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_第1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_第2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_第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_第4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本书阅读既是个体的学习路径,也是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整本书是前人认知成果的重要载体;从个人角度来说,整本书阅读是实现终身成长的学习平台。整本书的信息呈现方式和内容逻辑关系相对复杂,阅读整本书是对意志力、思考力、联结力、判断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李泽厚在《实践美学短记之二》中探讨了人性能力的结构形式,他认为“经由实践(人类)和教育(个体)长期过程才形成”的文化心理形式的建立“对人之所以为人十分关键,从而它应为教育学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就学习内容和过程而言,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段,需要确定长程的学习目标:小而言之,整本书阅读要力求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大而言之,整本书阅读要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能够促进他们未来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体到中学阶段,设计整本书阅读的长程目标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多元思考,充分发挥阅读资源的综合效应。多元思考指阅读涉及跨章节、跨书目、跨类别、跨学科、跨媒介等多种内容与形式,还原实际阅读的复杂情境,启发学生从一本书联系到多本书,联系自己生活的社会,实现多个角度的发展与提高。综合效应关注阅读过程中多个内容领域的优化组合和协调发展,期待学生实现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提升,而不是只针对某一知识或某项能力的线性发展。因此,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应放宽时长、扩大范围、拓展维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学生的长程发展。一、准确把握课程文件的目标导向重新思考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首先要回到原点,正确认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等课程文件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课外阅读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语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大致可涵盖当前中考试卷对名著阅读的要求:(1)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2)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总体要求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对经典名著的考试要求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两个课程标准更为关注阅读行为习惯、阅读心理状态以及阅读的基本路径,两份考试说明将日常阅读行为落实为具体的能力表现,要求学生把握名著的基本信息,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人物形象、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有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获得对自然、社会、自身的认识和有益的启示,进而结合自身经验作出评价。能力要求存在差异,但目标导向一致:让学生经由日常的阅读积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借助阅读提高整体把握、系统思考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精神发育与思想成长,凭借真实发生的阅读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依靠阅读自主学习、终身发展。如果整本书阅读停留在考试评价的具体内容方面,而忽视内容背后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过程、阅读能力发展以及阅读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语文课程对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没有体现出长程目标的特点。换言之,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定位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应付眼前的中高考。整本书阅读的长程目标,辐射范围不应只是作为应试者的某个具体学段,而是作为真正阅读者的长远生命轨迹。二、整本书阅读的目标层次长程目标的阶段提升和最终实现均与认知水平的有序提高关系密切。阅读整本书,认知水平的有序提高大致要经历事实性阅读、解释性阅读、建构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四个阶段。1.事实性阅读处在事实性阅读阶段的读者应明确整本书的主体内容、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基本要素,能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基础的认识发展阶段,也是每个阅读者阅读每部作品时首先要经历的阶段。事实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能够完成撰写内容提要、编写人物传记、概括主要内容等基础性任务;在阅读结果中表现为能够完成名著阅读选择题、填空题对基础知识识记的考查。以《西游记》为例,听过西游故事、读过青少版的学生都能对《西游记》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有大致了解,这是对作品内容较为宏观的浅层理解。2.解释性阅读处在解释性阅读阶段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发现作者设计情节的目的和塑造人物的初衷。解释性阅读需要建立联结,包含具体情节间的联结、人物行为与内心的联结、情节与主题的联结等,能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表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能够解释人物的典型行为,通过表层的人物行为分析深层的行为原因。表现在阅读结果中,阅读者需要解释并分析经典选段或精彩片段。同样以《西游记》为例,处在解释性阅读阶段的读者需要进一步关注具体情节。《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孙悟空因自己不能活得长久,花果山的美景不能永世享用而忧虑,通背猿猴开导他说有三等人可以逃离生死轮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针对这个具体情节可以建立情节间的联结,正是通背猿猴的提醒招惹得孙悟空“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游遍四海八荒寻求长生不老之法,这是他学艺的缘由。这里提到的“佛”“仙”“神圣”也是后续回目中和尚与道士斗法、取经路上诸多坎坷的源头。忽略这些联结则很难形成对情节设计的合理解释和对作品主题的准确把握。北宋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中提到“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前两个认知发展阶段停留在记忆和理解层面,关注作品本身,属于以物观物,即相对共性的“无我”阅读阶段。从阅读过程来说,事实性阅读和解释性阅读都是针对具体情节、人物进行梳理和分析;从阅读结果来说,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考查答案相对单一、统一,无须过多情感体验和个人参与。实现由事实性阅读向理解性阅读的进阶,需要教师将任务设计目的由“是什么”转向“为什么”。后两个发展阶段则是个性化较强的“有我”阅读,也就是邵雍提到的以物观物,为情所累,这里的“情”指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深刻思考。3.建构性阅读处在建构性阅读阶段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策略的学习、建构与生成,超越对作品本身描述性内容的认知,逐渐步入深层的思维探究层面。建构性阅读的活动设计应侧重参与性和创意性,让学生参与阅读,与人物对话,想人物之所想。仍以《西游记》为例,经历事实性和解释性阅读阶段,建构性任务可以设计为:为孙悟空撰写内心独白,并提供地点转移的辅助信息,即“花果山—三星洞—御马监—蟠桃园—八卦炉”。学生会运用前两个阅读阶段获得的信息体察孙悟空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撰写内心独白需要事实性信息——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称呼、处境和遭遇,需要解释性信息——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行为变化及具体原因,从而产生建构性思考——关注行为变化背后的心理原因,对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观点。相对于解释性阅读阶段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建构性阅读通过阅读体验和活动将阅读引向深层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主动探究,是阅读策略内化迁移的过程。学生阅读进入建构性阶段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能够自主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恰当的阅读方式。精读侧重对重要章节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深入理解核心观点或提出质疑,完成类似于内心补白、情节假设、跨越交流等打破原有故事线索和逻辑的情境任务。在阅读结果中表现为能够调动已有阅读经验,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及感悟应对情境类试题,对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发表看法、阐述观点。4.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以建构性阅读为基础,将认知发展水平由感性认识引向理性思辨,将个体阅读体验由个别尝试引向一般经验。在建构性阅读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任务引领对作品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发展性阅读需要阅读者从作品中抽离出来,用阅读感悟和体验审视自我。如还原孙悟空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的影响作用,产生新思考和新认识。学生是否能进入发展性阅读阶段既取决于教师的活动设计、策略引导,也取决于他们原有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发展性阅读注重阅读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研究,在阅读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完成基础阅读任务后愿意依据某个问题主动重读,愿意依照教师提供或主动寻找的阅读地图拓展探究、深入思考。拓展阅读和探究的成果同时可以作为阅读结果进行多元评价。事实性阅读、解释性阅读、建构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是阅读每本书都要经历的阶段,不同阅读能力和阅读基础的阅读者经历每个阶段的时长和进阶难度有所不同。有限的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每本书阅读都完整流畅地走完全程,教师需要准确判断学生的阅读起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引领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进阶,在原有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四个认知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可以从阅读过程的表现性评价和阅读结果的应试性评价两方面确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行为、检测学生阅读结果的质量,判断学生认知水平是否提高以及提高的幅度。三、科学确定阅读长程目标确定整本书阅读的长程目标还需要整合不同内容领域的能力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内容领域,“课程设计思路”部分着重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情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应力求统整不同领域的能力要求。上文提到的设计孙悟空内心独白的任务就是文本精读与情节补写的结合,涉及精读能力中的情节梳理、人物性格分析等,涉及写作能力中的依据不同写作目的和对象,提取信息、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创意表达、联想想象、变换文体及表达方式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现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要求测评题目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内容,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展示学习成果,强调不同领域的能力在实际情境中的整合。“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包括记录、欣赏、创作三个主要方面。“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开展写作活动,参照“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具体要求,可以统整为下列要求:“记录”包含撰写内容提要和文学评论,即“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欣赏”包含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五个层次,将精读获得的审美体验、认识的美学价值和发现的独特创造用文字阐释出来,即“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创作”包含把握一般规律、尝试创作实践两方面,即“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以上三个统整阅读和写作的目标要点与认知水平发展的四个阶段相对应。事实性阅读和解释性阅读阶段的写作任务以记录为主,概括内容提要、撰写文学评论是识记、理解情节和解释人物行为的有效方式。建构性阅读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是欣赏,通过打破原有线索、逻辑,在创设的新情境中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欣赏过程须加入个人的审美经验和生活体验,充分感受并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发展性阅读以建构性阅读为基础,写作任务也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发展性阅读阶段的创作实践带有更强的个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和表达方式,精读赏析自己倾心的人物和精彩片段,通过续写、改写等形式,充分表达个人好恶和喜怒。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统整不同领域能力对教师来说是综合能力的考验,其中“统”指要有明确的任务设计主线,为实现长程目标进行资源、能力、策略的统筹安排;“整”指对丰富广泛的资源进行整理、整合,使之为实现长程目标服务。在《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传奇教师桥本武的奇迹教室》中,黑岩祐治回忆了他的老师桥本武抛开传统教材,用岩波文库《银汤匙》作为国语课本,以自己编写的《〈银汤匙〉研究笔记》为载体,设置“内容整理”“词句意思”“需要注意的词句”“短文练习”“鉴赏”等板块,实现了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语言的运用、修辞及表达、练习短文写作等诸多领域能力的统整。桥本武老师以《银汤匙》前篇第十八章的《百人一首》为素材,通过热火朝天的抢牌大赛提升学生的诗文背诵、图文联想、诗句理解等能力;在课上还原前篇第十三章描绘的传统庶民糖果店铺,让学生试吃各式传统杂果子,充分刺激感知、满足好奇,亲身体验作品描绘的传统风情。桥本武老师还会“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