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阿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堪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的敏感。不过,总体上看,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②文化方面兼通雅俗的风格,应该是受到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强调佛法在世间,具有渗透性、普适性,所谓砍柴、担水无非是道。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实际上和禅宗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关联。正是在和佛教学说、道教学说相互碰撞、相互冲突,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吸纳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新儒学才真正成长起来。我们看到像《景德传灯录》这样的佛学著述会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北宋的理学家二程则说:“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③当时这些人物从理念上觉得天地之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纵横自在都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这也像《宋史·道学传》里说的,天地之间、“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这个“道”是渗透在民间日常生活里面、“日用而不知”的。也就是说,新儒学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宋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的游从方式和他们心目中的理念是交互融通的。④这些理念渗透在宋代士人的生活之中,在政治生活之外,属于士人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愈益丰富而具体。“宋人从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在当时,“风雅处处是平常”,生活俗事、民间俗语,都可能有其雅致趣味、都可以入画入诗。王安石回忆往事,于平淡中感怀世间沧桑:“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杨万里也曾写:“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些篇什以高雅的立意、简朴的语言、习见的俗语,表达出对于哲理的深邃思考。⑤雅俗相通,诗、书、画也都相通。苏轼曾经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我们讲宋代的艺术、美学,今天真正能够直接“触摸”到的宋人留下的文化痕迹,除去我们熟悉的史籍,就是传世书画作品、出土器物和宋代建筑。其中,无论书法还是绘画作品,都蕴含着当时文化精英的学养与情操。⑥宋人画作对我们观察宋代社会文化生活、体悟士人的思维世界很有帮助。艺术史本来应该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被人为分开了。当然,历史学者与艺术史家对画作的认识角度不同。艺术史家往往是将特定背景下的画卷“拉”出来,进行聚焦式的情境分析;历史学者则倾向于把书画材料“推”进特定的背景之中,作为观察时代的一个“窗口”。绘画不仅能反映生活,也存在“政治主题”。宋代历来以宫廷绘画兴盛、职业画家活跃、文人画思潮形成而著称。除了与宫廷或朝政相关的绘画之外,宋代的地方官员会以画图作为告谕民众的施政手段;处江湖之远的士大夫,也会以图画或直白或幽约地表达心声。文人的绘画及鉴赏、馈赠、收藏等活动,也渗透着构建人际网络的努力。即便看似超脱于政治的文人画,也是特定政治文化环境导致的结果,体现着对当时政治景况的直接或间接回应。⑦作为书画欣赏的外行。从我的角度来观察,会觉得宋代的画作,尤其是山水画,可能呈现着当年画家“观天下”的方式和感悟。黄庭坚即将人世间的情景与天下、自然界的江山联系起来,他说:“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王厚颂二首·其一》)这里所说的“风月”,不仅指美好的景色,更是指心旷神怡的状态。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与西方揣摹实景的风景画不同,是“寄情山水”,重在内心情感的流露沟通。士人画作是文人的业余消遣,技法无法与专业画家作品相比,但正因为如此,更便于抒写他们的襟怀和心声。⑧有学者指出,今人提及画卷的时候,通常是说“看”画,但是古人会说“观”。“观”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说“观”是一种“谛视”,是指凝视、审视,不是写生意义上的透视,而是包含了内心体悟的凝视和洞察。山水画作的“高远”“深远”“平远”,其实是出自作画者、观画者内心对于山川的全景式体验。这种“观天下”的方式,反映着他们的“天下观”。正因为如此,当说到宋画意境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画境、诗境、心境,这些是贯通彼此、浑然一体的。⑨宋代艺术有很多突出的特点,简约,是宋代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当然,以瓷器为例,我们也会看到,和清雅端庄的风范同时并存的,也有粗砺朴拙的器具、浅俗庸常的风格,比如说一些瓷器上写着“忍”,或者“孝子”“贤妻”这类字样,这一些器物肯定也为世俗之人所喜爱。⑩通过许多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雅和俗这两者是并存的,而且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融通的。宋人画作里有描写市井生活的画卷,文学中也有描写市井生活的作品。这就很生动地体现出贯通于两宋的文化风情或者说文化特质。(选自《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三联书店,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曾敏行《独醒杂志》中记载的小故事表明,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已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B.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强调佛法在世间。在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宋代的文化具有了兼通雅俗的风格。C.天地之间“无非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诸如此类的理念渗透在宋代士人的生活当中,士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具体。D.与西方描摹实景的风景画不同,中国传统山水画重在内心情感的表达;宋代文人为方便自己抒写襟怀和心声,把士人画作当做业余消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新儒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直接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成长起来的新儒学深刻影响着宋代士人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B.宋代山水画作画者、观画者“观天下”方式,反映着他们的“天下观”,其思想理念与黄庭坚在《王厚颂二首·其一》中所体现的理念不同。C.宋代士人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将其入画入诗,文章中列举的王安石、杨万里的诗句足以体现这一点。D.历史学者倾向于把书画材料放到特定的背景之中,借此观察时代的种种风貌,而绘画不仅能反映生活,也可能是政治文化环境的显现。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支撑宋代“简约之美”的依据的一项是()A.宋瓷多为纯色,不像后世的瓷器那么绚烂堂皇,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B.唐朝的绘画大红大绿,到宋代竟敢用墨来画画,崇尚淡雅,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贵。C.南宋画家梁楷的人物画,体现着“参禅”的兴味,所谓“萧萧数笔”“神气奕奕”。D.《朱子语类》记载:“天地与圣人都一般,精底都从那粗底上发现……虽至粗底物,无非是道理发现,天地与圣人皆然。”4.古人提及画卷的时候,通常会说“观”。自古诗画同源,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说一说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种“观”的。5.某博物馆拟推出一期宋代雅俗美学特展,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为本次特展推荐两组不同类型的展品,并说明推荐理由。【答案】1.B2.B3.D4.“观”是内心体悟的凝视和洞察。《声声慢》一词所描绘的“寻觅”“饮酒”“独守窗”的行为和采用的“雁”“黄花”“梧桐”“细雨”的意象,都体现出了作者内心孤独、忧郁的凄惨愁绪。5.宋朝山水画:①观赏者能通过图画能体悟到创作者或直白或幽约的心声和他们的襟怀;②这些山水画能体现出宋朝雅俗兼通的文化风格。宋朝瓷器:①观赏者能通过瓷器看到清雅端庄的风范和浅俗庸常的风格同时并存;②这些瓷器体现了宋朝简约的艺术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表明,……“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已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错,根据“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的敏感”可知,这个小故事是表明人对于“雅”“俗”的敏感。C.“天地之间‘无非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诸如此类的理念渗透在宋代士人的生活当中”错,根据“当时这些人物从理念上觉得天地之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纵横自在都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可知,“天地之间‘无非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这不是理念,而是由理念而得出的感觉。D.“宋代文人为方便自己抒写襟怀和心声,把士人画作当做业余消遣”错,因果颠倒。根据“士人画作是文人的业余消遣,技法无法与专业画家作品相比,但正因为如此,更便于抒写他们的襟怀和心声”可知,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士人画作是文人的业余消遣,所以更便于抒写他们的襟怀和心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其思想理念与黄庭坚在《王厚颂二首•其一》中所体现的理念不同”错,根据“从我的角度来观察,会觉得宋代的画作,尤其是山水画,可能呈现着当年画家‘观天下’的方式和感悟”可知,在作者看来两者的思想理念有可能是相同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本项讲的是“精致的事物都是从简约的事物中发现的,最简约的事物就是为发现道理而存在的”的这个道理,并不能体现“简约之美”。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说文》里说‘观’是一种‘谛视’,是指凝视、审视,不是写生意义上的透视,而是包含了内心体悟的凝视和洞察”可知,“观”是内心体悟的凝视和洞察。在读者读《声声慢》这首词的时候,读者通过对词人所描绘的“寻觅”“饮酒”“独守窗”的行为和采用的“雁”“黄花”“梧桐”“细雨”的意象的审视,能从自己的内心中体悟出作者内心孤独、忧郁的凄惨愁绪。【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除去我们熟悉的史籍,就是传世书画作品、出土器物和宋代建筑。其中,无论书法还是绘画作品,都蕴含着当时文化精英的学养与情操”可知,能作为展品的东西有很多,但文中却只以“山水画”和“瓷器”为例,来论证宋朝兼通雅俗的文化风格特征,由此学生应推荐的展品只能是“山水画”和“瓷器”。宋朝山水画:根据“处江湖之远的士大夫,也会以图画或直白或幽约地表达心声”“是‘寄情山水’,重在内心情感的流露沟通”“更便于抒写他们的襟怀和心声”可知,观赏者能通过图画能体悟到创作者或直白或幽约的心声和他们的襟怀。根据“尤其是山水画,可能呈现着当年画家‘观天下’的方式和感悟”可知,这些山水画能体现出宋朝雅俗兼通的文化风格。宋朝瓷器:根据“以瓷器为例,我们也会看到,和清雅端庄的风范同时并存的,也有粗粝朴拙的器具、浅俗庸常的风格”可知,观赏者能通过瓷器看到清雅端庄的风范和浅俗庸常的风格同时并存。根据“宋代艺术有很多突出的特点,简约,是宋代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当然,以瓷器为例”可知,这些瓷器体现了宋朝简约的艺术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远行何士光这辆长途客车看起来遍体鳞伤,车身不止一处磕碰,车窗也缺了玻璃。人们像火燎一样地,从车门里挤进去,从车窗里翻进去。“不要翻窗子好不好!”驾驶员吴老八大声喊道,“麻袋都放车顶上!还有背篼……”尽管他急得快哭出来,人们却再也听不见……正是上午九点,梨花屯到处映着春天的阳光,远处的望乡岩无比青翠,场头的核桃树闪闪发亮。到梨花屯之前,吴老八就嘱咐售票员小芳,在车窗售好票再打开车门。一开始还算顺利,蜂涌而来的人们有些愕然,但还是老实地挤在车窗前。不一会,吴老八听见有人敲响另一面的车窗。“撕一张票下来,老八!”刘书记虽已退休,语气依旧不容商量。吴老八到汽车运输学校去学习,组织意见那一栏曾有刘书记粗大的笔迹。吴老八只得让小芳把票给刘书记递过去。小芳动作麻利,又把另一张票递到她舅舅晋麻子的手中。“哎哟,你们搞哪样名堂?”“不行!不行!”车厢四周顿时吵成一片。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要紧,人人都有说不出的忿忿。“老子不跟他们说这些!”张裁缝家的老幺扒住车窗,一飞身便进了车厢,又一下子把车门拉开。冯家老三一横身子就把住车门,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大哥、二哥不由分说地把麻袋往车厢里抬。其他人也蜂拥而上。于是,便发生开头的一幕。“不要忙!”吴老八继续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人们各自为战,没有人愿意收回已经伸出去的胳膊,还窥探着把腿也横过去。“哞——”,不远的草岗上的牛恰到好处地叫起来了,仿佛在嘲弄吴老八,又仿佛在嘲弄全体男女……车呢,也就长久地停下来了。车上越来越热,上了车的人们又陆续下了车,衣服放在座位上占着座,麻袋和背篓依旧占了大半个的车厢。供销社的杜主任站在路边狠狠地抽着烟。他当然知道那些麻袋是冯氏三兄弟的,上车时就吆喝他们赶快搬开。过去数十年的岁月里,在梨花屯这个大家庭中,杜主任就像一位掌管分配大权的父辈,烟酒糖茶,大小日杂,哪一样不经他的手才到众人手上?但万万没想到,日子来到眼下,这事竟变成了做生意,而且还要和冯家这样的个体户挤在一起。冯家老大冯有富也完全不把杜主任放在眼里,只顾与旁人豪爽地说着话。太阳洒下令人目眩的白光,众人的脊背隐隐发烫。不大有人走动,也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有些泄气,剩下的只有漫长的相持和等待。如果以为这辆车就会没法开走,这就有些失算了。这就没有弄清楚我们梨花屯这一片土地上的日子,也没有弄清楚这一片土地上人们的脾骨。清早人们等车时可是喜气洋洋的。梨花屯所有要远行的人,都指望着这辆长途客车。要知道,从梨花屯伸延出去的这条大路,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没有客车的。远远地,在那些长满枞树的土丘之间,出现了一个会动的光点。这光点仿佛搔爬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又惊又喜,一时还有些说不出的怀疑,怕它到头来并没有变成一辆车,又怕它从哪儿斜逸出去消失不见。渐渐地,那一点光亮庞大起来,连轮子和喷出来的油烟也清晰可见。那一刻虽没有红旗招展,却是人欢马叫,热火朝天。对于这一辆车,大家一直是情切切而意绵绵的。一个个心里都十分清楚,到头来,这辆车还是会开来的,当然也要继续开下去。孟铁匠忽然站起身来,朝着冯家兄弟走过去。村里的铁工厂早已东歪西倒,去年孟铁匠把厂子承包了,收益还不少。孟铁匠一起身,冯有富就看在眼里,差不多同时站起来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他冯有富不能不领孟铁匠的情,英雄总要惜英雄。“几位兄弟,”孟铁匠略略侧了身子,对着冯家兄弟,“来,帮我一把,把麻袋抬下来。”站着的人们,蹲着的人们,全都动起来了,一齐向车厢那儿撵过去。“不要乱来!车上那些背篼,也都要拿下来!”一个宏亮的声音吼道。这是刘书记,这边那边地指挥着。这一回,人们似乎也不打算乱来了。“听我的!”张裁缝家的老幺立在车顶上调兵遣将,说不出的雄姿英发。“麻袋先上!背篼!背篼拿上来!”转瞬间,原来空荡荡的车顶上,一张旧篷布鼓胀起来,牢牢地用绳子系好。阳光依旧明亮,车厢内依旧拥挤,却又让人全然感觉不到拥挤。坐的坐,站的站,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注意着不去侵犯别人的立足之地。仿佛曾有的那些荡倚冲冒从未发生过。牛叫声还是拖长着,却好像在说“好啊——,好啊——”“请大家坐好了!”吴老八终于这样说,连自己也有些好笑,又对大家笑了笑。大家当然坐得很好,一致对吴老八报以成功的微笑,当然,也是带歉意的。啊!远行!毗连的水田和青葱的土丘开始旋转,电线起伏地在一旁追逐,大片大片的菜花,朝着人们的面庞迎上来,跟着又退下去……路上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希望不会有什么跌宕。吴老八脸上浮起一丝微笑。也不会怎么的,车还会开下去的,等看见屹立的烟囱,县城就快到了……(原载《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休的刘书记向吴老八拿票时不容商量,后来又出面维护好秩序,表明他在群众中很有威信。B.冯家三兄弟前后两次抬麻袋,反映他们既有着冲动、蛮横的一面,但也有着通情达理的一面。C.孟铁匠敢承包旧铁工厂并获得收益,说明他有魄力、有能力,为下文他带头解决问题做好铺垫。D.小说真实反映转型时期社会面貌,既有过去年代遗留的不良风气,也有新政策带来的新气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配合人物的活动,不时穿插对乡野风光的描写,既能增添田园的气息,又能舒缓叙事的节奏。B.“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等句子化用古代诗文,意在营造古朴典雅的诗意美。C.小说两次写到田野里拖着长音的牛叫,与情节发展相呼应,又带有诙谐意味,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D.小说既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心态,也描写不同人物在同一场景中的表现,丰富了形象,深化了主题。8.小说在写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这两个场景时,两次打乱了情节的先后顺序,这样叙述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小说中长途客车开始遍体鳞伤,混乱不堪,后来秩序井然,最终成功远行,这具有象征意味。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A7.B8.①小说先写人们争上车的混乱,接着交代之前引发混乱的缘由。这样写为故事设置悬念,营造出紧张气氛,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小说先写人们在沮丧中相持等待,转而写之前人们怀着期盼的心情等车来的情景。这样写使小说的叙事有了波澜,也为后文人们行动的转变做好铺垫。9.①客车遍体鳞伤,象征着过去年代留下许多创伤和痛苦;客车混乱不堪,象征时代变革引起种种矛盾和冲突。
②客车变得秩序井然,象征人们有着共同的期待,能够达成共识,合力解决变革中出现的问题。
③客车成功远行,象征在经历波折之后,社会将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将集体奔向美好的新生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表明他在群众中很有威信”错误,文章的第6段,刘书记在拿到票之后大家都开始抗议认为在这个行为不行。27段“这一回,人们似乎也不打算乱来了”这两处地方并没有表现他“很有威信”。他向人要票而不容商量,是特权思想在作怪,吴老八听他的话,是因为曾得过他的帮助;大家服从指挥,也不完全因为他,主要因为思想态度有了转变。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意在营造古朴典雅的诗意美”错误,本篇文章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多用方言口语。24段“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他冯有富不能不领孟铁匠的情,英雄总要惜英雄。”本篇小说化用古人诗句,其目的并非为小说增添古朴典雅的诗意美,而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借此善意调侃文中的人与事,起到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顺序的能力。“人们像火燎一样地,从车门里挤进去,从车窗里翻进去”“哎哟,你们搞哪样名堂?”“张裁缝家的老幺扒住车窗,一飞身便进了车厢,又一下子把车门拉开……于是,便发生开头的一幕”,小说先写人们争上车的混乱,接着交代之前引发混乱的缘由。先描述混乱场面再娇嗲原因,这样写为故事设置悬念,营造出紧张气氛,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太阳洒下令人目眩的白光,众人的脊背隐隐发烫。不大有人走动,也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有些泄气,剩下的只有漫长的相持和等待……清早人们等车时可是喜气洋洋的……远远地,在那些长满枞树的土丘之间,出现了一个会动的光点。这光点仿佛搔爬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又惊又喜……那一刻虽没有红旗招展,却是人欢马叫,热火朝天。……对于这一辆车,大家一直是情切切而意绵绵的。一个个心里都十分清楚,到头来,这辆车还是会开来的,当然也要继续开下去”,小说先写人们在沮丧中相持等待,转而写之前人们怀着期盼的心情等车来的情景。这是插叙手法,这样写使小说的叙事有了波澜,也为后文人们行动的转变做好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手法及深层意蕴的能力。文中的汽车象征着一直发展的社会。“这辆长途客车看起来遍体鳞伤,车身不止一处磕碰,车窗也缺了玻璃”,客车遍体鳞伤,象征着过去年代留下许多创伤和痛苦;“车厢四周顿时吵成一片。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要紧……车上越来越热,上了车的人们又陆续下了车,衣服放在座位上占着座,麻袋和背篓依旧占了大半个的车厢”,客车混乱不堪,象征时代变革引起种种矛盾和冲突。“转瞬间,原来空荡荡的车顶上,一张旧篷布鼓胀起来,牢牢地用绳子系好……阳光依旧明亮,车厢内依旧拥挤,却又让人全然感觉不到拥挤。坐的坐,站的站,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注意着不去侵犯别人的立足之地。仿佛曾有的那些荡倚冲冒从未发生过”,客车变得秩序井然,象征人们有着共同的期待,能够达成共识,合力解决变革中出现的问题。“‘请大家坐好了!’吴老八终于这样说,连自己也有些好笑,又对大家笑了笑。大家当然坐得很好,一致对吴老八报以成功的微笑”“也不会怎么的,车还会开下去的,等看见屹立的烟囱,县城就快到了”,客车成功远行,象征在经历波折之后,社会将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将集体奔向美好的新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澜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①者,鹦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有删改)材料二:臣致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囿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褒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注】①爵:通“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且A臣闻之曰B削株C无遗D根E无与祸F邻G祸H乃不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畜,文中是“积蓄、储备”的意思,与《苏武传》“马畜弥山”中的“畜”意义和用法都不同。B.三晋,在文中是韩、赵、魏三国的合称。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所以后人称为三晋。C.朝,文中指“使……朝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朝”用法不同。D.固,指“使……牢固、稳固”,与《谏太宗十思疏》“必固其根本”中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指出得天下之道在于得民心,得民心之道在于施仁政。民众归附于仁君,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是必然的趋势。B.韩非子以齐国为例进言,齐国在强大时候,威服四方,但最后却因一次战斗失败而破灭,论证了战争胜负对于一国的重要性。C.秦国攻打楚国,几乎要灭掉楚国之时,却退兵与楚国讲和,错失成就霸业的良机。同样的事情又在攻打魏国的时候再次发生。D.韩非子认为秦国本来可以早就一统天下,但前后三次错失称霸天下的机会,追究其原因,韩非子归结为秦国谋臣的不作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2)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14.《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指兵士)。”请据此对两则材料的核心观点做简要评析。【答案】10.BEG11.D12.B13.(1)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将受他驱使。
(2)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14.①儒家孟子主张施行王道,用仁德使百姓富有,获得民心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王者富民”的观点。
②法家韩非主张施行霸道,用强大的军队征服敌国,以此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霸者富士”的观点。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削砍树木不能遗留树根,不与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曰”断句的标志,其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根”作“无遗”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第二个“祸”作“不存”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积蓄、储备;/牲畜。句意:如果平时不积蓄。/马和其他牲畜满山。B.正确。C.正确。使……朝拜;/朝见。句意: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D.错误。“固,指‘使……牢固、稳固’,……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确实;/使……稳固。句意:这确实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必须稳固它的根部。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韩非子归结为秦国谋臣的不作为”错误。由原文“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可知,第三次即使兵力不足也要发动战争,导致军民遭受灾难的是穰侯,并非“秦国谋臣”。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好”,喜爱;“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被动句,“为”表被动;“驱”,驱使。(2)“故”,因此;“疲病”,疲惫不堪;“成”,成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理解此句话意思,《荀子》认为王道令人民富足,霸道令军队强大。解答本题需找出两则材料中体现《荀子》观点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分析。由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可知,孟子认为,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而得民心就要聚积百姓所需,不要强加给百姓所厌恶的。施行仁政,不横征暴敛,百姓便能富有,符合《荀子》中“王者富民”的观点。由材料二“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围梁数旬,则梁中拔……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可知,韩非认为齐国称霸天下所依仗的是自己广袤的国土和强大的军队,如果秦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军队征服邻国,开疆拓土,那么秦国也可称霸天下。施行霸道,通过战争征服敌国来统一天下,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军队,符合《荀子》中“霸者富士”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桀、纣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得到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替他们聚积,(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附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丛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替商汤、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将受他驱使;即使不想称王于天下,也办不到。现在想称王于天下的人,好比是患了沉疴旧疾而需要找到数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终身也得不到。如果不在仁德上有志,便要终身忧患、受辱,从而陷入死亡的境地。”(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有删改)材料二:臣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向南打败楚军,向东攻灭宋国,向西迫使秦国屈服,向北攻破燕国,从中调遣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胜攻取,号令天下。齐国清澈的济水、浑浊的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齐国的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削砍树木不能遗留树根,不与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郢都,占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向东在陈城困守。在这个时候,如果用兵追逐楚军,就可以占领楚国;(如果)可以占领楚国,那么楚国的百姓就能够(归秦国)占有,楚地就能够(归秦国)利用,向东可以削弱齐、燕,在中原可以控制韩、赵、魏国。这样,那么就能够一举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确实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六国合纵而紧密配合,驻军华阳城下,大王发布诏令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包围大梁数十天,就可以攻下大梁;攻克了大梁,就可一举占领魏国;占领魏国之后,楚、赵联合的意图就会破灭;楚、赵联盟破灭,那么赵国岌岌可危;赵国危急,楚国抗秦决心就会动摇;大王向东可削弱齐、燕,在中原可控制韩、赵、魏国。这样,那么就能一举成就霸主之名,让四邻诸侯前来朝拜称臣。然而谋臣没有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魏人讲和,反而让魏人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确实是秦国第二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以前穰侯治理秦国时,用一国的兵力而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这确实是秦国第三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此诗为诗人受小人之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设问开篇:是谁种下这数百竿竹?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B.颔联两句既有对竹形象上的暗示,又表达了诗人与竹在精神上的契合。此联是咏竹,更是诗人的自喻。C.颈联的“拂”“侵”二字极传神,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竹声的美妙和竹影的姿态,营造出物我为友的意境。D.尾联“雪里看”是“看雪里翠竹”的意思,白雪翠竹既具骚人风致,又照应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16.王禹偁爱竹写竹,从这首《官舍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王禹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5.A16.这首诗塑造了王禹偁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诗人自问自答:正是被贬到此地任虚职、整日以竹为伴的‘我’”错,并非是设问,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轻吟,是多么相称。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联,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耸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颔联,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的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节操的情怀。颈联,诗人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尾联,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借咏竹,塑造了自己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诗人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乡愁在文人墨客笔下经久不衰,而用叠字来表达乡愁亦是常见的现象,如当代诗歌中余光中的乡愁是“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而《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蕴含着浓烈的思乡之情。(2)吊古伤今,古今常情。《赤壁赋》中,苏子与客遥想曹操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洒脱,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无常的慨叹。(3)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古代文人有登山喜好,登上山顶在他们心里,自有其精神上的象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还顾望旧乡②.长路漫浩浩③.固一世之雄也④.而今安在哉⑤.会当凌绝顶⑥.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顾”“浩”“哉”“凌”“览”“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赵永新的新书《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细细描摹了七位科学女性。她们无不听从内心召唤,做想做的自己。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抑制不住心生疑惑。权衡再三,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元器件研究。如今,三十出头的她已成为国际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学术明星。难道①地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不,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已到单位报到的付巧妹打道回府,插班高二,考大学。此后,她多次“改道”,最终如愿以偿,师从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斯万特·帕博教授,在古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当然,她们并不是只知道工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汉子”。她们在科学上破茧成蝶甚至羽化登“仙”;她们亦享受着一本书、一杯咖啡、一场电影带来的“小确幸”。她们一路走来,真实如邻家女孩,普通如隔壁大姐。尽管她们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但总会有②。她们做自己喜欢乃至迷恋的研究,你能感觉到她们扑面而来的幸福感。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大家会觉得她们的成功是③的。永新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科学家,感受“她”力量的坚韧与从容,发掘“她”思想中的闪光点、启发点,体味女科学家的热爱与优雅,如春风化雨般让每位读者更加乐观、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标点和表达上有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按部就班②柳暗花明③顺理成章19.①第一个问号使用错误,改为逗号。改为: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②否定失当。改为: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心生疑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进入人生预设的轨道,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可知,此处是说明一切的人生规划都有预先设计和规划,可填“按部就班”。按部就班:指办事要按照一定的规矩,遵循一定的程序。第二空,根据前文“也面对过山穷水尽”以及转折连词“尽管”“但”,可知此处应填与“山穷水尽”相反的意思,故可填“柳暗花明”。柳暗花明:比喻经过困难或曲折后出现的有利局面。第三空,根据前文“沉浸在这样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可知,此处是说她们的描述让听众觉得她们理应获得成功,故可填“顺理成章”。顺理成章:说话、做事合乎情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第一处,“是出国深造?”问号使用错误,“是出国深造”和“还是留校读博”是选择性疑问,中间应用逗号。应改为:是出国深造,还是留校读博?第二处,“不禁”与“抑制不住”错,否定失当造成成分赘余,两者都表示忍耐不住的意思,应删去“抑制不住”。故句子可修改为:学习成绩一路领先的黄芊芊,眼看周围同学在考托福、GRE,不禁心生疑惑。(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咽”的例子比比皆是。舞剧《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便是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其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恢宏气象,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同样,【A】“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的凛冬时节,“围炉煮茶”的爆火也让冬日有了不一样的魅力。正如【B】《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颠扑不破;而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不断地年轻化、仪式化,被赋予新的内涵。结合数字化传播,让三星堆文物“出土”即“出圈”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严肃的文物变得平易近人,沉睡千年的器物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也成了热搜榜上的“顶流”。一代代考古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时光,数字化传播让静默时光里走出来的文物变得鲜活,网友们则在即时互动、脑洞大开中回应着历史深处的文化召唤。除此之外,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是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通过全新的演绎方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历久弥新,华夏文明经久不衰,更加鲜活。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者表达不同的原因。22.画横线句子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20.《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21.①A处引用“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不需出处,因为作者把引用的内容化到自己语言中,成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
②B处的引用需要出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论证中国茶历史悠久,有了出处就表明引用内容的准确真实,有来历,能够增强说服力。22.构成:“平易近人”“沉睡”赋予文物人的情态动作;
表达效果:把无生命的“文物”拟作有生命的“物体”,生动的呈现了文物的数字化传播在拉近文物(文化)与人的距离,增强公众对文物的认知体验等方面的作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中,句子的主干为“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可作为其中的一个短句。而状语“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可以改写为“《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定语“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可独立成句,可改写为“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然后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调整各个短句的顺序。故最后可得:《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引用修辞不同作用的能力。A处引用“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不需出处,结合“‘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的凛冬时节,‘围炉煮茶’的爆火也让冬日有了不一样的魅力”可知,此处引用内容和后文内容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修饰“凛冬时节”,是作者把引用的内容化到自己语言中,成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消防安全培训与消防技术服务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物业管理合同服务具体描述2篇
- 2024年虚拟现实设备研发与制造合同
- 2025山西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灌装生产线环保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青海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某院校装配式专业建设一体化方案-课程建设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个人二手车转让与二手车市场交易规范指导协议3篇
- 2025年度深圳市离婚协议示范文本(财产分配)3篇
- 《经济学导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农田水利渠道灌溉与排水课件
- 人体解剖上肢血管
-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3.43 简单机械之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
- 六棱块护坡施工方案
- 机械制图课件(完整版)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文本细读
- 《行政组织学小抄》word版
- 日立多联机系统调试培训教材
- (完整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必备(免费)
-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件(全)全书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全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