄漏时,需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并立即报告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1.5.2室内紧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开启全部通风系统,工作人员根据事故情况,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1.5.3发生防爆膜破裂事故时应停电处理.
1.5.4防爆膜破裂喷出的粉末,应用吸尘器或毛刷清理干净.
1.5.5事故处理后,应将所有防护用品清洗干净,工作人员要洗澡.
1.5.6六氟化硫气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和设备内产生的粉尘,对人体呼吸系统及粘膜等有一定的危害,一般中毒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泪,打喷嚏,流涕,鼻腔咽喉有热辣感,发音嘶哑,咳嗽,头晕,恶心,胸闷,颈部不适等症状.发生上述中毒现象时,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进行治疗.
1.5.7要与有关医疗单位联系,制定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的处理方案和配备必要的药品,以便发生中毒事故时,中毒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6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与使用
1.6.1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应有专用防护服,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手套,防护眼镜及防护脂等.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GB11651《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规定并经国家相应的质检部门检测,具有生产许可证及编号标志,产品合格证者,方可使用.
1.6.2安全防护用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的专用柜中,设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证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1.6.3凡使用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的人员要先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要检查心脏和肺功能,功能不正常者不能使用上述用品.
1.6.4对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要进行专业安全防护教育及安全防护用品使用训练.
1.6.5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进行工作时,要有专门监护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6、液氨
理化特性含量:>99.6%。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易燃气体,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易溶于水,并生成碱性腐蚀性的氢氧化铵溶液。氨浮在水上并发生“沸腾”。能产生可见的有毒蒸气团。气体比空气轻,遇冷附着在地面上。也易被固化成雪状的固体。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危险性综述: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注意观察病情。接触或吸入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人员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眼镜。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的残留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液碱贮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防护措施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其他与盐酸防护措施相同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氨系统危险性分析:1、物料危险性分析:1.1毒性、窒息性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氨对人体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氨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按GB5044-85,氨属轻度危害介质(Ⅳ级);按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氨属高毒物品。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中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氨气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0mg/m3浓度会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分钟;在3400mg/m3浓度以上可致人死亡。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2易燃易爆性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氨本身不燃,但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液氨容器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氨的爆炸极限为15.7~27.4%,属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液氨沸点低(-33.5℃),易产生能引起燃烧、爆炸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蒸汽量。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5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3易泄漏液氨是液体,在储罐处于比较大的静压状态下时,若储罐及其附件存在缺陷或设计安全施工存在缺陷,储存的液氨很容易泄漏。此外,液氨的装卸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泵打入或者压出,都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操作,所以在一些管道的接口等部位容易发生泄漏和渗漏,进而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4易产生静电液氨是非导电体,在受到震动、摩擦、撞击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静电并积聚。若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导除,易产生静电火花,有引发火灾的危险。1.5扩散性液氨泄漏后易于蒸发、扩散,扩散物随风飘移,使毒害面积扩大。1.6膨胀性液氨遇热都会膨胀,其容器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1.7腐蚀性氨易溶于水,并生成碱性腐蚀性的氢氧化铵溶液。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储运中的危险性:2.1液氨储存于储罐区内,建规火险等级为乙类,一旦泄漏后会造成人员中毒甚至死亡;同时,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储罐所在区域缺乏必要的消防、防护设施,一旦发生泄漏等现象,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并使事故扩大化。2.2液氨储罐如避雷、接地设施不到位,遇雷电、明火、高热、高温等可能发生燃爆,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电机、泵等设备不防爆或防爆性能不够,没有静电接电设施,也易形成火灾、爆炸,进而引发中毒事故。2.350m3液氨储罐为三类压力容器,若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等环节中,不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就会留下事故隐患,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液氨储罐的各种附件如液位计、安全阀、压力表等,如因质量、外力等因素造成破损,也会引发泄漏事故。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4液氨充装系统是由管道、阀门等组成的压力管道。若在压力管道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等环节中,不执行相应的标准、规范,也可能造成事故。压力管道上的仪表、安全附件等经过长期生产使用,可能会因为腐蚀等原因而失灵或损坏。对仪表、安全附件等长期不检测,可能导致物料泄漏而发生事故。储罐的监测、计量用附件因腐蚀等原因的失效、或性能降低,有可能误导操作,引起火灾等事故的发生。2.5液氨储罐卸料的过程中,如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设备、设施故障(如金属软管爆裂等),会引发严重燃爆、中毒事故。其它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质量或使用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引发事故。2.7氨比空气轻,会在建筑等相对封闭的空间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花、静电放电等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7脱硝氨区使用的氮气钢瓶直径小、高度高、重量重,在装卸搬运动过程中,容易倾倒,砸伤装卸人员身体。2.8液氨储罐若在烈日下曝晒,由于吸收太阳的热量,温度会升高,器内压力就会相应升高。当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可能发生爆炸。2.9设备在检修时,如未对设备内残留氨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彻底,进行动火作业或其它违章作业,缺乏必要的监护和防护措施、照明灯泡、检修工具使用不当等各种原因,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货运槽车向液氨储罐卸货时,由于装卸设施的各种故障、人员违章作业、车辆违规驾驶等原因也有可能造成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人员灼伤等事故。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10储罐、管道若受到运输车辆的撞击或其它物体的意外打击,致使储罐、管道破裂、泄漏,就会引起事故。2.11氨易溶于水,泄漏的氨气会在充装站有水或湿润的地面、表面形成碱性的氨水,对容器、管道、阀门、电气等造成腐蚀,尤其是铜和铜合金。如不注意氨的腐蚀性,也可能造成事故。2.12库区内的消防通道、消防空地等若不符合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在救火救援时会发生障碍,影响救火时间,并有碍火势的控制。2.13周围环境引发的设备事故,也可能波及本项目设备,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3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中的危险性3.1供电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安全生产。突然停电会造成生产混乱,也有可能引发各种严重事故,如因停电造成冷却水停止供应,使储罐可能超温、超压,引发爆炸、着火事故。另外,由于突然停电致仪表失灵、照明中断等原因也会引起各类大小事故。3.2给排水供水系统故障或设计缺陷都会影响正常生产,如冷却水质量、数量不能保证就会影响冷却效果,严重时也会因此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此外,消防水的水量不足、水压不够都会延误发生火灾、中毒事故时的救援工作,使事故扩大化。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3.3供热本项目供热由蒸汽管道引入。蒸汽管道属压力管道,任何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上的缺陷或疏漏都有可能引发物理爆炸事故。另外,供热系统保温缺陷也会造成人员灼烫等伤害。3.4仪表各类指示仪表的失灵,会造成作业人员的判断和操作失误,从而引发各类意外事故。3.5防腐平台扶梯、储罐盘梯、栏杆等设施的腐蚀会造成人员的高处坠落等伤害。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7、氢气
理化特性分子式:H2分子量:2.0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性综述: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时看不见火焰(即使在黑暗中)。高压释放常常在没有任何点火源的情况下着火。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受过特殊培训的人员可以利用喷雾水流冷却周围暴露物,让火自行烧尽。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最小点火能(MJ):0.019健康危害:在很高的浓度时,由于正常氧分压的降低造成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出现麻醉作用。接触液体可引起冻伤。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6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眼睛接触: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二氧化碳。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棉质工作服。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1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2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3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氢系统危险性分析:1、物料自身危险性分析1.1易燃易爆性氢在常温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是最轻的气体,可以填充氢气球。在高温下,氢是高度活泼的,具可燃性。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其可燃及爆炸组成范围很宽。2体积氢气跟1体积氧气的混合物叫做爆鸣气,遇火会发生强烈爆鸣。氢与空气、氯也可组成爆鸣气。氢气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快,最大火焰速度达290m/s,火焰无色,故易在未察觉的情况下被灼伤。氢在绝大多数易燃易爆化学品中,最小着火能量是最低的,也就是说,是最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化学品之一。着火能源除了常见的机械能、热能、光能外,还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氧化、聚合、分解产生的化学能。氢的爆炸下限很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得多,能扩散到高处封闭区域,遇火源即燃爆。氧的化学性质颇为活泼,既能助燃,又能促使一些物质自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氢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在本项目中,氧若混入氢气是相当危险的。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4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2窒息性氢气属窒息性气体,对人存在着窒息死亡的危险。氢气在生理上属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能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氮约占空气的五分之四。当空气中氮含量增高时,可排除空气中氧,引起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人感觉呼吸不畅,有窒息感。而高浓度氮(>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胸痛、四肢麻木,严重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5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1.3扩散性氢气泄漏后易于扩散,积聚在车间上部的空间内,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1.4膨胀性氢气、氧气、氮气遇热会膨胀,其容器、管道若遇高热引起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1.5易产生静电氢气、氧气、氮气等是非导电体,在管内输送、排放、喷出以及受到震动、摩擦、撞击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静电。若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导除,易产生静电火花,有引发火灾的危险。1.6腐蚀性氢氧化钾有很强的化学腐蚀性,吸入粉末后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氢氧化钾或其溶液可致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氢能进入许多金属,氢进入钢铁在内部会造成裂缝甚至破裂,这就是“氢脆”。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6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生产过程及设施危险性分析2.1在生产中若发生氢气泄漏、氢气和氧气窜混或其它导致形成氢气和氧气、空气混合物时,都有火灾、爆炸危险。氢气最小着火能量极低,若操作人员违章用铁制工具敲击,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2工艺介质(氢气、氧气)如流速过快,极易与设备、管道摩擦产生静电。人体也可能携带静电。如静电防止、导出等措施不力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容易引起静电火花,静电火花常常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火源。2.3氧气管道及其配件中若有油脂、溶剂和橡胶等可燃物质,在高纯度和高压力的氧气流中会迅速燃烧。氧气放空管口处若有可燃物质,有燃爆危险。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7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4各种高低压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电器、照明设施、电缆、电气线路等,如果安装不当、运行中正常的闭合与分断、不正常运行的过负荷、短路、过电压、接地故障、接触不良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或者过热,若防护不当,可能发生电气火灾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在有过载电流流过时,还可能使导线(含母线、开关)过热而引起爆炸。充油电气设备(整流变压器等)火灾危险性更大,还有可能引起爆炸。如果电气火花发生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就会引发火灾、爆炸。2.5电解槽是水电解制氢的主要设备。由电极板、隔膜、绝缘零件和夹紧件等组成,并在其中充入电解液碱液。操作时,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使水分解,由阴极表面析出氢气、阳极表面析出氧气,石棉隔膜起隔离氢气和氧气的作用,它能使电解液透过,而不能使氢、氧气泡透过。它是保证气体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必须确保石棉隔膜的质量。电解槽如漏气、漏液或者槽内电解液质量差、数量不足,都会发生可燃物大量逸出的危险。电解槽对地绝缘损坏,或电极板和电极框之间绝缘损坏,电解槽内落入金属异物等都易引起短路起火。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8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2.6电解槽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经气道出来时伴随着大量的碱液,需要经分离器使气体和碱液分离,同时起到调整电解槽氢、氧两侧的压力和控制电解槽温度的作用。当分离器件失灵不能调整氢、氧两侧的压力时,容易造成氢、氧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当冷却水中断或不足时,电解槽温度过高也会造成火灾危险。2.7电气设备可能因为接地措施失效或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损坏、线路短路,或者没有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器以及防爆场所电器设备、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均有可能产生电器火花而引发电气火灾和电气爆炸事故。突发性的电气故障容易造成人的精神紧张、判断力下降而带来误操作,增加事故的可能性三、常用危险化学药品79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四、案例案例:卸氨管爆裂致液氨泄漏之一1999年1月21日9时010分,甘肃省某炼化总厂一辆液氨槽车来该化工集团公司充装液氨,槽车充装液氨数量为10吨。提货单位人员办好手续后将车停放在液氨充装平台边,充装工连接好槽车及兖装管线,即打开平台旁的液氨阀门进行充装,此时槽车充装压力为2.05MPa,槽车内压力控制在1.0MPa左右,所用充装管线索不锈钢金属波纹软管,直径50mm,当充至10时10分,该槽车液位计已到10吨位置,充装工正准备去关液氨进口阀,突然一声巨响,液氨槽车被氨气包围,液氨大量泄漏,充装工和车间人员及时切断了液氨来源,泄漏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检查充装金属软管爆裂开一条长约15cm的口子。80危险化学品知识5/8/2024四、案例事故原因如下:(1)金属软管自1993年投用以来,至今未更换,也从未做过检测、试压,长期露天存放,软管严重老化,充装时软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尘治理委托协议模板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版外债借款合同法律框架与政策背景分析3篇
- 2025年销售薪资与销售团队建设合同2篇
- 2025版押一付三车位租赁合同模板参考9篇
- 2025年高端住宅产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2025-2030全球熔盐储热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实验室涡旋混合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版投票权委托合同:股东权益保护专项3篇
- 2025年度绿色有机农产品个人果园承包经营合同书4篇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全套英语教学课件(共7章)
- GB/T 35613-2024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
-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春季开学摸底考(四)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