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领土扩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20世纪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关键时期的扩张活动与战略考量。从苏联成立之初至二战爆发前,苏联通过一系列政治协议、领土重划和军事行动逐步扩展其版图,其中包括对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东部地区及比萨拉比亚等地的合并。而在二战期间,苏联借由战争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实施领土调整,如利用苏芬冬季战争获取芬兰部分领土以强化列宁格勒地区的防御纵深,以及在远东地区趁机加强对外蒙古的实际控制,并在战后承认其独立,同时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影响力和实际控制区域。二战结束后,苏联在欧洲的领土变动尤为显著,通过雅尔塔协定等国际协议,合法化了对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及其他原属于德国领土的吞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和领土重组。苏联在远东地区巩固了对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等争议领土的占有权,这些举措不仅重塑了苏联的地理边界,更对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系统梳理苏联领土扩张的动机、手段及其国内外政策背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探究苏联在领土扩张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周边国家乃至全球政治地图造成的持久性变化。同时,也将讨论这一系列领土变更对于当今国际关系遗留的问题与争端。二、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脉络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其前身——俄罗斯帝国时期,这一过程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体制更替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和特征。自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苏维埃政权起,苏联的领土变迁尤为显著。在20世纪早期,苏联继承了俄罗斯帝国庞大而复杂的疆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领土调整与扩张。苏联在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一方面需要巩固内部新取得的权力,另一方面则利用国际形势变化谋求扩大战略缓冲地带和增强经济资源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苏联借助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手段,实现了对周边国家领土的实际控制。例如,通过与德国签订秘密协议瓜分波兰,进而获得了大片东欧土地同时,利用苏芬战争迫使芬兰割让了大片领土苏联还在远东地区占据了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这些都是苏联在二战爆发前的重要领土扩张行为。进入二战时期,苏联在抵抗纳粹德国入侵的过程中,领土一度大幅度收缩,但在战争后期反攻胜利之后,不仅收复失地,而且依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协定,再次确认和扩大了其西部边界,包括正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获得罗马尼亚的部分地区。同时,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领土诉求也得到了落实,彻底掌握了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这些举动进一步奠定了苏联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地位。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脉络交织着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博弈和军事斗争,既体现了其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也引发了广泛的国际争议和长期的地缘三、苏联领土扩张的主要手段与策略苏联在20世纪的领土扩张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多种手段和策略。这些策略既包括对外的军事行动,也包括对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军事征服与武力威胁:苏联在领土扩张过程中,最直接且最显著的手段是军事征服。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红军占领了波兰东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立陶宛的一部分领土。苏联还通过武力威胁迫使一些国家放弃对争议领土的主权。政治渗透与意识形态控制:除了军事手段外,苏联还通过政治渗透和意识形态控制来扩张其影响力。这包括支持共产主义政党、推翻亲西方的政权、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以及推广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等。这种策略的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被占领地区,使其接受苏联的领导。经济援助与贸易控制:苏联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走向。这种策略在二战后尤为明显,当时苏联向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以换取这些国家对苏联的政治支持。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原则:苏联还利用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原则来扩张其领土。在二战后,苏联支持一些民族独立运动,如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等,以这些民族的名义侵占原属于其他国家的领土。边界争议与领土调整:苏联经常利用边界争议和领土调整的机会来扩张领土。例如,在二战后,苏联与波兰、芬兰、挪威等国家进行了多次边界调整,通过这些调整,苏联获得了大量的领土。苏联在领土扩张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手段和策略,这些策略既有军事性的,也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性的。这些策略不仅帮助苏联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庞大的领土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这些扩张行动也对被占领地区的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压迫、经济困难和文化冲突等。四、苏联领土扩张的国内影响经济影响:领土扩张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增加,这包括了土地、矿产、水资源等。这些新增资源为苏联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能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领土扩张也带来了管理和开发的挑战,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这对苏联的财政状况构成了一定的压力。社会文化影响:领土扩张导致了苏联国内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新纳入的领土带来了不同的民族群体和文化传统,这既丰富了苏联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民族关系和社会融合的问题。苏联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要处理好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倾向。政治影响:领土扩张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但同时,这也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紧张,新领土的管理和整合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力来保证。领土扩张也可能导致国内外政策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军事影响:随着领土的扩张,苏联的边境线也相应延长,这就需要更多的军事力量来保卫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苏联不得不增加军事开支,加强边防建设,同时也要面对与邻国的军事对峙和冲突风险。苏联的领土扩张对其国内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谨慎处理的挑战。苏联的历史经验表明,领土扩张并非单纯的利益获取,而是需要综合考量和管理的复杂过程。五、苏联领土扩张的国际反响与地缘政治后果苏联的领土扩张不仅在国内引起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变革,也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涉及政治和外交层面,还深刻影响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苏联的领土扩张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方面,一些国家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与苏联建立了紧密的外交关系,希望通过与苏联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国家对苏联的扩张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这些国家担心苏联的扩张会破坏国际秩序,威胁到他们的国家安全。在舆论方面,苏联的领土扩张也成为了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媒体对苏联的扩张行为进行了批评和谴责,认为这是一种侵略行为,违反了国际法。而也有一些媒体则对苏联的扩张行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认为这是苏联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所做出的必要选择。苏联的领土扩张对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联的扩张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弹。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应对苏联的威胁。这种竞争和对抗加剧了全球的紧张局势,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苏联的领土扩张也对全球的地缘政治战略产生了影响。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方向,以应对苏联的扩张和威胁。这种调整和变化使得全球的地缘政治战略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苏联的领土扩张不仅对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种扩张行为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引发了全球的地缘政治战略调整。对于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来说,苏联的领土扩张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六、苏联解体后领土问题的遗留与处理苏联解体的背景:简要介绍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对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领土划分的影响。领土问题的遗留:讨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领土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俄罗斯与其他独立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以及这些争议对地区稳定的影响。领土争议的处理:分析苏联解体后各国处理领土争议的方式,包括外交谈判、国际仲裁、甚至军事冲突等。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探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如何影响这些领土问题的处理,以及这些争议如何塑造了后苏联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案例研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土争议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问题,或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对未来地区稳定的展望:基于以上分析,对未来这些领土争议可能如何发展,以及它们对地区稳定的潜在影响进行展望。我将根据这个大纲,为您撰写“苏联解体后领土问题的遗留与处理”的具体内容。七、结论苏联领土扩张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其扩张的动因包括国家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民族问题等多个方面。在苏联成立初期,面临外部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压力,领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安全。而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领土扩张成为其扩大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苏联领土扩张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军事占领、政治控制、经济援助等。在扩张过程中,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如利用民族问题、制造地区矛盾、支持亲苏势力等。这些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苏联的领土扩张目标,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经济负担等。再次,苏联领土扩张对其自身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领土扩张使得苏联版图不断扩大,民族成分更加复杂,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在国际上,苏联领土扩张加剧了冷战对抗,影响了世界和平与稳定。苏联解体后,领土扩张遗留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民族问题等。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领土扩张不应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而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应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苏联领土扩张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其影响深远。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苏联的历史,还可以为当今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国应从中吸取教训,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参考资料: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四部分组成。领土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立体化三维空间,上至高空,下达地底。领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地理空间。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除上述四个组成部分之外,有些海域,例如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尽管在严格意义上不被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但沿海国可以对其及其资源行使主权权利,从而构成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领土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部落拥有自己的农田、活动范围,且阶级制度开始形成,渐渐形成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一个部落的管控地区,领土的基本概念形成。后来,势力范围便转变成领土,部落转变成国家,首领转变成皇帝或君主,领土正式形成,成为国家的一个象征。领土在初时定义模糊,且疆界不清,难以考察国家的实际领土。直至近几百年,领土疆界才逐渐清晰。在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之中领陆是主要的,其他组成部分往往是领陆的附属部分,是与领陆不能分别的,除非在特殊情况有条约的规定。相对于国家领土的是国际领土,指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区域。这些区域原则上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机构代表全人类加以管理,如国际海底区域由《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实行管理。有一种说法,认为国家领土还有虚拟的部分。这个部分是在一切方面或为某些目的被视为国家领土。例如,在公海上以及在外国领水内的军舰和其他公有船舶,被视为国家的浮动领土;又如用作使馆馆舍的房屋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使节本国的领土。这是虚拟的说法,而不是真正的领土。这种说法是不足取的。领水即国家拥有的水系领土,包括河流、运河、领海(包括内海)与湖泊(或内陆海)。河流在主权国家领陆内便自动转变为该国家的领土部份,主权国家在这些河流中有绝对操控权。例如长江黄河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运河不管由谁挖掘,运河在主权国家的领陆内便属于该国家的领土。主权国家在这些运河中有绝对操控权。例如巴拿马运河由美国挖掘,但主权属于巴拿马。河流在主权国家领陆之间称为边疆河流。边疆河流主权属于拥有疆界的两个或以上的主权国家。一些跨国河流会被承认为国际河流,任何国家都能自由通商,自由航行,如欧洲的多瑙河。湖泊或内陆海在主权国家领陆内便自动转变为该国家的领土部分,如贝加尔湖属于俄罗斯。湖泊或内陆海在主权国家的边疆,便会分由不同国家管理,如里海、咸海、五大湖等。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中国领土除大陆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采用直线基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内水是一个由一国领土完全包围的封闭性湖、河、内海,都被称为内水。海岸边缘沿岸国所属岛屿外缘,与海岸国海岸的连接线内侧都属于内水。注入海中的河流河口,其靠岸边一侧的注口连线内侧也算内水。由内水起算12海浬,为领海。主权国家对其内水有完全之司法管辖权,外国船只在领海中允许的无害通过权,在内水里是不允许的。海湾则另有特别规定。所谓湾乃指两地岬(即海岸端突出之土地端点)所圈围的大于半圆的水域。若此水域离陆皆不超过24海浬,则全部视为内水。领空是一个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水的上空部份,主权国家在这些领空中有绝对或部份操控权。主权国家可以划分禁飞区,甚至禁止任何他国飞机进入领空。底土是一个主权国家领陆的地底部份,主权国家在这些地下土中有绝对操控权。主权国家能自由地开发底土的地下资源,如煤、石油等。有时领海地底属于底土。人文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常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领土形式归结为五种类型,即集团型、狭长型、派生型、穿孔型和零散型。每个国家的领土至少属于一个类型,而很大一部分国家的领土是属于多个类型。集团型领土指国家的领土形状呈比较规则的多边形或近圆形。这种类型领土的优势是不会出现特别偏远的地区,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缺点是这种国家面积往往不大,缺少战略纵深,也容易缺少自然资源。典型的集团型领土的国家有波兰、法国、马其顿、柬埔寨和乌拉圭等。狭长型领土指领土呈现狭长的几何形状,其中长边是宽边长度的两倍以上。这种领土一般是顺应地形而形成的,因此其地形可以当做战略优势。但是过于狭长的领土也存在很严重的军事威胁,容易被敌人拦腰切断,分而歼之。典型的狭长型领土的国家有马拉维、巴拿马、突尼斯、多哥、贝宁和智利等。派生型领土由核心部分和伸出的派生部分组成。一般来说,派生型领土的国家拥有比较大的半岛,或者占有一些狭长的地峡。派生型领土的优势是派生部分可以当做政治军事的前沿阵地,深入别国的势力范围,而缺点同样在于派生的地区容易成为别人打击争夺的目标。典型的派生型领土国家包括泰国、阿富汗、纳米比亚和印度等。穿孔型领土指在领土的范围内有一个或多个非本国领陆的地区,包括别国的飞地和国中之国。有的学者把有大型湖泊的国家领土也算作这一类。一般来说,这种领土类型会导致国内交通不畅。若不算大型湖泊,这一类领土的典型国家包括南非、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法国和塞浦路斯等。零散型领土指领土的各个部分不相连接。所有拥有岛屿和飞地的国家都属于此类。这一类领土同样会使交通不畅。但是飞出的部分领土也能作为政治军事的前沿阵地,占领一些要地。典型的这一类型国家有印尼、日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拥有的领土虽然是固定的,但在历史上经常发生领土权转让的情况。国家领土可能增加,领土也可能缩减。下列之领土取得方式皆按国际惯例。实际上仍须视各国之相关法律,如宪法的领土相关条文。领土在现代大多禁止别国随便侵占。先占(Occupation)即是占领无主地,例如俄罗斯占领西伯利亚及远东等。近代,先占已经是不可能发生的领土获得方式,因为除了南极洲外(部分国家对其宣称拥有主权),世界上所有领土都已被不同国家所拥有。时效(Prescription)即是某个国家占领了别个国家的领土,按国际法若过了50年时间,领土拥有权便自动转让给占领国。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非法占领,若原持有者不提出异议,则视同同意该领土转移。在国际法,任何国家若确信其国土被敌意占有,便有责任提出正式抗议(不必兴讼,但该抗议需备案)。若然超过了时限下不作抗议或兴讼,国际法便不能宣称该占有为非法,占有国便自然成为合法拥有者。时效是一个具争议性的领土获取方式,因此其在现实中实行的可能性不大。添附(Accretion)即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所增加的领土,例如填海造陆或人工岛。世界上有不少例子,如城市填海等。割让(Cession)在战争中,战败国在被迫或求和时割让领土给战胜国,战胜国所获得的领土便是由割让取得。例子有很多,如德意志帝国于一战战败后割让了很多领土予邻国。征服(Conquest)即国家以武力占领他国领土之部份或全部,例如殖民时代的欧洲列强。购买(Purchase)即国家向原持有者购买领土,典型的例子有美国向西扩张时向英、法、西、墨、俄国购得的领土。独立(Independent)即一个地区从原国独立后获得的领土,如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加盟国。公民投票(Referendum)即由公民投票决定领土属那个国家,或地区能否独立。归还领土主权(Refersionofterritorialsovereignty)即战胜国向战败国追讨以前战败时所割让出去的领土,如日本于二战后归还的海外领土,台湾。租借(Lease),即在不同情况下(如战败),将领土在一个有效期内租借予别国,借地国拥有大部份主权,但租国仍保留部份主权,称为租借。例子如清朝租借新界予大英帝国。共管(Condominium),即一片领土受两个或以上的国家管理,形成没有国家拥有对该领土的绝对主权。例子有20世纪初的英埃共管苏丹(英国及埃及共同管治)。托管(Mandate),即国家为免受入侵、战败国将殖民地交给战胜国或其他原因,暂时将领土交予别国,称为托管。接受托管领土的国家职责在于保护该领土或协助其独立,而且不会拥有对该领土的绝对主权,该国家要在一些情况下(如托管期限结束),放弃该领土。即领土受国际管理,没有主权国家拥有该领土,称为国际托管。南极洲便是一例子。国家拥有的领土理论上是不可分割、不可侵犯的。国家在其领土上有完全的主权,且其他国家理论上无权干涉。领土大小也象征著国家的强弱,如冷战时两大国美国与苏联也是领土超过9,000,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又如殖民时代英法等欧洲列强殖民领土都象征帝国强弱。领土拥有权纠纷甚会直接导致战争,致使国家灭亡。每个国家都拥有不同大小的领土,其现今的领土视乎不同因素,如地理、历史、民族等。没有领土的国家称之为流亡政府,如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等等。主权国与主权国之间的领土纷争,通常是因归还领土主权、时效、先占等原因而引发出的来的。注:中国与其他邻国并不存在边界争议,阿克塞钦、藏南地区、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钓鱼岛皆为中国固有之领土,中国对上述地区主权无可争辩。4美国4(其中陆地面积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中国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领海基线:量算领海的宽度要有一条起点线。这条起点线在海洋法中被称为“领海基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线基线法,还有一种是混合基线法。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大陆架自海岸线(一般取低潮线)起,向海洋方面延伸,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大陆坡折处为止。陆架坡折处的水深在20~550米间,平均为130米,也有把200米等深线作为陆架下限的。大陆架平均坡度为0~7,宽度不等,在数公里至1500公里间。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中国领土除大陆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采用直线基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我国的海洋领土争议我国与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在黄岩岛、中业岛、钓鱼岛等海洋领土问题上有争议。海洋领土的争议实质是各国对海洋资源等国家利益的争夺。苏联领土扩张研究苏联是一个曾经非常强大的国家,其领土扩张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多个世纪以前。在历史上,苏联通过战争、征服和殖民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影响、经济利益等多个方面对苏联领土扩张进行研究。苏联领土扩张的历史背景是复杂而多变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逐渐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开始寻求扩张领土的方法。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也促使了俄国的对外扩张。最终,苏联在一战后趁机夺取了许多原属德国的领土和波罗的海三国。苏联领土扩张的政治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苏联领土扩张使得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大大增加,巩固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地位。这种扩张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新占领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苏联的领土扩张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和抵制,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三,苏联领土扩张的经济利益也是不可忽视的。苏联通过占领新地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资源储备。例如,乌克兰平原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为苏联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产区;西伯利亚地区的丰富矿产也为苏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苏联还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手段加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苏联领土扩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国际交往中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避免冲突和不平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和尊严,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美国(UnitedStates)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约为937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居世界第四位。美国设州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是指美国行政分区的一种分类,其领土由美国政府管理但不属于美国的一部分。建立这些领土的目的是为了管理这些新获得的地区,因为当时美国领土的边界还在扩张中。这些领土可以分为是否合并领土(即美国本土的一部分)和是否建制管辖(由美国国会依组织建制法案通过承认)。美国合并建制领土在1789年至1959年间存在,有31个领土申请并获得联邦州地位。美国在1898年之前都没有所谓美国非合并领土(也被称为“海外领地”或者“岛屿地区”),直到今天还继续控制着其中一部分地区。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此时,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除了用战争,金钱成了获得领土最常用的方式。而“昭昭天命”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美国统治阶级把它作为对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在“天命之说”华丽词藻的掩饰下,美国获得了得克萨斯、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增加了12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1800年,法国刚刚上台执政的拿破仑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区。路易斯安那地区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相当于现在美国中西部的13个州。强大法国的存在使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拿破仑极有可能会盘算北边的加拿大,然后还会让美洲印第安土著人骚扰美国边境。180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斐逊与法国谈判,希望以高价买到这一大片土地。美国也作了最坏打算,如果谈判失败,就伙同英国孤立法国。结果,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和迅速,拿破仑竟以8000万法郎(当时约合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如此大片的土地卖给美国,连美国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拿破仑有难言的苦衷。当时,拿破仑派2万人入侵海地全军覆没,急需要资金来重整旗鼓。拿破仑盘算过,如果美国和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英国必将进攻路易斯安那地区,与其让它们落入宿敌英国之手,不如卖给美国,而且卖了这个地区,法国可解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控制欧洲。1803年4月,美法签订和约,美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便成了下一个目标,因为,那里是发展种植园经济的理想区域。美国一度曾提出路易斯安那的购买也包括佛罗里达,但遭到了佛罗里达的拥有者西班牙的严词拒绝。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要对西班牙动武时,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趁此机会,大批美国人迁入佛罗里达。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统治摇摇欲坠。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终于,西班牙意识到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已力不从心。1819年2月22日,美西签订条约,美国仅花了500万美元就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美法、美西这两项交易使美国在不到20年之内,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倍多。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的扩张使美国尝到了甜头,接着,美国又相继通过策反与威胁的方式从墨西哥和英国手中得到了得克萨斯共和国和俄勒冈地区,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此时,加利福尼亚又勾起了美国的兴趣。1542年,西班牙雇用的葡萄牙探险家首先发现加利福尼亚。之后,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下独立时,将其变为一个省。1841年,美国陆续向加利福尼亚移民。这些移民以农为生,成为墨西哥人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一直不受当地人欢迎。美国人还是源源不断地进入加利福尼亚。为了得到这块土地,美国政要屡屡出高价购买。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甚至在一封信件中说,为了得到加利福尼亚,美国愿意付出高于得克萨斯州20倍的价钱。墨西哥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礼的要求。于是,美国萌生了以武力满足领土欲望的念头。美国先在舆论造势,一会宣传英国企图来争夺这块土地,一会又宣传墨西哥正在秘密策划反美运动,目的就要把美国民众引上战争之路。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同时,美国又开始了军事挑衅行为。1846年,美国总统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国边境有争议地区。墨方提出强烈抗议,却没有任何效果。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事件正好给美国以开战的借口。5月,美国正式向墨西哥宣战,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墨西哥军队缺乏训练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败下阵来,加利福尼亚顺理成章地归并美国。1848年2月2日,美国与墨西哥签订条约,美国只象征性地支付1500万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在内的近140万平方公里土地。接着,在1853年,美国驻墨西哥公使加兹登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美墨边境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后以“加兹登”命名此地)。在这次美墨战争中,墨西哥丧失了大半领土。墨西哥战争之后,美国本土已经比1783年刚刚被承认独立时的领土扩大了两倍。美国扩张道路并没有停止。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过程非常滑稽。19世纪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他把买主锁定在美国人的身上。由于担心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不感兴趣,俄国花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一些新闻记者和政客,试图通过他们来游说美国政府。1867年3月,俄国派官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当时,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是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他在同俄国谈判时,开始出价500万美元,后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同俄国在一夜之间达成了购买协议,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协议书上正式签字。终于,美国以绝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岛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当时在美国,只有少数渔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权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商人谋求在那里从事毛皮贸易的特权,而多数人对阿拉斯加一无所知。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说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一个异乎寻常的错误。”西沃德被国内舆论骂得躲在家里许多天。精明的西沃德还是坚持不懈地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867年4月和7月,参众两院分别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协议。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确应该感谢西沃德这位政治家的远见。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在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升高,它的身价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俄国人一定为当初这个鲁莽的决定悔断了肠。19世纪末,美国还通过战争等许多方式获得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夏威夷。美国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万美元,却夺取了相当于独立初期3倍多的领土。领土扩张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今天“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一块合并领土是指一块适用美国司法裁判权的特定地区,藉此美国国会裁定美国宪法全面实行于这些领土的当地政府和居民(例如公民权利,陪审团审判等),正如适用于美国的地方政府和居民一样。合并领土被认为是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块领地而已。相对的非合并领土是一个适用美国司法裁判权的地区,美国国会裁定只有美国宪法的某些部分适用于这些地区。非合并领土本质上是殖民地,根据宪法第六条规定即联邦法律效力优先于州法律的原则,依据美国国会选订适用之美国宪法,接受管辖。成为合并领土对于一块领土来说是一个永久的状态。一旦合并就无法去除这个状态;也就是说它就再也无法从美国司法裁判权中得以豁免(有某些例外的情况;有部分美国合并领土基于边界和解的安排已经转让给外国政府)。在这里“合并”这个词不涉及建立一个公民政府的行为(例如一个城市或小镇)。美国国会通过了组织建制法案(OrganicAct)以正式宣告其建制领土政府系统的建立。这种领土既可以是非合并领土也可以不是,自从1959年夏威夷被承认为美国领土之后只有非合并的建制领土存在。组织建制法案的条款包括建制领土上权利法案的设立,以及一个三权分立政府的架构,这样的领土可以被认为是建制的。历史上一块建制领土不同于州,因为虽然组织建制法案允许有限的自治政府,但是没有宪法而且这块领土的终极权力掌控在美国国会手上而不是当地政府。某些同时代的建制领土拥有宪法,但是这种宪法明显不同于州的宪法,因为前者不能使得这块领土有权成为联邦的一个州。历史上大多数美国领土,包括所有那些最终成为美国各州的领土,都是合并建制领土,也就是说议会为了这些合并领土建立了地方公民政府。非合并领土和合并领土的差异并没有显现直到20世纪美西战争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上海统计师(初级)考试题库(含基础和实务)
- 甘孜职业学院《工程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科学上册11.1生物的感觉11.1.1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学案无答案牛津上海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素材苏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乘与除教案北师大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人与动物5动物世界第一课时教案首师大版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第3课磁铁的两极教学材料教科版
- 计量设备培训课件
- 《米拉公寓建筑分析》课件
- 《弧形导台过站》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时间的初步认识三(年 月 日-复习课)▏沪教版
- 员工奖惩签认单
- 检验检测服务公司市场研究与市场营销方案
- VDA270气味性测试参考标准中文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 2022年版课程方案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 2737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201801-202107不少于6套)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 公园对地价和环境的影响
- 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模板(带公式)
- 建模案例—飞行管理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