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与课堂教堂实录、教案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与课堂教堂实录、教案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与课堂教堂实录、教案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与课堂教堂实录、教案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与课堂教堂实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三、教学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此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是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他们学会,而且要使他们会学、乐学、善学。因此我根据教材、学情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重点难点安排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四、说学法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以发现学习为主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讨论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1、朗读法:汉朝学者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理解的基石、积累的捷径、语感的源泉。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词句古奥难懂,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朗读。2、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尤其是文言实词和虚词,需要圈点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品味,才能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3、质疑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通过探究,才能发现真理。让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录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4、讨论法: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五、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教法与学法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学法决定教法,教法制约、影响学法。因此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运用朗读法、练习法、比较法、讨论法,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本课使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1、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2、练习法: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练习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圈点勾画法与质疑法的习惯。3、讨论法:教师尽情地展现自我的教学机智,利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学生活动:举出曾经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教师补充并导入: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二)、有关作者与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简介苏轼资料。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作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黄州贬所所作,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三)、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播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朗读的节奏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3、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4、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5、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四)、研读及赏析。教师活动:1、根据文章中包含的要素,简要概况全文的内容?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有何特色?3、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活动:讨论上面问题并明确(五)课堂小结:1、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一、借月导入新课,音乐进入课堂: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老师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唰唰唰”一下子就把所有同学的目光吸引过来,黑板上马上出现了一轮明月正挂在树梢的粉笔画。生:(马上就有人在小声低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师(喜)(马上转过头来):对,这句诗正是这幅月光图的最好注解。古往今来,月光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大家想一想,古诗中还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整个教室仿佛浸在月光里,教室里月光处处,学生抢着举手)。生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思乡之情生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美好的祝福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真挚的祝福生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对朋友的思念。……师(笑):一缕月光能勾起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为什么平凡的月光竟有如此的魅力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肠?生(抢着):人的雅兴。师:不错,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写人的雅兴,什么雅兴呢?”师(板书):记承天寺夜游二、学生自主学文,师生互动启发师:大家看书上的注解,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大家理解诗人的雅兴。生(悉悉嗦嗦的翻书声)。《月光曲》还在播放。教师巡视。师: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片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生:说了句公道话却被贬到黄州。师:大家可以猜想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生1:悲伤。生2:不对,应该是悲哀和无奈。师(快速):为什么呢?生2(不服气的):他即使是对的,但皇帝要贬他,治他的罪,他又有何办法呢?总不能去控告北宋皇帝吧”(教室里笑声一片)。生3:不对,应该是轻松的坦然的,因为他从此再也不必‘案牍劳形’了。师:用文章的原话就是——”生(齐声):闲人。师:作者愿意做‘闲人’吗?生1:愿意。”生2不愿意”生3:要是愿意,干吗睡不着觉,起来夜游?师:很好,作者为什么要夜游呢?生4:寂寞呗!生:都是月亮惹的祸!(众生大笑)生5(补充):是因为‘月光入户’,所以作者‘欣然起行’。生:应该是不甘寂寞,当看到月色后,便欣然起行。。师(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好!先寂寞后欣然,看来月能解忧。如果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像苏轼一样见月起行吗?生(齐笑着摇头):才不呢!师(笑):为什么古人有此习惯呢?生1:古人都是神经病。(其他生笑)。师(笑):是神经病吗?生2:不是,这是古代文人多愁善感的表现。师:说具体点。生2:因为‘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不正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掌声)师:不错,吟风弄月正是古人追求诗意和浪漫生活的表现,但更多的是借月抒怀,表达心绪,我们来看看作者月夜赏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众生翻书)生1:庭下如积水空明。生2(反驳):那是写水。师(笑):是写水吗?生3:不对,是写月光像水。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不是写水?生3:‘如’字。师:好!那水中藻、荇又作何解?生4:院中种的植物呗。。众生(大笑):是竹子、柏树。师:看见这幅“月下竹柏图”揣想一下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众生举手)生5:开心。生6:平静。生7:坦然。”生8:不对,应该是不平静。。师:你为什么这样想?生8:因为竹柏有投影说明月色很清,月光很亮,确实给人一种静的感觉。但是作者此时身在异乡又被贬。心里不可能宁静!(掌声)。师: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静中又突然不静,感情变化很快嘛!(众生笑)这叫什么写法?生:反衬。三、学生即兴表演合作体会感情师(关掉了《春江花月夜》笑):大家体会得很不错,假若让你们借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感情变化怎样?生:老师,你该不会让我们来‘模仿秀’吧?师:对!小组内确定人选,可自行设计台词和动作,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生4人一组讨论,师放舒伯特的《小夜曲》。(师分别选了4组同学上台表演)师生评价表演。四、学生齐背课文师布置课外拓展师:看来大家确实体会了苏轼当时寂寞、欣喜、宁静、不宁静的心态,下面我来齐背。生齐背。师:好,短短84字就传达作者这么多的情感,可见作者用笔的老到,下节课请同学们上网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包括他的诗词,看谁收集的全面。下课。生:老师再见。(下课了,教室里依然琴声悠悠,学生似乎还陶醉在《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教学点评】此课例打破以往古文由教师一句一句教的窠臼,在充分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下,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对文意的理解把握,更为重要的由以往简单的启发诱导过渡到探究思考、自主合作、师生互动的新颖模式,实现学生探究之乐、成功之乐、学习之乐和合作之乐,让学习主体在自我的思考中增强人文素养。教师的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领导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张老师没有平白的说教,没有断然的否定,没有牵强的附会,`全由学生的见解出发,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充分的尊重学生主体,由此及彼,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尤其是学生在分析“月光图”时得出:以写“月”之静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的“不静”。这是个独创,它打破了教科书的标准答案,让人耳目一新,很有创意。张老师没有否定,而是给以嘉许。另外,让音乐介入课堂,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尝试,夜的静谧,月的清朗,人的豁达,都被那优美的旋律诠释的淋漓尽致,所选的乐曲也恰到好处,体现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既能怡情,又能制造氛围,可谓一石两鸟。当然,任何一课都有遗憾。本课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是先让学生收集苏轼的材料再欣赏课文好呢,还是先上课文,抛砖引玉,再收集资料好,孰优孰劣?值得我们讨论;另外,让音乐介入课堂也值得探讨,不过,从视、听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也不为过分,但时机如何把握也需要研究。无论怎样,形式是次要的,但形式也是必须的。古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人文性的完美体现,采用怎样的形式更好更快的让学生从这本厚厚的文化宝藏里挖掘出闪亮的珍珠则是我们广大的同行共同的追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作者生平。二.疏通文意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三.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