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I卷模拟预测试卷7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对诗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观照,并将其呈现在诗歌文本中——诗歌写作行为本身
成了被书写的对象。在陈与义、陆游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于诗歌写作本身更细致、频繁的书写,
“题诗”“成诗”“寻诗”“哦诗”等有关诗歌写作的表达大量出现,有意寻诗、出声吟哦的诗人形象也
越发明晰,这表明:宋诗对诗歌写作本身的呈现更为深细,写作者对自我作为诗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
识。
“题诗”“成诗”在陈与义的诗中承载了丰富内涵。“鹳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洒面风吹作飞
雨,老夫诗到此间成”两例清晰展示出外部环境怎样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波澜,眼前转瞬即逝的景致如何被
诗人捕捉到进而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而“成诗”的过程往往具有实时性、不可复制性。有道是“有诗还忘
记”“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诗人内心感知到的诗意、诗人在语言表达上的疏离,都清晰
呈现在诗中。他在《对酒》中的“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同样感叹着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
窘迫。
诗人也常常自发外出“寻诗”。“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游八关寺后池上》),诗人专门拄
着藜杖寻诗:“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味明月中”(《寻诗两绝句》),半夜从酒醉中醒来的诗人特意
推开门,在明月乔木中寻诗。场景本身就是诗意的来源,诗人在呈现出诗意产生的特定情境之后便结束了
诗篇,不再述说此刻的感受。这类似前引“鹳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诗人看似只是记录实时景象,然
而诗情恰恰渗透在眼前所见之中,诗歌写作也在此刻完成。不同的是,“寻诗”更能体现寻找、访求的过
程性和目的性,在这一表达中,“诗”仿佛成了触手可及的实体;作者自认与读者对何为“诗”有着高度
默契,只需呈现特定场景,读者便可心领神会。这种将“诗”客体化的过程,体现出诗歌已成为诗人日常
生活中随时可见的一部分,同时,诗人的主体身份在诗歌中也呈现得愈发明晰。
(摘编自刘晓旭《赋诗与寻诗》)
材料二:
“镜”在中国文化中有复杂的意涵。本文所言“览镜诗”,不是泛指含有“镜”意象的诗,也不是指
专门吟咏镜子的诗,而是指书写览镜行为与感想的诗作。览镜诗的关注点,是这个行为本身以及由此引发
的人物心理情感。换言之,览镜诗中,作为物品的镜,只是触发某种心理的媒介,并非诗歌吟咏的重心所
在。作者对览镜行为有更充分的自觉,把更多的笔墨着眼于“镜中像”所引起的一系列内心反应和情感状
态。审视览镜诗的嫁变脉络,我们可以再次确认中唐至宋代诗学的一脉相承,也能感受到日常化题材在宋
代诗人手中有更繁复的艺术表达和更丰赡的文化内涵。宋人的自我形象在览镜诗中得以再造,新的审美趣
味随之形成。
由镜中像来认知自我,是人们览镜自照的重要目的。按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人们
通过观看镜中影像而建立“自我”的观念,并由镜中自我逐渐进入“社会中的我”乃至“理想中的我”。
人在镜前凝视,建构对自身形象的认识。“镜中像”与“现实我”存在距离,这就促使照镜人通过想象去
完成两者的合一,建构自我形象。诗人照镜,由人而镜,由镜而像,由像返观人,故心有所感。解读览镜
诗,是观察作者自我形象建构的有效途径。
试看宋庠《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
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
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
浪绶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
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
宋庠仕宦显达,遣词造句典丽奥博,全诗意脉从“镜中像”指向“现实我”。镜中老态让他联想到现
实官场——是致仕退隐,还是不负官位?他内心纠结。宋庠没有白居易的乐天顺命,镜中像刺激他要在现
实和理想间选择,所以他最后欣羡汉代的疏广、疏受,能主动功成身退。我们可从中提炼出诗人的三层形
象:
A“镜中像”——颓然老者(“坐况苍华不满梳”);
B“现实我”——高位在身(”:戾绶转惭龟钮印”);
C“理想我”——致仕归田(“茨杀贤哉汉二疏”)。
正是三者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作者“难决”,整首诗也因三层形象的复杂关系而充满张力。览镜诗
是表达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日常不能径直变为诗,但诗可以表现日常,让日常经验走向美学自觉。宋人将
“镜中像”与“现实我”勾连在一起,让“幻象”与“真我”对话,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
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摘编自侯体健《幻象与真我:宋代览镜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与义在《对酒》等诗中感慨诗意受限于语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诗情,所以写不出好诗。
B.宋诗中有关“寻诗”的诗句只呈现出诗意产生的特定情境,不会述说具体的感受。
C.宋代览镜诗中的“镜子”不仅是诗歌的重心,也是抒情的中介,诗人意在抒写镜中人像所激发的思想情
感。
D.材料二引用拉康的理论分析我国诗人为何览镜自照,而宋庠诗例的意脉恰恰契合“镜像阶段”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成诗和寻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更能彰显诗人创作的自觉性。
B.《寻诗两绝句》看似未交代寻诗的结果,其实诗情己生,这正是寻诗之诗的妙处。
C.相比于寒门士子,宋庠这类地位高、通世故的贵族更容易写出意蕴丰富的览镜诗。
D.材料二标题所谓“幻象”主要指理想,而“真我”则指向诗人的真实境况或情思。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刘禹锡《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C.孔平仲《览镜》:“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
D.叔本华:“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
4.李白有诗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对李白的诗句加以分
析。
5.以上两则材料,是我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课题《宋代诗人》搜集到的有效文献。
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写出该研究课题的完整名称,不超过15个字;
(2)简要归纳两条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甥舅俩
李春雷
一千多年前的那天,曾巩三岁,王安石刚满周岁。
彼时,他们还是婴幼儿。几十年后,他们出类拔萃,都成为时代的人杰。一千多年后,大浪淘沙,他
们更是成了历史的巨人。
来到抚州,必须拜谒王安石和曾巩。
大师巨匠总是比肩携手。比如宋六大家,四川三人是父子,江西三人则是师生。而两位学生辈的王安
石与曾巩,不仅是同乡,是朋友,还是甥舅。
他们不仅是亲戚,更是好朋友。
两家是世交,曾父与王父是同学。王安石得遇欧阳修并受到赏识,缘于曾巩的介绍。而王安石对曾巩
的文章,更是倍加推崇,其祖母、父亲、母亲、岳父去世后,皆由曾巩撰写墓志铭。
虽是好朋友,追求与风格,却完全不同。
政治上,王安石胸怀天下,锐意变法,敢吃螃蟹,敢闯禁区,大刀阔斧,舍我其谁;曾巩则属于保守
派,身处基层,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标准的勤吏。
文学上,也如此。
王安石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其散文雄健
简练、奇崛峭拔、笔如刀锋、字字点穴。最著名的《读孟尝君传》,不足百字,却否定了历朝观点,实属
千秋名篇。
曾巩的文风集司马迁,韩愈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
曲周详,开阔、承转、起伏、回环皆有法度。其代表作有《墨池记》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等。
对于对方,两人都有着透彻的认识。
王安石比曾巩小两岁,走上仕途却早十几年,政治经验更丰富,观人识才最老辣。他虽然称赏曾文,
却又看到了其弱点,遂在早年的赠诗中明言:“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这两句,简直就是
对曾巩人生的预言和定位;不适合官场,却可以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文学家。
而曾巩,在宋神宗召见时,询问王安石的缺点,曾巩直言“吝”,即执拗、小气之意。这个评价,可
谓一针见血,后来,人们戏称王安石为“拗相公”,正是“吝”的另解。
他们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两人虽是亲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为宰执,从未提携曾巩,曾巩身为下属,并未攀附王安石。他们坚
持各自的政见,互不妥协。政见不睦,徒说无益,那就不见面、不争吵。许多年里,他们甚至中断了联
系,但是从未互相攻击,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着自己的路径,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实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却又通透政治,并主导了中国历史上继商鞅之后的
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却为中国政治文明留下了巨大财富。而曾巩在仕途清淡的同时,
于文学上追求更高,揣摩玩味,在文本上做到了极致。
他俩和老师欧阳修以及文友三苏一起,高擎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力抵萎靡文风,
坚持文以明道,使中国散文正本清源、蔚为大观,从而改变了文学史。
就这样,烟云散尽、落日辉煌时,他们又走到了一起。
元丰六年春,曾巩扶母亲灵柩乘船南归,王安石特意迎到江边吊唁。此时,曾巩已病重,到达江宁后
便卧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执手倾谈。两位老亲戚老朋友,相好如初,就像少年时那
样。
不久之后,二人相继谢世。
不要以为去世,一切就结束了。
他们又同样被历史误会。
从南宋至元明清,王安石变法基本被否定,他甚至被视为奸臣。按照传统评价,变法有“急政”或
“苛政”之嫌,引起激烈“党争”,导致北宋亡国。有人在评判两宋时,将王安石与秦桧并列:“国家一
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转机出现在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开始重新认识王安石。从
此,对他的肯定评价才成为主流。
史学家称,王安石变法,是人类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才使人类有了摆脱野蛮统治的
可能和方向。由此,王安石被称为"千古一相"。
而曾巩,他的文章最初并没有被格外重视,直到明初,文坛才开始将其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排名
最后。进入清代,最富影响的桐城派作家群,更注重“义法”,遂将曾文奉为楷模。康熙年间出版的《唐
宋八大家文钞》,共选录文章316篇,唯一入选超过百篇的作家就是曾巩,计128篇,数量远超其他七
人。
经过几百年时光的淘洗,这甥舅俩,都成为历史甄定的巨人。
在他们去世九百多年后,我来到抚州,瞻仰先贤。
那一天,武夷余脉群峰青翠,天上白云悠悠,阳光雪亮,清风香甜,令人想到徐徐流动的历史。
眼前的世界,热烈而生动,似一片澎湃的海洋,如一台无终的大剧,更像一株苍翠的大树,春夏秋
冬,青青黄黄。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枚小果,暂时栖居在这株屹立于洪荒的大树上,蓬勃着,摇曳
着,梦想着,成熟着……
日月无语,天地有心。
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十年后、一千多年后,两个时间节点写出了王安石与曾巩不同时期的共同特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B.王安石与曾巩的文章风格完全不同,但王安石总请曾巩为自己去世的亲人写墓志铭,可见王安石的文章
不如曾巩。
C.王安石和曾巩虽然政见不睦,二人在许多年里互不妥协,坚持己见,但从未互相攻击,而是保持沉默。
D.文章讲述了王安石和曾巩不同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历史甄定的巨人”是对
二人的高度评价。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叙述王安石和曾巩在政治和文学上不同的追求与风格,意在突出二人在不同领域的高
下。
B.文章第四段点明曾、王二人的关系,不仅照应标题,也为后文两相对照来写两人的经历、品性、追求等
内容做铺垫。
C.本文取材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突显了“形散”的特点;同时,聚焦于对二人的赞美与崇敬,体现了
“神聚”的特点。
D.本文思路清晰,“追求与风格却完全不同”“都是君子”“同样被历史误会”等显示出作者的行文思
路。
8.文章以“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一句作结,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全文加
以分析。
9.作家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第一层是描写叙述之美,即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等准
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请
结合本文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校与鼓。夫士亦有
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得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地,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口:"苟可
以保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工上款郭苣丕
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薛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日:“王之不说婴也
甚,公往,必得死焉。”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
闻之,藏怒以待之。剂貌辨见,宣王日:“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
有。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涿视②,若是者倍反。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
婴儿校师。'静郭君法而日:,不可,吾不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
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辩又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生壬,虽恶于后王,
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四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宣王太息,动于
颜色,拊案而起,再拜,日:“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
乎”剂貌辨答曰:“敬诺。”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
辞,不得已而受。十日,涉病强辞,三日而听。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
为阻。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士》)
【注】①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受封于薛地。②过顾涿视:耳后见腮,目光斜视。③昭
阳:楚国国相。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宣A王B立C静D
郭E君F不G善H于I宣王J辞K而L之M薛N与O剂P貌Q辨R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若椁与鼓”与“椁止响腾”(《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孚”字含义不同。
B.先王,有两个义项,一指前代君王,二特指上古的贤圣之君,在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C.庙,旧时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房屋,如《伶宫传序》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谢病强辞”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针对静郭君对待剂貌辨的态度进行劝谏,但静郭君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剂貌辨更好了:让他住进
上等客舍,让自己的儿子侍奉他。
B.剂貌辨想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所以冒着被杀的危险入都城去朝见齐宣王,劝其重新
任用静郭君,他的劝谏取得成功。
C.剂貌辨游说齐宣王的时候,讲述了两件事:一是静郭君不听劝说,没有立卫姬之子为太子;二是拒绝了
昭阳的请求,不肯与之互换土地。
D.齐宣王最终改变了对待静郭君的态度,亲自迎接静郭君回到都城,还任命他为相,静郭君不得已接受任
命,但静郭君不久就辞去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素短人,门人弗说,因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
(2)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拊案而起,再拜。
14.“静郭君善剂貌辨”的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论点?以“千里马”为核心词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崔押衙®相州
韦应物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驱鸡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
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嫖姚③恩顾下,诸将指挥中。
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
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
【注】①押衙:官名,管领仪仗侍卫。②驱鸡:汉荀悦《申鉴・政体》:“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
方。”引申为做官。③嫖姚:汉名将霍去病尝为嫖姚校尉,此处借指崔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前两句认为崔押衙既有儒家子弟的儒雅之风,又有燕赵儿女的英雄气概。
B.“白刃”两句写崔押衙让敌人闻风而避,其英勇可在天下任何地方取得黄金富贵。
C.“嫖姚”两句借用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表达了对崔押衙取得丰功伟绩的期待。
D.“邺城”两句用“满”“空”两个字形成强烈对比,暗示了崔押衙强大的号召力。
16.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但都格调感奋昂扬。请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
何异同。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世上没有天生的“君子”,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比喻分析,总结出普通人成为君子的两个关键因
素,一是“",二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
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3)“银河”又称银汉、星汉、河汉、明河,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
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缸,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
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或东城里—“冬缘皇在此出史,,―.但二生蛤经妻技勇士选言.、箜
世迸氏妲地鲤j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
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橹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
物外、②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
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理多干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③。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
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另选一位古人,仿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其文化人格。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橹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
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很多人都爱上了无糖饮料,甚至有人把它当作“减肥救星”。
那什么是“无糖”呢?只有糖量低于国家标准——每一百毫升饮料中碳水化合物不高于0.5克,才可
以在产品包装写上“0碳水化合物”或者“0糖”。相对过去的含糖饮料,零糖饮料口感好,能量低。既
然无糖饮料这么好,®_?
临床研究表明,在生活方式一样的情况下,喝零糖饮料比喝含糖饮料更容易胖,糖尿病发生率更大。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零糖饮料虽然摒弃了传统的蔗糖或葡萄糖,但使用了如木糖醇、麦芽糖醇或者赤葬糖醇
等代糖或甜味剂。代糖确实比传统糖的能量低很多,但是研究证实,大量摄入代糖,同样会增加肥胖和2
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代糖可以与人体的甜味品尝受体相结合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降低机体
血糖,进而引发食欲,体重也随之增加。
其次,热量低并不代表可以放开喝。尽管厂家已经把每瓶水中的热量降低了,但是大量饮用同样会造
成能量超标。甜甜的口感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鱼,刺激食欲;从心理上,大家认为零糖饮料非常安
全,就会放松心理防线,以为多喝几瓶也没事,结果比含糖饮料喝得更多。
其实,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淡茶水和矿泉水。
21.请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2.请从健康角度给无糖饮料爱好者拟写两则含劝诫性质的广告词。每则不超过20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扎夫子••失业.
《孔夫子“失业”》是2021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
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5.【答案】D、B、C、【参考答案】①李白在诗中对“成诗”这一创作行为本身加以观照;②体现诗人因
创作完成而心情愉悦满足(或体现诗人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自信)。、【参考答案】
(1)宋代诗人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宋代诗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宋代诗人对自我的强调、认知与建构。
(2)宋代诗人通过在诗歌中观照“题诗”“寻诗”等创作行为本身来凸显诗人自我的主体身份;通过
“览镜自照”来认知与建构自我形象。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
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
向”。
【试题分析】A选项“所以自己写不出好诗”推断有误,根据原文“同样感叹着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窘
迫”,作者只是陈述了语言表达的窘迫,并未说陈与义写不出好诗。
B选项以偏概全,文中只是举例,不能代表全部宋诗。
C选项“镜子”并不是诗歌的重心,原文镜子“只呈现出诗意产生的特定情境,不会述说具体的感受”。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
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能准确、清楚
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试题分析】A选项由“诗人也常常自发外出‘寻诗'”可知,应该是后者更能彰显诗人创作的自觉性。
C选项”相比于寒门士子,宋庠这类地位高、通世故的贵族更容易写出意蕴丰富的览镜诗”于文无据。览
镜诗创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身份地位无关。
D选项“幻象”主要指的应是“镜像”。
3.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
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试题分析】材料二观点是:宋人将“镜中像”与“现实我”勾连在一起,让“幻象”与“真我”对话,
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A选项北朝民歌,只写了对镜梳妆的动作,没有出现镜中像。
B选项唐代诗,描写的是镜子本身的昏暗,没有镜中的人物形象。
C选项宋诗,写到镜中衰老的我和理想中美好但无人识得的“理想我”,二者产生冲突,最能体现材料二
观点。
D选项以镜为喻,谈论要参照他人,反思自我的道理。
4.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
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试题分析】“兴酣落笔摇五岳”意思是“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这是作者诗兴大起时,
具有创作的欲望,然后付诸笔端,落在笔上能够摇动五岳。材料一“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对诗歌写作行为
本身进行观照,并将其呈现在诗歌文本中”,可以看出这是李白是对自己诗歌创作行为本身进行的关照,
并呈现在了其诗歌之中;
“诗成笑傲凌沧洲”意思是“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这是诗人将诗歌写成之后的感受,作
者创作完成后,“笑傲凌沧洲”,这是一种完成后的酣畅与自得。
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
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试题分析】由材料一“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对诗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观照,并将其呈现在诗歌文本中一
—诗歌写作行为本身成了被书写的对象”“诗人的主体身份在诗歌中也呈现得愈发明晰”“宋诗对诗歌写
作本身的呈现更为深细,写作者对自我作为诗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识”和材料二“本文所言'览镜
诗’……而是指书写览镜行为与感想的诗作”“宋人的自我形象在览镜诗中得以再造,新的审美趣味随之
形成”“由镜中像来认知自我,是人们览镜自照的重要目的”“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的情
感与精神世界”可知,两则材料均是在阐述唐宋时期,诗人将诗歌创作行为和诗人对自身的认知、情感、
精神世界融入诗歌之中,由此可以将题目补充为“宋代诗人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宋代诗人自我意识的形成/
宋代诗人对自我的强调、认知与建构”。
根据材料一“诗人也常常自发外出‘寻诗"宋诗对诗歌写作本身的呈现更为深细,写作者对自我作为
诗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识”可以得出理由:诗人通过自发“寻诗”等关注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自我意
识;根据材料二“促使照镜人通过想象去完成两者的合一,建构自我形象。诗人照镜,由人而镜,由镜而
像,由像返观人,故心有所感。解读览镜诗,是观察作者自我形象建构的有效途径”“宋人将‘镜中像'
与‘现实我‘勾连在一起,让‘幻象'与'真我'对话,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的情感与精
神世界”可以概括出理由:作者通过览镜自照,完成自我形象的构建,展现诗人的情感与情深世界。
6~9.【答案】B、A、【参考答案】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时间比作沉默的、永恒的帝王,表达了时
间有为一切做决断的权力,它最终给了曾巩和王安石一个公允的定论。
②升华主题,作者借王安石与曾巩的人生经历来证明,无论当时经历如何,历史都会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
评价,由此激发读者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语言凝练,含蓄慰藉,极富哲理内涵,让读者在阅读思考中有所感悟,意味悠长。
、【参考答案】
①叙述之美。本文注重历史的细节,用大量翔实的史料梳理了曾巩和王安石交往与友谊的变迁史,以及去
世之后被历史误会等史实。
②意境之美。作者客观评价了二人的政治追求与文风等的不同,肯定他们的君子之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
的赞美,感情色彩浓烈。
③哲理之美。文章结尾处借抚州风物说理,阐述了个体在永恒不灭的世界中经历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哲理。
【解析】L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
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
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
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试题分析】B选项“可见王安石的文章不如曾巩”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两个人在文学上的追求与风格各
不相同,但并未评价两人文章的优劣。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考查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
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结合作品的
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
【试题分析】A选项“意在突出二人在不同领域的高下”错。意在突出二人尽管有不同,但同样伟大。
3.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
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
【试题分析】①“唯有时间,是宇宙间沉默的、永恒的帝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时间”比作
“沉默的、永恒的帝王”,用帝王有为一切做决断的权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有为一切做决断的权
力,它最终给了曾巩和王安石一个公允的定论。
②升华主题,王安石与曾巩同样被历史误会,作者借王安石与曾巩的人生经历来证明,经过几百年时光的
淘洗,这甥舅俩,都成为历史甄定的巨人。无论当时经历如何,历史都会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由此
激发读者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语言凝练,含蓄慰藉,使语言更具文学色彩,极富哲理内涵,增添了文章的思想和智慧含量,启迪读者
更好地理解文章本义,让读者在阅读思考中有所感悟,意味悠长。
4.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
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试题分析】①叙述之美。由原文“而曾巩,在宋神宗召见时,询问王安石的缺点,曾巩直言‘吝’,即
执拗、小气之意”“元丰六年春,曾巩扶母亲灵柩乘船南归,王安石特意迎到江边吊唁。此时,曾巩已病
重,到达江宁后便卧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执手倾谈。两位老亲戚老朋友,相好如初,
就像少年时那样”“转机出现在近代。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开始重新
认识王安石”“而曾巩,他的文章最初并没有被格外重视,直到明初,文坛才开始将其列入‘唐宋八大
家',但排名最后。进入清代,最富影响的桐城派作家群,更注重‘义法',遂将曾文奉为楷模”可见,
本文注重历史的细节,用大量详实的史料梳理了曾巩和王安石交往与友谊的变迁史,以及去世之后被历史
误会等史实。
②意境之美。由原文“王安石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
矣。”其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笔如刀锋、字字点穴”“曾巩的文风集司马迁,韩愈之长,古雅本
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开阔、承转、起伏、回环皆有法
度”“两人虽是亲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为宰执,从未提携曾巩,曾巩身为下属,并未攀附王安石。他们
坚持各自的政见,互不妥协。政见不睦,徒说无益,那就不见面、不争吵。许多年里,他们甚至中断了联
系,但是从未互相攻击,只是保持沉默”可见,作者客观评价了二人的政治追求与文风等的不同,肯定他
们的君子之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感情色彩浓烈。
③哲理之美。由原文“眼前的世界,热烈而生动,似一片澎湃的海洋,如一台无终的大剧,更像一株苍翠
的大树,春夏秋冬,青青黄黄。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或一枚小果,暂时栖居在这株屹立于洪荒的大树
上,蓬勃着,摇曳着,梦想着,成熟着……”可见,文章结尾处借抚州风物说理,阐述了个体在永恒不灭
的世界中经历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哲理。
10~14.【答案】【参考答案】CJN、A、B、【参考答案】(1)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
病,静郭君的门人都不喜欢他。
(2)齐宣王叹息,脸上有所动容,拍案而起,拜了两次。
、【参考答案】
①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
②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
③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能凭借语感推断结构比
较复杂的语句的意思”。
【试题分析】句意: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辞齐宣王到薛地去,与剂貌辨一起
生活。
“宣王立”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开;
“静郭君不善于宣王”,“静郭君”主语,其前应断开;“于宣王”作“善”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
“辞而之薛”,主语省略,其前断开;“薛”作“之”的宾语,其后断开。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查内容为“能
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
析有关文化现象”。
【试题分析】A选项“叶孚’字含义不同”错误。“椁”字含义相同。“譬之若椁与鼓”的'叶孚”,鼓
槌;句意:就像鼓槌和鼓一样。/“椁止响腾”的“棒”,鼓槌;句意:鼓槌停止了敲击。
B选项正确。句意: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的封赏。
C选项正确。句意: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
D选项正确。“谢病强辞”的“谢”,推辞;句意:静郭君推说有病,坚决要辞去。/“谢家来贵门”的
“谢”,辞别;句意: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
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
【试题分析】B选项“让静郭君继续发挥才能以使齐国更强大”错误。于文无据。剂貌辨朝见齐宣王的目
的在于使郭静君能得到齐宣王的善待,他也没有劝宣王重新任用静郭君。
4.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内容为“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
积累的过程中,能发现联系,探索规律”。
【试题分析】(1)“善”,喜爱;“詈”,缺点,毛病;“说”,喜欢;
(2)“太息”,叹息;“颜色”,脸色;“拊案”,拍案;“再”,两次。
5.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内容为“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
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试题分析】根据“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僚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
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三日
而听”概括:有千里马,还要有伯乐。
根据“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譬,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
以保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静郭君注而曰:‘不可,吾不忍
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
曰:‘必听之。'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
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概括:伯乐与千里马会互相成就。
根据“静郭君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詈,门人弗说。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
以集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
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曰:‘敬诺。‘静郭君
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静郭君至,因请相之。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十日,谢病强辞,
三日而听”概括:贤能的人能让士人发挥千里之能。
参考译文:
如果有千里马在这里,但没有获得善于相马的人,犹如没有获得这匹马。善于相马的人和千里马,互相依
赖,然后才能成名。就像鼓槌和鼓一样。士中也有千里马,气节高尚,能为正义而死的,就是士中的千里
马。能够使土施展千里马的本领的,大概只有贤人吧。
静郭君喜爱剂貌辨,剂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静郭君的门人都不喜欢他。孟尝君私下拿这件事劝谏静郭
君,静郭君非常生气地说:“如果可以让剂貌辨满足,我没有可推辞的。”于是,他让剂貌辨住到上等客
舍,命令长子侍奉他,早晚进奉饮食。几年后,齐威王逝世,齐宣王成为国君,静郭君与齐宣王并不交
好,便告辞齐宣王到薛地去,与剂貌辨一起生活。留居薛地没几天,剂貌辨就拜辞而离开,请求去朝见齐
宣王。静郭君说:“宣王十分不喜欢我,你去了,一定会被杀的。”剂貌辨回答说:“我本来就不企求能
够活着。”剂貌辨请求一定要去,静郭君无法制止他。剂貌辨出行,来到齐国国都,齐宣王知道了这件
事,就心怀恼怒等着他。剂貌辨朝见齐宣王,齐宣王说:“你,是静郭君所听从和喜爱的人吗?”剂貌辨
回答说:“喜爱是有的,听从却没有。当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静郭君说过:'太子不仁德,耳后见
腮,目光斜视,像这样的人肯定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为太子。'静郭君流着
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静郭君听我的话这样做了,一定没有今天的祸患,这是其一。到
了薛地,楚相昭阳请求用多出数倍的土地来交换薛地,我又说:'一定要答应他。’静郭君说:'从先王
那里接受薛地的封赏,虽然被后王厌恶,我如何对先王说呢而且先王的宗庙在薛地,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
宗庙给楚国呢’又不肯听从我的劝说,这是其二。"齐宣王叹息,脸上有所动容,拍案而起,拜了两次,
说:“静郭君对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年少无知,实在不知道这些情况。你肯为我请静郭君来一段日子
吗?”剂貌辨回答说:“遵命。”静郭君来了,齐宣王亲自到郊野迎接静郭君,望见静郭君就流下了眼
泪。静郭君到来后,齐宣王就请求他当国相。静郭君推辞,终因不能推辞掉而接受了。十天后,静郭君推
说有病,坚决要辞去,三天后齐宣王才批准。在那个时候,静郭君可以说是能够依据自己的见识判断别人
的人。能够自己去了解别人,所以不会被别人的非议阻碍自己的判断。这就是剂貌辨能够为了他摒弃生命
的乐趣而奔赴患难的原因。
15~16.【答案】B、【参考答案】同:都抒发了送别时的忧伤之情。
异:
①《送杜少府》主要表达了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深厚友情的豪迈旷达之情;
②《送崔押衙》主要表达了对朋友应当抓住机会建功立业的劝勉。
【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
的内容为“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
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
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试题分析】B选项“其英勇可在天下任何地方取得黄金富贵”错。“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意思
是锋利的刀剑使千夫退避,富贵可与天下人同享。据此看出,应为“富贵与天下人同享”。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
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试题分析】相同点:
韦诗''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意思是分别时路边芳草萋萋,回归之心伴随着边塞的鸿雁飞翔。体现
出离别的伤感之情;王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
是在宦海中浮沉。据此看出,都抒发了送别时的忧伤之情。
不同点: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
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据此看出,《送
杜少府》主要表达了再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深厚友情的豪迈旷达之情;
②“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意思是回望朝廷应感怀恩德,生逢其时贵在为国家建功立业。据此看
出,《送崔押衙》主要表达了对朋友应当抓住机会建功立业的劝勉。
17.【答案】【参考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示例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示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示例三:暮云收尽
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考查内
容为“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有主动积累、梳
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
【试题分析】易错字:参、己、毋、迢、皎、疑。
18~20.【答案】【参考答案】①脱颖而出②宠辱不惊③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参考答案】示例:杜甫虽
“艰难苦恨繁霜鬓”,但一生始终抱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参考答案】①语言口语化,
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②使苏东坡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
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试题分析】第①处,结合前文”近来,苏东坡又火了”“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可知,此处语
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众多文人中凸显出来,故此处可填“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时机
而显露本领,超越众人。
第②处,结合后文“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
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
深受恩宠和遭受贬谪时能够超然物外,乐观洒脱,故此处可填“宠辱不惊”。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
为所动,后形容对得失不在乎。
第③处,结合“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可知,追随他的人很多,故此处可填“不计其数”或“数不胜
数”。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难以统计。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
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先引用诗句,再通过诗句分析其人格。
如:可以选取诗人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分析杜甫的人格,忧国忧民,心系天下,仿照画波浪线
的句子的句式写出即可。
故可写为:杜甫虽“艰难苦恨繁霜鬓”,但一生始终抱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的内容为“能品味语言,感受
语言的美”。
【试题分析】“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橹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
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躺平”“橹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
毛”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写
出了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精神。
21~22.【答案】【参考答案】①那是不是可以畅饮呢②零糖不代表无糖③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参考答
案】(1)无糖饮料好喝,可不能贪杯哟。(2)零糖不是真无糖,健康饮料还是白开水。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
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题分析】第一处,前文说“无糖饮料这么好”,后文回答的是“喝零糖饮料比喝含糖饮料更容易胖,
糖尿病发生率更大”,可知所填问句应该为:那是不是可以畅饮呢?
第二处,后文“零糖饮料虽然摒弃了传统的蔗糖或葡萄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呼伦贝尔学院《数学分析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妇科阴式子宫切除术护理查房
- 幼儿园进餐健康教育
- 2024家具加盟合同范本
-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护理查房
- 咳嗽请捂嘴的健康教育
- 婴儿心肌炎的护理方法
- 六年级外研版课件英语语法趣味记忆
- 外研版八年级上英语单元测试解读
- 历史学习策略与实践
- 2024年艾滋病宣讲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基片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风险研究报告
- 基于核心素养长链条培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
- 2024年垃圾清运与监控系统技术开发合同
- 能源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 《新媒体视角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探究: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开题报告4100字
- 混凝土实习报告(15篇)
- 2025年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