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相关基础_第1页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_第2页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_第3页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_第4页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页第二章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人体运动学骨骼运动学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人体生物力学骨骼生物力学应力对骨生长作用骨痂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生物力学肌肉生物力学肌腱和韧带生物力学周围神经损伤生物力学运动对机体影响运动生理效应制动对机体影响神经学基础中枢神经发育机制神经反射中枢神经损伤反应中枢神经可塑性脑老化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页人体运动学涵义

人体运动学(kinesiology)主要研究是在外力或扭力作用下,身体位置、速度、加速度间相互关系身体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旋转轴位置是旋转主体中位移为零部位对于肢体或躯干,其位置就在关节上或关节附近4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页骨骼运动学关节运动学是指关节表面活动特点:大多数关节表面都有一些弯曲,即其中一面相对凸起,另一面相对凹陷作用:增加关节面积、增强吻合度,稳定关节关节表面基础运动

滚动、滑动和转动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页动力学动力学主要研究各种力对主体作用骨骼肌肉系统常见载荷包含:拉伸、挤压、弯曲、剪切、扭转以及混合载荷作用人体力

内力外力6内力内力外力外力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6页人体力学杠杆第一类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平衡杠杆第二类杠杆

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省力杠杆第三类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速度杠杆7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7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8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9页人体生物力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硕士物体内力学问题科学它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学科目标:使人能有效地工作,提升活动效率,降低疲劳,确保人身安全10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0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1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2页6.5cm高鞋子适合绝大个别女性鞋跟高度高于7厘米,行走时双侧膝关节扭力比赤脚行走时高30%。穿着高跟鞋爬楼梯,膝关节负荷压力是体重三倍;穿着高跟鞋下楼梯时,更可增加七倍至九倍。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3页应力对骨生长作用骨骼力学特征决定原因由其物质组成、骨量、几何结构当面临机械性应力刺激时,骨常出现适应性改变机械应力对骨组织是有效刺激刺激结果骨在需要应力部位生长,在不需要部位吸收制动或活动降低骨缺乏应力刺激而出现骨膜下骨质吸收,骨强度降低14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4页关节软骨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组成活动关节面有弹性负重组织作用:减小关节面重复滑动中摩擦润滑、耐磨吸收机械震荡传导负荷至软骨下骨关节滑液由滑膜分泌入关节腔一个透明或微黄高黏滞性液体它是一个血浆透析液关节润滑两种基础形式液膜润滑、边界润滑

15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5页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活动关节软骨作用:负担关节活动时产生压力和张力抗压成份:

一个强大、耐疲劳、坚韧固体基质

包含:胶原、蛋白多糖与其它成份16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6页肌肉生物力学肌肉收缩形式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17等张收缩(isotoniccontraction)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

等速收缩(isokinetic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础不变可产生关节运动收缩时,整个肌纤维长度基础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不产生关节运动增高收缩时产生张力可变关节运动速度是不变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7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8页运动形式力量训练大力量和少重复次数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变得更强壮,体积增大肌肉横截面积增加耐力训练结果是肌肉产生适应性改变主要是肌肉能量供给改变暴发力训练(又称无氧训练)连续数秒至2分钟高强度训练主要依赖于无氧代谢路径供能19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19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0页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反应

骨骼肌收缩耗氧量显著增加心血管系统对此作出反应提升心输出量目标增加血液供给满足肌肉组织氧耗同时运走过多代谢产物不然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1页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适应经常进行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人体心血管系统形态、机能和调整能力产生良好适应,进而提升工作能力。训练有素者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运动开始后能快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效以适应运动需要,运动后恢复期短。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2页(二)运动对呼吸系统影响运动可增加呼吸容量,改进o2吸入和co2排出。改进肺组织弹性和顺应性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3页(三)运动对骨骼肌影响运动是由骨骼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收缩和舒张动作。运动对骨骼肌类型影响低强度运动显著消耗Ⅰ型纤维内糖原,而对Ⅱ型纤维内糖原影响甚微;高强度运动消耗Ⅰ型和Ⅱ型纤维内糖原,尤以后者更为显著。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4页(四)运动对关节代谢影响关节骨代谢主要依赖于日常活动时加压和牵伸,站立位重力使关节骨受压,肌腱作用在于牵伸。这两种力直接影响关节形态和密度。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5页(五)运动对骨代谢影响

1、运动对骨密度影响骨骼密度与形态取决于施加在骨上力,运动可增加力,可刺激骨生长、骨量增加。

2、运动对雌激素影响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轻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6页(六)运动对肌腱影响运动训练对肌腱结构和力学性质有长久正面效应。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7页(七)运动对脂代谢影响运动时加强脂肪酸氧化,可提升脂蛋白酶活性,可提升葡萄糖利用度,改进脂代谢。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8页(八)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刺激形式,能够提升神经活动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29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0页制动制动:指人体局部或者全身保持固定或者限制活动。制动三种类型:卧床休息;局部固定(比如骨折或脱位后石膏固)肢体和躯体神经麻痹或瘫痪。制动对机体影响31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1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2页制动是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最常见保护性治疗办法,目标是降低体力消耗或脏器功效损害,稳定病情,帮助疾病恢复。制动不利影响:长久制动或卧床可增加新功效障碍,加重残疾,所以要提倡运动,尽可能起床、站立、活动。“有病均应休息”是临床上十分常见认识误区。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3页(一)制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心输出量降低卧床24h血容量降低5%,6天降低10%,14天降低20%。患者在直立位时每搏量降低更为显著。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心率增加:与血容量下降,每搏量下降、自主神经功效失调相关。血流减慢:卧床后除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基础不变外,其余各动脉血流速度均降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下肢血流阻力增加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动静脉血栓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血栓形成:卧床后血容量降低,血液中有形成份并不降低,血液粘滞度显著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这些均为血栓形成提供良好条件。最常见是深静脉血栓。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4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5页

(二)制动对呼吸系统影响

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呼吸道感染、肺栓塞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6页(三)制动对骨骼肌影响

会引发肌肉废用、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肌肉血管密度降低、肌肉代谢障碍。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7页(四)制动对骨质影响

制动能够造成骨质吸收和新骨形成平衡发生紊乱,表现为相对或绝对骨质吸收超出形成,结果为骨钙丢失或骨质疏松、异位骨化等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8页(五)制动对韧带和关节影响

可造成关节挛缩、关节退变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39页(六)制动对中枢NS影响

会产生感觉异常、痛阈下降、神经和/精神障碍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0页

(七)制动对消化系统影响

胃肠神经功效异常: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排便困难、胃病。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1页

(八)制动对泌尿系统影响引发尿潴留、尿路感染、尿石症等。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2页(九)制动对皮肤系统影响引发压疮、皮肤水肿等。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3页系统制动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废用性肌萎缩、肌力减退、挛缩、骨质疏松心血管系统直立性低血压、心血管功效减退、血浆容积降低、血栓栓塞性现象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压疮呼吸系统潮气量及每分通气量降低、咳嗽及气管纤维活动降低,横膈活动减弱、坠积性肺炎消化系统便秘、食欲减退神经系统情绪低下、抑郁、焦虑、定向力下降、反应迟钝泌尿系统尿路结石形成、尿路感染代谢负氮平衡,负钙平衡,负硫、负磷平衡激素障碍甲状旁腺激素生成增加,雄激素、精子生成降低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4页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大脑可塑性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5页

概念

可塑性(plasticity)为了主动适应和反应外界环境各种改变,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效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改变即为可塑性意义

神经系统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反应能力46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6页神经损伤反应不论是中枢神经系统还是外周神经系统,其神经轴突损伤后都发生以下反应:受损轴突近、远侧端肿胀损伤使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远端神经末梢退变及突轴传递消失胞体肿胀、胞核移位,胞核周围尼氏体分散,染色质降解与受损神经元有突触联络神经元也将变性,称跨神经元或跨突触变性。血-脑或血-神经屏障不一样程度破坏,引发炎症、免疫反应

47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7页大脑损伤损伤区域神经组织直接收损继发动力性损伤

如:脑卒中引发缺血、缺氧继发神经元胞膜改变细胞膜内外离子交换,Ca2+大量进入细胞内随即发生细胞内级联事件,加重了脑损伤,继而引发脑功效缺失48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8页康复训练理论基础迄今为止,不论是生物学还是临床医学研究,都没有证据表明高度分化神经细胞含有再生能力不论是试验动物还是临床医学现象,都会发觉脑损伤、脑卒中后丧失脑功效,能够有某种程度恢复这说明在大脑损伤恢复过程中,存在着不一样于再生其它恢复机制49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49页大脑可塑性各种可塑性改变既可在神经发育期出现,也可在成年期和老年期出现一、非病理情况大脑可塑性二、损伤后大脑可塑性50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0页非病理情况大脑可塑性功效形成与代偿时期环境原因51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1页功效形成与代偿内容:发育过程中功效依赖性神经回路突触形成神经损伤与再生(包含脑移植)以及脑老化过程中神经元和突触各种代偿性改变胎教、早期启蒙教育音乐、钢琴、舞蹈、杂技、英语52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2页时期中枢神经可塑性有一个关键期这一时期以前,神经对各种原因更敏感这一时期之后,神经组织可改变程度则大大降低

53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3页环境原因较多环境信息刺激动物,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突触数量、树突长度和分支以及胶质细胞数量等远远胜过在贫乏环境下生长动物54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4页二、大脑损伤后可塑性55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5页大脑可塑性分类结构可塑性轴突和树突发芽突触数量增多这些改变可提升大脑对信息处理能力功效可塑性56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6页康复训练能使梗死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增殖,侧支循环改进,促进病灶修复及正常组织代偿作作用,从而促进其运动功效恢复57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7页功效可塑性脑卒中后偏瘫,如给予训练、锻炼和药品肢体功效就可逐步恢复,说明大脑皮层含有重组(reorganization)能力。58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8页功效可塑性脑功效可塑性主要表现脑功效重组潜伏神经通路启用神经联络效率增强等突触传递可塑性59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59页功效重组阶段脑损伤后,脑可塑性发生和功效重组是一个动态改变过程脑卒中后功效重组能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脑卒中后即刻改变,整个神经网络都处于一个抑制状态.第二阶段主要是未受损半球增量调整和过分活动60康复医学相关基础第60页功效重组阶段第三阶段双侧半球运动相关区域激活减低,在这一阶段,残余神经网络建立新平衡;第四阶段即脑卒中后恢复慢性阶段动态改变提醒在脑卒中恢复不一样时期,应采取不一样康复办法以促进脑功效重组和运动功效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