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诗词阅读鉴赏考点聚焦:高频考点+真题举例,有的放矢重点专攻:点拨考点解题思路,查漏补缺教材典例:强化教材文本认知,考教衔接提升专练:真题感知+精选专练,全面突破高频考点核心考点真题举例描绘画面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析名句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分析形象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领悟主旨情感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析“炼”字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体会表达技巧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对比阅读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中考真题(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1.【考查描绘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2.【考查主旨情感】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停云(节选)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①,园列初荣,愿言②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注】①罇湛新醪(láo):酒樽中斟满新通。②言:语助词。3.【考查“炼”字】诗中用词生动传神,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请从“静”“搔”“伫”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4.【考查对比阅读】小禹同学发现这首诗与赵师秀的(约客》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内容、写法、语言特点、情感主题方面加以分析。[链接材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描绘画面,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解答描绘画面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解题方法:第一步,描绘诗歌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二步,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所用词语要能恰切地表现形象的特点和诗歌的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之情等。但表述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哀伤”。二、赏析名句古诗词中的名句(关键句或能概括诗歌主旨),或对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或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赏析名句试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准确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主旨和结构。赏析诗词名句首先要关注题目(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其次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最后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解题方法:解答赏析名句题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三、分析形象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载体,只要准确理解诗歌形象,就可进入诗人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可见,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1.鉴赏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归纳人物的思想情感或典型意义。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写作的背景,分析诗歌中的内容,从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人的形象和特征。答题时先要说特点,即用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困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者、诗人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最后点明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2.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概括、赏析物象的特征;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分析画面或意境特色;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分析事物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提炼特征,描写对象;(2)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3.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兰等。分析事物形象首先要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最后回答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领悟主旨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解题方法:分析评价诗歌主旨感情时,首先要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其次要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因而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五、赏析“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炼字,就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解答这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4)特殊词值得注意:①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②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六、体会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以及遣词用句等。鉴赏时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诗词常用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借代、双关、化用、叠词、互文、反复等。③表现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事抒情等);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等。④结构手法。过渡、照应、铺垫、渲染、总分、并列、递进等。⑤遣词用句。炼字、句式等。答题角度:对所给诗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和对主旨所起的作用。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和对主旨所起的作用。从修辞角度:着重分析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表达效果。④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⑤从表现手法:辨明表现手法,如化用典故、想像等。七、对比阅读古诗词的对比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更多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其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其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对比阅读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诗词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词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从大方面看,对比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解题方法: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寻找其可比点,比较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评价优与劣。这种分析涉及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一、《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五首》思考探究一)答案示例:《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二、《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五首》思考探究三)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2024年中考真题精练(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春归次金陵吴融①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迹疏冠盖③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②桡;船桨,借指船。③冠盖:官吏的官腿和车盖,借指官吏。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了诗人在春天归家途中路过并停留金陵时的所见与所感。B.首联总写春归之事,交代时间和方式,首句渲染了雨前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C.颔联铺写诗人在金陵所见景象,雨后春水漫过驿路,树木笼罩堤岸,黄莺飞来飞去。D.颈联交代金陵多为官之人,但诗人无心交往,反倒由于离家近,万般情感涌上心头。2.本诗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描写丁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情感基调。B.上片四、五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天帝殷勤询问词人,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由描绘梦境向抒情过渡。C.下片首句的“报”与上片末句的“问”相呼应,“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D.本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4.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5.(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注释】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7.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镜头镜头描述情感镜头一:芭蕉叶叶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相思怀人镜头二:叶舒叶生(1)镜头三:雨打芭蕉(2)(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时,描写了词人深夜漫步时的所见所感。B.【甲】词中“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万物静谧、寂寞清冷的氛围。C.【乙】词上片,写梅花的生长环境,独自开放且无人欣赏,暖阳夕照,处境悲凉。D.【乙】词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本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赞梅花,与众不同。9.“诗缘情而托物”,请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词表现手法的相同之处及作用。10.(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赏读《寻南溪常道士》,完成诗歌后面的问题。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①。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淡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注释】①震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可见常道士隐居之处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B.颈联诗人并没写出雨后松林的具体颜色,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C.尾联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痕迹,诗人陶醉于美景物我两忘。D.从全诗看,诗人寻找常道士未能如愿,只得借欣赏美景慰藉失落惆怅的心情。(2)诗人在“望自然”的同时也在“望自我”。请结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谈谈你的理解。最新模拟试题精练(2024·北京海淀·二模)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2024·陕西渭南·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不超过30字)4.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2024·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华清宫四首(其二)〔唐〕吴融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羽衣①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注]①羽衣:《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据说为杨敬述敬献给唐玄宗,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5.小福在朗读“玉辇匆匆下此山”时,将重音落在了“匆匆”上。请分析小福这样朗读的原因。6.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024·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寒陆游斗帐重茵①香雾重,膏粱②那可共功名!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注】①重茵:多层褥垫。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7.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8.“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023·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望蓟门①祖咏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9.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10.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04诗词阅读鉴赏考点聚焦:高频考点+真题举例,有的放矢重点专攻:点拨考点解题思路,查漏补缺教材典例:强化教材文本认知,考教衔接提升专练:真题感知+精选专练,全面突破高频考点核心考点真题举例描绘画面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析名句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分析形象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领悟主旨情感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析“炼”字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体会表达技巧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对比阅读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中考真题(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吟啸:高声吟咏。②芒鞋:草鞋。③料峭:形容微寒。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1.【考查描绘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2.【考查主旨情感】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2.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示例: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可以看出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毫不去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把它当作背景音乐的豁达心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读出作者虽然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步伐似乎也轻快胜马的乐观心态;③“一蓑烟雨任平生”:能读出作者听任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读出词人“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的哲思⋯⋯【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作答时抓住“竹杖”“芒鞋”“蓑”“烟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的画面。示例: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词人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有什么怕的呢?词人一身蓑衣,就算有再大的风雨也没什么关系,照样过好一生。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根据上片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州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淡定;根据上片“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联系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可知,“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不惧苦难,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了词人胸怀坦荡、听任自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之时,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停云(节选)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①,园列初荣,愿言②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注】①罇湛新醪(láo):酒樽中斟满新通。②言:语助词。3.【考查“炼”字】诗中用词生动传神,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请从“静”“搔”“伫”中任选一个,加以分析。4.【考查对比阅读】小禹同学发现这首诗与赵师秀的(约客》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内容、写法、语言特点、情感主题方面加以分析。[链接材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答案】3.示例1:“静“字写诗人表面安静,实则内心焦灼、期待,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厚谊。示例2:“搔”字写诗人等待远方亲友时挠头的动作,展现了内心焦急与无奈,表现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盼望。示例3:“伫”写诗人长久站立、翘首以盼的情景,表现了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期待。4.示例:两首诗都写到了因雨不得与友相见的情景,运用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语言质朴含蓄,都表达了孤独、寂寞和对友情的珍视。【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词句。“静寄东轩”句意:安静地寄居于东轩之中。其中的“静”字,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环境氛围。诗人闲居在家乡浔阳柴桑,当时处于一种较为闲适的生活状态。这个“静”字不仅仅是说环境的安静,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在思念亲友而不得见的情境下,周围的安静反而更加凸显出他内心的思念之情无人诉说的落寞。从诗人的心境来看,“静”字反映出他在等待亲友过程中的一种无奈。他不能与亲友相聚,只能在这安静的东轩中独自消磨时光。在安静的环境中,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酒盈樽、花满园却无人共享,这种安静与思念之情相互映衬,使思念之情更加浓烈,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亲友的深切思念。“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句意:好友相隔遥远,(我)挠头徘徊长久等待。其中的“搔”字是一个很生动的动作描写。“搔首”这个动作通常表示人在焦急、忧虑或者思考时的一种下意识反应。在这里,诗人因为好友远在他方,难以相见,内心充满了急切的思念。他不知道好友何时才能到来,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与好友相聚,这种不确定性让他焦虑,所以不自觉地“搔首”。这个动作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对与好友相聚的渴望以及因长久等待而产生的烦躁不安。在情感表达上,“搔”字比直接陈述思念更加生动、深刻。如果只是说思念好友,读者可能难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思念的强烈程度。而“搔首”这一动作,将那种内心的思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从这个动作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好友思念的煎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使思念之情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情感表达的感染力。“良朋悠邈,搔首延伫”中的“伫”字表示长时间站立等待的意思。这个字体现出诗人等待好友的姿态和等待时长。他不是短暂地等待,而是长时间地站在那里,翘首以盼好友的到来。这种长时间的等待,反映出他对好友的重视和思念的深切。诗人没有因为好友的遥远或者难以到来而放弃等待,反而用“伫”字表明他的思念是持久而深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好友那无尽的思念与期盼。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诗歌。内容方面:陶渊明的《停云》与赵师秀的《约客》都描绘了因雨而未能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停云》中的“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以及“八表同昏,平路伊阻”描绘了云雾弥漫、细雨蒙蒙的天气,使得道路受阻,无法与友人相见。《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也指出了梅雨季节的连绵细雨,使得约定的相会未能实现。写法方面:两首诗都运用了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停云》中的“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通过诗人独自饮酒、搔首等待的动作,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无奈。《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则通过诗人敲打棋子、灯花掉落的动作,展现了他在等待友人时的无聊与失落。语言特点方面:两首诗的语言都质朴含蓄,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陶渊明以田园为背景,用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赵师秀则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等待友人的心情。情感主题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寂寞和对友情的珍视。《停云》中的诗人因为友人的远离而感到孤独和无奈,但他仍然对友情充满了珍视和期待。《约客》中的诗人则因为友人的失约而感到失落和无聊,但他仍然坚守着对友情的承诺和期待。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是两首诗共同的情感主题。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描绘画面,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解答描绘画面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解题方法:第一步,描绘诗歌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二步,概括诗歌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所用词语要能恰切地表现形象的特点和诗歌的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之情等。但表述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哀伤”。二、赏析名句古诗词中的名句(关键句或能概括诗歌主旨),或对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或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赏析名句试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准确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主旨和结构。赏析诗词名句首先要关注题目(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其次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最后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解题方法:解答赏析名句题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三、分析形象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载体,只要准确理解诗歌形象,就可进入诗人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可见,分析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1.鉴赏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归纳人物的思想情感或典型意义。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写作的背景,分析诗歌中的内容,从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人的形象和特征。答题时先要说特点,即用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困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者、诗人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最后点明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2.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概括、赏析物象的特征;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分析画面或意境特色;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分析事物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提炼特征,描写对象;(2)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3.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兰等。分析事物形象首先要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最后回答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领悟主旨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解题方法:分析评价诗歌主旨感情时,首先要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诗言志,词缘情,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鉴赏诗歌时,定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介绍,从而懂得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其次要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因而作者常常借助外物来抒情言志。五、赏析“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炼字,就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解答这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4)特殊词值得注意:①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②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六、体会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以及遣词用句等。鉴赏时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诗词常用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借代、双关、化用、叠词、互文、反复等。③表现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事抒情等);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等。④结构手法。过渡、照应、铺垫、渲染、总分、并列、递进等。⑤遣词用句。炼字、句式等。答题角度:对所给诗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和对主旨所起的作用。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和对主旨所起的作用。从修辞角度:着重分析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表达效果。④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⑤从表现手法:辨明表现手法,如化用典故、想像等。七、对比阅读古诗词的对比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更多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其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其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对比阅读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诗词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词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从大方面看,对比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解题方法: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寻找其可比点,比较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评价优与劣。这种分析涉及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一、《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五首》思考探究一)答案示例:《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二、《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八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五首》思考探究三)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2024年中考真题精练(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春归次金陵吴融①春阴漠漠覆江城,南国归桡②趁晚程。水上驿流初过雨,树笼堤处不离莺。迹疏冠盖③兼无梦,地近乡园自有情。便被东风动离思,杨花千里雪中行。[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②桡;船桨,借指船。③冠盖:官吏的官腿和车盖,借指官吏。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抒写了诗人在春天归家途中路过并停留金陵时的所见与所感。B.首联总写春归之事,交代时间和方式,首句渲染了雨前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C.颔联铺写诗人在金陵所见景象,雨后春水漫过驿路,树木笼罩堤岸,黄莺飞来飞去。D.颈联交代金陵多为官之人,但诗人无心交往,反倒由于离家近,万般情感涌上心头。2.本诗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B2.尾联掉尾回首,与“自有情”“趁晚程”照应,全诗一团精神,聚而不散。末句化用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之句,以清新之语,状轻快、恬适之心情,颇有特色。【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赏析诗歌的能力、B.首联的意思为:远望中春雨后的金陵灰蒙蒙的,归舟连晚赶到金陵停泊。首联渲染了春雨后金陵烟尘弥漫的凄迷氛围,而并非雨前的情景;故选B。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尾联的意思为:眼见得家乡在望,被阵阵东风吹得思乡之情更浓,杨花如雪,千里飘荡。本句中的“动离思”与前文的“自有情”“趁晚程”呼应,表达归心似箭的心情。根据“杨花千里雪中行”可知这是化用韩愈《晚春》中的句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借用如雪花的杨花,描绘出春天的美景,充分表达能够回到家乡的愉悦之情。(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描写丁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情感基调。B.上片四、五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天帝殷勤询问词人,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由描绘梦境向抒情过渡。C.下片首句的“报”与上片末句的“问”相呼应,“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D.本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4.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答案】3.C4.①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或从理想、志向、胸怀、抱负等角度作答亦可)。②才华横溢(或富有诗才)。③怀才不遇(或无人赏识)。④遭遇战乱离散而孤苦无依。(答出任意三点即给满分)【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C.有误,词人以“谩”字感慨自己虽能写出惊人之句,却空有才华,无人欣赏。选项“‘谩’表明了词人才华不足,不能写出惊人之句”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表达了她理想的追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现出词人空有才华,却怀才不遇;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叙写词人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据此理解概括作答。5.(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答案】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以“芙蓉”(即荷花)自喻,借写芙蓉生在秋江上,不怨东风(春风)不来,未得和百花一齐开放,来表现自己科举落第后的怀才不遇和虽遭挫折却乐观豁达的胸襟。这里的“芙蓉”不仅是作者高洁情操的写照,也寄寓了作者对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即使面对逆境也不失风骨,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自我肯定的人生态度。【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分析。诗歌大意: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木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从诗歌的整体背景来看,高蟾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心情自然是复杂而失落的。但他并没有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巧妙之处。在“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两句中,作者选取了“芙蓉”(即荷花)作为自己情感的载体。荷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与世俗的污浊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将自己比作秋江上的荷花,既展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也暗示了自己当前的处境——如同荷花一样,虽在秋江之上,未能与春日百花争艳,但依旧保持着自身的清丽与高雅。“不向东风怨未开”一句,更是将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东风”可以理解为科举考试的风向标,也可以看作是世俗的评判标准。作者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未能得到科举的青睐(即“未开”),就去怨恨那“东风”(即科举制度或世俗眼光)。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超脱于世俗之外的高远志向和豁达胸襟。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外界的认可与否,而是取决于自己内心的坚守与追求。因此,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荷花生长环境的客观描述,更是作者自我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将自己对科举落第的失落与不甘、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追求、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自豪等复杂情感都寄托在了“芙蓉”这一形象之上,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意蕴悠长。据此概括作答即可。(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注释】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7.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镜头镜头描述情感镜头一:芭蕉叶叶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相思怀人镜头二:叶舒叶生(1)镜头三:雨打芭蕉(2)【答案】6.D7.(1)镜头描述:大的芭蕉叶舒展着,小的芭蕉叶生长着。情感:相思绵绵。(2)镜头描述:风雨吹打着芭蕉叶,芭蕉叶被打的低低的、颤颤的。情感:愁怨风雨。【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理解。D.“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是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所以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借芭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题干“直接”二字理解错误;故选D。7.本题考查意象和情感。“镜头描述”是把镜头内的景物描绘出来,突出其特点;“情感”则是分析景物蕴含的情感。结合“一叶才舒一叶生”的翻译“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可知,这里写出了芭蕉叶一片一片舒展、生长的样子,芭蕉叶中既有成熟的、展开的叶子,也有新生的、稚嫩的叶子,大小叶子参差有致。故可描述镜头:大的、舒展的芭蕉叶下是小的、嫩嫩的芭蕉叶。结合“芭蕉叶叶为多情”和“自是相思抽不尽”可知,芭蕉叶被作者赋予了相思之情,芭蕉叶不断生长,就如同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故情感是:相思不断或相思绵绵。结合“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可知,这里有风雨、有芭蕉叶这两个意象,诗句描绘了风雨吹打着芭蕉叶的画面。故镜头描述:风雨吹打着芭蕉叶,芭蕉叶被雨打的颤颤巍巍、高低起伏。结合全诗可知,芭蕉叶象征着相思,风雨对芭蕉叶进行吹打,风雨对相思进行吹打,一个“怨”字写出了芭蕉叶对风雨的怨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如同风雨一般恶劣环境的怨恨。故情感是:愁怨满怀。(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乙】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8.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时,描写了词人深夜漫步时的所见所感。B.【甲】词中“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万物静谧、寂寞清冷的氛围。C.【乙】词上片,写梅花的生长环境,独自开放且无人欣赏,暖阳夕照,处境悲凉。D.【乙】词作者对梅花情有独钟,本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赞梅花,与众不同。9.“诗缘情而托物”,请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词表现手法的相同之处及作用。【答案】8.C9.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甲】词借孤鸿表明个人志趣,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自持,对理想的坚守。【乙】词中词人以梅喻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表现了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在乙词中提到“更着风和雨”,这里说的是梅花所处的环境是风雨交加的,而不是“暖阳夕照”;故选C。9.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对比阅读。甲词中,苏轼通过对孤鸿这一形象的细致刻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志向。词中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的孤独、寂寞以及它的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与词人在被贬黄州后的心境和他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相呼应,因此这里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乙词里,陆游以梅花作为寄托情感和表达志向的载体。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且遭受“风和雨”的侵袭,但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在恶劣环境中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即使凋零化为尘土依然香气不变,这与词人自身的境遇和他坚持正义、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相契合,所以也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甲词中托物言志的作用:孤鸿的“缥缈”“惊起”“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等特征,反映出苏轼被贬黄州后内心的孤独、惆怅以及他在困境中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坚守。孤鸿就像是苏轼的化身,它在世间独自徘徊,不被人理解,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这种高洁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过对孤鸿这一形象的塑造,苏轼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态度寄托其中,生动地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志趣。
乙词中托物言志的作用:梅花所处的环境恶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更着风和雨”,这象征着词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艰难处境。而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体现了它不与世俗争名逐利的品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即使在遭受磨难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质和香气,这与词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义、保持自身高洁品格的精神相一致。以梅花喻人,把梅花的遭遇和品格与词人的经历和理想相结合,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独立不倚、坚持正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使词人的情感和志向得到了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10.(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赏读《寻南溪常道士》,完成诗歌后面的问题。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①。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淡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注释】①震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可见常道士隐居之处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B.颈联诗人并没写出雨后松林的具体颜色,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C.尾联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痕迹,诗人陶醉于美景物我两忘。D.从全诗看,诗人寻找常道士未能如愿,只得借欣赏美景慰藉失落惆怅的心情。(2)诗人在“望自然”的同时也在“望自我”。请结合“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D(2)“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自我内心的追求和向往。他渴望像自然一样宁静、安详,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这种“望自然”与“望自我”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虽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意思是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诗人通过描绘“白云依静渚”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白云静静地依偎在静谧的水中小洲旁,这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让诗人内心也感到平静和安宁。这种“望自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诗人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芳草闭闲门”一句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在“望自我”的过程中的思考。芳草茂盛,将闲门掩映其中,这既是对道士隐居之处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状态。他渴望像道士一样,拥有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通过描绘芳草闭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最新模拟试题精练(2024·北京海淀·二模)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答案】1.D2.“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情形;“塞”字是塞满、充塞之意,写出了终南山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景象。两个字都表现出山的雄伟高俊,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诗人未登顶前的雄心和气概,而非登临绝顶之后的感慨;故选D。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态势。泰山之高,使得山南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昼,而山北面则被阴影笼罩,昏暗如夜。一个“割”字,生动地表现了泰山如同一把大刀,将天地、明暗一分为二,突出了山的分界鲜明,强调了泰山的高峻和气势。“南山塞天地”中的“塞”字,意味着充满、阻塞,这里用来形容终南山,强调其宽广无边,仿佛将天地都塞满了。它不仅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而且突显了山的气势磅礴,使读者感受到山的宏大与威严。两个字“割”和“塞”都以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崇敬之情。(2024·陕西渭南·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不超过30字)4.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答案】3.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4..[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解析】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在古代,人们常常借雁传书,因此“归雁”成为了思乡的象征。王湾通过询问“乡书何处达”,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并期望这些思念能够随着“归雁”飞到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这首诗写的是眼前的实景,没有运用想象手法,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适合“故乡情深”栏目,不适合“想象空间”栏目。《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其中第一个“巴山夜雨”是以景抒情,诗人将抽象、不可闻、不可睹的愁苦情思,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也寄寓在可睹可知的具体景物意象“巴山夜雨”中,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灯下促膝长谈的情形,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本诗可以选择“故乡情深”或“想象空间”栏目。结合两首诗来看,应该选择“故乡情深”栏目。(2024·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华清宫四首(其二)〔唐〕吴融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羽衣①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注]①羽衣:《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名师一号】2021同步学习方略高中政治必修三-期中测试卷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寒假预习 第02讲 二次根式的乘除(4个知识点+6大考点举一反三+过关测试)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寒假预习 第02讲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 2021高考生物限时规范特训:第24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创新人才的成长》课件
-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演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2-3-
- 《东风日产销售礼仪》课件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高考化学课时提升作业(22)-第十章-第二节-盐类的水解(广东专供)
- 《凡客网站分析》课件
- 【状元之路】2021版生物二轮专题综合测试“6+4+2选1”限时训练1
- 综合单价的确定
- 闸门及启闭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征兵)
-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ppt课件
- 岩石坚固性和稳定性分级表
- 张可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课件
- CNC程序控制管理办法
- 案例思念休闲吧
- 北京石油机械厂螺杆钻具使用说明书-最新
- (完整版)虚拟语气练习题(含答案)
- 六年级语文(部编)上册词语表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