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有文字记录的3500多年中,中国疫病的流传成百上千,疫病的种类各式各样。可以

说,中国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的历史。

切断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是防疫最有效的手段。早在秦代,中国人便开始了对防

疫的研究。云梦秦简《封诊式》中,详细记述了麻风病的诊断、报告、鉴定、隔离的完整

制度。历代隔离的场所有两种,“一种为疫病到来后临时性建立的场所”。如宋神宗熙宁

八年(1076年),杭州饥疫并作,苏轼提出的“以处疾病之人”便是简陋的隔离医院。

“另一种是常设的隔离场所”。武则天时期,由政府出面主办,有专门官员负责的悲田养

病坊,便是固定的隔离区。不仅病人要隔离,接触者也要被隔离。《晋书•王彪之传》谈到

永和末年,疾疫流传,“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如果一户人家有三人得同样的传染病,官员们即使无病,也要过百日后才能上朝。这种隔

离措施,可以有效地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防止扩散,极为科学。

卫生预防,也是疫病防抗的重要举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瘟疫产生的原因和传染

的途径均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续汉书•礼仪志》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

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灰为大洁。”通过沐浴搞好个人卫生、强身健体,可以驱除疫病流

传的可能。汉代的《论衡》说:“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孙思邈也告诫人们:“不要吃

生肉,吃动物的肉时一定要煮烂”。饮食卫生是预防疫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动物体内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菌,特别是野生动物,非典和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便是对人类最

好的警示。

除此之外,还要对居室勤扫刷,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空气传播。清代吴子存在《鼠疫

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等。《夏小

正》记载端阳时,“蓄药以期除毒气”。秦国时,对外来入城的马车衡机用火熏燎,以防

马身上未被消灭的寄生虫附在上面。不管是平日,还是防抗疫中,只要勤加防护,是完全

可以阻止疫病传播的。

守望相助,是夺取抗疫最终胜利的坚强支撑。在古代,疫病一旦产生和流传开来,从

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权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进行防抗瘟疫的。比如,有及早检查与

强制隔离的,有帝王自责以树民众抗灾自救信心的,有减轻民众经济负担安抚百姓的,有

传播普及医学知识提高民众防疫能力的,有开仓赈济颦助老百姓恢复生产的,有掩埋尸骨

切断病源抚慰心灵的,还有收养遗孤的……这些措施不仅是凝聚民众思想、赢取抗疫胜利

的法宝,也是政府部门科学组织、勇于担当抗疫的豪迈气概体现。

3000多年的抗疫史,让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抗疫方法和经验。面对疫病,我们的祖先没

有被吓倒。拥有着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的我们,今天更不会畏惧。只要我们弘扬中华民族

在抗疫中形成的同舟共济、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坚定信心,科学防控,就一定能够打嬴

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选自《中国抗疫简史》,张剑光著,新华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材料二:

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

国际间的传播。湖北出土文物《封诊式》竹简中记载了在战国时期就有逐级报告传染病和对

可疑病例调查的制度。宋太祖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

和健康。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医户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

院管理,一旦发生瘟疫,医户要参加治疗。清朝政府还设有“查痘章京”官职,专事痘疹的

防疫检查。清朝刊行的《海录》记载“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

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这说明中国医生当时已经认识

到天花的急性感染患者为传染病源,并且建立了完整的天花检疫系统。1688年,俄国是最早

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

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中国的种痘术还传到日本、朝鲜和印度等邻国,通过国际交流,

共同防治传染性性疾病。

选自《科普知识网》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载表明,中国疫病的流传成百上千,中国人在秦代就开始了对防疫的研究,建立了疫

病防疫制度。

B.杭州饥疫并作,苏轼提出“以处疾病之人”,用简陋的临时性场所与常设的隔离场所隔

离医治病人。

C.从“鼠涉饭中,捐而不食”的记载可知,中国古代对瘟疫产生的原因和传染的途径有了

一定的认识。

D.悲田养病坊是由政府专门负责的固定隔离区,这种隔离区的常设说明古代人对疫病预防

具有前瞻性。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中国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简述了中国人类自秦汉到清代的防疫抗疫主要

方式方法。

B.文本采用“总分总”论证布局谋篇。全文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行文构思严谨,文

脉思路清晰。

C.具体分说论证中,文本主要采用引证法,通过对古代典籍或人物言行的引述来论证具体

的防疫方法。

D.文本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抗疫经验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以古鉴今,任何疫病都

是可以治愈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病一直伴随着中国发展,面对疫病,我们的祖先不但没有被吓倒,而且积累了许多抗

疫经验。

B.孙思邈告诫人们:“不要吃生肉,吃动物的肉时一定要煮烂”,这实际上是饮食卫生预

防理念。

C.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户制度,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它主要属于民间,政府一般不参与

管理。

D.上巳节的“洗濯祓除”与端阳节“蓄药以蠲除毒气”,说明古代人将防疫融合到了平常

节日中。

4.简要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我们应当如何防疫,试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1.B2.D3.C

4.材料一介绍中国古代抗疫历史,侧重的是如何全方位和疫病作斗争,切断传染源的方式

方法。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防疫管理,侧重的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和防疫制

度。

5.个人层面:①注意与感染者保持距离;②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居室勤扫刷,定期消毒。国

家层面:①帮助民众防疫,树立民众抗灾自救信心,减轻民众经济负担,传播普及医学知识,

开仓赈济帮助老百姓恢复生产;②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和防疫制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用简陋的临时性场所与常设的隔离场所隔离医治病人”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杭州饥

疫并作,苏轼提出的‘以处疾病之人’便是简陋的隔离医院……武则天时期,由政府出面

主办,有专门官员负责的悲田养病坊,便是固定的隔离区”可知,苏轼建立的简陋隔离医

院,是为疾病到来后临时性建立的场所,并非常设的固定的场所。常设的隔离场所是武则

天时期的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以古鉴今,任何疫病都是可以治愈的”说法错误,本文主要是谈论防疫,不是治疗。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它主要属于民间,政府一般不参与管理”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元朝设立了民间的医

户制度,医户是政府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可知,医户是政府

许可能从事医疗活动的民户,户籍由太医院管理。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中国抗疫简史》,由“早在秦代,中国人便开始了对防疫的研究”“如宋神宗

熙宁八年(1076年),杭州饥疫并作,苏轼提出……”“《晋书•王彪之传》谈到永和末

年……”“孙思邈也告诫人们:……”“在古代,疫病一旦产生和流传开来,……”等主

体语段的内容可知,材料一介绍了中国古代抗疫的相关历史;由材料中“切断传染源,对

病人进行隔离是防疫最有效的手段”“卫生预防,也是疫病防抗的重要举措”“除此之

外,还要对居室勤扫刷,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空气传播”“守望相助,是夺取抗疫最终胜

利的坚强支撑”各段的中心句可知,材料一的侧重点是如何全方位与疫病作斗争,切断传

染源的方式方法。

材料二总共一段话,由首句“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

并建立边境检疫制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以及文中所列举的“《封诊式》竹简中记载

了……”“宋太祖时规定……”“清朝政府还设有……”等内容可知,本段材料主要介绍

了中国古代的防疫管理,侧重的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和防疫制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

个人层面:

由材料一第二段“切断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是防疫最有效的手段”可知,有效防疫,

一定要注意与感染者保持距离。

由“卫生预防,也是疫病防抗的重要举措”“通过沐浴搞好个人卫生、强身健体,可以驱

除疫病流传的可能”“饮食卫生是预防疫病的一个重要方面……”“还要对居室勤扫刷,

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空气传播”可知,防疫还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居室勤扫刷,定期消

毒。

国家层面:

由材料一第四段“在古代,疫病一旦产生和流传开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权都会采

取一些积极措施,进行防抗瘟疫的。比如,有及早检查与强制隔离的,有帝王自责以树民

众抗灾自救信心的,……这些措施不仅是凝聚民众思想、赢取抗疫胜利的法宝,也是政府

部门科学组织、勇于担当抗疫的豪迈气概体现”可知,国家应积极帮助民众防疫:树立民

众抗灾自救信心,减轻民众经济负担,传播普及医学知识,开仓赈济帮助老百姓恢复生

产。

由材料二“控制瘟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并建立边境检疫制

度以控制国际间的传播”可知,防疫要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和防疫制度。

(_)现代文阅读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嘱咐

孑小犁

①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

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②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

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

孩子来,含着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

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

里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

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

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

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

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

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

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

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③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

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

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

“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

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

To可能够吗?”

④“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

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⑤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

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

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⑥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蜒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

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

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

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

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

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

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

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⑦“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

T,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

灭。”

⑧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

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

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

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

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⑨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

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

的消息。”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水生的视角,描写他回家途中所见到的村庄的情景,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暴行

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B.水生嫂问水生是否想念自己,话语不多,却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一个与丈夫分离八年的农

家女子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C.当水生告诉妻子明天早上就走时,水生嫂仄在炕上,半晌无言,静默的画面贮满她对丈

夫的不舍和分离在即的不满。

D.“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这带有调侃性质的话语,表明水生

夫妇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一天价”“冰床子”“焦愁”等方言俚语的运用,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也反映出作者熟悉冀中平原农村的生活。

B.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水生嫂听到丈夫喊她后,瞬间的一怔一笑一哭,

传神地折射出水生嫂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C.“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水生嫂操控冰床的动作的娴熟轻快。

D.小说描写水生夫妇八年离别、一夜团聚和再次送别的情景,情节曲折,在一波三折中将

主人公情感的波涌和起伏表现得酣畅淋漓。

8.说说作者将小说取名为“嘱咐”有何用意?

9.孙犁善于用“诗意美”的笔致来表现艰苦的战争生活,与血火浸淬刀光剑影的抗日现实

形成巨大反差。请简要说明这种“诗意美”在本文中的表现。

【答案】6.C7.D

8.①题文照应。小说的标题为嘱咐,与文章的许多内容相呼应:水生嫂对水生安全的嘱咐,

水生嫂对水生保家卫国的嘱咐,水生爹对水生的嘱咐,水生对水生女人好好保重的嘱咐。

②贯串情节。嘱咐是一条线索。全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相见与送别。相见与送别都是嘱

咐与叮咛,故事情节以嘱咐为中心。

③醒目明旨。水生嫂对水生的嘱咐,是后方百姓对前方将士的嘱咐,表达了百姓对和平的渴

望。

9.①人物的灵魂美(或:生活的人情美)。通过心理、语言等描写,展现了水生夫妇的情深意

笃以及水生嫂温柔刚毅、深明大义等美好品格。

②意境的诗画美。作者笔下的自然风物,大多淡雅疏朗又鲜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③语言的质朴美。无论写景写人,语言都淡而有味,浅而有致,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贮满……不满”错。“水生嫂仄在炕上,半晌无言”,分离在即,水生嫂虽有委屈,

但更多是对丈夫的不舍,同时也包含对丈夫保卫家园的理解。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情节曲折……将主人公情感的波涌和起伏表现得酣畅淋漓”错。小说情节自然平淡,

情感表现含蓄深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题文照应。小说的标题为嘱咐,与文章的许多内容相呼应。由文中“爹活着时常说,水生

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水生夫妻

二人之间的互相嘱咐,如水生嫂“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

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

在前方,我等你到死”,水生对水生嫂的嘱咐“你疯了吗?慢些!”“村里去暖和暖和

吧”可见,文中有水生嫂对水生安全的嘱咐,水生嫂对水生保家卫国的嘱咐,水生爹对水

生的嘱咐,水生对水生女人好好保重的嘱咐。

贯串情节。嘱咐是一条线索。全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相见与送别。相见与送别都是嘱

咐与叮咛,故事情节以嘱咐为中心。本文围绕“嘱咐”展开故事情节,同时故事的高潮部

分也围绕“嘱咐”展开。小说结尾处水生嫂“嘱咐”水生“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

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使故事达到

了高潮。小说以“嘱咐”为题,是因为这是情感的高潮、愿望的凝聚,作者写八年分别、

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

醒目明旨。水生父亲对水生的嘱咐,体现的是老人的对儿子的理解;水生嫂对水生的嘱

咐,则是一个妻子的深明大义;而水生对妻子的嘱咐则带着战士对家人的歉疚。这些“嘱

咐”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患难与共的精神,突出了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人物的灵魂美(或:生活的人情美)。“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

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

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

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

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

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通过

这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夫妻的两个人,在分别八年后重逢又离别的时

候,流露出的朴素、深情、有情有义而又深明大义的美好品格和纯真情谊,展现了水生夫

妇的情深意笃以及水生嫂温柔刚毅、深明大义等美好品格,突现了人物内在的人性、人情

之美。

意境的诗画美。从自然风物看,“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

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没有战争下的惨淡,

而是自然、淡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语言的质朴美。从小说语言看,由“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

了”“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可知,人物对话质朴,充满了乡

村浓浓的情味,有一种自然、质朴之美。无论写景写人,语言都淡而有味,浅而有致,含

蓄隽永,耐人寻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有有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

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是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

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卷中,侍太子,治栋

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

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

以萧何功最盛,封为娜侯,用售电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

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

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目:“知之。”“知猎狗乎?“日:“知

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

耳,功狗也。至如箫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

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英敢言。汉十一年,陈稀反,高祖自将,至邯

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

为迪丹,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

口:“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

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中“左右”,并非指方位,是“近臣侍从”之义。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

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臧秦律

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

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

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②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答案】10.D11.A12.C

13.①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而功居我等之上,为

什么?

②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

高兴了。

14.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

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

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

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去”是离开的意思,主语为“项王与诸侯”,不能断

开,排除AC;

“者”一般在上句末尾停顿,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是‘近臣侍从'之义”错误。左右在文中是“帮助”的意思,并非“近臣侍从”义。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为“群臣皆莫敢言”,可见并非心悦诚服。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顾”,表转折,去U;“何也”,反问,为什么

呢,为何呢。

(2)“愿”,希望;“让”,辞让;“悉”,全、都;“佐”辅助、帮助;“说”,通

“悦”,高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

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可见淮阴侯造反引起了刘邦的警觉

怀疑,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而召平认为“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召平认为萧何

将灾祸临头了,因此召平劝说萧何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

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

参考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

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

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

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当了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

队屠杀焚烧成阳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人口多

少,兵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

(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率领军队向东平定三秦,箫

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

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

奉太子,在栋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诸

事)总要奏请汉王,许可,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汉王来了再报告。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

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

劳最大,(把他)封为哪侯,给他的封地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

战,多的打过一百多场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

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

反而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

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

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

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

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

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汉王十一年,陈稀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

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

(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

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

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

出来赘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

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卷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

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

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

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

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答案】15.B16.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

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

者技艺的高超。②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一般综合考核诗歌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做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要考虑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比拟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

飒、潇潇暮雨,形象地模拟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故选Bo

【16题详解】

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描

写包含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虚写,实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等;抒情包

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衬托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

等)。

尾联“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中“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

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

奏者技艺的高超。并且这首诗结尾是景物描写,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

露水打湿,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

必败原因的句子是“,

(2)《李凭箜篌引》中表明乐器构造精良与演奏时间的诗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3)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诗句是

【答案】①.战士军前半死生②.美人帐下犹歌舞③.吴丝蜀桐张高秋④.

李凭中国弹箜篌⑤.楼船夜雪瓜洲渡⑥.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帐”“蜀”“洲”“渡”。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仙文字,完成小题。

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

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

沉,,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

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

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

走。如果要改造自己,第一件心理的破除工作是除懒,第二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

精神

人的特点是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在能尽量发挥这特点时,就足见出他有富裕

的生活力。一个人在少年时常是,有志气,肯干,觉得世间无不可为之事,天

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到了年事渐长,受过了一些磨折,他就逐渐变成暮气沉沉,意懒

心灰,遇事都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肯出一点力去奋斗。一个人到了这时候,生活力就

已经枯竭,虽是活着,也等于行尸走肉,不能有所作为了。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奋发有为,

最好是趁少年血气方刚的时候,少年时如果能努力,养成一种勇往直前的精

神,老而益壮,也还是可能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要改造自己,第一件心理的破除工作是除懒,第二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

神。

B.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除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

斗精神。

C.如果要改造自己,第一件心理的破除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

神。

D.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除工作是除懒,第二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

斗精神。

20.试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两段文字的内在联系。

【答案】18.圆滑世故朝气勃勃百折不挠19.B

20.第一段文字主要分析懒:即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第二段文字主要分析奋斗:朝抵抗

力最大的路径走。两段文字前后形成对比,以“人的特点”与“朝什么路径走”相承转。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随俗浮沉”,此处是说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见风使舵。可以用“圆滑

世故”。“圆滑世故”: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形容

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关系,顺风使舵。

第二空,结合语境“有志气,肯干,觉得世间无不可为之事,天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

里”,此处是说“一个人在少年时”往往充满活力和斗志,可以用“朝气勃勃”。“朝气

勃勃”: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第三空,结合语境“勇往直前”,此处是说要养成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的精神,可以用

“百折不挠”。“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

一是不合逻辑,前文分析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要把“如果要改造自己”改成“如果要改

造中国社会”;

二是不合逻辑,“心理的破除工作”与“心理建设工作”是两个方面,不存在第一第二区

别,要把“第二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改成“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

奋斗精神”。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从“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

力最低的路径走”可知,第一段文字主要分析懒,即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从“人的特点是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在能尽量发挥这特点时,就足见出他有富裕

的生活力”“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奋发有为,最好是趁少年血气方刚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