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旅游岛_第1页
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旅游岛_第2页
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旅游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旅游岛发布时间:2011-7-1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文化魅力独特,这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关乎海南未来发展的根本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而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无疑是好的载体。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概念,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内在全国范围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作出了界定,他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在特定区域内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具有突出特色和价值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整体性保护,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不仅保护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也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保护文化遗产生存、传承的特定自然和文化环境。

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国家已经先后设立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目前仍处试验性阶段,因此各保护区暂定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待日后条件成熟时正式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椐了解,目前广东、湖南、浙江、云南、北京等省市都已提出申报规划,并邀请专家进行相关考察和论证工作。

我省黎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黎族文化遗产灿烂丰富。我省正在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国际化的文化内涵,国际化文化内涵需要有国际化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而文化生态保护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都是最为恰当、最为急迫的选择之一。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现有人口约130万人,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建国初期,贵州关岭县的部分少数民族也曾被认定为黎族,但据民族学家考证,二者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内在关联,所以,黎族实际上是海南独有的民族。

黎族文化是黎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而形成的,黎族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同时,由于黎族长期居住在海南岛,与其他文化、其他文明间的交流较少,所以,文化的独特性保存得也较为完整。

黎族文化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黎族织锦)、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民歌、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等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占到全海南省国家级名录总数的48%。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交流,大量黎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亡,比如延续了几千年的黎族文身习俗,尽管承载着黎族独特的民族记忆,但随着文身老人的离去,文身的工具、工序、技法等都将永远的消失。因此,黎族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黎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也急需有所突破,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

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划定黎族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密集的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并给予其政策、资金、人员上的扶持,从而完整、系统地保护该区域内特殊的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以活态存在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保持原生态文化面貌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对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和资助工作

要继续做好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保护措施。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助力度,制定完善的传承人标准、传承机制、传承方式等规范,开展师徒传承、团体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优秀传承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俗活动

民俗是文化的根,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更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无疑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黎族民间风俗异常丰富,三月三节、打柴舞、舂米舞、黎族民歌、黎族传统婚礼、黎族传统饮食等都充分体现了黎族民族文化的精髓,要将这些原生态的民俗活动恢复起来,使其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去,成为黎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

要在全省各类大中小学校开设黎族传统文化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编写相应的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实践。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黎族文化遗产普及宣传活动,集中展示黎族社会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形态。要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对黎族历史文化遗产展开广泛的宣传报道。

4、加强黎族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

要制定科学的研究规划,成立省级黎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专项资金,配置专门人员,对黎族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种类、历史、现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要整合全省研究力量,集中编纂出版一套《黎族文化研究大书系》,同时,出版《黎族文化研究》杂志,定期召开全国性、高水平的黎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5、建设一批文化遗产开发试点单位

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又需要开发,对于那些可再生性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饮食、歌舞、节日等采取生产性方式保护是最佳的保护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延续这些遗产的历史存在形式,而且还可以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绿色经济增长点。要选择一批有开发能力和开发潜力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试点,重点扶持那些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的黎族服饰、黎族饮食、黎族建筑、黎族医药、黎族体育等领域的产业项目,使其能够产生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还要做好以下几项保障工作:

1、建立完善的保护机构

一是要成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二是要成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专业咨询;三是要成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2、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法》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际情况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