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由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并在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革命回忆录

具有如下的特点。

“三亲”的原则性。即革命回忆录的内容必须是撰稿人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革命史实。

回忆就是回想,是再现的一种形式,只有“三亲”,杨得志同志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指挥了强渡

大渡河的重要战斗,才能写出留芳史册的革命回忆录《强渡大渡河》。在“三亲”原则性这一点上,文史

资料和革命回忆录是相同的(溥仪)写皇帝的生活,别人谁也写不出来。不过,它的材料是靠深入生活采

访得来的,这与革命回忆录的“三亲”原则性不同。

历史的真实性。有了“三亲”,还必须如实地加以反映。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北伐途次》这本回忆录

的序言里说:“我这篇文章只能够采取回想录的形式,记忆比较明确的地方写得自然会详细,但也只好听

其断片。我本也可以加些想象进去,写成一部小说,对于年代久远,无法忆及的人物、情节,决不虚构。

我们其他的革命前辈在记录当年经历时也同样确切地反映真实,而且能从更高的思想高度去理解过去

高度的思想性。我们的革命前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不但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为了使后代知晓

革命历史和接受传统教育,才进行革命回忆录的写作的,“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

倘是的,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革命回忆录正可以帮助我们想想过去,从而增强信心

和力量。

表达的生动性。在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改朝换代,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作为革命回忆录,理所当

然要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不论是写革命斗争的历程,还是缅怀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描述

动人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也自然地流露于笔端;有时,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

发表议论直抒胸臆,真可谓得心应手。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同志说:“有许多历史著作,同时

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而且写得有声有色,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美。”

总之,革命回忆录以“三亲”的原则性、历史的真实性、高度的思想性、表达的生动性为特点,记述

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斗争,又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王大悟《浅谈革命回忆录的特点和写作》)

材料二:

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最终依靠的是一张报纸。经考证,当然后来还依靠了《大公报》

等其他传播媒介。《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是这样写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

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然而,《聂荣臻回忆录》里并没有写是如何得到这张报纸的。这个谜,一直在我心里存放着,亦不知

何时能破解。

2004年夏天,《北京青年报》为纪念长征出发七十周年,连载健在红军将士访谈录,刊登的是《杨家

华为遵义会议站岗》。像以往一样,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突然

长征中,还有一件令杨家华难忘的事。红二师进入哈达铺后,聂荣臻一放下行李,快去买些烧饼回来

。”

杨家华跑到一个卖烧饼的老乡处,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递给了他。杨家华清楚地记得包烧饼的报纸是

《山西日报》。聂荣臻像往常一样,看得特别认真。忽然,两眼像被定住了一样。接着,他大声地对杨家

华说:“小鬼,快,赶快骑马把这张报纸送给老毛,送给中央。”然后,兴奋地对林彪说:

“陕北还有根据地,刘志丹,毛泽东就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集了干部大会。从此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段文字,实在是太珍贵了。它不仅破解了我心中之谜

(摘编自尹韵公《终于找到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录就是通过回忆以往的经历,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革命回忆录是回忆录的一种

B.革命回忆录有一定的创作原则,比如“真实性”“思想性”等,而“三亲”原则是它区别于报告文

学、通讯的一大特征。

C.革命回忆录可以使后代知晓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鲁迅先生的话激励我们在重温革命者历史的

过程中增强信心与力量。

D.材料二在引用《聂荣臻回忆录》内容时,特意标明了它的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意在突出引用材料的

准确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和溥仪的《我的后半生》两篇回忆录,意在证明回忆录必须遵循

“三亲”的创作原则。

B.从郭沫若创作回忆录时说的“这样便会出现断片,但也只好听其断片”可知,任何革命回忆录的创

作都须经得起“真实性”这一检验。

C.由材料二关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确定过程,我们可以推知,想要证明一则革命回忆录是否具有史料

价值

D.”描述动人的故事情节”“真可谓得心应手”是因为革命回忆录既讲究思想性,更讲究文学表达的

生动性,以此来感染读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通过记一辆在延安曾经使用过的纺车,充分反映出当年延安军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B.1959年,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3位作者创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不久

C.《大战中的插曲》以“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

趣的事情”这样具有抒情味的语言开篇。

D命.回1忆97录9的年一湖封南信省》出,版共局六同百省余委件组。织部老干部办公室,联名向老同志发出《关于约请老同志撰写湖南革

(4)杨家华讲述的材料为什么能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研究的宝贵资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在围绕“革命回忆录”展开内容,但它们在文体、内容、表达方式上有所不

同。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二)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夏日书简(节选)

艾青

我们来到这里已一个星期了。我坐在院子里给你们写信。

我是欢喜这山地的。①站在稍稍高一点的山坡向远方看:何等的旷野的壮观!无数的山互相牵连着又

各自耸立着,褐色的,紫色的,浅蓝色的山!温和的,险峻的

岩石,茂林,夹谷,山与山之间的窄小的平野,沿着山向上延展的梯田,零落在各处的村舍……构成

了这旷野的粗壮而富丽的画幅。

我就生活在这环境里。每天我起来很早,我起来时月亮还在我的房子里留下最后的光辉。因为白天太

热,我常趁这时候写点东西。但我写的并不多

上午看一点书。躺在床上看,这是最近才有的坏习惯。到午后一时左右照例是听见了敌机马达的震响

声,等这声音将临近我们的上空了,而一连几天了都是27架。于是眼见它们向北倍与重庆方面消失……不

久,就紧缩着心听着远方的轰炸声……

但我却在一种始终如一的信念里,一种只有出于最高的理智和最强的情感的信念里,非常宁静地过日

于是,我在这种信念里,显得有些庸俗地自满了。

当我戴着麦秆编的宽边的草帽,穿着草绿色的布质的褪色的军裤,和缝补了好多次的白衬衫,手上拿

了根爬山用的木杖,我常常发现自己有些可笑一一这些不像那由于狂热而割伤了耳朵,忘戴着草帽的凡高

么?那老是用极强烈的黄色去歌赞太阳的庄稼汉?而当我走过了一片玉蜀黍的林子又走进了一片玉蜀黍的

林子,闻着被太强烈的阳光所蒸晒的干土的气息

我将在这里住下去。一天,人们把我最初介绍给小朋友们。我曾说:“我将要向你们学习,我要向比

我年轻的一代学习,但他们经历了多少患难了啊!他们从沦陷了的家乡跑出来,尝尽了饥饿与流亡之苦……

于是他们都变得很坚强。知识与能力都超过了他们的年龄所能具有的程度。

在我没有到这里来之前,我己经看过他们里面的一个孩子的诗作,那诗作;同时,我还听说,他们竟

每人都手抄了一本。

而更可贵的是他们对于真理的拥护的热情。他们最富有热烈的探讨的兴趣。他们常常一群一群地散坐

在树木或是岩石上,在谈论着他们所接触到的新的问题。我常常担忧:我的气质和我的习惯会不会妨害他

们对于我的接近?但我必须努力使自己和他们生活得和洽,至少使我成为他们的可以坦白相处的朋友。

每天黄昏时,我们散步。普式庾林我们将会多去走走,因为它离我们住的院子太近了一一不②改天,

我还想找几个小朋友帮忙搬几块石块做凳子,这样,我们不久恐要举行夏令营了,或许我们会在一个小镇

的街上出壁报,恐怕也将在茶馆里举行呢……

六月二十九日,北硝乡间

(原载《现代文艺》第2期,1940年H月25日出版,有删改)

文本二:

重庆一瞥

朱自清

重庆的大,我这两年才知道。从前只知重庆是一个岛,而岛似乎总大不到哪儿去的。两年前听得一个

朋友谈起,重庆简直跟上海差不多;那时他确实吃了一惊。我去年七月到重庆时,住了一礼拜,跑的地方

不算少,而离开的时候,重庆在我心上还是一座丈八金身,我现在还是说不出。

从前许多人,连一些四川人在内,都说重庆热闹,我一向信为定论。然而不尽然。热闹,不错;俗气,

可并不然。我在南岸一座山头上住了几天。朋友家有一个小廊子,雾中隐约着重庆市的影子。重庆市南北

够狭的,东西却够长的,轮廓渐渐显了,扇上面着了颜色,而且阴天晴天差不了多少似的。一般所说的俗

陋的洋房,隔了一衣带水却出落得这般素雅,傍晚的时候我跟朋友在枣子岚娅,观音岩一带散步,上上下

下,一片一片的是星的海,传递着密语,像旁边没有一个人。没有人

从昆明来,一路上想,重庆经过那么多回轰炸,可是想得到的。可是,想不到的!我坐轿子,坐公共

汽车,看了不少的街,瓦砾场是有的,可是,整个的重庆市还是堂皇伟丽的!街上还是川流不息的车子和

步行人,挤着挨着,街上开过几辆炮车。店里的人都起身看,沿街也聚着不少的人。这些人的眼里都充满

了安慰和希望。只要有安慰和希望,曾几何时,我们的陪都不是又建设起来了吗!

1941年3月14日作

(原载1941年11月10日《抗战文艺》第7卷第4、5合刊)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来到重庆之后,很快被重庆的美景吸引,这美景让他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B.艾青看到了喜欢诗歌的小朋友们经历的苦难,更看到了坚强和对于真理的拥护的热情。

C.朱自清眼中的雾重庆,是一幅扇面上淡墨轻描的山水画,雾散后画上只加了点淡色。

D.朱自清从昆明来到重庆,看到了敌机的炸痕,但没有看到行人垂头丧气的神色。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5段,一连用了三个省略号,描绘了敌机来临时大家在不同阶段的反应

B.文本一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作者在重庆时的穿戴打扮和用具,表现了当时生活的简朴和以苦为乐的生活

情趣。

C.文本二第1段把朋友以前没把重庆放在心上与到了重庆感觉重庆简直跟上海差不多进行对比,突出了

重庆之大。

D.文本二第2段描绘了市内的灯光。虽然重庆经过多次轰炸,但夜晚仍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

(3)艾青是一位激情四溢的诗人,他的散文同样富有激情,请分别分析文本一中画线的①②处所蕴含的

情感。

(4)同样是以抗战时重庆为题材,文本一和文本二写法明显不同,请从题目、选材和主题上比较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人事之宜然;

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二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

不复用,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

而分其势,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贵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

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使力弱

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

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

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

坦。,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有删改)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世非无

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事是则主,

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

之宜,去就有序,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其子孙A虽有至B愚不肖者足以C亡国D而天卒不忍E遽亡之F此虑之G远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文中表示“统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词义不一样。

B.祚,在文中有“皇位”之义,与《陈情表》“门衰祚薄”中的“祚”词义不一样。

C.盖,在文中有“大概因为”之义,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同义。

D.重足而立,文中指天下之士重叠双脚站立,形象地表示出土人对秦王暴政的恐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之所以灭亡,正在于他们思虑不够周全。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不敢竭忠尽智纠正主上。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②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5)材料二中说“三主失道”而天下乱。请概述两则文本中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

三、古代诗歌阅读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虽端居室内,却能遥望远山苍云,“望”字照应题目中的登台

B.颔联中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写出了秋原的空阔。

C.颈联一方面间接表现了小台之高,一方面暗写了裴秀才居处和小台深藏林壑的幽雅超尘。

D.“好客多乘月”与《春江花月夜》中“不知乘月几人归”所抒发的“乘月”之情是一样的。

(2)诗歌之妙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论语•泰伯》里的一句话勉励广大青年:",。”

前路漫漫,当今时代,青年必须勇担重任。

(2)儒家提倡以“仁”治国,如魏征就曾告诫君主不能靠严刑来监督百姓,不能靠威怒来震慑百

姓,"。

(3)古诗文中常以木、水对举来描摹自然图景,寄寓个人情感,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书写符号)和字音不可分割,因而文字(书面语)(口语)也就不可能不相符合,但是事实上

文字和语言只是基本上一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琢磨琢磨。说话的时候,除一个一个字音之外,

各种特殊语调,以及脸上的表情,用来表示是肯定还是疑问,是劝告还是命令,是()还是悲伤抑郁,

是衷心赞许还是嘲讽讥刺;①写东西的时候没有这一切便利,②标点符号的帮助也极其有限得很。③因此,

说话总是词汇丕多,@结构采用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有脱节,有补充,有填空的“呃、呃”,

“这个、这个”;而①,词汇常常广泛得多,句子常常比较复杂,前后比较连贯,废话比较

少。这都是由不同的使用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语言和文字又互相作用,慢慢地会见于文字,例如“棒”

“搞”“注点儿意”,②,例如“问题”“精简”“特别是”“在什么什么情况下”。剧作

家和小说作者得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且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而一个讲故事或

者做报告的人,却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也会更像一篇文章。所以一个受过文字训练的人,

说起话来应该能够更细致,如果有这种需要。一个原来善于说话也就是有“口才”的人,③o

(1)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手舞足蹈

B.兴致勃勃

C.满面春风

D.兴高采烈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

的衔接流畅自然。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请简要概括文段的意思,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不超过60个字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写作

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重复干毫无意义的活!”

材料二:

历史学家吴啥通过抄书来掌握并熟记史料知识,他说:“我是提倡抄书的,抄书这一关很重要。抄书

的方法很多;有的是为研究某个问题;有的目前虽来不及研究,有意义,就得记录下来。自己抄录的资料

多了,不仅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