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涌泉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椭圆方程,双曲线的焦点是椭圆的顶点,顶点是椭圆的焦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A.

B.

C.2 D.3参考答案:c略2.已知向量,向量与的夹角都是,且,则=(

)A.

6

B.

5

C.

23

D.

8

参考答案:C略3.若复数,则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参考答案:B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x∈R,x≤0;②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③x∈{x|x是无理数},x2是无理数A.0

B.1

C.2

D.3参考答案:D略5.在△ABC中,若∠B为钝角,则sinB﹣sinA的值()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A【考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C=π,表示出B,代入原式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根据B为钝角,得到A+C的范围,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出原式的正负即可.【解答】解:∵在△ABC中,A+B+C=π,∴B=π﹣(A+C),∴sinB﹣sinA=sin[π﹣(A+C)]﹣sinA=sin(A+C)﹣sinA,∵B为钝角,∴A<A+C<,∵正弦函数在(0,)是增函数,∴sin(A+C)>sinA,即sin(A+C)﹣sinA>0,则sinB﹣sinA大于零,故选:A.6.命题“若a2+b2=0,a,b∈R,则a=b=0”的逆否命题是()A.若a≠b≠0,a,b∈R,则a2+b2=0B.若a=b≠0,a,b∈R,则a2+b2≠0C.若a≠0且b≠0,a,b∈R,则a2+b2≠0D.若a≠0或b≠0,a,b∈R,则a2+b2≠0参考答案:D7.设集合,则A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是(

)参考答案:A8.体育场南侧有4个大门,北侧有3个大门,某学生到该体育场练跑步,则他进出门的方案有(

)A.12种 B.7种 C.24种 D.49种参考答案:D第一步,他进门,有7种选择;第二步,他出门,有7种选择.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他进出门的方案有7×7=49(种).9.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意,,再用平方关系算得,最后利用椭圆离心率公式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详解】∵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得,又∵a2=b2+c2,∴2b2=b2+c2,可得,因此椭圆的离心率为e.故选:C.【点睛】本题给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倍数关系,求椭圆的离心率,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性质的知识,属于基础题.10.在区间[0,6]上随机取一个数x,的值介于0到2之间的概率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12.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分析】由4x﹣16≥0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详解】∵4x﹣16≥0,∴4x≥16,∴x≥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及其求法,重点考查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3.参考答案:14.函数是上的单调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参考答案:15.已知函数在(0,2)上有极值,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参考答案:2【分析】对函数求导,令导函数等于,求出,根据函数在在上有极值,可知,即可求解.【详解】,令,得,∵函数在上有极值,∴,∴,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极值,属于基础题.16.费马点是指三角形内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当三角形最大内角小于120°时,费马点与三个顶点连线正好三等分费马点所在的周角,即该点所对的三角形三边的张角相等均为120°.根据以上性质,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分析】函数表示的是点(x,y)到点C(1,0)的距离与到点B(-1,0),到A(0,2)的距离之和,连接这三个点构成了三角形ABC,由角DOB为,角DOC为,OD=,OC=,OA=,距离之和为:2OC+OA,求和即可.【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像并建系,D为坐标原点函数表示的是点(x,y)到点C(1,0)的距离与到点B(-1,0),到A(0,2)的距离之和,设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费马点在高线AD上,设为O点即费马点,连接OB,OC,则角DOB为,角DOC为,B(-1,0)C(1,0),A(0,2),OD=,OC=,OA=,距离之和为:2OC+OA=+=2+.故答案为:.【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点点距的公式,以及解三角形的应用,解三角形的范围问题常见两类,一类是根据基本不等式求范围,注意相等条件的判断;另一类是根据边或角的范围计算,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给出的限制条件.17.已知是单位正交基底,,,那么=

.参考答案: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设命题p:函数f(x)=lg(ax2-4x+a)的定义域为R;命题q:不等式2x2+x>2+ax,对x∈(-∞,-1)上恒成立,如果命题“p∨q”为真命题,命题“p∧q”为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p:?<0且a>0,故a>2;q:a>2x-2/x+1,对x∈(-∞,-1),上恒成立,增函数(2x-2/x+1)<1此时x=-1,故a≥1“p∨q”为真命题,命题“p∧q”为假命题,等价于p,q一真一假.故1≤a≤2

参考答案:略19.已知椭圆E:+=1的右焦点为F(c,0)且a>b>c>0,设短轴的两端点为D,H,原点O到直线DF的距离为,过原点和x轴不重合的直线与椭圆E相交于C,G两点,且||+||=4.(1)求椭圆E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过点P(0,1)的动直线与椭圆E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λ?为定值?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考点】KL: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椭圆的定义,则a=2,由bc=,a2=b2+c2=4,由a>b>c>0,即可求得b和c的值,即可求得椭圆方程;(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代入椭圆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即可得出定值.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则?+λ?=?+2?=﹣3﹣4=﹣7成立.【解答】解:(1)由椭圆的定义及对称性可知:||+||=4.则2a=4,a=2,由题意,O到直线DF的距离为,则=,则bc=,又a2=b2+c2=4,由a>b>c>0,则b=,c=1,∴椭圆的标准方程:;(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联立,得(4k2+3)x2+8kx﹣8=0.其判别式△>0,x1+x2=﹣,x1x2=﹣.从而?+λ?=x1x2+y1y2+λ[x1x2+(y1﹣1)(y2﹣1)],=(1+λ)(1+k2)x1x2+k(x1+x2)+1==﹣2λ﹣3,当λ=2时,﹣2λ﹣3=﹣7,即?+λ?=﹣7为定值.当直线AB斜率不存在时,直线AB即为直线CD,此时?+λ?=?+2?=﹣3﹣4=﹣7,故存在常数λ=2,使得?+λ?为定值﹣7.20.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x轴,抛物线过点M(,1). (1)求C的方程; (2)过C的焦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AB|=,|AF|<|BF|,求|AF|. 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待定系数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1)通过设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为y2=2px,代入点M(,1)计算可知p=1,进而可得结论; (2)通过(1)可知焦点F(,0),设A(x1,y1)、B(x2,y2),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通过联立直线AB与抛物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及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可知m=±,进而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计算即得结论. 【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为:y2=2px, ∵抛物线过点M(,1), ∴p=1,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2x; (2)由(1)可知焦点F(,0),设A(x1,y1)、B(x2,y2), 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则 联立直线AB与抛物线方程,整理可知:y2﹣2my﹣1=0, ∴y1+y2=2m,y1y2=﹣1,△=4m2+4>0, ∴|AB|= = =2(1+m2) =, 解得:m=±, ∴x1+x2=m(y1+y2)+1=, x1x2=m2y1y2+(y1+y2)+=, ∴x1=或x1=, ∵|AF|<|BF|, ∴B(,y1)、A(,y2), 又∵抛物线C的准线方程为:x=﹣, ∴|AF|=+=. 【点评】本题是一道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21.某地区有小学21所,中学14所,大学7所,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学校中抽取6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视力调查.(1)求应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2)若从抽取的6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做进一步数据分析.(ⅰ)列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ⅱ)求抽取的2所学校均为小学的概率.参考答案:【考点】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层抽样方法.【分析】(1)利用分层抽样的意义,先确定抽样比,在确定每层中抽取的学校数目;(2)(i)从抽取的6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所有结果共有=15种,按规律列举即可;(ii)先列举抽取结果两所学校均为小学的基本事件数,再利用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得结果【解答】解:(I)抽样比为=,故应从小学、中学、大学中分别抽取的学校数目分别为21×=3,14×=2,7×=1(II)(i)在抽取到的6所学校中,3所小学分别记为1、2、3,两所中学分别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