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无为县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2.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2)。下列有关反应1和反应2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1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B.在反应1和反应2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反应1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D.反应1和反应2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记类似的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因为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4.生物燃料是指以纤维素材料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是制造生物燃料的重要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刚果红染色法能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微生物C.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优点是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就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D.用平板划线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应选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5.甲状腺对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调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可分泌两种激素,分别是甲状腺激素与三碘甲腺原氨酸B.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促进肌肉的增生与骨骼成熟C.当饮食中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消失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至垂体前叶,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6.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溶解度不同B.蓝藻细胞内含有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与光合作用有关C.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5→C3→(CH2O)D.温度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7.丙酮酸通过MPC(载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相关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MPC功能缺陷可能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D.丙酮酸通过MPC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8.(10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于水二、非选择题9.(10分)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准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10.(14分)植物的花、果实等器官能够储存有机物,但储存能力有限,当植物不能完全容纳源器官(如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某实验小组研究CO2浓度和氮(N)含量对非洲菊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期间呼吸速率基本恒定,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CO2400+N15指大气CO2浓度(400µmol•mol-1)+正常氮水平(15mmol•L-1),CO2800+N15指CO2加富(800µmol•mol-1)+正常氮水平(15mmol•L-1),其他同。(l)实验中丁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2)CO2在光合作用中通过直接参与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由实验结果可知,CO2含量增加对非洲菊叶片Pn的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__________的趋势,N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__________作用。(3)提高N水平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使植株总生物量增加,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小组对90~150d的非洲菊各组叶片淀粉含量检测时,发现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量低于丙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11.(14分)胰岛素抵抗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胰岛素效应缺陷状态,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患者多出现肥胖,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症状。科研人员发现口服二甲双胍对改善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回答下列问题:(1)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血糖水平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会使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2)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__________。(3)胰岛素抵抗水平可以用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1.5表示。某同学为了验证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以生理状况相同的患有II型糖尿病的小鼠、安慰剂(一种“模拟药物”,不含二甲双胍片的有效成份,其他特性与二甲双胍片相同)、二甲双胍片、血糖检测仪、胰岛素检测仪等材料和用具进行实验。下面是该同学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完善其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将患有II型糖尿病的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与Bb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一;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导致F1出现白花植株。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详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随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有放射性的个数至少有2个,最多有4个,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解答。2、B【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题干中反应1属于非条件反射,而反应2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详解】A、反应1手碰滚烫的热水,立即缩回手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眼睛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A错误;B、在反应1和反应2的反射弧中,体内都会发生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因此都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C、在反应1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发生的是单向传导,C错误;D、反应1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与大脑皮层无关,反应2与大脑皮层有关,D错误。故选B。3、D【解析】

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A正确;

B、运用统计学方法记录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发现分离比都接近3:1,B正确;C、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主要的假设内容,C正确;D、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再通过测交试验来证明假设,D错误。故选D。4、B【解析】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方法一在长出茵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mg/mI。的CR溶液,10~15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I。的NaCI溶液,15min后倒掉NaCl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茵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

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mg/mI。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I。培养基加入1mI。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等培养基上长出茵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方法一的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详解】A、由分析可知,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Cx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A错误;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能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微生物,B正确;C、由分析可知,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是第二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而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就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是方法一的典型优点,C错误;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应选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D错误。故选B。5、D【解析】

A、甲状腺激素可以分为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A错误;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骨骼成熟,但不能促进肌肉增生,B错误;C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至垂体前叶,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不会因饮食中缺碘而消失,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分泌特点是解题关键。6、C【解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原核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在质膜上存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及酶,因此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的,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溶解度不同,A正确;B、光合色素参与光合作用,蓝藻细胞内含有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与光合作用有关,B正确;C、光合作用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C错误;D、光合作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7、B【解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②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②C3H6O3(乳酸)【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A正确;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的[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B错误;C、MPC功能缺陷可能会导致丙酮酸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基质,而后可能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C正确;D、MPC(载体蛋白)是转运丙酮酸的载体,因此丙酮酸通过MPC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D正确。故选B。8、B【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光反应阶段①产生ATP,暗反应阶段②消耗ATP,有氧呼吸③④过程均能产生ATP,A正确;B、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①②③④可以同时进行,黑暗时细胞只有③④有氧呼吸进行,B错误;C、光反应阶段①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D、过程④包括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9、磷酸二酯(4种)脱氧核苷酸氢碱基互补配对4【解析】

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下降缓和这种下降趋势的N参与植物叶绿素和有关酶的合成等进而促进光合作用丁组N含量高于丙组,高N水平可能缓解了丁组淀粉累积产生的反馈抑制,故净光合速率高于丙组;同时高N水平可能促进淀粉的利用或转移等,使丁组的淀粉含量低于丙组【解析】

从柱状图分析,甲组和乙组表面在CO2为400个单位时,提高N的含量的不能提高光合作用,而将甲组和丙组比较,说明提高CO2的浓度可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详解】(1)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丁组的处理是。(2)CO2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反应式:;将四组柱状图的甲组和丙组比较,发现在高浓度CO2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对Pn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和丁组比较,丁组Pn较高,说明N含量的增加可以缓解这种下降趋势。(3)N参与植物叶绿素和有关酶的合成等进而促进光合作用。(4)根据题干的信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时,过多的有机物就会在源器官内累积,引起反馈抑制”,所以可以推测丁组净光合速率都高于丙组,但淀粉含量低于丙组的原因是:丁组N含量高于丙组,高N水平可能缓解了丁组淀粉累积产生的反馈抑制,故净光合速率高于丙组;同时高N水平可能促进淀粉的利用或转移等,使丁组的淀粉含量低于丙组。【点睛】解答本题抓住两点:第一是能够分析柱状图中表示的数据,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结论,第二是理解题干中的反馈调节的信息,解答(4)。11、升高胰岛B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实验思路:A组小鼠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小鼠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并比较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预期实验结果:A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水平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解析】

1.Ⅱ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胰岛素效应缺陷状态,使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无法促进血糖进细胞,所以其血浆渗透压高于健康人水平。2.血糖平衡的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来源,以升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以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1)胰岛素为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血糖水平升高。血糖升高又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2)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3)本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所用的实验材料应为患有II型糖尿病的个体,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服用二甲双胍,因变量为实验动物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实验中注意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故实验思路为:将患有II型糖尿病的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