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理论基础3900字】_第1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理论基础3900字】_第2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理论基础3900字】_第3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理论基础3900字】_第4页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究理论基础3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目录TOC\o"1-2"\h\u234961概念界定 1106241.1信贷风险的概念 1253891.2信贷风险的特点 169381.3信贷风险的类型 272122基础理论 4223611信息不对称理论 4327282信用脆弱理论 51概念界定1.1信贷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使银行信贷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霍再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霍再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信贷风险的特点信贷风险主要特点:1.1客观性一是它提供了土壤的客观风险,二是它是道德风险借贷关系的人。基于该趋势为个人增益,能够使用非法手段。这也将导致客观的信用风险;第三是由通信发展信用关系链接相互交织的关系相互搭配,如债务违约。1.2偶然性商业银行将给予贷款,信贷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或营运资金,运动的再现。只有信用的借款人实现商品一一形式的货币转换,以达到正常的回流和循环信贷资金。一旦该条约失败,“破”也不仅是企业,将是贷款银行。1.3破坏性当信用风险成为现实,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会影响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会对社会再生产稳定的顺利进行有影响,这将威胁严重的政治危机。1.4可控性信用风险是由于社会和经济不确定性的产生,这些不确定性,在微级别,由商业银行的增资,内部控制的机构,能够防止贷款保险和风险,并改善其他的措施来解决。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银行严格自律,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和经济监管,这将能提高法律律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1.3信贷风险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风险产生的根源,可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为主观和客观风险,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风险的程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根据风险回避的方式,可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根据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目前该种分类普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认同。而信贷风险的复杂性在于,其不是具体某一种的个别风险,而是多种风险类型相互交织影响。1.3.1信用风险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中居于主导地位,信贷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价和判断,但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导致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评价具有时限性和局限性,并非永远正确,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借款人无法履约导致的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1.3.2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的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东头寸风险、外汇风险等。在我国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最主要的市场风险表现形式,它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在市场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所面临的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收益水平,而且影响其信贷资产和表外金融资产的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1.3.3操作风险它是指由不完善、不健全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道德风险、技术风险、模型风险等。信贷业务最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失效,这种失效状态可能是业务失误、欺诈,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银行财务损失或使银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损,如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李志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一基于制度方面的分析李志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一基于制度方面的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71.3.4流动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以获取足够的资金,包括筹资风险、资产价值不足风险等,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可能会使银行因挤兑而倒闭。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突出表现在信贷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带来的风险。1.3.5国家与转移风险银行在从事国际贷款业务中,除一般贷款业务中固有的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外,还面临着国家风险,即与借款人所在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有关的风险。国家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转移”风险,即当借款人的债务不是以本币计值时,不管其财务状况如何,都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外币。1.3.6法律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这主要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造成同预期情况相比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有关的法律问题,影响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的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1.3.7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它是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银行信心的事件等。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损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是全部,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若造成损失,也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信贷风险,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所以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魏国雄.信贷风险管理魏国雄.信贷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2基础理论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该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应用于信贷市场分析与市场偏好分析。该理论指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对相关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有的企业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因此在市场竞争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有的企业则信息贫乏,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卖方常常比买方掌握更多相关的信息;买卖双方之中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试图从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获取相关信息;拥有更多相关信息的一方通过向信息较少的一方传递有效信息,从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市场竞争中获益。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吴大红.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J吴大红.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J].浙江金融,2003(5):370对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平新乔、杨慕云(2009)认为可以用逆向选择模型、道德风险模型及信号显示等理论进行解释。逆向选择模型认为,商业银行事前不知道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抵押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来显示借款人的类型,高质量的借款人通过抵押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欺,低质量的借款人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不提供抵押品。道德风险模型认为,银行事前知道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但银行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无法监督其行为,高质量的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低,低质量的借款人必须提供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结果,抵押贷款利率更高,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不低于信用贷款的违约率。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道德风险模型预测的信贷市场均衡与信贷市场真实的均衡更一致,信用贷款的利率更低,而抵押贷款的利率更高,而且抵押贷款的事后违约率高于信用贷款的违约率,即银行主要面对事后信息不对称,而不是事前信息不对称平新乔、杨慕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实证研究平新乔、杨慕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3):1-18.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两大类委托代理关系,分别是内部各层级之间的代理关系和银行与客户间的代理关系。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支机构、三级分支机构通过授权和转授权,实现了信贷审批环节的衔接和信息的传导,这其中存在着纵向、横向多层次、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内部员工出于追求个人利益的不良动机,运用组织赋予的职权进行不当决策或采取不当行动,导致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不可避免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对贷款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等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获得的信息很难保证真实,难以有效区分客户的优劣,给贷款业务审批决策带来困难。借款人如果在申请办理信贷业务时如果提供虚假信息、隐满事实等,在取得贷款后,以改变信贷资金用途、转移资产等方式,将贷款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项目或非主营业务中,都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会产生很高的操作风险,给银行造成损失。2信用脆弱理论马克思(Marx,1975)认为,信用是对商品内在的所凝聚的一般人类劳动的信仰,因此,马克思指出,信用必须天然的与实体商品绑定在一起,建立在实体商品的基础之上。可是,越来越多的虚拟经济的涌现,加之商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天然属性,使得信用面临着危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伴随着信用的周期波动,当经济出现剧烈波动时,信用的剧烈扩张或收缩将会造成信用的扭曲。正是由于经济时常呈现周期性波动特点,导致信用也存在着这一特点。因此信用也会呈现出膨胀和紧缩两种局面,并且在二者间不断浮动。经济波动越大,信用的波动也就越大。鉴于此,学者们指出,可以充分利用信用随着经济的波动而不断波动的特质来解释信用并不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