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到目前为止失踪儿童数是多少_第1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失踪儿童数是多少_第2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失踪儿童数是多少_第3页
我国到目前为止失踪儿童数是多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我国到目前为止失踪儿童数是多少

据统计,被拐卖的儿童大致有几种去向:被贩卖给需要孩子的家庭;被低价贩卖给职业乞丐,成为他们的乞讨工具;被贩卖给其他非法组织强迫从事乞讨以及卖淫、偷盗、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因健康不佳或没找到买主沦落为流浪儿童;甚至被贩卖到国外。

一、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

在我国,虽拐卖儿童大事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严峻程度不一,总体趋势是由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向东部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扩散。社会背景不断变化,拐卖儿童的犯罪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1、当前拐卖犯罪的突出特点是跨区域流窜作案,涉及拐、骗、转、运、销等多个环节,拐卖儿童行为已经从单独作案,亲戚搭伙的方式向犯罪团伙化转型,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具有肯定的组织形式,成员构成简单,组织成员以女性为主,拐卖犯罪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具有完整的利益链条,成熟的操作模式。

2、亲生父母或家中亲戚拐卖儿童的案件比例上升,有超过50%的比例是亲生父母或家中亲戚所为。

3、为了躲避侦查,拐卖儿童犯罪形态向团伙化转型,通过内部分工、犯罪成员之间单线联系、拐卖行为多次转手等方式,致使被拐儿童下落难寻,造成解救困难。

4、由于我国人口流淌快速猛增,流淌人口聚居区的人员居住管理混乱,由于受到自身的经济条件限制,流淌人口儿童入托率低,加上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有效的看护,导致拐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案件明显增多,城乡结合部成为重灾区。

5、犯罪手段由单一的诱拐向实行偷盗、绑架、麻醉、抢夺等暴力手段转变,犯罪的恶性程度升级。

6、跨国、跨境拐卖儿童案件屡有发生,有上升趋势。

二、拐卖儿童犯罪缘由分析

1、在我国,一些地方农村地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等封建思想和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农村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出于对农村老人生活缺乏照料的堪忧等,形成了需求旺盛的买方需求,这是拐卖犯罪屡打不绝的根本缘由。

2、浩大的买方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也是造成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猖獗的重要缘由。

3、法制观念淡漠,法制宣扬训练工作滞后。很多收买者不知道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也是犯罪,甚至在福建、山东、广西的一些农村地区,买孩子已成为一种习惯。同样,许多被拐卖儿童的父母反拐防拐意识淡薄,没有仔细履行看管职责。

三、目前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爱护模式

多年来,我国从完善反拐立法、强化综合治理、完善打拐救助机制、加大救助机构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动被拐卖儿童的救助爱护工作。

1、法律框架。

(1)目前已形成了以《刑法》、《未成年人爱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救助爱护被拐卖儿童的法律框架;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于2022年4

月1日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大了对此类犯罪的侦破和惩治力度。

2、强化综合治理,完善打拐救助机制。

(1)2022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方案(2022-2022)》,成立了由公安部、民政部等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反拐工作,负责协调组织《行动方案》的实施,并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在对被拐卖儿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被拐卖儿童的救助爱护工作部署战略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亲密协作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多部门合作、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救助机制。

(2)2022年,公安部同时建立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

(3)2022年7月19日,公安部要求提升打拐专项行动力度,凡儿童少女失踪被拐,一律列为刑事案件,成立专案组。对拐卖儿童案件实行“一长三包制”。“一长”就是县市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要担当专案组长,“三包”就是专案组长要对案件侦办、查找解救被拐卖儿童、安抚被害人家庭工作全程负责究竟。

(4)2022年6月起,在全国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打破警种界限和常规做法,调动一切警务资源,快速查找失踪儿童。

(5)全国公安系统实施的“天网监控系统”工程,也为拐卖儿童的救助供应了很多珍贵线索。

(6)2022年,公安部分别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建立了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妇女儿童信息通报核查机制。

3、救助机构的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儿童福利院等救助机构的建设投入。

(一)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爱护模式存在的法律问题

1、我国《刑法》第241条第一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其第六款则又强调,“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根据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该规定从社会效果角度分析,目的在于鼓舞收买者释放被拐卖儿童,削减解救被拐卖儿童的阻力,切实保障儿童权益,特殊是在普法在农村地区的掩盖面较窄的前提下。但在实践中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更为猖狂的背景下,“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起到了减弱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效果,导致杜绝拐卖儿童犯罪行为的立法目的无法得到实现:

(1)虽说收买者不是拐卖儿童的犯罪主体,但收买者的需求是拐卖者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动力,收买者同时也是买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假如环节缺失,买卖链条就此中断。可见,收买被拐卖儿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相当之大,也是拐卖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缘由;

(2)在实际案例中,只有1.48%的被拐卖儿童是由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社区工、志愿者发觉解救,或者犯罪人主动交出的,所占比

例极低。绝大部分是由公安机关一家实行专项行动或者结合群众举报对被拐卖儿童实施救助,其比例占97.78%。实际中也没有发挥其社会效果和实现立法目的。

2、《刑法》第242条规定“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加者使用暴力、威逼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惩罚。”

在解救被拐卖人员的过程中,由于法律观念的淡薄,违法“成本”过低,往往会消失村民聚众有恃无恐地打砸、扣押解救用车辆、器械,甚至将解救人员的枪械围缴等恶劣现象。

因此,待普法进一步深化、全社会都熟悉到收买儿童为法律所不容时,应当修订对于收买者的免责规定,将现行刑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只作为从轻量刑的情节。消退法律软肋虽然任重道远,但必需为之。究竟让收买者敬重人权,不去以身试发,远远比期冀其在儿童被解救时好好协作要重要得多。

3、加强对拐卖儿童犯罪“紧急干预”的立法。

虽然我国2022年在全国建立实施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但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立法,缺乏类似于美国《少年儿童失踪法》等直接救助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