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2023、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主观题考点主题价值新高考全国Ⅰ卷答友人论学

宋林希逸

七言律诗酬答赠和诗(哲理)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劝学新高考全国Ⅱ卷湖上晚归宋林逋七言律诗山水田园诗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诗论(鉴赏)全国甲卷临江仙宋晃补之

宋词送别诗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诗论(鉴赏)全国乙卷破阵子宋陆游宋词即事抒怀诗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闲适心情2020—2023年诗歌鉴赏考情探析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主观题考点主题价值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魏了翁宋词即事抒怀诗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做人的道理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送别》唐李白古体诗送别怀人诗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友情/方法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唐杨巨源七言律诗酬和赠答诗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劝告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示儿子》宋陆游七言律诗即事抒怀诗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家庭教育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主观题考点主题价值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宋魏了翁宋词送别诗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友情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赠赵伯鱼(节选)唐李白古体诗酬答赠和诗(哲理)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学诗命题特点与变化①选材上,以唐宋时期为主,有诗有词,作者有熟知的名家,也有不熟悉的,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酬和赠答诗深受选题人青睐。②主题价值:做人道理、读书与立身的关系、学诗途径等主观题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引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一、诗论互参:一、先理解或解释给的诗论;二、综合诗歌内容与诗论去答题。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最后两句想象和好友东溪赏春的美丽景色,古人折柳相赠有不舍之意,折梅相寄表达对友人的祝福,词人巧妙地把对友人的留恋不舍和美好祝愿融到了想象中的共同赏春的景物中,含蓄蕴藉别有深情。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人伦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二、随文设题

1.定位2.按要求对诗歌进行具体分析。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三、艺术技巧考查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放下对浮名追求后的轻松,登山穿林带来的内心宁静,写诗饮酒和友人同醉醒等日常生活的平淡闲适。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不拘泥于具体的表现手法和修辞,也要从内容组织答案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2024九省联考)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怅惘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四、思想感情题材入手(题目)知人论世(作者)文本细读(注解/诗句:诗眼/意象/形象/事件/细节)题干题目(借助选择题)【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常见的思想感情(2021·全国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五、诗歌风格语言(字、词)、手法、感情、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婉约缠绵明快简洁悲壮慷慨雄奇豪放沉郁顿挫通俗易懂常见的诗歌风格1.送别怀人诗:对接教材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1)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2.酬答唱和诗对接教材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①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情。②借景抒情③想象。想象对方的生活情景,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④对写标志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和”“赠”“次韵”“答”等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表心志。情感①对亲友的思念②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题、赠表示对晚辈或下级的关怀、奖励、勉励。同窗好友、亲人之间互赠互题,以共勉共励或寄托友情、亲情。③劝学3.投赠干谒诗对接教材篇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望海潮》(柳永)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内容按照干谒的目的不同,或为求取科举而干谒,或为授官、铨选而干谒,或为入幕出幕而干谒。手法:用典

直抒胸臆

比喻干谒诗歌的风格类型:①温婉含蓄如: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②真诚恳切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自负豪迈如:李白《上李邕》④不卑不亢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标志①从题目上来看,有“投”“赠”“谒”“上”等字眼。②在干谒方式上则又有互利法、恳请法、激将法等不同。③干谒诗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我们要从干谒诗的写作时间、干谒者的生活状况及干谒者的身份出发。情感①求取科举登第:为取得进士出身,一批批应试举子纷纷加入以诗干谒的洪流之中;或由于制举要求无论荐举还是自举,均须由现任官员相保,不得不对权贵干谒。②围绕铨选、调迁:前进士为求早日出仕,前资官为求顺利通过铨选,自然要干谒。③请求入幕:历来幕主往往非贵即显,需要事先或文或诗以显才华来打动幕主。④代人干谒:明确的代人干谒,尤其是中唐以后,这种干谒往往和送别紧密相连。4.咏物言志诗对接教材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标志(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情感(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5.题画诗对接教材篇目:《题西林壁》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有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内容画家生平际遇的描叙,对画作的鉴赏与品评,对绘画理论的阐释,对不同画家画作的比较、论析。直接点评间接点评画作的描写:①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多角度写景画作的鉴赏:①知人论世②直接/间接点评③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标志①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他题画诗则是指诗人或画家为别人的画所题的诗。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画内容为题目,或以画家及画作内容、题某画等为题目形式。情感①对画作内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或对画作生活的向往等。②对画作作者:对其高超技艺的赞赏,对其人品的敬慕,对其缅怀等;③联想自身: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6.音乐鉴赏诗对接教材篇目:《琵琶行》《李凭箜篌引》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描写音乐的诗歌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内容表现音乐之美,赞美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借曲抒情。①使用比喻修辞,以声写声。一般是用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来比喻各种乐器的演奏或人物演唱。②使用通感,把抽象的难以捕捉的听觉形象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③用景物来烘托音乐的效果。这些景物渲染宁静的气氛,恰好从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④用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或写听者的精神活动,或写听众的喝彩赞赏,都是从侧面写音乐的感染力。⑤使用典故,引发联想和想象。标志从题目上来看,或以乐器为题,或以音乐名称为题情感①欣赏音乐之美,对演奏者的技艺进行赞美。②借音乐表达某种特定感情。古乐曲名称: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霓裳羽衣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杨柳曲(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行路难(多言世路艰辛及离别伤悲之情)、高山流水(伯牙叹无知音、感知乐曲的高妙)。7.咏史怀古对接教材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咏怀古迹》(杜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标志标题中有“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情感(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3)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8.边塞征战诗:对接教材篇目:《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十五从军征》(佚名)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情感(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民族和睦友好往来的向往。9.羁旅思乡诗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寄北》(李商隐)《黄鹤楼》(崔颢)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情感(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4)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10.爱情闺怨诗对接教材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内容(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2)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扬先抑)。标志(1)标题中多含“怨、怀

“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2)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情感(1)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11.山水田园诗对接教材篇目:《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饮酒》(陶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