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教案_第1页
临床检验,教案_第2页
临床检验,教案_第3页
临床检验,教案_第4页
临床检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教案

篇一:检验基础教案

学校教案

系部检验授课教师:第1次课

篇二:卫生职业技能临床检验培训教案

2009年卫生职业技能临床检验培训教案

第一节绪言

《临床检验》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专业划分习惯而命名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检验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及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教案主要介绍:血液一般检验、常用的血型与输血和尿液、粪便、

浆膜腔积液、脑脊液、白带等体液的常规检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检验医学”专业高素质的中级专门人才所必须

的“临床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运用医学检验方法,为临床

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信息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从事临床实验室工作奠定基础,通俗一句话:帮助、引导大家“入门”

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节血液检验基础

1、血液生理概要

1.1血液的生成

人体的各种血细胞在骨髓、淋巴组织和脾脏等造血组织内生成。婴儿

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

淋巴细胞产生于淋巴组织(含脾脏、胸腺等)。骨髓是人体最大的、终生

的造血组织。

1.2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粘稠、不透明、带腥味的混悬液。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为血液的有形成分,约占45%。白

细胞是最少的一类血细胞,末梢血白细胞分n、e、b、I、m五种。血小板

是血细胞中最小的血细胞,体积约为红细胞的1/3左右。红细胞是血液

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含有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血浆约占55%,

为血液的无形成分,它包括晶体物质和血浆蛋白。

1.2.1血清:血液离体后自行凝固,其中有形成分被纤维蛋白包围

形成血块下沉(血块收缩),上面析出的淡黄色胶体液就称为血清。包含

蛋白质、代谢产物、无机盐、激素、抗体等。

1.2.2全血:血液离体经抗凝剂抗凝,即含有形成分的血标本称为

血。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2.3血浆:将抗凝全血离心沉淀,分离出的上层淡黄色、

半透明胶体状液体称为血浆。包含血清、纤维蛋白原等。

1.3血液的理化特性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全血比重约1.050~1.060,血浆比重

约1.025~1.030。血液主要理化特性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血液的粘滞

性、血浆渗透压与ph值等。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o

1.4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输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御和保护功能、形成

血浆渗透压、调节体温等。

2、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

2.1血液标本的采集

毛细血管采血:以左手无名指或中指尖的内侧为宜;静脉采血:一般

采用肘前静脉(正中V、贵要v)或手背静脉和踝部静脉,小儿可用颈部静

脉采血。

2.2常用抗凝剂

能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

能与血中钙结合而抗凝的抗凝剂有:构椽酸钠、草酸钾、双草酸盐(草

酸钾与草酸镂)、草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edtana2)等。还有

肝素、氟化钠等抗凝剂。

3、检验报告单的收发、登记及医学统计

3.1检验报告单的收发与登记

3.2医学统计

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变异百分率V,选定变异系数CCV,

变异指数vi,变异指数得分vis,改良偏离指数di,常规考核标准res,两

差比值dr。一

复习题:

1、血液的生成?

2、血液的组成?

3、全血、血浆、血清的概念?

4、血液的主要功能?

5、血液标本的采集?

6、抗凝剂定义?

7、常用抗凝剂?

8、常用医学统计代号缩写?

第三节血常规检验与血型输血

1、血红蛋白测定(hb-hicn法)

hb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分子量为64458,其

测定方法是推荐的氧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

1.1hicn试验原理

hb被高铁氧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鼠(cn—)结合成

稳定的红棕色氟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一定条件下据其吸光度求得

hb浓度。

1.2试剂

1.3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或k值)

1.4注意事项

1.5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I成年女性110~150g/I

新生儿170~200g/I

2、红细胞计数(rbc一显微镜法)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hb和水,主要功能是通过h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

碳,以及维持酸碱平衡。

2.1原理

2.2器材:hb吸管,牛鲍氏计数板,血盖片等

2.3试剂

2.4计数方法

计算:rbc/1=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X5X10X200X106

2.5注意事项

取血部位要适合,稀释倍数要准确,血流不能凝固,充液应得当,计

数池内c分布均匀,认识c应准确,器材要标准,克服固有误差。

2.6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5~5.5)X1012/1成年女性(4.0~5.0)X1012/I新生儿

(6.0~7.0)X

1012/I

2.7rbc和hb的临床意义

单纯确定是否贫血或贫血程度可以只测一项,若要鉴别贫血类型则须

二项同时检测。

2.7.1增高:相对性增高,继发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7.2减低:①生理性减少②病理性: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丢

失(失血)或破坏(溶血)过多,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慢性肾疾患)

以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贫血。

2.7.3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①正常形态:双凹圆盘形,厚约2um,平均直径7.2um,无核,具

析光性。瑞特染色成淡红色,中央淡染。

②大小异常:小红C、大红C、巨红C、红C大小不均。

③形态异常:球形红C、椭圆形红C、靶形红C、镰刀形红C、畸形红

C、其他形态红Co

④染色异常:正色素性红C、低色素性红C、高色素性红C、嗜多色性

红C。⑤结构异常:点彩红C、豪-乔氏小体、卡波氏环、有核红C。

3.1原理

3.2试剂:1%~3%冰醋酸稀释液,其成分、配方及作用

3.3器材:与红细胞计数同

3.4方法:

3.5注意事项:与红细胞计数同

3.6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见de

4.白细胞分类计数(de)

4.1血膜片的制备与染色

4.1.1血膜片的制备

4.1.2瑞氏染色

4.2白细胞分类计数

4.2.1常见白细胞形态

4.2.2de

在进行de时应注意寄生虫,红细胞及其他异常细胞的检查。

儿童(5~12)X109/I新生儿(15~20)X109/I

4.3.2de(成人):n0.50~0.70e0.005-0.05

b0-0.0110.20~0.30m0.03-'0.08

4.4.1生理变化

4.4.2病理变化

5、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简介

5.1工作原理和分类计数方法

5.2使用方法与维护

6、血型的基本概念

血型是血液各种成分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性状。

狭义而言血型指红细胞的抗原差异。

6.1abo血型

6.1.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6.1.2ab。血型系统的亚型

6.1.3abo血型鉴定

正定型:用抗a、抗b、抗a+b标准血清检查受检者红细胞抗原。反

定型:用a、b、。各型标准红细胞检查受检者血清中的抗体。

6.2rh血型

临床rh阳性指红细胞能与抗d血清起凝集者,不与抗d血清起凝集者

rh阴性。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与新生儿

溶血症。

7、血库的基本概念

7.1交叉配血

主侧:受检者血清+供血者红c悬液

次侧:供血者血清+受检者红c悬液

交叉配血是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应强调输同型

血。

同型输血也必须作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

篇三:《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总学时:90实验学时:34

使用专业: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教材名称:《临床检验基础指导》地

点:临床检验室目的: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

各种现代生物医学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检

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诊断和鉴别

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

观依据。基本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

紧密联系临床,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

力的检验技师。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最终成绩组成:平时考成绩占10%、报告绩占20%、实验操作成绩40%、

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依据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等得出;

报告绩依据报告完成情况;操作成绩依据平时态度、操作熟练程度、思维

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考核成绩为实验课结束操作抽签实验项目考核

操作熟练程度、思维辨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必须遵守室守则,且

课出勤率达三分之二以上,否则取消一切成绩。学时分配

篇四:微生物检验教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学习指导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国家教委规定的医学检验专业主干学科和必修

课程,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主要讲授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及其技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

法。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特性和系统的检出病

原体检验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依据。课程适用于医学

检验专业专科学生使用,课程总学时数为74,其中实验15,复习2学时。

课程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为教材;参考

教材为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考试辅导丛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二、总体要求

1.细菌的生理学、化学、遗传变异、感染与宿主免疫与耐药性等细菌

生命活动规律

2.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3.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4.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检验基本技术

5.临床上重要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方法6.真

菌的基本性状、真菌检验基本技术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微生物分类其主要特点和微生物学的定义。熟悉医学微生物学发

展简史和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解析

一、微生物定义、种类、存在、和人类的关系二、医学微生物研究

的内容和郭霍原则

三、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地位四、微生物

学的发展简史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篇细菌学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第三章细菌的分布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细菌大小及其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结构、化学

组成和功能;细菌各种结构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及在细菌检验中的作

用。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结构差异。细菌生长繁殖方式和生长速度,细

菌生长曲线意义,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

分类及用途。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繁殖方式、速度及其生长曲线;细

菌的人工培养的培养基、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观察。掌握细菌的化学组成,

细菌的物理性状。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中间代谢、发酵、呼吸、有氧呼

吸、厌氧呼吸概念,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类、

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细

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及其吸收。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方法、机制和

适用范围。熟悉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与难点解析

三、细胞膜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细胞膜和真核细胞膜的异同

点;细胞膜的特殊结构一中介体)

四、细胞质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核蛋白体、异染颗粒、质粒)五、

核质的特点和功能

六、细菌的特殊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鞭毛定义、分类、作用与

意义;菌毛的定义、分型、作用与意义;荚膜与糖萼定义、分类、作用

与意义;芽胞定义、分类、作用与意义

八、细菌的物理性状带电现象,巨大表面积,半透明和渗透压,光

学性质。九、细菌分解代谢和生化反应糖分解、蛋白质分解。

十、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

细菌素、维生素。十一、细菌生化反应与鉴定技术(生物化学鉴定;

数值编码鉴定;血清鉴定。生化反应的原理;常见生化反应imvic、蛋白分

解产物试验、呼吸酶类试验、脂酶、凝固酶等原理和结果判断)

第四章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基本概念,温度(高、低)

对细菌的影响,高温消毒灭菌法。

二、熟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了解其他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和噬菌体生物学性状,细菌素。

第五章细菌遗传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突变的类型、规律和发生机制,诱变剂的种类;基因重组的类

型和机制,转座子的分类和转座的意义;质粒的结构、功能和特点,接合

发生的过程和机制,高频率重组菌株和f'质粒的概念;噬菌体的生物学

性状,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转导

的机制及意义;细菌转化的机制和人工转化的原理及意义。遗传变异

的物质基础;微生物变异的机制;耐药性变异。熟悉细菌变异的表现

形式和研究意义。

重点与难点解析

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染色体结构特点,细菌dna复制、

表达和调节,细菌的质粒基本特性,质粒的分类,f质粒、r质粒,细菌的

插入顺序及转座子,转座噬菌体,噬菌体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增殖和宿

主相互关系,噬菌体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变异类型(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培养特性的变异,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三、微生物变异的机理(突变,细菌基因物质转移和重组-转化、转

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传染病的概念、病原菌感染类型及其传播方式。掌握病原菌的致

病性;条件致病菌的意义、条件致病菌与内源性感染的关系、引起内源性

感染的机制。掌握医院感染的类型、途径及病原菌的特点。掌握正常菌群

与菌群失调的概念、人体重要的正常菌群、菌群检测指标熟悉人体细菌的

分类及与人体的关系;熟悉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组成。

重点与难点解析

一、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性致病菌,正常菌群概念。

二、宿主与菌群的相互关系(有益菌、条件致病菌、病原菌)

三、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宿主免疫反应(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

素。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分为外毒素内毒素两种)

四、病原菌与传染病;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五、人体菌群与微生态相关疾病;常见微生态相关疾病微生态诊断。

第七章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掌握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掌

握细菌的分类系统;细菌的分类方法。

重点与难点解析

一、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细菌和原核生物界;真菌和真

菌界;病毒和病毒界)

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细菌分类单位一种、属、科;

细菌的株和型;细菌的双命名法;细菌的伯杰分类系统和cdc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生理学与生物学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

类法;遗传学分类法-dnag+cmol%、核酸同源值测定、核蛋白体rna磴基

序列测定)

四、病毒的分类方法(ictv分类;习惯分类法)

掌握(1)细菌分类单位一种、属、科;细菌的株和型;(2)细菌的

双命名法;熟悉(3)细菌的伯杰分类系统和cdc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

掌握(1)生理学与生物学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⑵遗传学

分类法-dnag+cmol%、核酸同源值测定、核蛋白体rna磴基序列测定

四、病毒的分类方法

熟悉(1)ictv分类⑵习惯分类法

第2篇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第八章到第十章要求见实验部分

第十一章细菌的生化试验

一、熟悉常用细菌生化反应的种类、原理及用途。二、掌握生化反

应试验的操作及结果判断。

第十二章血清学试验

一、掌握细菌的血清学鉴定。二、熟悉细菌的血清学诊断。

第十三章动物实验

一、熟悉实验动物的接种途径和方法,动物采血法。

二、了解实验动物的分类和选择、饲养,常见细菌性疾病动物接种和

鉴别诊断。第十四章菌种保存与管理

熟悉菌种保存的方法和保管技术及规章制度。

第十五章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量化设备和新技术

一、熟悉细菌检验新技术。

二、了解自动化、微量化设备。

第3篇细菌学各论及检验

第十六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见化脓性球菌的种类。葡萄球菌的分类方法、微生物特性、

微生物学检验,链球菌的分类方法、微生物特性、微生物学检验,鉴别甲

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试验。肠球菌的分类、微生物特性、微生物

学检验,奈瑟菌属的分类方法、微生物特性、微生物学检验。熟悉葡萄

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细菌其致病因素及所致主要疾病。

重点与难点解析

一、葡萄球菌属分类(与链球菌属的鉴定要点;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点、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抵抗力)、临床意义(致病物质、致病特点、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微生物学检查(检

验程序,检验方法、结果的评价和报告)。

二、链球菌属分类(按溶血性分为甲、乙、丙三大类;按lancefied分

类)、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点、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临

床意义(致病物质、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检验程序,检验方法、

链球菌分群试验、血清学反应-抗链球菌溶血素“。”、结果的评价和报告)。

三、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点、与甲型溶血

性链球菌鉴别、生化反应-胆汁溶菌等、抗原结构)、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

菌。

四、肠球菌属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点)、临床意义(医

院感染,耐药菌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微生物学检查(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种间鉴定)

五、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点、抵抗力抗原

结构与分型,流行菌群)、临床意义(传染源,传播途径,鼻咽炎,菌血

症,脑膜炎,带菌者)、微生物学检查(保温送检,检验程序,检查方法)

六、淋病奈瑟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

临床意义(性病、新生儿眼结膜炎、耐药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

和运送;分泌物涂片、分离培养、鉴定)

七、布兰汉菌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所致疾病

八、实验内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形态

染色、菌落特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链球菌(甲、乙、丙三型)、肺炎链球

菌、粪肠球菌形态染色,菌落观察,生化反应;链球菌溶血素。试验;淋

病奈瑟菌阴道涂片染色,菌落观察生化反应)第十七章肠杆菌科及

检验

学习目的和要求

篇五: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由我院医学系联合本市内3家附属医院及合

作医院

检验科、实验室进行课程开发。2010年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领域

的广泛调研,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构建了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课程

体系;推行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实际项目为载

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校企合作,并具有职业性、实践

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教学以“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设置。

其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

的教学模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微生物检验》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强调以人为本,注重

因材

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

目标,积极倡导并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按章节内

容的特点选择性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法、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法、

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

充分发挥教研室兼职教师的优势,增添了案例(病例)分析法等教学

方法,强调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训操作

及实际病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临床医院实习带教

老师的一致好评。

2.行动导向法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

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一职业能力。这些产生和

应用于技术和实践中的“能工巧匠”的能力,除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

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知识和技能。行动导

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按照“标本处置T细菌涂片染色、

镜检一细菌分离培养一细菌鉴定一结果报告”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项目

的学习,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各层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构建起

知识及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3.启发引导法

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启发学

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团队合

作意识;引导学生以探讨、研究的手段,利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

方式,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能应用性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渗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该课程的宗旨。根据课程改革

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仅起验

证作用的方法,把与实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理论课放到实训课讲授,

教师通过临床病例,采用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的方法,完成

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理论、实践形成

一个完整的模拟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开放法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性教学采用实训、

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及管理体系。近年来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微

生物检验的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

中学习。同时增加临床一线的见习、实习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临

床环境中带着问题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

能力。此外,课外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实训条件,使学生

的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

5.多元立体法

提供多媒体、多渠道教学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服务

了教学。如教学大纲、习题集锦、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资料、

电子教案、实训dv、学习指导等,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

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辅教辅学的作用。引进国内、

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参、影像资料),聘请行业专家、

主任(或主管)技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短期培训,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求及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6.综合评价法

采用单元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课程评价与临床反馈相结合。实行

校企

双向评价、反馈及管理机制,注重教学及其评价的实效。

(1)理论教学:每个单元均有学习指导、测试题(选择题、填空题、

名词解释、简答题),并设有期中、期末、毕业考试。

(2)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有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操作流程;实训评分标

准。校外实践教学:有见习、实习计划、实习手册、实习考核标准。

(3)校内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50%,理论考核占50%。

(4)临床教学考核:实践考核占90%,理论考核占10%。

(5)毕业考核:由临床检验科主任(行业专家)或微生物实验室主

带教老师、学校专职教师进行毕业综合实训考核。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依靠行业,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学生由以往的学校单向培养转向学校、临床医院共同参与培养,

形成学校与临床实习基地一体化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聘请本市3家附属医院及合作医院检验科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作为兼

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实践性教学、医院见习及顶岗实习。共同

建设课程与管理教学;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进

行实践教学。行业专家的加盟使“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质量得到提升,

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有效互动,或讲讲做做、做做讲讲,

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或边学边做、亦工亦学。所谓“做中学”、“做中

教”,即教师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指导学生操作,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

传统教学模式。学完后当即通过“做”来实践、印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