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官国”展7国开电大本科《公出政策挑检》在线形考

(再考信务7至4)曲题及答案

旗赠:费舞卷理于2夜耳72月,,适用于❷开电大洋科考艮一年台本筱彬考考

被。

一.试题部分

形考保务7截败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

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

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

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

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形考值务2曲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是3旨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

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1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兹善不足

B:骨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8.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9.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10.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公共政策工具:

12.志愿失灵:

13.正式议程

14.头脑风暴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政策工具的特征。

2

16.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五、论述题(共25分)

18.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形考保务M祺败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

—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一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

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

清的为不及格。

4.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称考值务4钱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

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

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3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

C.思想库

D.政策目标

6.()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公共政策环境

B.全球化

C.国际化

D.信息化

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o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

C.精英文化

D.普通文化水平

8.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9.()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

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A.权威

B.重要

C.次要

D.枢纽

13.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o

A.效果评估

B.可行性评估

4

C.风险评估

D.价值评估

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A.政治人

B.文化人

C.经济人

D.精英

15.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出版作为标志。

A.《执行》

B.《政策执行与评估》

C.《奥兰克计划》

D.《公共政策学》

1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

17.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

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A,正常利益

B,超常利益

C.失常利益

D.合理利益

18.维护和实现()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A.集体利益

B.公共利益

C.家庭利益

D.个人利益

19.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和集团分析模型。

A.价值分析模型

B.史密斯模型

C.精英分析模型

D.多源流分析模型

20.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A.帕累托

B.庇古

C.肯尼思•阿罗

D.萨缪尔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22.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5

D.执政党

23.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25.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A.领导

B.交换

C.说服

D.强制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26.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A.对

B.错

2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A,对

B.错

28.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A.对

B.错

29.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A.对

B.错

30.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A,对

B.错

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

和途径。()

A.对

B.错

32.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A,对

B.错

33.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A.对

6

B.错

34.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

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A.对

B.错

35.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A.对

B.错

36.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A.对

B.错

37.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A,对

B.错

38.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

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A.对

B.错

39.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A,对

B.错

40.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

高昂的成本。()

A.对

B.错

4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

内容上的合理性。()

A,对

B.错

4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A.对

B.错

4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A.对

B.错

44.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

程。()

7

A.对

B.错

45.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A.对

B.错

二.试题及答案部分

形考值务7祺题及答案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

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

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

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

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

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

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

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

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

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

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

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

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

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由于海洋意识薄弱,一直没有切实的

8

解决,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石油资源

的大量进口,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90%以来于海上航道,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再加上,中

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从而到达欧洲。另外,南海又有丰富的

石气资源,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强

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政治法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

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

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政治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

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

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

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形考值务2祺败及各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o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cG指晟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

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9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o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

B.骨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8.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9.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10.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

段和途径。

12.志愿失灵:大部分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许多经济与社会

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这将使其

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

13.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governmentalagenda),科布和爰尔德认为,正式议程是由那些引起

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

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14.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

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政策工具的特征。

答:(1)自愿(自主)性工具

自愿性工具的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作用。相反,它在自主治理的基础上完成

预定任务。

(2)强制性工具

10

强制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3)混合性工具

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它们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

同程度的干预,但仍由私人主体做最终决策。

16.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1)公益机构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度量。

(2)公益机构服务的间接性。

(3)监督主体方面的缺陷。

(4)监督机制制度化不足。

1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答:(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

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

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

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

来加以解决。

五、论述题(共25分)

18.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社会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既要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观察机制,又要在公众与政府、上级与下级之间

存在良好的沟通机制。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种:

第一,政治领导人的作用。

政治领导人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

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

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例如,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由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

视,而将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纳入了政府议程。1974年,尼克松政府关于放松《清洁空气法案》中某

些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直接地提上了国会的议程。

第二,政治组织的作用。

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

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

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政党、政治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在我国,这些政治组织主要包括政府、政党、

工会、妇联和青年组织。

11

第三,政府体制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特别是其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

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政府的产生方式是民主选举,执政理

念合乎民主潮流,组织程序符合民主要求,政务信息向民众开放,决策过程吸收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

见,接受民众监督,那么大量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相反,专制、封闭的政府则

会将大量社会问题阻止在政策议程之外。

第四,利益集团的作用。

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游说、宣传、助选、抗议等手段,

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并采纳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建议,或者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对自己

利益产生损害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团体成员的利益。戴维•杜鲁门在《政府过程》一书中认为,

各种利益团体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如果某一事务威胁这种合理的平衡,那么它们便会做出反应。

当某一团体的平衡被严重破坏时,各种各样的行为就会出现。如果这种破坏不是太大,那么团体的领导

人将努力使先前的平衡得到恢复……这种努力将使团体求助于政府成为必要。

第五,专家学者的作用。

在各研究领域中,专家学者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能够发现某些重要问题,并能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

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进程进行科学预测。他们一旦取得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的成果,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将其列如政策议程。例如,三大院士的联合签名导

致奥运会建设费用的缩减,直接使鸟巢建筑大幅度改动。

第六,公民个人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公民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

于某些影响或损害其权益的问题不满,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

有类似看法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抗议,或以正当形式展开对话并提

交政策议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还会采取一些威胁性的方式(如游行、示威、抗

议、罢工、暴乱等),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关系在政策

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被誉为"第四种力量",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有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新闻媒介的注意,通过新闻

媒介的报道,它们可能成为政策议程上的事务。例如,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的披露,

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出台和实施。

大众传媒的作用体现在:首先,把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

造了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再次,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

决策成为可能。最后,它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

工具。这种互动过程使得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政策问题的重要提出者。

第八,问题自身的作用。

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学者罗杰•科布和查尔斯•爰尔德

12

指出:①一个问题的定义越模糊,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特殊性程度);②一个问

题被认为社会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重要性程度);③一个问题被

认为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期的长短);④一个问题被认

为越不具有技术性,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复杂程度);⑤一个问题被认为越

缺少明确的先例,这个问题到达更广泛的公众的可能性就越大(先例的明确程度)。

招考值务M祺题及答案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

—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六章一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

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

清的为不及格。

4.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答案: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

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

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

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

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

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四是农村青年普遍

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

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

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

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

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

本领、谋发展。

13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

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从调查数据看,

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

6.1%0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

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觥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

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时,

有11.8%的外来务工青年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

和44.4%,三项之和为84.4%;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时。回答"经常受到"的占3.8%。"偶

尔受到"的占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28.5%。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

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

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

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

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

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

提供今年2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同时,各地政府应制

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使更多的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

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

氛围。

形考值务4祺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公共政策是(A)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

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14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

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5.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

C.思想库

D.政策目标

6.(A)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公共政策环境

B.全球化

C.国际化

D.信息化

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

C.精英文化

D.普通文化水平

8.荷兰经济学家⑻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9.(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

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5

n.(B)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地位。

A.权威

B.重要

C.次要

D.枢纽

13.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

A.效果评估

B.可行性评估

C.风险评估

D.价值评估

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

A.政治人

B.文化人

C.经济人

D.精英

15.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出版作为标志。

A.《执行》

B.《政策执行与评估》

C.《奥兰克计划》

D.《公共政策学》

1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

17.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

源和条件的总称为(A)。

A.正常利益

B.超常利益

C.失常利益

D.合理利益

18.维护和实现⑻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A.集体利益

B.公共利益

C.家庭利益

D.个人利益

19.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C)和集团分析模型。

A.价值分析模型

B.史密斯模型

C.精英分析模型

D.多源流分析模型

20.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

A.帕累托

16

B.庇古

C.肯尼思•阿罗

D.萨缪尔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1.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22.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ABCD)o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3.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o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