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 古诗三首 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古诗三首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课程目录

课时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以诗言志,悟信仰

内容总览

互动游戏

01

了解作者

02

朗读古诗

03

想象画面

04

感悟志向

05

阅读延申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韵味,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很多文人墨客都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以诗言志,抒发情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诗歌中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的信仰。感受那份激荡少年的情怀。

通过游戏检测课后预习成果。

互动游戏检测预习

学习内容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课下已经预习过《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了,现在检验你们预习成效的时刻到了。

趣味导入

大漠沙如()

燕山月似()

千()万()出深山

烈火()烧若等闲。

千()万击还坚劲,

()东西南北风。

游戏规则: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说出字词,另外一个人说出解释。

燕山:

何当:

金络脑:

清秋:

山名,在今河南省的北部。

互动游戏

何时,何日。

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明净爽朗的秋天。

游戏规则: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说出诗句,另外一个人说出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头带上金络头,飞快地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互动游戏

评定标准一颗星两颗星___三颗星

还需加油基本完成

预习小能手

活动测评

了解诗人,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从古诗中感受作者的信仰。

诵读古诗,说信仰。

学习目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信仰。

自读提示

请你选择自己想要交流的那一位诗人,跟大家分享你收集到的资料。

分享资料

阅读材料一: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阅读材料二: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他在12岁时写下了《石灰吟》,志向高远。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阅读材料三: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他在12岁时写下了《石灰吟》,志向高远。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阅读材料四: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带着对诗人的了解,再走进这三首诗中,仔细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你能读出这三位诗人的志向是什么吗?

自读提示

听范读想象画面

播放课文录音

想象古诗画面

分享画面

1

2

3

从“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快走”这些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带有金络脑的马驰骋在边塞疆场。

我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浑不怕"在人间”这些词中看到石灰石在烈火中从容不迫,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分享画面

听范读想象画面

我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看到了竹子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吟咏对象表达志向共同特点

《马诗》

《石灰吟》《竹石》马

石灰

竹子

远大的抱负,不遇于时的感慨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刚正不阿、铁骨铮

咏物诗

对比阅读

马匹、竹子、石灰都是非常普通的物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普通的物品呢?诗人仅仅写的是这些物品吗?

提出质疑

感悟托物言志

《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托物言志

感悟托物言志

《竹石》中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马诗》中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托物言志

反复朗读,感受诗句中哪些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托物言志,品味诗词意向。

学习目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诗句中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语文园地

咏竹子即是咏自己崇高的人格,表达了作者要像竹子一样,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墨梅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

“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作者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也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语文园地

在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事物也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自读提示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寒菊

【作者】郑思肖【朝代】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代入角色,把自己幻化诗人,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三首》把诗人的品格和志向融进声音中,读出画面来。

朗读古诗

在诵读中比较。

(1)诵读阅读链接《囚歌》。

(2)比较《囚歌》与这三首古诗的异同。

(3)带着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古诗。

拓展阅读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生字指导

záo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不要多写一横。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生字指导

谢谢

()

第2课

课题:以诗言志,悟信仰-----《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描写了马、石灰、竹。《马诗》通过咏马来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石灰吟》这首诗表面写石灰,实际是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对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格的追求。《竹石》是为题咏《竹石图》而作,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活动流程: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信仰少年”学习主题,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以问题情境为核心,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八个学习活动,形成学生活动开展的学习结构。趣味导入:从古至今,诗词一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韵味,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很多文人墨客都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以诗言志,抒发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诗歌中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的信仰。感受那份激荡少年的情怀。课程任务一:以诗言志,悟信仰。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节:互动游戏检测预习。

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课下已经预习过《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了,现在检验你们预习成效的时刻到了。巧填诗句。游戏规则: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补充完整诗句。大漠沙如(),燕山月似()。千()万()出深山,烈火()烧若等闲。千()万击还坚劲,()东西南北风。(2)你问我答。游戏规则:以同桌为单位,开展“你问我答"的古诗解词释句游戏。何当金络脑钩等闲浑清白任尔坚劲快走清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游戏评定:一星:还需加油两星:基本完成三星:预习小能手。根据预习的知识,填写诗句和自己的同桌配合完成“你问我答”的游戏,通过游戏对古诗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达到理解诗句的效果,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预习对讲课内容进行了预加工,减少知识的障碍,使听课效果更佳。课前检测预习成果,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听课具有侧重点,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的能力。

第二节:诵读古诗,说信仰。

1.学习《古诗三首》,寻找诗人的信仰。(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教师指定学生朗读古诗,重点提示“燕"劲”的读音。交流搜集到的诗人相关资料。出示三位作者头像,学生选择自己想要交流的那一位诗人,跟大家分享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诗人和诗歌作品写作背景。感受李贺的壮志未酬、于谦的坚贞不屈、郑燮的刚正不阿。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在12岁时写下了《石灰吟》。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于谦为官清廉,籍没时家无余资,成语“两袖清风”就与于谦有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3)寻找诗中的信仰①带着对诗人的了解,再走进这三首诗中,你能读出这三位诗人的志向吗?②播放音频:古诗三首的范读,学生可以微闭眼睛边听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③交流分享所看到的画面。《马诗》预设1:从“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快走"这些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带有金络脑的马驰骋在边塞疆场。预设2:我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浑不怕”“在人间"这些词中看到石灰石在烈火中从容不迫,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预设3我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看到了竹子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古诗名称吟诵对象表达志向表达方法《马诗》《石灰吟》《竹石》

⑤教师质疑:马匹、竹子、石灰都是非常普通的物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普通的物品呢?诗人仅仅写的是这些物品吗?教师总结"《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竹石》中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马诗》中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在这三首诗中,诗人都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活动:自主理解古诗。根据古诗学习方法学习古诗。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分享自己搜集到诗人的资料。____________通过介绍诗人的资料和古诗的背景体会诗人通过古诗抒发的志向。通过听范读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合作探究总结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补充完表格。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利用之前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第二节: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