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1页
7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2页
7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3页
7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4页
7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一、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位于N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NN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二里头遗址2.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A.铁农具B.耧车 C.曲辕犁 D.秧马3.“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A.有利于南洋开发 B.巩固了边疆海防C.造成了人口问题 D.拓展了明朝疆域4.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B.大量人口南迁C.民族交融加深D.海外贸易拓展5.“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材料中的“此一战”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6.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有(

)①创办了黄埔军校

②建立了南京政府③掀起了北伐战争

④取得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胜利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7.下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B.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C.《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D.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8.“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9.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10.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A.重文轻武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11.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2.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A.废除农奴制 B.提倡“文明开化”C.建立新式军队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3.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A.启蒙运动影响美洲地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D.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程14.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历史小组就下列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争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A.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C.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三则材料均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15.对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主题解读最准确的是()A.殖民体系的瓦解 B.世界格局的演变C.资本主义的发展 D.霸权主义的衰败16.近年来,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的旗号,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灾难;近期,又提出了“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的局势紧张不安。这充分说明(

)A.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0分共5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材料一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4分)材料二阅读下图《清朝疆域》(1820年)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为加强图中A、B两处的管辖分别设立的机构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同“内部分裂割据势力”做斗争的史实(请列举1例)。(2分)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是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4)依据材料三指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对台(台湾)“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18.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图说历史】材料一图1

萨拉热窝事件

图2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图3

一战中使用的坦克

图4

诺曼底登陆纪念邮票(1)材料一中哪些图片展现了国际社会的团结协作精神?请再写出一个分类标准,将材料一中的图片进行分类。(4分)【表解历史】材料二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时间国际关系格局主要会议维护工具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A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B联合国(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表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4分)【文汇历史】材料三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是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4分)19.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宋应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科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这部著作的特点。(2分)材料二: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2)依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时期,哪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发动了哪一场战争?(6分)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氧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弹一星”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2分)材料四: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散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并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教育部关于印发《敢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4)据材料指出实施教育信息化2.0的作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科技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