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1页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2页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3页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4页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至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曲折发展和强盛时期1.(2023·湖南卷,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2.(2023·全国新课标卷,27)下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3.(经典高考题)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4.(2023·湖北卷,3)唐朝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獠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5.(经典高考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6.(经典高考题)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7.(2022·广东卷,3)下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8.(2022·湖北卷,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9.(2022·辽宁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10.(2022·湖南卷,3)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11.(2022·江苏卷,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12.(2021·山东卷,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3.(2021·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14.(2021·广东卷,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15.(经典高考题)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16.(经典高考题)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17.(经典高考题)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18.(经典高考题)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19.(经典高考题)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1.B据题干可知,当时南北政权双方使节的挑选标准相似,且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之人,而非鲜卑子弟,说明北方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故选B项;题干无法体现南北政权谁占优势,排除A项;题干仅体现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及使节的挑选标准,不能说明政权间的关系,排除C项;仅凭题干不能得出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且北方政权仍控制在鲜卑族手中,排除D项。2.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唐书》属于官修史书,侧重于保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事比较详细,材料中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内容属于历史叙述,相对客观,故选A项;《李元谅颂碑》中并无关于李元谅姓名由来的描述,因此“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错误,排除B项;《李元谅墓志》为793年李元谅去世之后所立,属于唐朝后期,而《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晚于《李元谅墓志》,因此墓志不可能采用《旧唐书》记载,排除C项;“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说法错误,排除D项。3.A本题考查唐代中后期的社会风貌。据材料“唐代中后期”并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唐朝北方爆发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南方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北民南迁,故“江南”成为文人之间唱和的重要主题,故选A项;宋朝坊市制度瓦解,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兴起,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江南地名在唱和诗歌中出现,排除D项。4.B材料核心信息是唐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兼顾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相对落后的现实,依据实际情况实施轻税政策,重视对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故选B项;征税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不是民族交往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唐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视,而非区域发展,排除C项;“因俗而治”中的“俗”是指社会风俗,材料体现的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采取灵活的政策,排除D项。5.C西晋至唐初,皇室诸王分封地方,拥有重权,这易导致地方割据。而唐玄宗时诸王于京城集中安置,由宦官管理,没有了坐镇一方的实权,这有利于专制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藩镇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唐后期的做法削弱了分封体制,排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盛唐“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统一字体,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两项。7.D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明确,故选D项;图示信息属于行政机构的变化,不是中枢决策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机构变化属于宰相直辖部门的变化,与分割相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行政机构职能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8.B题干中唐代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以致产生“泉货益少,币帛颇轻”的问题,于是唐玄宗禁止私造铜器。因此,唐玄宗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民间私造铜器带来铸币材料严重短缺,故选B项;A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且不符合题意;C、D两项在材料中有提及,有一定迷惑性,但选项中“失效”“范围有限”无从体现,也不是主要原因。9.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选C项;题干并未体现唐代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唐代瓷窑遗址的分布状况,并未提及这些瓷窑为官营手工业还是私营手工业,无法得出“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唐代瓷窑多选址在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10.A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被两度废除,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故选A项;相比于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且表中未显示科举制的弊端,排除B项;“强化”不符合史实,应为“减弱”,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仅是短暂恢复又很快被废止,这与“仍可延续”的逻辑不符,排除D项。11.D隋唐政权建立在北朝统治基础之上,以北方统一南方,面临着整合南北文化的任务,从材料看,唐代对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书法风格的推崇,体现了对南方文化的重视与吸收,有利于南北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书法领域,不能反映唐朝文化整体取向,且书法艺术一般属于知识精英文化范畴,所以排除A、C两项;科举制对书法艺术有一定影响,但材料是强调唐朝书法受魏晋六朝风格影响,与科举制无关,故排除B项。12.B图中主要产粮区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还有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上游的一些地方,但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表明图示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迹象但仍在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故选B项;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是在北方,而且西北地区应该是主要产粮区,这与示意图的分布不一致,排除A项;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所以主要产粮区应该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C项;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稳定在南方,所以主要产粮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与示意图的分布不符,排除D项。13.A由题干中的“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可知,“占田制”和“占山护泽令”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而“均田制”下,封建王朝将其掌握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小农耕作,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皇权与世族关系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西晋至唐田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护统治,排除D项。14.D史料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史料作者对历史事实所持立场,《旧唐书》《资治通鉴》皆属于官修史书,更多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为君主提供政治借鉴之用,故选D项;刘禹锡的《马嵬行》是文学作品,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完全真实可信,但也能传达历史真相、保留历史信息,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排除A项;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有较多细节描写,但“还原了”说法过于绝对,并且违背了孤证不立的原则,排除B项;一般来说,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可信度越高,但也不能绝对化,《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皆成书于唐代以后,很难衡量二者的可信度高低,排除C项。15.C《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具有绘画艺术审美价值;该作品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正确。16.C由材料中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发现了实物佛光寺可知,此类壁画可与实物文化遗存互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壁画与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实物——佛光寺相互印证的情况,没有涉及创作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化,故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17.B张旭是唐代有名的草书书法家之一,有“草圣”的称号,他创作的千字文作品狂放不羁、挥洒自如、变幻莫测。从他叙述自己对书法的感悟来看,他的书法呈现出灵动性,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楷书体现书写结构的严整性。C项错误,草书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