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6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喇家遗址”“唐蕃古道”、玉皇阁、丹噶尔古城、乐都瞿昙寺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打孔石器、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反映了青海文化具有()A.盲目性、排外性B.封闭性、保守性C.单一性、狭隘性D.多样性、开放性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3.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白居易29岁雁塔题名后得意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题名赋诗得益于隋朝开创的()A.学在官府B.科举制度C.殿试制度D.八股取士4.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5.《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A.西域都护B.北庭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6.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组建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A.近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诞生C.国共两党的合作D.渡江战役的盛况9.“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10.“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C.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11.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条长河哺育了()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中国文明D.古印度文明12.法治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人权宣言》13.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14.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15.下侧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开辟C.拿破仑远征D.三角贸易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B.《英雄交响曲》的问世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青年》杂志的创刊17.他被誉为美国的国父,领导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极具威望。他是()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林肯18.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非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获得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B.美国霸权主义彻底消亡C.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19.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D.颁布苏联新宪法20.“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A.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B.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C.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材料二(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思想兴起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的理由。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俄国《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受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地,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材料二到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请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为什么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哪一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材料时间历史事件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1119年北宋朱或的《萍洲可谈》中出现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相关联史事须出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或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有关;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喇家遗址”“唐蕃古道”、玉皇阁、丹噶尔古城、乐都瞿昙寺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打孔石器、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反映了青海文化具有()

A.盲目性、排外性B.封闭性、保守性C.单一性、狭隘性D.多样性、开放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可知,青海文化具有多样性,“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表明青海文化具有开放性,D项正确;盲目性、排外性,封闭性、保守性,单一性、狭隘性均不是青海文化的特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答案】B【解析】【详解】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B项正确;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央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排除D项。故选B项。3.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白居易29岁雁塔题名后得意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题名赋诗得益于隋朝开创的()A.学在官府B.科举制度C.殿试制度D.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科举制始创于隋朝,B项正确;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殿试是武则天创立的,排除C项;八股取士开始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B项。4.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C项正确;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排除B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北宋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5.《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A.西域都护B.北庭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C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代设置的,排除A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排除B项;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6.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组建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项正确;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184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12年以及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可知,材料中的“军民起事”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A项。8.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下面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A.近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诞生C.国共两党的合作D.渡江战役的盛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刚开始在上海召开,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所以史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正确;图片与近代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图片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排除C项;图片与渡江战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八路军……105个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D项正确;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且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开始于1938年,其时间均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0.“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C.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抗美援朝没有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有体现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排除D项。故选A项。11.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条长河哺育了()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中国文明D.古印度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A项正确;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黄河与长江,排除BC两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尼罗河位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12.法治建设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人权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B项;《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和改造,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安定的环境、人才教育与经济方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外交领域、政治制度等内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5.下侧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开辟C.拿破仑远征D.三角贸易【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到达过亚洲和非洲,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不涉及贩卖黑奴,排除B项;拿破仑远征不涉及黑奴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B.《英雄交响曲》的问世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青年》杂志的创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英雄交响曲》属于音乐作品,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1915年陈独秀先生创办《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排除D项。故选C项。17.他被誉为美国的国父,领导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人民心中极具威望。他是()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林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被誉为美国国父,还曾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B项正确;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领袖,林肯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功绩是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8.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非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获得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B.美国霸权主义彻底消亡C.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等内容可知,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A项正确;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头号强国,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无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排除C项;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的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19.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D.颁布苏联新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在分析苏俄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21年时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排除A项;开展了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颁布苏联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0.“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A.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B.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C.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可知,当今世界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经济,没有提及文化、国防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家通过建构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社会治理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毫无疑问,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选编自钱大军《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家传统及其价值》材料二(西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时代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选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中国古代法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列举一例能反映材料二时代精神的作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思想兴起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答案】(1)历史意义:以法家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现实价值:法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当今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等。作品:《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相似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等)。共同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的“迅速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可知,以法家社会治理思想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治民、治官制度扫清了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有效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法家思想的运用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现实价值: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法家传统也能够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可知,法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为当今中国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理论参考,中国历史上践行法家思想的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教训,成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传统资源。这些历史遗产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为当今社会的法治化进程提供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品:根据材料二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这一时期产生的作品有《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从中任选一个作答即可。【小问2详解】相似点: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的变法活动,材料二反映了欧洲走向近代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都属于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共同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欧洲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可知,二者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的理由。【答案】(1)特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兼容并包、中外相互学习等)史实并说明:遣唐使。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推动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等;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

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等;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带回大量佛经,后根据其口述,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等;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到中国,促进了唐朝与新罗的交流等。(2)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闭关自守、清朝对外日趋保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等)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等。(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理由:对外开放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能够提高国际地位;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综合国力;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落伍于世界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史实并说明:根据所学,直接列举相关史实即可,如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小问2详解】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二“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和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影响:根据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直接概括即可,如闭关锁国政策,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等。【小问3详解】外交布局:根据材料三“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理由: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综合三则材料,围绕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出理由即可,如对外开放能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合

作;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能够提高国际地位;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综合国力;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落伍于世界发展等。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俄国《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受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根据上述条款所分得的份地,农民必须以服役的方式,或以缴纳现金的方式对地主履行地方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材料二到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请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为什么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哪一做法在全国逐步推开?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答案】(1)历史事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等)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原因: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等。(3)做法: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农民的利益;以民为本;注重民生;调动生产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解析】

【小问1详解】历史事件:根据材料“1861年俄国《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受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等)有关。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小问2详解】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因此,获得土地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的原因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等。【小问3详解】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建立在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在全国逐步推开。因此,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在全国逐步推开的做法是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发点: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党和政府调整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农民的利益;以民为本;注重民生;调动生产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材料时间历史事件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1119年北宋朱或的《萍洲可谈》中出现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等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相关联史事须出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或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有关;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符合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作答示例】示例一主题: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史事: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论述: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出去后,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示例二

主题: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史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共建“一带一路”等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示例三主题: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论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根据给出的主题,任选一个;紧扣观点,从材料中选出能够证明观点的三个史实,进行论述;论述要全面深入、合乎逻辑,学科语言使用规范。示例一主题: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史事: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论述: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我国的造纸术传播出去后,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北宋时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示例二主题: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史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共建“一带一路”等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示例三主题: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论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分析】本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分析】本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白话文作为新文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摹仿古人”“作无病之呻吟”。紧接着发表《文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建设新鲜、易、通俗的新文。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曾出任大校长的是蔡元培;曾撰写小说《狂人日》,抨击封建礼教是鲁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理解、判断能力。识的相关史实。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这场运动反映了代来先进的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由、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代来先进的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据“这场运动反映了代来先进的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及所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其口号是民主与科。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知识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期生为主力,运动的是,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②五四运动中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③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④五四运动是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关,排除。故选:A。【点评】考查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自从有了,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切入点,考查成立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所知识可知,成立后,新的领导是,新的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成立的相关史实。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北伐。1926年,广东国民决定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解答】第一次合作期间,1926年,广东国民决定北伐,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就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战争由于右派叛变革命而于1927年失败。故选:C。【点评】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解答】1928年12月29日,张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会议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35年1月,党在遵义扩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题干会议录反映的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和红军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解答】根据所可知,红军长征的经过: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图片反映的是长征中的重要史实。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红军长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史实。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生对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结合所可知,是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内容与影响。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在抗战胜利前夜,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指明战后奋斗方向,并把正式确立为党的的会议为依托,主要考查七大。【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七大在陕西。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会上作了《论联合》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在的领导下,打败日本者,解放全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确立为党的,选举为首的领导集体。这是在关键时刻的一次团结的、胜利的,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及意义。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一手史料”为切入点,考查生对张謇兴办实业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史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结合所可知,没有经过加工的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故大生三厂用过的波锣是第一手史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对张謇兴办实业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考查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在一战期间,建立起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为切入点,考查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可知,荣氏企业得发展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对经济,还纷纷向大量订购面粉,机制面粉价廉物美。荣氏企业发展受挫的原因是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发动的内战的重创,体现了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考查代社会俗变化的体特点。考查生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认识的能力。【解答】题目给出的图片涉及中西结合的旗袍与中山装,礼仪形式的变化,它们反映出代社会俗的新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片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代社会俗变化的特征等知识。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甲午战后,清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堂;1905年,清下令废除科举制;清通令兴办堂,颁布各级堂章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代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甲午战后,清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堂;1905年,清下令废除科举制;清通令兴办堂,颁布各级堂章程。”及所知识可知,这些史实反映了代教育的发展。故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代教育的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代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重要媒体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申报》。【解答】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能力,需要准确识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申报》。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黄河大合唱》的作者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人的心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黄河大合唱》的作者的相关史实。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某艺术馆陈列着的两幅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徐悲鸿的作品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画法,在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他还擅长画马,《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家邓蜀生的礼物。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徐悲鸿的作品的相关史实。2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出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人物为切入点,考查抗美援朝。【解答】依据所,赵登禹、佟麟阁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黄继光、邱少云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抗美援朝为背景,考查生识历史知识能力。2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建设,党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解答】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设投产;1955年,新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来;题干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能力,需要准确识一五计划的内容。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54年《》的相关知识。第一届全国代表制定了《》。【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代表在。制定了《》,规定我国坚持民主,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也是我国有史来真正反映利益的。D选项表述当。故选:D。【点评】本题是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识第一届全国代表的内容。2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水泥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公私合营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1954年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水泥厂在新成立初期设备陈旧,工人的积极性高,最高的产量还达到设计能力的90%.但1956年后,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公私合营。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公私合营的相关史实。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解答】A.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B.制定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D.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准确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2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建设的模范人物。【解答】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雷锋是“的好战士”,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我国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是建设的楷模。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建设的模范人物及其事迹。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为依托,考查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ABC属于叙述往发生过的事件,是历史叙事;D选项属于历史解释。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与灵活掌握的相关知识。二、非选择题(本卷为综合题,共40分,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成立、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的生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传播的新是指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推动了的诞生,为成立做了上、干部上的准备。(2)1921年7月23日,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标志着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可知,1927﹣1932年革命根据地由一个逐渐增多到十几个。根据材料四和所知识可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的正确领导,有良好的工农群众基础,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等。(4)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等。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为成立做了上、干部上的准备。(2)一大;的诞生。(3)革命根据地由一个逐渐增多到十几个。的正确领导;有良好的工农群众基础;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4)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的识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五四运动、成立、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图①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即14年抗战开始。图②反映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图③反映的是型关大捷,领导的型关大捷粉粹了日军可战胜的神话。(2)①九一八事变后,派杨靖宇等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