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_第1页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_第2页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_第3页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_第4页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详细解读1总则2术语3工艺设计4总图运输5建筑6结构contents目录7给水排水8供暖通风与空调9电气10动力11仓储附录A工艺流程附录B印染主机设备生产能力contents目录附录C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水量附录D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汽量附录E印染设备需要高温热源值附录F印染设备各轧车压缩空气用量本规范用词说明contents目录011总则通过规范印染工厂设计,推动行业向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促进印染行业技术进步确保印染工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产安全因素,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安全优化工厂布局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印染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护环境1.1目的和意义1.2适用范围新建、改建和扩建印染工厂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印染工厂的设计。印染车间和生产线规范也适用于印染车间和生产线的设计。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印染工厂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降低能耗和水耗。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先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印染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确保印染工厂设计符合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要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1.3设计原则022术语印染是指将纺织品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印花、整理等加工处理的过程。印染的主要目的是赋予纺织品以色彩、图案和特定的功能,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定义目的2.1印染定义印染工厂是指专门从事纺织品印染加工生产的企业或车间。设施印染工厂通常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等生产区域,以及配套的辅助设施,如化验室、仓库、污水处理站等。2.2印染工厂印染设备是指用于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各种机器、装置和仪器。定义印染设备可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如染色机、印花机、烘干机、定型机等。分类2.3印染设备印染工艺是指纺织品印染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操作程序。印染工艺通常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2.4印染工艺流程定义033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先进、可靠的原则,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应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等因素,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工艺设计应与工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其他专业设计相互衔接。3.1一般规定03各工序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和连接方式,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01工艺流程应根据产品的种类、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因素进行确定。02流程应简洁明了,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交叉。3.2工艺流程设备选用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应优先选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设备,避免使用淘汰或落后的设备。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考虑生产操作的便利性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3.3设备选用机器排列应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操作的需要进行确定。应尽量缩短机器之间的距离,减少物料和人员的运输距离。机器的排列应考虑安全、采光、通风等因素,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3.4机器排列工艺管道应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进行设计。管道材料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等性能优良的材料。管道的布置应尽量缩短长度,减少弯头和阀门等附件的使用,降低流体阻力。3.5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公用工程的设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和环保。工艺对公用工程的要求包括供水、排水、供电、供汽、压缩空气等。3.6工艺对公用工程的要求123生产辅助设施包括仓库、化验室、维修间、更衣室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规模进行确定。设施的位置和布局应方便生产操作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7生产辅助设施车间运输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物料性质进行选择。运输方式应安全、可靠、经济、方便,满足生产需要。运输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考虑生产操作的便利性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3.8车间运044总图运输印染工厂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印染生产工艺的要求,并应注重节能、环保、安全、卫生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印染工厂的总图运输设计应根据工厂规模、工艺流程、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交通运输、原料及产品储存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工艺流程顺畅、布局合理、运输便捷、管线短捷、有利生产、方便生活。4.1一般规定印染工厂的建(构)筑物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并应根据生产性质、火灾危险性、卫生条件及环境要求等因素进行分区布置。生产车间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避免交叉和迂回。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设施等应根据其服务对象和相互关系进行布置,并应靠近负荷中心。印染工厂的建(构)筑物之间应根据防火、安全、卫生等要求设置必要的间距,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建(构)筑物布置厂内道路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要求设置相应的路面宽度、纵坡、横坡、转弯半径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印染工厂应设置与厂外道路相连接的出入口,并应根据需要设置人车分流、货车分流等交通组织措施。印染工厂的道路运输设计应根据工厂规模、工艺流程、运输量、运输工具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道路系统完善、运输畅通、装卸便捷。4.3道路运印染工厂的竖向设计应根据工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场地排水顺畅、土石方工程量小、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竖向设计应确定场地平整方案、场地标高等,并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设施,防止场地积水。印染工厂的建(构)筑物室内外标高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运输要求、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4竖向设计

4.5厂区管线印染工厂的厂区管线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管线性质、管线走向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管线短捷、顺畅、安全、便于维修。厂区管线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并应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管沟、管廊等。管线交叉处应设置必要的管线交叉井或采用其他措施进行处理。印染工厂的厂区管线应与道路、建(构)筑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6厂区绿化印染工厂的厂区绿化应根据工厂性质、规模、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到绿化面积适宜、植物配置合理、景观效果好。厂区绿化应采用多种植物进行搭配,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效果。同时应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营造优美的厂区环境。印染工厂的厂区绿化还应考虑植物的吸尘、降噪、降温等功能,以改善工厂环境。印染工厂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这些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印染工厂的设计还应注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印染工厂的设计还应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同时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特点确定合理的建筑系数和容积率。4.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055建筑印染工厂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建筑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局,方便操作,有利于设备维护和检修。建筑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1一般规定生产厂房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要求进行设计,满足生产需要。厂房结构应安全、稳定,满足承载和抗震要求。厂房内部应合理设置采光、通风、排水等设施,确保生产环境良好。5.2生产厂房010203印染工厂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防爆规范的要求。厂房内应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库房内,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5.3建筑防火、防爆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合理布局,与生产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印染工厂应设置必要的生产辅助用房,如办公室、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等。辅助用房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方便员工生活和工作。5.4生产辅助用房厂房的墙体、屋顶、地面等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标准的要求。屋顶应采用防水、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防止渗漏和热量损失。墙体材料应选用耐火、隔热、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地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材料,确保员工操作安全。5.5生产厂房主要建筑构造066结构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满足印染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结构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使用环境和材料供应情况选择,并应符合耐久性和防火要求。6.1一般规定01结构选型应根据生产工艺、厂房跨度、高度、吊车吨位及地震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02对于多层厂房,宜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03对于单层厂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刚架或拱形结构,也可采用钢结构。6.2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合理确定柱网尺寸和跨度。厂房内应设置必要的通道和操作空间,方便设备安装和维修。对于有振动设备的厂房,应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6.3结构布置6.4设计荷载01荷载取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考虑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02恒载应包括结构自重、设备重量、填充物重量等。活载应根据使用功能确定,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03010203结构计算应采用经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专用或通用程序。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情况,考虑结构空间作用和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6.5结构计算6.6带排气井的单层锯齿形厂房构造要求锯齿形厂房的锯齿部分应设置排气井,排气井的宽度和高度应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确定。排气井的顶部应设置通风口,通风口的面积和数量应根据排气量计算确定。锯齿形厂房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应满足抗震要求。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和结构类型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厂房的柱、梁、墙等构件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厂房的基础应采取防止地震液化的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0102036.7抗震构造措施6.8地基基础01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设计。02地基基础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大小和上部结构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03地基处理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077给水排水7.1一般规定印染工厂的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02给水排水设施应与印染工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并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等需求。03给水排水系统应优先采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技术和设备。01印染工厂的用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设备性能和产品要求等因素确定。水质应符合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水质处理。水压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行的要求,并考虑节水措施。7.2用水量、水质和水压水处理设施应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等因素确定,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印染工厂的水源应稳定可靠,并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7.3水源与水处理7.4给水系统和管道布置030201给水系统应根据生产工艺、用水点分布和用水量等因素确定,并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管道布置应合理、简洁,并考虑检修和维护的方便性。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考虑耐腐蚀、耐磨损等因素。消防给水量和水压应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并考虑与生产给水系统的协调。灭火设施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火灾危险性和建筑物特点等因素确定,并满足及时、有效的灭火要求。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0102037.5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7.6排水系统和管道布置排水系统应根据生产工艺、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等因素确定,并满足废水排放的标准。管道布置应合理、顺畅,并考虑防止废水倒流和渗漏等措施。排水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考虑耐腐蚀、耐磨损等因素。印染工厂应考虑水的重复利用和废水回用,以节约用水和减少废水排放。重复利用和回用系统应独立设置,并考虑与生产给水系统的协调。同时,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重复利用和回用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重复利用和回用的水质应符合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必要时应进行水质处理。7.7水的重复利用及废水回用088供暖通风与空调8.1一般规定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印染工厂的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并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印染工厂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分区设置,根据各区域的生产工艺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布局。8.2室内外设计参数010203室内设计参数应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洁净度等,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室外设计参数应考虑当地气象条件、环境状况和能源供应情况等因素,确保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印染工艺环节,应单独设置相应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并满足其特殊的环境条件要求。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进行合理分区,并设置相应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对于产生大量余热、余湿和有害气体的工艺环节,应采用有效的排风、除尘和空气净化措施,确保车间空气质量和环境安全。生产车间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8.3生产车间的供暖通风与空调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要求设置相应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辅助用房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满足人体舒适度和卫生要求,同时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辅助用房,如精密仪器室、恒温恒湿实验室等,应单独设置相应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并满足其特殊的环境条件要求。8.4辅助用房的供暖通风与空调099电气印染工厂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印染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电气设计应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供电可靠,操作灵活,维修方便,并留有适当的裕量。印染工厂的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9.1一般规定9.2供配电系统01印染工厂的供配电系统应根据工厂规模、生产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02高压配电电压应采用10kV,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380/220V。当供电距离较远,用电设备容量较大时,也可采用6kV或更高电压等级。03印染工厂的供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降压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并应根据需要设置车间变电所或低压配电室。04印染工厂的供配电系统应满足生产工艺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电压偏差和电压波动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印染工厂的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印染生产工艺对照明的要求。印染工厂的照明设计应采取节能措施,如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合理布置灯具位置、采用分区控制等。照明光源和灯具的选择应根据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使用特点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印染工厂的照明设计还应考虑防止眩光和光污染等措施,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9.3照明印染工厂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雷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印染工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印染工厂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应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4防雷和接地印染工厂的接地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接地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印染工厂的防雷和接地设计还应考虑防止雷电波侵入、防止高电位引入等安全措施。输入标题020104039.5电气消防和报警印染工厂的电气消防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消防设计标准的规定,并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电气消防措施。印染工厂的电气消防和报警系统应与工厂的消防系统协调配合,实现联动控制,提高工厂的消防安全水平。印染工厂的电气消防和报警设计还应考虑防止电气火灾的措施,如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材料、设置过载和短路保护、采取隔离和封闭措施等。印染工厂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根据需要设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010动力要点三动力设备和系统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并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要求。0102动力站房应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管网损失,并应便于运行管理和维修。动力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应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和管理的要求。0310.1一般规定蒸汽供热系统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用汽特点、热负荷大小及分布、锅炉房位置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蒸汽锅炉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并应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蒸汽管道和设备的保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以减少热损失。01020310.2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应经过处理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后,方可回用或排放。蒸汽凝结水应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凝结水回收系统应根据印染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包括回收方式、回收设备、管道布置等。10.3蒸汽凝结水回收和利用导热油供热系统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用热特点、热负荷大小及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导热油炉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并应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导热油管道和设备的保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以减少热损失。10.4导热油供热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用气特点、气源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燃气管道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保证安全可靠。燃气燃烧器具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并应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10.5燃气03压缩空气管道和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保证安全可靠。01压缩空气站应根据印染工厂的用气特点、用气量大小及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02空气压缩机的选择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并应满足印染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10.6压缩空气1111仓储仓库设计应符合印染工厂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确保存储物品的安全、卫生和防火等方面的要求。仓库应设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并保持整洁、干燥、无积水。仓库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进出物品进行登记、验收、分类、标识和发放等管理。11.1一般规定01020411.2坯布库、成品库坯布库和成品库应分别设置,并符合相应的存储条件和环境要求。坯布库应设置货架或货柜,分类存放不同规格、品种的坯布,并标识清晰。成品库应设置成品检验区,对入库成品进行检验、分类、标识和记录。成品库还应设置防潮、防尘、防鼠等设施,确保成品质量。03染化料库应独立设置,并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染化料库应设置专门的货架或货柜,分类存放不同种类、规格的染化料,并标识清晰。染化料库还应设置通风、排气等设施,确保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染化料库应建立严格的领用制度,对领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0102030411.3染化料库01危险化学品库应设置专门的货架或货柜,分类存放不同种类、规格的危险化学品,并标识清晰。危险化学品库还应设置通风、排气、防爆等设施,确保安全。危险化学品库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进出物品进行登记、验收、分类、标识和发放等管理,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危险化学品库应独立设置,并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和消防要求。02030411.4危险化学品库11.5机物料库机物料库应设置专门的货架或货柜,分类存放不同种类、规格的机物料,并标识清晰。机物料库应建立严格的领用制度,对领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机物料库还应设置防潮、防尘、防鼠等设施,确保机物料质量。对于易损件和关键件,机物料库应建立安全库存制度,确保生产需要时能够及时供应。12附录A工艺流程01020304烧毛去除织物表面绒毛,提高光洁度和平整度。退浆去除织物上的浆料,便于后续染色和印花。煮练去除织物上的杂质和油脂,提高吸水性。漂白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去除色素。前处理工艺浸染将织物浸入染料溶液中,通过一定时间达到染色目的。轧染将织物通过染料溶液轧辊,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印花将染料或颜料印在织物上,形成图案或花纹。固色通过一定方法使染料固定在织物上,提高色牢度。染色工艺拉幅调整织物幅宽,提高平整度。柔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的手感。预缩减少织物缩水和变形,提高尺寸稳定性。防水防油赋予织物防水、防油功能,提高实用性。后整理工艺13附录B印染主机设备生产能力包括烧毛机、退浆机、煮炼机、漂白机等,用于去除纤维上的杂质和色素,为后续的染色和印花工艺做准备。前处理设备包括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等,用于将染料均匀地施加到纤维上,实现织物的染色。染色设备包括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数码印花机等,用于在织物上印制各种图案和花纹。印花设备包括定型机、预缩机、柔软整理机等,用于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外观,提高织物的附加值。后整理设备印染设备分类评估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以衡量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生产效率评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稳定性,以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设备稳定性评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情况,以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设备能耗评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设备自动化程度印染设备生产能力评估14附录C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水量漂洗设备漂洗机根据设备型号和容量,每台设备每班次用水量在50-200吨之间。溢流漂洗槽槽体大小和设计流量决定用水量,一般每班次用水量在30-100吨。不同型号和容量的染色机用水量不同,每台设备每班次用水量在80-300吨之间。根据缸体大小和设计工艺,每班次用水量在50-200吨。染色机染色缸染色设备印花机根据设备型号和印花工艺,每台设备每班次用水量在60-150吨之间。蒸化机蒸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水量,每班次用水量在20-80吨。印花设备根据设备型号和处理幅宽,每台设备每班次用水量在40-100吨之间。拉幅机定型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水量,每班次用水量在30-100吨。定型机后整理设备15附录D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汽量漂白机根据漂白工艺和设备型号,漂白机蒸汽消耗量通常在xxx-xxxkg/h范围内。漂白联合机联合机蒸汽消耗受处理织物种类、速度及温度等因素影响,一般消耗量为xxx-xxxkg/h。漂白设备用汽量不同型号和工艺的染色机蒸汽消耗量有所差异,一般在xxx-xxxkg/h之间。与漂白联合机类似,染色联合机蒸汽消耗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耗量通常在xxx-xxxkg/h范围内。染色设备用汽量染色联合机染色机印花机蒸汽消耗主要取决于印花工艺和设备型号,一般消耗量为xxx-xxxkg/h。印花机蒸化机是印花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蒸汽消耗量因型号和处理量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在xxx-xxxkg/h之间。蒸化机印花设备用汽量定型机蒸汽消耗受织物种类、速度、温度及湿度等因素影响,消耗量一般在xxx-xxxkg/h范围内。预缩机蒸汽消耗主要取决于处理织物的种类和工艺要求,一般消耗量为xxx-xxxkg/h。定型机预缩机后整理设备用汽量16附录E印染设备需要高温热源值蒸汽作为印染设备常用的高温热源,蒸汽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稳定等优点。导热油适用于需要较高温度和精确控温的印染工艺,如高温染色、定型等。电加热适用于小型印染设备或局部加热需求,具有灵活方便、环保节能等特点。高温热源种类与选择根据印染设备的工艺要求、生产能力和热效率等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