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了忘却的记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为了忘却的记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为了忘却的记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为了忘却的记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为了忘却的记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白莽、柔石等革命志士的形象特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2.通过分析作者对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的悲愤之情,感受鲁迅的形象。

3.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分析曲笔手法的运用,感受含蓄蕴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对青年,他和蔼温暖,心有阳光;对敌人,毛泽东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情境任务】

为庆祝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将举行“鲁迅与青年”的专题文学沙龙。请结合文本,谈一谈鲁迅眼中的青年与青年眼中的鲁迅。

【活动一】

思考讨论:

鲁迅眼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以白莽和柔石为例

要求:根据表格,概括梳理。

【白莽形象】

性格特点: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

精神品质: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勇于斗争

【柔石形象】

迂: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执着与坚定

硬气:勇于承担、刚毅坚强、勇敢无畏、宁折不屈

【小结】

不独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亦是如此。在鲁迅的眼中,这些青年为了国家,为了真理,为了自由和民主,英勇反抗、不畏牺牲、宁死不屈。

白莽、柔石与鲁迅在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是十分投合的,鲁迅乐于与这些青年交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白莽、柔石等青年的的欣赏、赞美,以及爱护之情。那么,当这么好的青年,当鲁迅万般欣赏敬佩与爱护的青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时候,鲁迅对青年的死是心疼的,悲伤的,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是愤恨的,仇视的。

【活动二】

思考讨论:

面对革命青年的被杀,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要求:理解作者使用曲笔和用典的用意

惯于长夜度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分析3处字词的差异,体会文字中的情感。

预设:

“度春"与“过春”:二者皆是对春天时光的度过。但“度春"有一种享受春天的意味在里面,显得更有诗意,与此处的情感不相符。同时“度”比“过"会显得比较轻松,“过”的情绪可以比较复杂,这里的“过"有种紧张、煎熬之感,显出“长夜”的漫长。

“眼看"与“忍看”:“眼看"指看见、看着,没有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情绪,有种带着旁观者的冷静态度去看,而“忍看”的“忍"字有隐忍、无奈之意,其中所包含的情绪更加饱满、丰富。

“刀边”与“刀丛":“刀边”说明敌人不多,“刀丛"说明敌人之多,写出了险恶的环境,“我”将以愤怒之情面向的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刀丛中将面临的是更多的危险,但“我"也甘愿前往,将笔化作刀。

【小结】首联作者以“黑夜”比喻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的统治。“挈妇将雏",鲁迅带着妻子孩子四处避难。颔联写国民党反动派和各地方军阀之间激烈的争斗,体现出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影响下,广大人民群众不得安宁的苦难生活。颈联尾联表达了作者失去青年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青年罪行的愤怒之情,强烈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高压统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在小诗中,作者直接表达内心悲愤交织的情感。文中除了直接抒情外,作者还运用了曲笔隐晦抒情,以此来发泄内心的情感。

【材料补充】

这首诗可以说前后修改了三次。第一次修改是题赠山本夫人时,将首句“惯于长夜度春时”的“度"改为““”。第二次修改是题赠许寿裳时,将“眼看朋辈成新鬼"的“眼看”改为“忍看"。第三次修改是在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又将“刀边”改为“刀丛"。所以,从事实上看,“度”、“眼看"与“刀边”并不是同时修改的,中间有一个不断推敲的过程。虽只几字之差,但是更深刻地表达了鲁迅当时的愤怒心情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2.找出文中运用曲笔手法的段落,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关文段】

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珂勒惠支夫人是德国版画家雕塑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工农的苦难生活和革命斗争为内容。鲁迅说,她的作品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

【小结】鲁迅以曲笔手法,借木刻作品表示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杀烈士行为的愤怒以及反抗,表示对烈士母亲及柔时母亲的赞颂。悲哀抗议,愤怒斗争。以此来表达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相关文段】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预设: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运用曲笔手法,借典抒情。

鲁迅以自己写此文与向子期写《思旧赋》类比。

相似点:向子期生活在魏晋时期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没有言论自由;鲁迅生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中,也没有言论自由。

不同之处:向子期不敢写。鲁迅以古喻今,曲折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3.文中一共有三处用典,揣摩作者的用意。

【小结】这篇文章共有三处用典。向子期写《思旧赋》的典故,表现了司马氏杀害天下文氏的残暴无情;方孝孺被处死,表现了朱棣残杀方孝孺及其族人的嗜血成性;《说岳全传》高僧坐化的典故,表现了秦桧对岳飞的残害及赶尽杀绝的狠力。

作者借这三个典故,用曲笔手法暗指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青年的暴行,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高压统治。和《记念刘和珍君》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不同,本文表达更加委婉、曲折、含蓄、酝藉,也更浓郁而深沉。鲁迅用曲笔、借用木刻和典故等,对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革命作家的暴行,对其专制的独裁统治表示愤怒和最强烈的控诉。

鲁迅失去青年如此悲痛,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青年的举动如此愤怒,那他为何不去与国民党反动派拼命,而是选择了逃走?

4.理解作者的“避"与“逃”。

【相关文段】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相关文段】

我不是高僧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盘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补充材料】

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北京通信》)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华盖集续编·空谈》)

预设:鲁迅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的选择。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鲁迅却没有像高僧一样选择作画而亡,而是因对生还有留恋,选择了逃走。但是,鲁迅并非逆袭生命,他评价高僧的坐化,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唯一的好方法。我不是高僧,没有涅磐的自由,也指我不能随意去死。因为革命尚未成功,我的使命也没有结束。所以相比和尚坐以待毙、不知反抗的举动而言,鲁迅的逃走是反抗,是保存实力,是继续战斗的表现。在这种辗转逃难的日子里,鲁迅依然笔耕不辍,只是换了另一种更隐晦的战斗方法。

【活动三】

思考讨论:作为21世纪的青年,请写一写你眼中的鲁迅。

字数要求:50-100字

【鲁迅形象】他爱憎分明,他给青年以最大的爱护,他对敌人绝不屈服。他“用笔”对世间的一切黑暗、暴力、专制,大胆揭露,大胆批判。他追求真理和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