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一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02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掘城市文化
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
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
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
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
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
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
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
材料二:
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入文旅产业
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机游”“旅游+直播”“智能地
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
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Zo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
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
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材料三:
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
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
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
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
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
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夜间经济”的概念,即从晚7
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
(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司若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
材料四:
北京市不同年龄段殳访者农间消费情况
00后90后80后70后60to50后
次均消费金联«—•月均消侪M次
(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旅融合实践充分调动文化、科技等要素,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B.数字创意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在科技力量助推下发展迅猛。
C.消费者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直接选择。
D.国内大量景区应用数字技术,推出更多服务,实现了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2)下列与“夜间经济”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
B.津沪两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C.要对城市文旅消费进行评价,需要引入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作为参考。
D.据图表,四十岁以下人群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军,“0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最高。
(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B.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大众。
C.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
D.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
2.(2020•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
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
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客观世界了。阅
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
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
以上电子书。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
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
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
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
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
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象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
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
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
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
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
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
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
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好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3.(2019•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一切要素和有利
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
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
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
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
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
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
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
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
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
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
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
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
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行的一项是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
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
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
的注意力。
(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能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
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
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4.(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
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
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
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
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
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
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
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
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
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
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
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
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
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
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
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
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祖行的一项是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
利用,被再造。
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一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2021•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掘城市文化
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
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
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
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
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
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
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
材料二:
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入文旅产业
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机游”“旅游+直播”“智能地
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
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Z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
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
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材料三:
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
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
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
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
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
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夜间经济”的概念,即从晚7
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
(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司若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
材料四:
北京市不同年龄段货访者夜.间消费情况
001590后SO>s70后60to50
次均清曾金联一•月均消侪M次
(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城市文旅融合实践充分调动文化、科技等要素,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B.数字创意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在科技力量助推下发展迅猛。
C.消费者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直接选择。
D.国内大量景区应用数字技术,推出更多服务,实现了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2)下列与“夜间经济”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
B.津沪两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C.要对城市文旅消费进行评价,需要引入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作为参考。
D.据图表,四十岁以下人群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军,“0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最高。
(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A.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B.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大众。
C.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
D.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
干所问问题,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
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有没有于文无据、因果倒置、偷换概念、范
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推断相关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
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与分析,判断出有关推断不合理之处。
【解答】(1)C.“在消费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直接选择”错误。根据原文“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
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可知,不是“直接选择,而应是“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
故选:Co
(2)A.“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错误。根据原文“夜市在宋
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热闹非凡”可知,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没有说“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于文无据。
故选:Ao
(3)A.“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错误,于文无据。根据原文“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
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南京市红山森
林动物园开通了'Zo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相关知识等,使游客
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知,没有说到“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只说到“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
B.“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错误,弄错关系。根据原文”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
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可知,原文中用的“不仅是……更是……”为递进关系,所以说,“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
传播方式”表述过于绝对。
C.正确。
D.“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错误,推断不合理。根据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不一
定就是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低可能与夜间经济消费内容不够丰富多样有关,
比如夜间消费中占主要方面的餐饮消费可能不适合大多数“70后”,但是,夜间文化类消费等种类不一定不适合。
故选:Co
答案:
(1)c
(2)A
(3)C
【点评】现代文阅读需具备以下解题意识:
一、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
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考生必须有文本意识。
二、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
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
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
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
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
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文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生要学会从文中寻找,并利用其提
示作用提炼出答案。
2.(2020•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
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
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己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客观世界了。阅
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
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
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
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
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
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
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
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象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
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
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
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
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
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
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
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纤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A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
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
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
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
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
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解答】(1)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图
表所示,2019年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是2.33,电子书人均阅读量是2.84,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比电子书小。
(2)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错误。原文材料
一第三段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
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分析
可知,两个维度应指时间和空间维度,并非指纸质书和电子书,选项曲解文意。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于文无据。三则材料并未提及“成
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的原因,只是在材料二的图表中显示报纸的阅读量较大;一般说来“阅读书籍影响人
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也跟阅读载体关系不大。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错误。结合原文材料三第
二段“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
籍的各个要素”可减,文中并没有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的信息;且文中也没有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
读物的选择因素的分析。
故选:D。
(3)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本社会学”的内涵。结合“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
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分析可知,“文本社会学”指的是承载文本的
物质形式(书)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不符合“文本社会学”,“废旧书刊
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只是单纯的作为商品存在,并没有影响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答案:
(1)D„
(2)D»
(3)A„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方法
1.梳理层次明要点。阅读新闻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
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新闻中的导语、图
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
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2.审清要求细作答。单选题一般是梳理结构或句意理解,要看清题干是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一项;多选题
一般是内容概括或观点分析与评价,要注意把非连续文本的相关内容关联起来一一进行比对;概括题的关键是审
清题干的要求,把握概括的对象、数量、范围等要求,然后筛选有效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概括的基本方法有摘句
法、连词法、归并法。无论哪种方法,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词句或数据作答。组合后的答案一定要用序号标出,
且分点对齐。
3.(2019•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一切要素和有利
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
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
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
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
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
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
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
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
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
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
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丧失。因此,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
面,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
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学行的一项是D
A.资源包括材料、能源、时间、信息、注意力等,有狭义、广义之分,有的可以贮存、节约,有的不能贮存、
节约。
B.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
调节作用。
C.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体现了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
D.在情况多变、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
的注意力。
(2)下列语句的含义,不熊体现“注意力”重要性的一项是B
A.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C
A.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不可替代,不可分享,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
待。
B.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信息闭塞”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可能也是
有好处的。
D.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文章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选项中句子的含义。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解答】(1)D.“尤其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必须拥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为“没有高度
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2)A.选项的意思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符合文中的
观点“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B.选项的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不是强调“注意力”;C.选项的意思是“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
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从反面强调注意力的重要性;D.选项的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从正面强调了注意力的重要性。
(3)A.“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强加因果,文中第一段为“一类是可以贮存、节
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最后一段为“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没有涉及两种
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B.“在任何时候,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扩大范围,原文最后一段为“在信息
爆炸的时代,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D.“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于文无
据,原文最后一段为“今天,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答案:
(1)D
(2)B
(3)C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
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
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
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
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
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
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
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
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
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
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
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
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
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
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
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
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
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理行的一项是C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B
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
利用,被再造。
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D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推断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缺少前提,见原文第三段“从历史唯物
主义的立场来看”;“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第三段为“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
颠覆性的挑战”。
(2)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第四段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C.“已经完全被“绝对化,原文第五段为“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以及倒数第二段为“将
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D.”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于文无据,原文
最后一段为“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3)D.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指“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
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
异己力量”,D选项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故不能体现“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
答案:
(1)C
(2)B
(3)D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
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卡片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
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查材料为论述类文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为考查热点。客观选
择题为重要考查形式。
二、考查形式
选择题、简答题兼有,课标卷一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一般设3个题目,以单选为主,部分自主命题卷采用“选
择题+简答题”的题型。
三、考点讲解
(-)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指:①体现全文
主旨的关键概念;②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③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④有深层含义的词语;⑤有具体语
境义的词语;⑥内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理解其深层内涵、隐含义和语境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结构等的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句子。主要包括:①从内容上说,
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文眼)、概括段意的句子。②从结
构上说,指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能承前启后的过渡句。③从表达方式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
含意的语句。④从修辞上说,指运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手法的句子。⑤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
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的信息”是指文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或阐述的事实、知识、理论、观点或设
想等。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是在提取信息的基
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分类,再用准确的语言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和简洁化。“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查的主
要内容有:能够对照题中的语言材料辨别选项的正误,能从材料中筛选出答题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文字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形式,“文章思路”是作者按一定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与脉络,
二者互为表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间的关系、分析
段落层次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结构体现了
文章的思路,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来的。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因此,在
解答试题前,阅读文本,就是沿着文章作者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有了这一过程,就可对文章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
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考查考生对文本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繁杂的内容加以梳理的
能力。”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地阐发或概括,是“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的过程。文章的中
心意思,包括两方面: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所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有的则是间接表述;有的是集中表述,有的则是分散表述。阅读时应加以分析概
括,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究竟是批评还是支持,抑或有一定的保留。
5.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要求学生从论述文的文体角度,对文章进行宏观及微观的解读,明确中心论点是
什么,有哪些分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不同的论据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结构如何,论证过
程怎样,等等。解答时除了要了解论述类文本的一般常识,还要对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结构有全面而正
确的解读,从而做出判断或准确归纳。
【规律总结】
一、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
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
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
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
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
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
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
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论述类文本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
的扩大或缩小。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
文中推断出来。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
是有因果关系的。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
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等修饰
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采购合同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跨国公司的员工派遣与管理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标准版)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00kW柴油发电机安装工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设备合同规定与标的
- 门口停车场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网络技术研发合同
- 商品房中介代理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违约责任及赔偿金额计算
- 儿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儿科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DCA 案例
-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音乐鉴赏》新音乐初放单元教学设计
- 燃气公司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山东德州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生产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表
- 《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课件
-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文言文定语后置
- 传统孝道人物虞舜
- 单机50mw风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