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统编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统编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统编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统编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基础复习第三单元速记知识清单及高频考点练习【知识梳理】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吟(yín)唱瑟(sè)瑟逊(xùn)色侧(cè)面输(shū)赢山峰(fēng)庐(lú)山缘(yuán)故投降(xiáng)操(cāo)场均(jūn)匀叶柄(bǐng)占(zhàn)据蜗(wō)牛枯萎(wěi)住宅(zhái)慎(shèn)重挖掘(jué)搜(sōu)索倾(qīng)斜抛(pāo)下住址(zhǐ)骤(zhòu)雨位置(zhì)二、易写错的字吟:右部是“今”,不是“令”。庐:不要把“户”写成“尸”。降:右边第五笔是“-”,不要写成“-”。嫩:中间是“朿”,不要写成“束”。叠:上半部分的三个“又”要写得紧凑,它们的捺都要写成点。隙:右部上面不是“小”。宅:第四笔是撇。临:右下是“”,不要写成“m”。卧:左边是“臣”,要注意其中间部分不是“口”。穴:下部是“八”,不要写成“入”。三、一字组多词。暮(mù):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吟(yín):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题(tí):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侧(cè):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峰(fēng):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庐(lú):茅庐庐舍草庐庐山缘(yuán):缘由边缘缘分有缘无缘无故降(jiàng):投降降伏降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阁(gé):阁楼阁下出阁闺阁亭台楼阁费(fèi):花费消费费力收费煞费苦心须(xū):必须无须胡须触须花须根须逊(xùn):逊色谦逊稍逊一筹出言不逊输(shū):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虎(hǔ):老虎猛虎虎牙虎口虎将爬山虎操(cāo):操劳操持操守操场重操旧业占(zhàn):占有占领占用攻占占优势嫩(nèn):娇嫩柔嫩嫩芽嫩绿细皮嫩肉顺(shùn):顺利顺风顺序顺心一帆风顺均(jūn):平均均匀人均均衡势均力敌叠(dié):重叠叠加堆叠折叠重峦叠嶂隙(xì):间隙缝隙空隙嫌隙无隙可乘茎(jīng):根茎茎部茎叶块茎枯茎朽骨柄(bǐng):叶柄把柄笑柄斧柄话柄萎(wěi):枯萎萎谢衰萎萎缩萎靡不振瞧(qiáo):瞧见瞧病瞧不起固(gù):牢固坚固固体固然固执己见宅(zhái):住宅宅院家宅民宅深宅大院临(lín):临时降临临别临摹临阵脱逃慎(shèn):慎重谨慎不慎慎言慎行选(xuǎn):挑选选择选用选拔人选选手择(zé):选择择优择业抉择饥不择食址(zhǐ):住址地址遗址校址旧址故址良(liáng):良好善良良心良久良师益友穴(xué):巢穴洞穴穴位空穴来风龙潭虎穴厅(tīng):客厅餐厅展厅厅堂办公厅卧(wò):卧室卧铺卧倒仰卧藏龙卧虎专(zhuān):专心专门专利专业专心致志寸(cùn):尺寸寸步寸心寸土鼠目寸光卫(wèi):卫生自卫警卫卫星保家卫国多音字。降jiàng(降落)曲qū(弯曲)曲qū(弯曲)xiáng(投降)qǔ(歌曲)qǔ(歌曲)扒bā(扒土)横héng(横冲直撞)踏tà(脚踏实地)pá(扒草)hèng(蛮横)tā(踏实)五、形近字暮(日暮)吟(吟咏)题(题目)庐(庐山)输(输掉)幕(幕布)怜(可怜)提(提纲)芦(芦花)愉(愉快)侧(侧面)操(操场)占(占有)茎(根茎)良(良好)测(测试)噪(噪音)古(古代)经(经过)粮(粮食)萎(枯萎)择(选择)较(比较)卫(卫生)宅(住宅)委(委任)泽(沼泽)胶(胶水)丑(出丑)它(它们)址(地址)穴(洞穴)均(均匀)扯(拉扯)灾(火灾)钧(千钩一发)六、重点词语1.必须掌握的词操场嫩红均匀重叠空隙叶柄优良洞穴牢固住宅临时选择住址大厅卧室专家卫生疲劳瞧不起2.四字词语引人注意弯弯曲曲3.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随遇而安七、近义词注意—留意舒服—舒适均匀—平均空隙—间隙牢固—坚固隐蔽—隐藏慎重—谨慎挖掘—发掘研究—钻研搜索—搜寻倾斜—歪斜痕迹—印迹平坦—平缓简朴—朴素宽敞—宽阔八、反义词注意—忽略新鲜—陈旧舒服—难受弯曲—笔直细小—粗大逐渐—突然慎重—轻率温和—强烈牢固—薄弱隐蔽—暴露柔弱—结实倾斜—竖直平坦—崎岖光滑—粗糙简朴—奢华干燥—湿润九、词语积累。1.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大大方方2.含有“引”字的词语:引人注意类似的词语:引人入胜引以为戒3.量词一(片)地方一(阵)风一(根)茎一(座)门一(条)隧道一(丛)草一(墙)叶子4.动词:(漾起)波纹(伸出)细丝(紧贴)墙上(选择)住址(研究)蟋蟀(搜索)巢穴(收拾)平坦(修理)平整(抛出)泥土5.修饰词:嫩红的叶子嫩绿的叶子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道6..描写声音的词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7.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极目远眺察言观色洞若观火8.词语搭配:(嫩绿)的叶子(现成)的洞穴(舒服)的住宅(细小)的脚(温和)的阳光(倾斜)的隧道(微斜)的门口(强有力)的后足(粗糙)的地方(伟大)的工程(较大)的土块(慎重)地选择(倾斜)地铺开(轻微)地摆动9.特殊词语:X不x式的词语:毫不可惜AABB式的词语:弯弯曲曲十、句子积累。1.比喻句(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比喻形象生动。(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描绘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很细小。(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把蟋蟀住宅出口处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2.拟人句(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3.设问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引出下文,为赞美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作铺垫。4.佳句积累(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把蟋蟀比作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7)“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句话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做铺垫。5.重点语句(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中“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的形态。(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几句话运用“触、变、巴、拉、贴”等动词,详细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蟋蟀的住处。蟋蟀的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挖掘时耗时耗力,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从这巨大的反差中,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十一、课文回顾。9.《古诗三首》中,《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雪和梅各自的特色,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真理。10.《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介绍了通过自己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由此也告诉我们: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11..《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十二、读一读,背一背。1.日积月累(1)立了秋,把扇丢。(2)二八月,乱穿衣。(3)夏雨少,秋霜早。(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2.关于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1)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2)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3)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十三、单元复习要点1.《古诗三首》:能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题西林壁》,理解古诗的意思。2.《爬山虎的脚》:能用准确的语言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及向上爬的过程。3.《蟋蟀的住宅》: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4.会写连续观察类作文。十四、“1+X”阅读推荐篇目:叶圣陶《牵牛花》推荐理由:和《爬山虎的脚》一样,这篇《牵牛花》写得细致、朴素,恰如叶圣陶先生的品质。而这种朴实自然的风格,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阅读方法:在《牵牛花》中,作者先写了种花,后写了赏花,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十五、素养与能力1.《古诗三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2.《爬山虎的脚》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3.《蟋蟀的住宅》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4.《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5.《习作》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6.《语文园地》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单元课文知识梳理第9课:《古诗三首》1.课题解读本课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2.课文重点解读(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理解: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3)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理解: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理解: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理解: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借景议论,表达诗人独特的看法和观点。3.主题概括《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雪和梅各自的特色,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真理。4.学有所得古诗中秋天傍晚江边奇丽的景色令人沉醉,庐山雄伟奇秀、千姿百态的景象令人赞叹,冬天雪花飞舞、梅花怒放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诗人们在欣赏这些美景时,也不忘留下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也别忘了去感悟人生哲理。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理解:不可以。“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大。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2)作者为什么说“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个江面是绿色的,半个江面是红色的。(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峰岭峰岭理解: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4)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理解: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5)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7.课外拓展(1)简介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卢钺,也即卢梅坡。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1267),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2)庐山简介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3)关于山峰的古诗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在观察景物时我们要从全局或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要重点抓住景物的颜色和形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在写作时用词要准确生动,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融入个人感受,采用寓景于情、寓景于理或借景议论的写法。(5)世说新语·咏雪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论诗文。忽然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第10课:《爬山虎的脚》1.课题解读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课文重点解读(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理解:“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理解:作者通过“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由此可见,作者对爬山虎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尖端变成圆片巴住墙→圆片拉茎紧贴墙。(4)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理解:“逐渐”说明爬山虎的细丝和小圆片是慢慢变化的,通过对比可知作者是坚持观察,连续观察的。3.主题概括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激起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4.学有所得爬山虎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诱人的果实,更没有挺拔的身躯,但它很执着,仅仅靠着纤细柔嫩的脚一步一步往上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生活习性。我们只有像作者一样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它生长得非常茂盛。它是一种擅长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长在墙上、屋顶。(2)“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意思相同吗?“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3)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巴”可以换成“粘、挨”等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理解:脚触着墙→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巴住墙)→(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不能换成“粘、挨”等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4)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不同点:第一种形象直观;第二种变化过程一目了然。相同点: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都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7.课外拓展(1)作者简介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58年,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正搞“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的浮夸风造成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赞扬的是爬山虎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联系《爬山虎》的写作背景及历史背景,《爬山虎的脚》不仅仅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作者实则借物抒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作者对“脚踏实地”精神的向往,亦是自己人格精神的象征。他保持着自身心灵的宁静,执着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良知。(3)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4)蜗牛、蛟龙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5)怎样写观察记录?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6)推荐阅读《稻草人》《小白船》(7)读写结合《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细致入微,结合到学生自己写一种植物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长在哪,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征等。赏杏花春天,是赏花的季节。在众多的花中,我最喜欢杏花了。杏花开的时候,像粉雕玉琢的公主,在向我们甜甜地微笑。有的已经全开了,花瓣白色中带着红晕;有的似开非开,露出了粉红的花瓣,贪婪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有的还没有从梦中醒来,紧紧地裹着花瓣,好像懒床的小朋友。这时,一阵风吹来,片片花瓣好像背上了降落伞,飘飘然然地旋转着落在地上,好像下了一场杏花雨。杏花有个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非常动人。好美丽的"图画"啊!我观赏着美丽的杏花,舍不得离开。第11课:《蟋蟀的住宅》1.课题解读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2.课文重点解读(1)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理解: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又通风、便于进出。这样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楚。正是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把住宅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楚。(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理解: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朝阳,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仔细且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4)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理解:“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是经过反复的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5)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地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理解:“扒、搬、踏、推、铺”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劳动强度大,也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艰难与辛苦,从侧面反映了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5)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理解: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存在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3.主题概括课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4.学有所得小小的蟋蟀,居然鬼斧神工般地建造了令人震惊和佩服的伟大工程,而所用的工具只是它柔弱的身体!蟋蟀凭借它不随遇而安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换来了令人惊叹的成果。蟋蟀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必须要用辛勤的劳动去获取!5.结构导图6.问题探究(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外部特点选址:向阳倾斜、便于排水样子:弯弯曲曲大小适宜环境:洞口隐蔽平台平坦内部特点平整、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2)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吧!理解:选址:不肯随遇而安,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朝着阳光的堤岸)动工:大多是在十月挖掘:扒土(前足)→搬土块(大颚)→踏地(后足)→推土、铺土(后腿上的两排锯)整修:即使在冬天(3)结合上节课学习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理解: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生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4)将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与作者的观察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发现?有恒心、耐心、细心。(5)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读文字资料,谈谈你的感受。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昆虫。56岁时,法布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在这片荒地上,法布尔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并写成了卷帙浩繁的《昆虫记》。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和文艺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理解:在长达30年的观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园的小昆虫,在作者眼里已经化作了充满灵性的生灵。(5)找出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语句。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6)下面的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理解:片段中的说明性文字具有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的特点。而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7)对比《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说说它们的异同。相同点: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不同点:《燕子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是将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8)把《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做比较,看一看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有什么联系与不同。体裁形式内容观察日记日记翔实: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心情、感受等。观察记录图文结合、表格等简洁:一两句话,客观清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7.课外拓展(1)简介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2)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3)描写细致观察的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头蟋蟀声。——白玉蟾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岳飞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1)学习目标如何细致地观察生活,把事物写具体、写准确。(2)交流指导我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中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事物,也从中学到了几种观察事物的方法:(1)观察要细致,这样才能准确地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2)观察要连续,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的变化;(3)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就可以记下自己的想法或心情,习作也会更有趣味。(3)范例展示①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我深刻体会到了细心观察的乐趣,还学会了一套观察方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观察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②你说的我也有同感。观察时,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想,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才行啊!③我知道学会观察十分重要,以前写作文时我常常感到无话可写,主要是我平时不善于观察,没有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才写得不够细致,不够准确。④看来学会观察真的很重要!不过我们在观察时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持续观察、连续观察才行。2.词句段运用(1)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鼠窝”也可以叫“鼠洞”;“马圈”也可以叫“马厩”或“马棚”;“牛圈”也可以叫“牛棚”。(2)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蜷蜂的住宅。☆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蟠蜂的住宅。我发现:每组句子中的第2个句子表达得更加准确。第一组中的加点词语“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写出了变化的过程。第二组中的“最多”表明蟋蟀住宅深度不超过九寸深,宽度不超过一指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会说:蜜蜂能飞到离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据说)蜜蜂(最远)能飞到离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3.积累运用☆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我发现:这几个句子都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有的写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有的写的是秋天来临时的征兆,还有的则写出了南北气候的差异。我理解: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有厚有薄的情况。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我的拓展:表示气象的谚语春雷响,万物长。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大暑下天阴,遍地出黄金。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单元高频考点1.词语解释是考试中常常要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形式有:(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根据意思写词语。2.《古诗三首》常考查古诗句、诗意、蕴含的哲理及精神。也会以问答形式考查诗中描绘的画面。3.《爬山虎的脚》第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也会要求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词句。会要求观察某种事物来作文。4.《蟋蟀的住宅》第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形式出现,考查写作顺序、蟋蟀的住宅内部和外部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原因。5.会写连续观察类作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一、基础检测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1)这所新学校的cāochǎng()xuǎnzhǐ()十分讲究,不但要宽阔以满足学生需求,而且要具有开放性。(2)这座shānfēng()从cèmiàn()看像一位老人望着远方。(3)妈妈把桑叶jūnyún()地铺在了簸箕里,不留一点儿缝xì()。2.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住宅(zái)慎(shèn)重挖掘(jué)占(zhàn)据B.搜(sōu)索倾(qīn)斜抛(pāo)下蜗(wō)牛C.住址(zhǐ)骤(zòu)雨位置(zhì)枯萎(wěi)D.操(cāo)场均(jūn)匀叶柄(bǐng)山峰(fēng)3.看图写词语。(3分)这幅图描绘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照样子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4分)5.读诗句,完成练习。(8分)(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①可怜:__________________②诗意:__________________③诗人用形象的_________,将露珠比作_________,把月亮比作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露珠的_________和月亮形状的_________,营造出了秋夜一派_________的意境。(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①缘: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积累运用1.读句子,完成练习。(1)如果你看到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照样子,补充句子)如果你看到______________,你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说成“弹琴”,又将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我还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图,根据意境写古诗。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这首诗中,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新月初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立了秋,_________;二八月,_________;_________,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暮江吟》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__________,另一幅是______________。(4)《爬山虎的脚》一文通过介绍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_________,激起了的_________强烈兴趣。4.口语交流台。(6分)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该怎样保护视力?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一)(202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四年级期末)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2.这一段主要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3.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4.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2·山东省烟台市·四年级期末)课内阅读。蟋蟀的住宅(节选)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bāpá)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jiǎojiào)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tātà)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pù)开。1.用“√”画出文段中正确的音节。2.找出文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建造出这么伟大的住宅,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提升(一)(2023·四川成都锦江区·四年级专题练习)古诗阅读。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1.解释词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十分春:__________________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3·四川绵竹地区·四年级专题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爱留守儿童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或小城镇,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1.“留守儿童”是指()。A.没有父母的儿童B.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儿童C.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儿童D.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适龄儿童2.请你从以上的数据中至少梳理出两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四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柚子①樟木溪的院落,多有柚子树,从我家门前向远望,最远一棵是柚子树。②柚子树挺拔,主干直,少分叉,叶子如放大数倍的橘子树叶,肥厚,枝上长着锋利的坚刺,寸长,它是渴望柚子的儿童的噩梦,没人敢徒手攀柚子树,只能望着枝上滚圆密垂的柚子,无声叹息。③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柚子开白色花,有大屁股的野蜂在柚子花上飞来飞去,结的小柚子是绿色的。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沉甸甸地挂满柚子树枝,极其浓密的柚子树叶也掩不住它。大风时,柚子叶频频拍着滚圆的柚子,自信,自得,从容又毫不谦虚。那是多么饱满的圆,画都画不出那么圆。多少次梦想它扑通一声落下,惜之,柚子没有自然落下的习惯。④柚子树真像一个从不关心儿童、心理极其冷漠的大人,惹它不起,它又毫无怜悯心,拿它一点儿办法没有。我们曾向柚子树发起过攻击,用弹弓射柚子,用石头掷柚子,然而柚子皮厚,即使射中,噗的一声,它毫发无损,甚至并不弹动,徒劳地面对柚子的时候,几多仇恨几多爱啊!⑤秋天了,柚子熟。话说这柚子品种,有一种肉有如红石英的红柚子,极高贵,有一些品相差的柚子,带点儿青皮,那柚子是酸苦味。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⑥我喜欢柚子。1.写出近义词。浓郁()浓密()2.品读短文第③段,完成练习。(1)本段在描写柚子树和柚子时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抓住特点来写。(2)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柚子的_________特点。(3)最后一句写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对其表达的感情描述恰当的一项是()。A.称心、快乐B.可惜、遗憾C.悲伤、丧气D.吃惊、厌恶3.把作者的观察方式填写到对应的句子后。A.用鼻子闻B.放到嘴里品尝C.用耳朵听D.用眼睛看(1)柚子成熟时,像一个黄色的大皮球,圆滚滚的。()(2)柚子树的气息,像浓郁型的柑橘树气息,很远便可以闻到。()(3)好的柚子,是甜多酸少,次之酸多甜少,次次之,酸甜苦三味皆有。()4.根据示例,补写句子。自信——柚子说:我的果实就是这么美,这么圆,谁也比不上!自得——柚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容——柚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22·四川成都锦江区·四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爬山虎的脚奶奶喜欢种花草,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四季花开不断。然而,奶奶最喜欢的还数那爬山虎。爬山虎爬满了院内的西墙。那些长大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缝隙。远远望去,就像一堵绿色的墙,更像一条绿色的挂毯。我从小就在奶奶家长大。一次,我不小心被爬山虎的藤绊倒。我爬起来,气呼呼地把爬山虎的藤往下乱拉乱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扯断几根藤,露出一片空白。可过了几天,叶子又填满了空白,我不服气又去拉。这时候,奶奶看见了,乐呵呵地说:“乖乖,别扯了,那爬山虎可凶呢!它的脚牢牢地巴住墙哩!”“咦,爬山虎还有脚?”我新奇地叫奶奶指给我看。奶奶扒开爬山虎的叶子,指着里面对我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你看,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就是脚。它的脚原来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都是嫩红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些丝触墙时,变成鲜红的小圆片巴住墙,使浅红的嫩茎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一个劲儿地向上攀登……”我瞪大眼睛,听着奶奶绘声绘色的描述。停了一会儿,奶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做人就要像爬山虎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向上攀登,才能不断进取啊!”听了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也爱上了爬山虎。1.“绘声绘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请用“绘声绘色”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括号中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A.虽……但……B.既……也……C.既……又……D.尽管……还……3.从文中找出描述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4.爬山虎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试着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22·山东聊城东昌府·四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红蚂蚁(节选)法布尔红蚂蚁的山寨建在那些废墟上。它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夏日的午后,红蚂蚁出征的队伍常映入我的眼帘,这支队伍大约有五六米长。当它们确信附近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荒草的枯叶中。终于,它们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儿女送给了强盜。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回去的情形。一次,我看见一队出征的蚂蚁沿着池塘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蚂蚁被吹落了,成了鱼的果腹美味。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回家的路只有一条。有一天,我监视到红蚂蚁出征,进入了黑蚂蚁的家。我在红蚂蚁走过的路旁撒小石子做了记号,红蚂蚁战胜黑蚂蚁之后,便沿着那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了。我用叶子阻断了它们的路,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与蜜蜂区别很大,它们不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依然可以回到原来的家。1.“山寨”的本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山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下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