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1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2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3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4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风设计计划书总结工作汇报动态通用模板印中国风图绘老子坐于牛背上,手执《道德经》卷,抬眼向上紧盯一只飞蝠。老子鹤发飘飘,宽衣大袍,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所骑之牛,体形壮硕,扭头一瞥气势强盛,栩栩如生。张路,字天驰,号平山,明代画家,其用笔喜豪放纵逸,水墨酣畅淋漓。狂放而草率讨论一:你觉得这个解读可以吗?如果可以,请讨论画家为什么为样画。中国风设计计划书总结工作汇报动态通用模板印中国风《老子十章》《老子十章》《老子十章》讨论一:你觉得我们的PPT用哪种字体更好?注:(1)行楷

(2)黑体

(3)隶书讨论二:成语释义紫气东来

适可而止慎终如始祸福相依自知之明物极必反知人论事老子(前571年—前471年),李氏,一说姓老,一说姓利,名耳或贞,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阳。世人尊称为“老子”,生于东周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原属陈国,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商容,于东周春秋时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其著作被人们广泛称为《道德经》,为道家和道教的经典。《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高的品德和修养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地,因此,它接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喜欢处在卑下的环境,思虑深邃宁静,结交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来怨咎。以水喻人、教人,讲了"谦下"、"不争"的道理。最高的品德喜欢(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居善地”—“动善时”谦卑深沉可亲可信无所不能侍机而动(3)“不争”第八章内容理解

(1)“上善”与“水”的共性是什么?(2)为什么说水几近于道?

水滋养万物而不取于万物,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以不争为争,以无私为私,这就是水最明显的特征。懂得为智,善用为慧!人生在世,懂得运用“上善若水”的智慧,需要善辨析、懂选择,更需要承载力!(1)谦卑包容包容,不是默默承受,而是不容原则性之错,容无心之失;不容恶意伤害,容观点碰撞。

(2)心善渊,知人性之本,知事件规律,知运行规则,善探究,善举起,善流淌!(3)与善仁,是善解他人更要善解自己;善于守护正念更要有底线地包容。(4)言善信,信真理,不可执自心;信流淌,不可信碰撞;信他言,更要解他意。(5)“事善能,动善时”之理告诉我们,“天时地利人和”之力,才集成了江海湖泊。上善若水,是知争善争,是知择善择,是知利善利。当代解读

将“上善若水”融入日常1.保持谦逊低调

像水一样,我们应该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在工作中,不张扬自己的成绩,而是默默努力;在生活中,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是注重内在修养。2.灵活应对变化

面对职场和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我们要像水一样灵活应对。当遇到不利情况时,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寻找最佳解决方案。3.坚持持续学习

像水一样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通过阅读、实践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4.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理解和包容他人像水一样化解冲突和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译文: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入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放马飞驰醉心狩猎,容易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奇珍贵的货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做出有损于道德的行为。因此,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享受。所以应该摒弃欲望的诱惑,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①,驰骋畋猎②,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③。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④,故去彼取此⑤。物欲文明对人的伤害“为腹不为目”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人要学会内观自省,掌握住心猿意马,才能静得自在。关于自省,神秀禅师有一段著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段话说得很实用,对于普通人来说,经常自省,拂拭掉心灵上的灰尘,涤荡心中污垢,是非常有裨益的。心里干净,自然清静。当初

六祖慧能也有段更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代解读《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庄王葬马《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楚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对待百姓,甚至超过给大夫的待遇。楚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楚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楚庄王此举表示不满。楚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楚庄王远离酒色,他传令解散了官廷里的乐队,将那些美女歌女都打发得远远的。亲自处理朝政,攻伐背叛的附属国。他罢黜那些昔日和他一起观舞听歌、田猎游玩的佞臣,启用孙叔敖等人才,很快楚国面貌一新,国力也迅速恢复,终于在郊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晋因,取得了霸主地位。楚庄王沉迷于酒色之时,一个强大的国家变得不堪一击,而当他远离这些欲望之物时,又能重新振奋起来。可见,人如果想有一番作为,一定不能被外欲所击倒。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第十五章古时候懂得“道”的人,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令人难以识别。正因为难以识别,所以只好勉强来描述。他们迟疑不决小心谨慎,像冬天里踏冰过河。警惕疑惧,像随时提防周围攻击。庄重严肃,像是在做客。融和温暖,像冰雪消融。敦厚质朴,像未琢之璞玉。旷远豁达,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他的浑厚宽容啊,就像浑浑浊浊的江河大流一样。谁能在混浊中静止下来,在安静中慢慢变得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使其慢慢显出生机?懂得“道”的人,不求圆满。正因为不求圆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不断进步。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毋满毋盈。宁可要容释一点、敦朴一点、旷野一点、混浊一点,而不要盈满僵硬、狭隘难容、刚愎顽固、刻薄苛察、心细如发、洁癖排他。只有不盈,只有体认得到自己的缺陷空白,才有空间,才有未来,才有生命,才有发展,才有大道。

得“道”之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运用普遍规律来处理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们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等人格修养功夫,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意思是说,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这不禁令人想起一句俗语:“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它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界两种最强的动物的捕食之道——以强装弱。这种行为非常微妙,既避免了自己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所以这两种动物一旦出手捕食,几乎就不会落空。而古今许多谋划大业的人,也常借助此道取得成功。司马懿本来是鹰是虎,反而假装成衰弱得不堪一击的样子。曹爽被他麻痹,只当他是只病猫,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司马懿猎取的对象。司马懿把心高而气不傲演绎到了极致,野心勃勃却看起来行将待毙,所以,他才能够把握时机,笑到最后。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①枉:弯曲、委曲。②敝:凋敝。③抱一:守道。抱,守。一,即道。④式:法式,模式,范式。⑤见:同现,彰显、炫耀、显摆之意。⑥明:彰明、显明。⑦伐:夸耀。

译文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低洼之地可盈满,破旧器物将更新,目标少点收获更多,追求多了反而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持以“道”作为天下事物的法式。不自我显摆,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声名显赫;不自吹自擂,反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能飞黄腾达。正是因为不和别人争,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人能和他争。古人所说的弯曲才能保全,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所以大家应完全信服这个道理。这一章,老子从丰富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述了事物正反变化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即委曲和保全、弓屈和伸直、不满和盈溢、陈旧和新生、缺少和获得、贪多和迷惑,最后得出“不争”的结论。老子此章的用意在于以无成有,以退为进。你在功名上、俗务上、金钱上、风头上退了,无了,曲了,枉了,洼了,敝了,少了;你在事业上、学问上、智慧上、境界上、大道上、贡献上才能有所进取,有所获得,有所创造,有所作为。西楚霸王项羽,楚国贵族后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神话,但却因楚汉战争的败仗,选择自刎乌江边。反观草根出身的刘备,从镇压黄巾军起义开始,几乎一直在逃亡的路上。一路寄人篱下、委曲求全,最终成就一番伟业。这就是以“曲”保“全”的大智慧。人在低谷期时,要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毕竟面子这东西,是给别人看的,最终的成功才是属于自己的。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其实最终什么也不会受损,反而会得到更多。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则运行不息,运行不息则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源。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这一章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人为的干预和操控,而在于顺应自然,尊重事物的本性和规律。当我们试图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时,往往会破坏其内在的平衡和和谐,导致不良的后果。而当我们顺应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时,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华解读】1、道是一种不受任何东西左右的“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它的运动不受其他东西的左右,有自己的轨道和规律,“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2、人是一个合乎规律、目的的一种存在,每个人本身其实都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小宇宙。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哪怕是一个动物,一个植物,这其实都体现了这样的一个大的道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3、天大、地大,所以我们首先要敬天畏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首先人要效法大地的精神——厚德载物。它的担当与承载就是它对我们最宽厚的品德。4、天体日夜不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努力,这不是什么神秘的外在力量推动它,而是它内部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内部力量的运动,不是外部力量的左右,所以叫“自强”。日夜不停,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所以叫“不息”。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注释]1、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2、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3、瑕谪:过失、缺点、疵病。4、数:计算。5、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6、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7、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8、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9、资:取资、借鉴的意思10、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译文]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喻指,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

最上乘、最高超的行为无一不是依据自然、因循自然的,而自然就是“道”的本质,就是“道”的核心。所以只有符合“道”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善行可以理解为善于行走、善于行动、善于做事。善于做事的人,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不需要也不在意是否能够留名,更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把柄。善行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是高明的、自化的、无形的,自然就不会留痕迹。善言无瑕谪似乎说得有些绝对,因为只要是说出或写出来的“言”,就难免没有瑕谪。可以说,没有瑕谪的“言”是不存在的。所以,英国人认为“沉默才是金”,而老子自己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因此,我们大可将“善言”理解为不言或少言。(孟尝君门客三千,不乏有乌合之众,“鸡鸣狗盗”过函谷)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应牢记“不以小恶而弃人之大美”,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胸怀广大,人际关系自然和谐无碍,于人于己都大有裨益!老子还认为,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对于不善的人,不加鄙弃,既要劝勉、诱导他,也要以其不良行为作为鉴镜,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看问题,不可浮皮潦草、粗枝大叶,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气。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治理、管理顺乎自然不扰攘生事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私欲减少再减少,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人要以清静无为、不扰攘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政举骚扰民生,就不配治理国家了。解释①为学日益:探求外物的知识,日求增益。只不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为道日损:领悟天地自然大道,日求消减个人的世俗偏见和各种欲望,最后达到无知、无欲、无为的境界。③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④取:治理之意。⑤无事:不忘为,无扰攘之事。⑥有事:执著于有所作为,骚扰民生。译文探求知识,每天要增加一些;领悟大道,每天要减少一些。减少再减少,达到不妄为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所以治理天下要靠不妄为。那些执著于有所作为的人,不能治理好天下。为学,是求取外在的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积累得愈多,私欲妄见也愈多。为道,即体悟事物的本质或运动规律,它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直观体悟和理性思考。它可以使人去除私欲妄见,日渐返璞归真,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是一个极富智慧的命题。它从哲学高度论证了“无为”的社会意义,把“无为”的思想发挥到极致。从表面上看,“无为”是一种后退的手段,但真正的目的却在于避开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占据主动,实现“无不为”。连向来提倡“有为”的孔子也曾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意思是,自己不做什么事情而使得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了,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端坐在王位上罢了。更深一层讲,本章是在讲“减法”。多数人都追求加法,其实很多时候,减法比加法更加明智,更有必要,也更有益。事实上,人的一生,是创造和获取、累积和发展知识、能力、经验、财富、地位、成绩与影响力的过程,是做加法的过程;但也同样是做减法的过程,要减少幼稚、贪欲、妄想、计较和不切实际……为道日损,是一个警句,是一个亮点,是一个智者的微笑,是一个高峰。要知道,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事也无涯。如果只知为学日益,最多变成一个存储知识的U盘,甚至连一张刻有百科全书的光盘也不如。有所放弃,有所不为,你才能变得更平和、更雍容、更沉着,也更智慧,你的人生才更有希望。有一天深夜,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他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这里做什么?”研究生赶忙答道:“我在工作。”

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研究生回答说:“白天也在工作。”卢瑟福再次问道:“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研究生谦恭地回答说:“是的,导师。”卢瑟福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勤奋工作,这很难得。可我不得不提醒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西方流行着一句十分有名的谚语,叫做“Useyourhead.”(用用你的脑子)。世界上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经过思考后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我们需要养成的运筹帷幄式的、理性的思考方式。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会摆着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THINK”(想)。这个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从多年的推销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无为?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①正:指清静之道。②奇:奇巧,诡秘;临机应变。③取天下:治理天下。④利器:锐利武器。一说喻权谋。⑥伎巧:技巧,即智巧。⑦奇物:邪事。⑧我无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从下面这些事端上可以看出:天下的禁忌越多,人民越陷于贫困;人间的利器越多,国家越陷于昏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连连发生;法令越森严,盗贼反而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上轨道;我不搅扰,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就自然朴实。在这一章里,老子说的是“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这个道理。为此,老子提出了关于治世的四个原则和四条标准。四个原则是给天子皇帝们定的,其行为做事,一要顺其自然,二要心态平和,三要按规律办事,四要遵循天道公理。四条标准是检验百姓的实际生活,看是否达到,一能自由发展,二能安分守己,三能生活富足,四能风气淳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③,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注解】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②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③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道德经》第63章

终不为大,能成其大这一章老子讲如何做事,篇幅不长却颇得要领。首先是端正的态度,这是事情成功的前提,否则将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其次是踏实的方法,饭要一口口地吃,事要一点点地做,即使是圣人也脱不了这个俗,若是好大喜功、轻率逞能,那肯定是好事也会办砸。

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真正老练的弓箭手,都是稳稳地拉弓,缓缓地加力,一旦拉满,力贯千钧、势不可挡。当一个人蓄势待发,胸有成竹时,也就是掌握了拉弓的真谛之时。这个真谛就是不断地积累、蓄势,让人们不断地领略你那日见深厚的潜质。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①信言:真实可信的话。②辩:巧辩,花言巧语,能说会道。③博:广博,渊博。④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⑤有:充实。⑥多:与“少”相对,这里指丰裕。⑧利而不害:使万物得到益处而不加以伤害。⑨道:法则,这里指行为准则。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可信;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懂的人不卖弄自己渊博,卖弄自己渊博的人不是真懂。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裕。自然的法则,是利成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施惠于人而不与之争利。本章是全书的正式结束语,采用了格言警句的形式。前三句讲人生的主旨,后两句讲治世的要义。本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例如信实、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