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番禺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高一下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增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2、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和Y的转化率相等B.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D.若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也增大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X)<r(Y)<r(Z)<r(W)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4、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5、下列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含有葡萄糖的是A.油脂 B.蛋白质 C.淀粉 D.酶6、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7、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 B.v(B)=0.3mol/(L·s)C.v(C)=0.8mol/(L·s) D.v(D)=1mol/(L·s)8、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A.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D.气体与适量HC1混合9、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③Sn(s,灰)Sn(s,白)△H3=+2.1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10、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A.①⑤B.②C.①④D.①③⑤11、下列分子中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 B.C. D.12、已知反应Na2SO4·10H2ONa2SO4·nH2O+(10-n)H2O。有人将装有芒硝(Na2SO4·10H2O)的密闭聚乙烯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就能达到白天蓄热使室内保持低温度,晚上把白天所蓄热量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白天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C.晚上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晚上发生的是放热反应13、Lv(中文名“鉝”,lì)是元素周期表第116号元素。Lv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B.116290C.鉝的常见化合价可能有+6、+4D.116290Lv、116291Lv、14、下列有关常见的几种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沼气、天然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②乙烯可用作果实催熟剂;③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单键和三个碳碳双键;④乙醇和乙酸都能跟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⑤乙醇和乙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1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16、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性:Y<X<ZC.原子半径:X>Y>Z D.原子序数:Z>Y>X1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A.CH4 B.C2H4 C.C6H6 D.H2CO318、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对于所得溶液的pH值判断正确的是A.pH=11的氨水和pH=3的硫酸:pH<7B.pH值=2的硝酸和pH=12的氢氧化钡:pH>7C.浓度均为0.01mol/L酸和碱:pH=7D.浓度均为0.01mol/L的强酸和强碱:pH>7或pH<7,也可能pH=719、下列各组溶液同时开始反应,最先出现浑浊现象的是()组别反应温度(℃)反应物加水体积(ml)Na2S2O3H2SO4体积(ml)浓度(mol/L)体积(ml)浓度(mol/L)A4050.250.110B10100.1100.10C1050.150.210D4050.250.210A.A B.B C.C D.D20、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的是A.B.CF2═CF2C.CH≡C﹣CH═CH2D.21、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的主要原因系仓库内金属钠遇水发生反应引发爆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钠和水反应放热B.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可燃烧的氢气C.可在现场使用干沙灭火D.可在现场使用高压水枪灭火22、含硫酸的三氧化铬(CrO3)遇酒精(C2H5OH)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成蓝绿色,利用这个现象可判断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反应式为: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此反应中,硫酸作()A.氧化剂B.酸化剂C.还原剂D.催化剂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其中A为常见金属,C为碱。试回答:(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___。(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C、E为气体,其中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为无色单质,E是为红棕色。G是紫红色金属单质,H的水溶液为蓝色。⑴A的电子式为______。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⑶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个。⑷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25、(12分)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制备NaNO2。⑴“反应Ⅰ”还有HNO2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⑵“反应Ⅱ”中当观察到现象是______时,反应已完全,不需再加Na2CO3溶液。⑶现采用下列方法测定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称取NaNO2粗品0.450g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再向其中滴加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酸性KMnO4溶液24.00mL。计算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4-+NO2-+H+—Mn2++NO3-+H2O(未配平),计算NaNO2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26、(10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泡沫塑料板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搅动(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装置B中的现象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装置B中试管加热,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C中试管口的棉花团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将装置B换成装置D,并从直立导管中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这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28、(14分)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取0.0100mol·Lˉ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反映溶液中c(Iˉ)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V(AgNO3)/mL15.0019.0019.8019.9820.0020.0221.0023.0025.00E/mV-225-200-150-10050.0175275300325实验(二)碘的制取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请回答:(1)实验(一)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_,仪器B___________________。(2)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④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I.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I.分别按图所示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中的溶液为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甲中A为电流表。(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作正极,乙中铜片作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中的H+浓度均减小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的比乙中的慢(2)甲装置中,某同学发现不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装置中,若把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试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详解】A、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错误;C、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D的体积分数变小,故C错误;D、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故D正确;故选D。2、C【解析】由图表数据可以计算,X的转化率为(0.05mol·L−1/0.1mol·L−1)×100%=50%,Y的转化率为(0.15mol·L−1/0.2mol·L−1)×100%=75%,A错误;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和催化剂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图表中X、Y、Z的变化量依次为0.05mol·L−1、0.15mol·L−1、0.1mol·L−1,其浓度变化比为1:3:2,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X+3Y2Z,将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K=(0.1 mol3、B【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则Y为O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氮元素,Y为O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r(
Y)>r(Z)>r(W)>r(X),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W>Z,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W较Z强,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Z,则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故C错误;D.N、O元素形成的NO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正确推断Y元素为解答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知道氮的氧化物种类有多种,其中一氧化氮难溶于水。4、B【解析】
A项,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羧基、醇羟基、醚键和碳碳双键4种官能团,故A项错误;B项,该物质中含有羧基和羟基,既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B项正确;C项,分枝酸中只有羧基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个分子中含两个羧基,故1mol分枝酸最多能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C项错误;D项,该物质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理是溴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而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原理不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包含了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性质,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A错误;B、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B错误;C、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C正确;D、酶属于蛋白质,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C。6、B【解析】
C3H6Cl2可看成CH3CH2CH3中2个氢原子被2个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取代同一碳原子上有两种情况,即中间碳原子和一侧碳原子;取代不同碳原子上也有两种情况,即相邻碳原子或相间的碳原子,所以,C3H6Cl2有四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B。思维拓展:确定常见烃的同分异构体,需确定其结构是否对称,若左右(或上下)对称,只考虑结构的1/2和对称点即可,若上下左右都对称,只需考虑结构的1/4和对称点即可;确定二卤代物可以先考虑取代同一个碳原子和不同碳原子来分析。7、B【解析】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先统一单位,后转换成同一物质进行比较。【详解】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v(A)=0.5mol/(L·s),v(B)=0.2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v(B)=0.27mol/(L·s);D.v(D)=1mol/(L·s),v(B)=0.25mol/(L·s);因此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B。答案选B。【点睛】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先统一单位,后转换成同一物质进行比较;或者各物质的速率除以自身系数,转化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大小比较。8、B【解析】A.高锰酸钾与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B.乙烯可用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鉴别并除去乙烯,故B正确;C.乙烯和甲烷都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D.甲烷与氯化氢不反应,乙烯应在催化剂条件下,实验室难以完成,不能鉴别和除杂,故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有机物性质差异是解题关键,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鉴别乙烯可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由于高锰酸钾与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除杂时要考虑不能引入新的杂质。9、D【解析】
A、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②-①=③,所以△H2-△H1=△H3>0,所以△H1<△H2,故A错误;B、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C、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故选:D。10、B【解析】分析:比较非金属性可通过以下角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详解: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HCl比H2S稳定,Cl比S非金属性强,故①正确;②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性强弱来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②错误;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Cl比S非金属性强,故③正确;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Cl比S非金属性强,故④正确;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则非金属性Cl大于S,故⑤正确;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可以通过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的化合价高低等进行比较。11、C【解析】A、该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相邻的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形成的,所以所有的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14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错误;B、苯环上所有原子共面,所以两个苯环形成的结构中12个碳原子共面,甲基上碳原子连接苯环,甲基和苯环上碳原子共面,所以该分子中14个碳原子可能共面,错误;C、该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形成的,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但是甲基碳原子以及甲基相连的碳原子是烷烃的结构,一定不会共面,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正确;D、该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形成的,每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共面,亚甲基上碳原子连接苯环,亚甲基和甲基中两个碳原子可以共面,亚甲基和苯环上碳原子共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碳原子共面问题。解答这种题型应联想到已学过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构型,甲烷是正四面体,乙烯、苯是平面型分子,乙炔是直线型分子。12、B【解析】
白天吸收太阳能使Na2SO4·10H2O分解,即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晚上Na2SO4·nH2O与(10-n)H2O作用形成Na2SO4·10H2O放出热量,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选项A、C、D均是正确的,答案选B。13、B【解析】分析:结合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的性质;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关系计算中子数;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判断三种核素间的关系。详解: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变化规律:118号元素为第7周期0族元素,以此前推,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A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290-116=174,核外电子数为116,中子数多,B错误;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化合价可能有+6、+4,C正确;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Lv的三种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正确选项B。14、A【解析】分析:①根据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分析判断;②乙烯具有催熟作用;③根据苯分子化学键的特点分析;④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分析;⑤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二者能够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详解:①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故①正确;②乙烯具有催熟作用,用作果实催熟剂,故②正确;③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③错误;④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都可与钠反应,故④正确;⑤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乙醇和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⑤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A。15、A【解析】
A、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三种化合物中C的能量最低,所以C最稳定,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A与C的能量差为ΔH=(E1-E2)+(E3-E4)=E1+E3-E2-E4,则C错误;D、AB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即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注意把握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易错点为C,注意把握反应热的计算。16、A【解析】
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化学式判断X、Y、Z分别是同周期的第七、第六、第五主族元素。【详解】A、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是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正确;B、根据A判断,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错误;D、X的原子序数最大,Z的原子序数最小,错误;答案选A。17、A【解析】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A正确;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不是乙烯,故B错误;C.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不是苯,故C错误;D.碳酸虽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物质,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氰化物,硫氰化物。18、D【解析】
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pH=3的硫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氨水过量,混合后溶液呈碱性,pH>7,故A错误;B.硝酸是强酸,氢氧化钡是强碱,pH=2的硝酸和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正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故B错误;C.酸和碱浓度相等,但酸和碱的强弱未知,是几元酸和几元碱也未知,所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能确定是否相等,所以等体积混合后,pH不一定等于7,故C错误;D.浓度均为0.01mol/L的一元强酸和二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pH>7;浓度均为0.01mol/L的二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pH<7;浓度均为0.01mol/L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后,pH=7;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19、D【解析】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最先出现浑浊,根据表中数据,选项D中温度高,硫酸的浓度大,因此D反应速率最快,最先出现浑浊,故D正确。点睛:最先出现沉淀,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中考虑,根据表格数据,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排除选项B和C,然后看浓度,记住浓度是混合后的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从而判断出选项。20、D【解析】A.乙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苯乙烯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故A不选;B.乙烯为平面结构,四氟乙烯中四个氟原子处于乙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B不符合;C.乙炔为直线结构,乙烯基碳原子处于乙炔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故C不符合;D.苯为平面结构,甲苯中甲基碳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置,所有碳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但甲基是四面体结构,甲基上的氢原子一定不能共平面,故D符合;故选D。21、D【解析】分析:金属钠遇水会生成氢气,反应放热,容易引发爆炸,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B.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可燃烧的氢气,B正确;C.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钠均能与水反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该用沙子覆盖,C正确;D.金属钠遇水会生成氢气,反应放热,容易引发爆炸,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应该用沙子覆盖,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依据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结合灭火的原理分析即可。22、B【解析】分析: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乙醇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详解: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中,只有Cr、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三氧化铬是氧化剂,乙醇是还原剂,硫酸参与反应转化为硫酸盐,则硫酸在反应中作酸化剂。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价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Fe(OH)2AgCl4Fe(OH)2+O2+2H2O=4Fe(OH)33Fe3++Fe=3Fe2+3Fe+4H2OFe3O4+4H2↑【解析】
白色沉淀E遇空气变为红褐色沉淀F,E为Fe(OH)2、F为Fe(OH)3;Fe(OH)3与盐酸反应生成G,G为FeCl3;A为Fe;B为FeCl2;D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D为KCl;H为AgCI;分析进行解答。【详解】白色沉淀E遇空气变为红褐色沉淀F,E为Fe(OH)2、F为Fe(OH)3;Fe(OH)3与盐酸反应生成G,G为FeCl3;A为Fe;B为FeCl2;D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D为KCl;H为AgCI;(1)E的化学式Fe(OH)2,H的化学式AgCI;(2)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3)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3Fe3++Fe=3Fe2+;(4)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Fe3O4+4H2↑。24、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24H++2NO3-+Cu=2NO2↑+2H2O+Cu2+【解析】
A、B、C、E为气体,其中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气体A是碱性气体,则A为NH3;E是为红棕色气体,则E为NO2;根据物质转化关系,NH3和B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C和B反应生成NO2,则该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因此C为NO,B为O2,D为H2O;NO2(E)和H2O(D)反应生成NO和HNO3,则F为HNO3;G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则G为Cu;HNO3和Cu反应生成NO、Cu(NO3)2和H2O,H的水溶液为蓝色,则H为Cu(NO3)2。【详解】⑴根据分析,A为NH3,电子式为。答案为:。(2)反应①为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答案为:4NH3+5O24NO+6H2O。⑶反应③为NO2和H2O反应生成NO和HNO3,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该方程式中3个NO2参与反应,2个NO2从+4价升高到+5价,1个NO2从+4价降低到+2价,共转移电子2个。答案为:2。⑷反应④为HNO3和Cu反应生成NO、Cu(NO3)2和H2O,离子方程式:4H++2NO3-+Cu=2NO2↑+2H2O+Cu2+。答案为:4H++2NO3-+Cu=2NO2↑+2H2O+Cu2+。25、SO2+HNO3+H2O=H2SO4+HNO2不再有气泡生成92.0%【解析】
⑴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图示和信息提示,反应生成硫酸和亚硝酸,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物料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NO3+H2O=H2SO4+HNO2答案为:SO2+HNO3+H2O=H2SO4+HNO2。⑵向“反应Ⅰ”生成的亚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再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的酸全部被消耗转化为亚硝酸钠。答案为:不再有气泡生成。⑶已知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2MnO4-+5NO2-+6H+=2Mn2++5NO3-+3H2O根据反应,2molKMnO4消耗5molNaNO2,现滴定过程中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0.1000mol×0.024L=0.0024mol,则消耗NaNO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NaNO2的质量为0.006mol×69g/mol=0.414g,粗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92%。答案为:92%。26、CDΔH1=ΔH2<ΔH3-51.8kJ·mol-1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解析】分析:(1)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3)H+(aq)+OH-(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判断;(5)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详解:(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3)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4)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9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5)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计算、误差分析,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中和热的△H<0。27、Cu+2H2SO4(浓)CuSO4+2H2O+SO2↑漂白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SO2+2OH-=SO32-+H2ONO2(或Cl2、或O2、或NH3,合理即可)【解析】
(1)装置A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2)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稳定;(3)装置C中试管口的棉花团中浸有的NaOH溶液,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4)SO2与氯化钡不反应,若产生白色沉淀,可有2种途径,一使溶液显碱性,生成亚硫酸钡;二氧化SO2,生成硫酸钡。【详解】(1)装置A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2)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稳定,在加热时还原,即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3)装置C中试管口的棉花团中浸有的NaOH溶液,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4)SO2与氯化钡不反应,若产生白色沉淀,可有2种途径,一使溶液显碱性,生成亚硫酸钡;二氧化SO2,生成硫酸钡,则答案为NO2(或Cl2、或O2、或NH3,合理即可)。【点睛】使SO2与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可有2种途径,一使溶液显碱性,生成亚硫酸钡;二氧化SO2,生成硫酸钡。28、坩埚500mL容量瓶0.635%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卷8(广东专用)
- 2023-2024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公路工程实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清单(人教版)
- 2024年设备买卖与租赁合同
- 2024年适用房产抵押担保贷款协议典范版B版
- 劳务派遣数据管理协议书
- 劳务派遣服务协议变更书
- 2025年度新型节能门窗安装与室内空气治理服务合同3篇
- 办公用品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酒店业WiFi服务优化合同3篇
- GB/T 17238-2008鲜、冻分割牛肉
- 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 神通数据库管理系统v7.0企业版-2实施方案
- 油田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解决方案
- 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分布图详解
- 福建省泉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酒精性脑病的护理查房实用版课件
-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稿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 净水厂课程设计
- (完整版)八年级上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练习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